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不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 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解率及治愈率更高,非典型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后,典型患者更容易获得疼痛的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管压迫程度在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MRI评估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颅内段血管压迫程度对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MVD术治疗的270例TN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参照Sindou等方法及Jannetta等标准,根据患者术前MRI资料将患者分为轻度血管压迫组患者(71例)及重度血管压迫组患者(199例),根据患者症状特点将其分为典型TN组患者(219例)及非典型TN组患者(51例),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预后差异。结果:术中所见血管压迫程度与术前影像学评估结果基本一致,256例患者术中所见符合术前影像评估分级,符合率为94.8%(256/270)。轻度血管压迫组患者与血管重度压迫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20, P=0.001),平均秩次提示重度血管压迫患者预后优于轻度血管压迫患者(142.01 vs. 117.25)。典型TN组患者与非典型TN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810, P=0.000),平均秩次提示典型TN患者预后优于非典型TN患者(144.45 vs. 97.08)。 结论:术前MRI评估TN患者三叉神经颅内段血管压迫程度方法可靠,重度血管压迫患者及典型TN患者MVD术后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手术途径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手术途径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颅内肿瘤并发面痛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告27例颅内肿瘤并发面痛,临床表现概括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及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两种类型。颅底部肿瘤引起的面痛以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为主。颅中窝肿瘤则两种类型的面痛皆可出现,颅后窝肿瘤则常引起典型性三叉神经痛,良性肿瘤切除病变可获得根治性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PRT治疗的438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术后3个月以后再次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判定为复发.结果 438例中,术后复发35例,复发率为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典型疼痛、病程≥48个月、既往微血管减压术或伽玛刀治疗史及术前BNI分级V级为PTN病人P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4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比值比进行赋分,总分0~10分,其中0~5分为低风险组,6~10分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PRT后复发率0fen[3.30%(7/212)]明显低于高风险组[12.39%(28/22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警评分系统预测PTN病人PR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置信区间0.701~0.913),最佳截断值为6.0分;评分≥6.0分预测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0.939,特异度为0.601,Youden指数为0.540.结论 对PTN病人,如果疼痛不典型、病程长、既往有手术治疗史及术前BNI分级高,PRT后复发风险高,注意密切随访.基于4个危险因素建立的评分系统对预测病人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临床进行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