-
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评价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适应证。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35.5岁)。按骨折AO分型:A1型18例,A2型10例,A3型14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手术时间(50.2±8.5)min,出血量为(40±8.6)mL,远端锁钉操作时间为(7.5±1.5)min,透视次数为0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6.3±2.6)周,无患者出现患肢膝关节疼痛;无畸形愈合、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采用Johner-Wruhs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2例,临床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远端锁钉操作时间短,锁钉成功率高,能有效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并可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减少膝前疼痛率,临床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显微镜辅助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零切迹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discectomy and fusion,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设计、制作前路腰椎撑开器,作用为维持椎间隙撑开并显露椎间隙后缘。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29~71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均为顽固性腰痛。影像学表现为腰椎间盘明显退变、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终板炎7例,腰椎管狭窄伴失稳16例,腰椎滑脱18例。病变节段:L 2,3 1例,L 3,4 3例,L 2~L 4 1例,L 4,5 17例,L 5S 1 19例。L 2~L 4行腹直肌旁斜切口,L 4~S 1行正中偏左横切口,腹膜外入路显露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内容物后撑开椎间隙,安置自制撑开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后纤维环及椎体后缘骨赘行充分减压,椎间植入自锚式融合器。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度及滑脱率。 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为90 min;术中出血量15~70 ml,平均为30 ml;均未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自术前(6.4±2.3)分降低至(1.1±0.9)分,ODI自术前44.9%±16.9%降低至5.8%±4.7%,椎间隙高度自术前(7.2±2.8)mm恢复至(12.1±2.1)mm,椎间隙前凸角度自术前6.9°±4.8°恢复至10.1°±4.6°。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度均明显恢复,融合器明显无移位或下沉,植骨块模糊。18例滑脱患者滑脱率自术前16.6%±9.3%降至7.6%±5.3%,平均改善率为54.2%。结论:显微镜辅助微创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和零切迹重建,近期效果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 12L 1节段5例、L 1,2节段2例、L 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纯内固定或假体翻修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单纯内固定和假体翻修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5例(35膝),男13例、女22例,年龄(71.4±4.1)岁(范围62~81岁)。左膝19例,右膝16例。RorabeckⅡ型20例、RorabeckⅢ型15例。初次置换均使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以骨水泥固定。RorabeckⅡ型患者接受单纯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Rorabeck Ⅲ型患者接受更换假体翻修术(翻修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下肢力线矫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3.6)年(范围1~12年)。术中失血量为(680±102) ml(范围420~1 100ml)。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5±17) min,小于翻修组的(140±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50, P<0.001)。术中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内固定组术后5例下肢力线不满意(与正常值偏差>3°),翻修组下肢力线均满意,两组下肢力线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OM及HSS评分分别为(5.1±1.3)个月、86°±5°、(84±5)分,翻修组为(4.8±1.5)个月、83°±6°、(82±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翻修组1例术后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培养提示为白色念珠菌,反复出现膝前窦道和髌骨外露,进而发展为骨髓炎,于翻修后1年行大腿中段截肢术。 结论:假体稳定性是决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对假体未松动患者行坚强的内固定术、对假体松动的患者采取更换假体的翻修术,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2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骨科对12例13侧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保留内固定的两阶段治疗。Ⅰ期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拆除失效螺钉,尽可能保留内植物,将可吸收硫酸钙抗生素链珠植入骨折远、近端髓腔,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包裹内植物,同期采用组织瓣覆盖创面,创面缺损面积3.5 cm×5.0 cm~7.5 cm×14.5 cm,组织瓣切取面积为4.0 cm×5.5 cm~8.0 cm×15.0 cm。供区8侧直接拉拢缝合,5侧因无法完全闭合,拉拢缝合之后剩余创面行植皮覆盖。在感染指标和临床体征控制良好的前提下,于Ⅰ期术后6~9周Ⅱ期取出骨水泥,在利用Masquelet技术形成的诱导膜周围充分植入自体松质骨粒或复合同种异体骨,对于骨折不稳定者植入辅助钢板。出院后定期来院门诊复诊,之后采用门诊或微信方式随访,观察皮瓣的质地、颜色和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Ⅰ期术后12例13侧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伤口Ⅰ期愈合,仅2例2侧感染复发,经再次清创、取出内固定改换为外固定。Ⅱ期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13侧肢体骨折愈合良好,骨缺损愈合时间16~25(平均19.5)周,患肢功能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6侧、良5侧、中2侧。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技术,将可吸收硫酸钙抗生素缓释剂链珠作为载体,在保留内植物的前提下,分阶段治疗胫骨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缺损、骨外露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优良率,初步探索出程序化治疗创伤性骨感染复合缺损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腰椎后路经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皮质骨轨迹螺钉(CBT)是近年来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BT内固定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软组织显露范围小、失血量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目前临床上对其术前评估方式、手术技术关键、并发症防治、术后随访等还存在不少争议,导致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明确。为规范CBT技术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法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上规范开展和推广CBT技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自主神经活性物质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自主神经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脊髓损伤组(18只),脊髓损伤组又分为伤后4,12,24 h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观察和记录各组术后表现,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下肢运动功能。各组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H)、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四肢活动正常,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BBB评分均为21分。脊髓损伤组活动和进食显著减少,双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无自主排泄;BBB评分伤后4,12 h均为0分,伤后24 h评分稍有升高,最高为1分。假手术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脊髓损伤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TH和NET蛋白表达下降,AChE和ChAT蛋白表达升高( P<0.05或0.01)。RT-PCR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TH 和NET mRNA表达下降,AChE和ChAT mRNA表达升高( P<0.05或0.01)。脊髓损伤组伤后24 h与4,12 h比较,TH、NET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伤后12,24 h与4 h比较、伤后24 h与12 h比较,ChAT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交感神经活性物质TH和NET减少,迷走神经活性物质AChE和ChAT增多,这可能与高位脊髓损伤后阻断高级中枢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导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在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9岁,平均6.2岁。左侧4例,右侧3例。Seinsheimer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A型2例。7例患儿均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闭合复位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周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本组7例患儿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置入弹性髓内钉,骨折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6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住院时间3~5 d ,平均4 d。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2周。术后4周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7例患儿均为满意。末次随访时按Flynn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6例,良1例。结论: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便,闭合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高,内固定稳定且可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并可减少术者放射暴露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暴露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氟暴露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自C57BL/6小鼠(6 ~ 8周)股骨分离、培养得到BM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用氟终浓度分别为0.0、0.1、1.0、5.0、10.0、15.0、20.0、40.0 mg/L的培养基培养BMSCs,检测不同浓度氟对BMSCs细胞增殖(CCK8法)、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成骨分化能力[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成员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及磷酸化ERK、JNK、p38(p-ERK、p-JNK、p-p38)],成骨分化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ALP]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成员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GSK3β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使用SP600125及DKK-1分别阻断MAPK和Wnt/β-catenin 2个信号通路后,分析细胞凋亡及成骨分化等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小鼠B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73、CD90、CD105均呈阳性。各浓度组3个时间点(24、48、72 h)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65.36、160.04、365.32, P均< 0.001),各浓度组细胞早期凋亡情况(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14.04, P < 0.001);与0.0 mg/L氟浓度组比较,15.0、20.0、40.0 mg/L氟浓度组细胞增殖水平均降低,10.0、15.0、20.0 mg/L氟浓度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均增高( P均< 0.05)。15.0 mg/L氟处理细胞0 ~ 24 h,p-JNK/JNK比例在2、4、8、12、18、24 h时间点均高于0 min( P均< 0.05);与单独氟处理组(15.0 mg/L)比较,SP600125阻断后细胞早期凋亡率降低( P < 0.05),PARP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P均< 0.05)。成骨诱导后,与0.0 mg/L氟浓度组比较,0.1、1.0 mg/L氟浓度组ALP染色增强、矿化结节数量增多;且0.1、1.0 mg/L氟浓度组Runx2及ALP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 P均< 0.05)。成骨诱导后,与0.0 mg/L氟浓度组比较,0.1、1.0 mg/L氟浓度组p-GSK3β/GSK3β比例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 P均< 0.05);与单独氟处理组(1.0 mg/L)比较,DKK-1阻断后p-GSK3β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 P均< 0.05),β-catenin入核减少,ALP染色减弱,矿化结节数目减少。 结论:高浓度氟(> 10.0 mg/L)抑制BMSCs增殖、促进凋亡,而低浓度氟(0.1、1.0 mg/L)促进细胞成骨分化。MAPK/JNK通路与Wnt经典通路分别参与了上述细胞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折复位机器人导航算法在股骨骨折复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股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复位不良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和功能障碍。传统手法复位和髓内钉固定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X线辐射暴露、骨折复位不良等问题。而骨折复位机器人对于提高股骨骨折治疗手术的安全性、避免重复操作和对位不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导航算法是实现股骨复位的关键。了解各类导航算法在股骨复位应用中表现出的优缺点,对于充分发挥骨折复位机器人在股骨复位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从影像配准算法、复位目标建立算法、机械误差补偿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四个方面,就现有机器人导航算法在股骨骨折复位中应用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为骨折复位机器人导航算法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