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发动时相和血压的关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随着我国成人高血压疾病负担的加重,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不断增加,青春发动时相对血压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通过不同青春发动时相方法评价青春期发育与不同时期血压关联.为了解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和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就青春发动时相和血压的关联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女性青春发育提前与成年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呈正、负、U型相关,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青春期发育提前可能导致青春期高血压检出率偏高的发生.男性青春期发育研究有限,相关结果也具有一定差异性,大部分研究关注青春发动时相与成年血压的相关性,对青春期血压影响的研究较少,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索北京市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分层整群抽取3 067名来自北京市房山区1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和延迟检出率分别为14.73%和9.46%,女生为12.89%和10.99%.学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5.87%、19.95%、2.54%和26.31%,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1项、2项和3项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29.21%、16.17%和9.36%.调整学段、地区、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后,相较于青春发动适时组,青春发动提前组女生发生1个危险因素聚集、2个危险因素聚集和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分别提高1.94倍(95%CI=1.29~2.91)、2.97倍(95%CI=1.89~4.67)和2.02倍(95%CI=1.13~3.63);男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女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实施一级预防策略以减轻人群心血管代谢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青春发动时相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青春期是性成熟和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发动期各事件初现的时间称为青春发动时相.近年来研究表明,青春发动时相发生异常变化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种族、生命早期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综述主要阐述目前青春发动时相影响因素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苏州市中小学生不同类型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为控制肥胖和改善青春期发育提供线索.方法 于2022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苏州市4所小学和4所初中共抽取2 009名学生,使用标准化问卷收集学生基本信息、饮食、运动行为、户外活动、睡眠、视屏情况和青春期发育状况等,测量学生身高、体重和腰围,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结果 苏州市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中位年龄为11.64岁,男生首次遗精中位年龄为14.43岁.调整协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生中,超重组和单纯性肥胖、中心型肥胖、混合型肥胖组与青春期启动均呈正相关[OR 值(95%CI)分别为 3.20(1.63~6.29),4.15(2.18~7.91),2.70(1.52~4.79)和 2.42(1.23~4.76)],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均呈正相关[OR 值(95%CI)分别为 2.41(1.54~3.75),2.46(1.55~3.90),1.59(1.05~2.40)和1.72(1.06~2.81)],超重组和单纯性肥胖、中心型肥胖组与青春发动时相延迟呈负相关[OR值(95%CI)分别为0.45(0.24~0.85),0.48(0.25~0.92)和0.44(0.24~0.80)](P值均<0.05).在男生中,超重肥胖与青春期启动、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与青春期启动和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应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尤其是女童,进而改善其青春期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013-2022年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领域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及未来趋势,为后续青春期发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青春期发育领域的文献,检索式为"puberty timing(标题)OR puberty development(标题)OR pubertal timing(标题)OR pubertal development(标题)OR puberty timing(摘要)OR puberty development(摘要)OR pubertal timing(摘要)OR pubertal development(摘要)".运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获得文献6 684篇,青春期发育领域近10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Juul Anders、Brix Nis和Ernst Andreas等研究者发文量较多,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最高的发文量(2 125篇)和中介中心性(0.23).近10年研究热点集中于青春期发动时相,青春期发育生物学机制,青春期发育性别差异;其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以及青春期发育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前沿及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 研究学者可参考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重点关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青春期发育生物学机制等相关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抑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1-12月在重庆市某主城区共8所中小学校3 351名中小学生,采用青春发育量表(PDS)与同伴比较法评价青春发动时相,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抑郁调查.结果 重庆市某主城区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1%,不同年级、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关系、自我评价体型和学习成绩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098,5.446,88.941,286.346,38.089,261.513,P值均<0.01).PDS评价与同伴比较法评价青春发动时相不同分组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7.019,P值均<0.01).控制年级、居住地、家庭经济等协变量,PDS评价青春发动时相,男生提前组抑郁症状检出率是适时组的1.406(95%CI=1.039~1.902)倍,女生延迟组更不容易检出抑郁(OR=0.632,95% CI=0.433~ 0.924);同伴比较法评价青春发动时相,男生提前组和延迟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是适时组的1.733(95%CI=1.289~ 2.330)和1.464(95%CI=1.112~1.929)倍,女生提前组和延迟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是适时组的1.518(95%CI=1.122~2.134)和1.403 (95% CI=1.033~1.905)倍.结论 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或延迟与抑郁症状检出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春期流动学生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春期流动学生生活质量(QOL)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沙坪坝区9~16岁3512名中小学生(男生1821人,女生1691人).采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QOLSCP)、儿童抑郁量表(CDI)及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PDS)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青春期发育状况及抑郁和QOL的测定.结果沙坪坝区青春期流动学生QOL总分、生理及社会领域得分均低于非流动学生(P<0.05).高学段、抑郁及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青春期流动学生QOL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关系和谐是其QOL的保护因素(P<0.05);父亲文化程度高是青春期流动女生QOL的保护因素(P<0.05);母亲文化程度高是青春期流动男生QOL的保护因素(P<0.05);各因素对生理、心理、社会及青春期各领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青春期流动学生QOL低于同年龄阶段非流动学生.学段、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父母亲文化程度、抑郁状况及青春发动时相是青春期流动学生QOL的影响因素.关注青春期流动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心理及青春期发育可有效改善其QO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与青春期发动时相提前以及肥胖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肥胖和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地区9所城乡中小学校10~ 18岁青少年共3143人,采用青春发育量表(PDS)评价青春发动相关事件,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定心理行为问题.以青春发育得分的75%作为青少年青春期发动时相提前的划分标准,以BMI的95%作为肥胖的检出标准.结果:男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肥胖率均大于发动时相正常组(16.4% vs.8.5%;12.6% vs.5.8%)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动因子和亲社会因子与青春发动时相相关(R2adj =0.133,P<0.001;R2adj =0.123,P<0.001),情绪因子与青春发动时相和年龄相关(R2adj =0.231,P=0.047,P<0.001),品行因子和同伴交往因子育青春发动时相、性别和年龄相关(R2adj=0.252,P=0.001,P<0.001,P<0.001;R2 =0.230,P=0.007,P<0.001,P=0.001).结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五种因子均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具有相关性,且情绪因子、品行因子和同伴交往因子同时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蚌埠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蚌埠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问题的关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五至八年级的学生共831名,采用青春发动问卷(Puberty Development Scale,PDS)和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1,EDI-1)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青春发动提前组20名,适时组316名,延迟组102名;女生提前组102名,适时组264名,延迟组27名.女生瘦身倾向、不满体型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瘦身倾向、贪食、完美主义、成熟恐惧、无效能感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8,4.87,6.46,3.07,5.49,P值均<0.05).男生仅人际不信任维度表现为青春发动延迟组得分高于发动提前组和适时组;而女生瘦身倾向、不满体型和进食障碍总分均为青春发动提前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春发动时相与青少年进食问题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时相的提前和延迟均会影响青少年的进食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体成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的体脂含量及其分布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相关性,为研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上旬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某地区2所小学三四年级女生和四五年级男生及2所中学八九年级男女生共1 5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参与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成分对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影响.结果 在1 527名受试者中177名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为1 1.6%,女生为12.2%,男生为11.0%.参与者的上臂、肩胛及腹部皮褶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2±4.8,13.4±:6.3,14.6±6.6) mm,体脂及总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2.2±6.2,11.2±6.2) k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之后,上臂部皮褶厚度(OR=2.03,95%CI=1.26~3.27)、肩胛部皮褶厚度(OR=2.14,95%CI=1.32~ 3.46)、腹部皮褶厚度(OR=2.05,95%CI=1.26~3.31)、体脂含量(OR=1.88,95%CI=1.17~3.02)和总脂肪重(OR=2.08,95%CI=1.31~3.32)与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正相关;而男生肩胛部皮褶厚度(OR=1.90,95%CI=1.16~3.10)与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正相关.结论 体脂含量过高及体脂分布与儿童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具有相关性,并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