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用药的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估算样本量为600人。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nPEP知晓和使用意愿情况,采用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的nPEP用药相关因素。结果:共招募14轮,招募研究对象MSM 608人,年龄(41.6±11.0)岁,MSM的nPEP知晓率为55.4%(95% CI:49.4%~59.4%),nPEP用药既往使用率为4.5%(95% CI:2.9%~6.2%),有使用意愿的占35.9%(95% CI:31.1%~40.7%)。在无使用意愿的原因中,不知晓nPEP的占68.9%(244/354),认为不会感染的侥幸心理占24.6%(87/35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SM的nPEP用药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包括25~39岁年龄组(a OR=1.80,95% CI:1.01~3.20)、艾滋病知识知晓者(a OR=2.43,95% CI:1.52~3.90)、最近半年每次肛交使用安全套(a OR=1.76,95% CI:1.11~2.79)。 结论:北京市MSM中nPEP用药既往使用率较低,使用意愿也有待提高,应加强对MSM社会组织的培训,提高同伴教育在nPEP用药推广方面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艾滋病暴露后药物预防(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在北京、深圳、昆明3个城市,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10所大学,招募其中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近3个月有过男男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情况、性行为特征、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情况。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21.0±0.2)岁,本科占91.1%(267名)。研究对象近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4.3%(159名),与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占4.4%(13名),近6个月患性病的占9.2%(27名),近1年内未进行过HIV检测占29.4%(86名)。nPEP知识知晓比例为47.8% (140名),21.2%(62名)求询过nPEP,9.9%(29名)接受过nPEP。与近1年内未检测HIV相比,HIV检测次数超过2次的nPEP知识知晓的 OR(95% CI)值为3.15(1.01~9.86),HIV检测次数超过2次的求询nPEP的 OR(95% CI)值为5.29(1.51~18.51);与近3个月男男性行为中未使用rush的相比,使用rush者接受nPEP服务的 OR(95% CI)值为3.86(0.99~14.98);与和未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相比,和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者接受nPEP服务的 OR(95% CI)值为14.30(3.35~61.03)。 结论:青年学生MSM对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PEP服务的比例较低。在青年学生MSM中应开展nPEP知识教育和服务信息的宣传,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男男性行为者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认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 OR=2.58,95% 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 OR=2.47,95% 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 OR=0.70,95% CI:0.49~0.99)、咨询过nPEP( OR=70.98,95% CI:40.51~136.83)。 结论: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苏州市2015-2018年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015-2018年苏州市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18年在苏州市开展的孕产妇人群流感随访队列资料,描述队列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实验室确诊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19 006名孕产妇,其中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479名,A(H3N2)(42.8%)为主要的病毒亚型。在有流感流行期暴露风险的人群中,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或者其丈夫户籍在苏州市、职业为保育员及保姆、除本人外家中常住人口>2人、在苏州市有医疗保险、在苏州有生育险、纳入时为孕晚期、近一个月有过咳嗽、第一次怀孕、已有孩子、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均与孕产妇流感病毒感染有关,其中第一次怀孕、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为保护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常住人口>2人(a OR=1.24,95% CI:1.01~1.52)、孕晚期(a OR=1.56,95% CI:1.26~1.91)是孕产妇感染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 结论:家中常住人口数较多及孕晚期的孕产妇更要注意预防季节性流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是阻断HIV传播的一种生物学手段,欧美等国家及WHO均推荐在HIV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nPEP,但至今其使用率依然很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可以准确的解释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改变,本文以该模型为理论框架对nPEP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综述,为更深入研究如何促进nPEP的使用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西壮族自治区男男性行为者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柳州市MSM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效果。方法:搭建社会组织-CDC/医院-药店("三位一体")的服务合作模式,通过社区宣传倡导,现场招募研究对象。收集入组研究满28 d参加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和随访检测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共有213名男男性行为者咨询暴露后预防用药,其中159人符合预防用药标准,接受服药154人。入组研究满28 d的132人,其中连续服药满28 d的118人、未服药满28 d的10人、因失访无法证实是否完成服药的4人。服药满28 d的服务对象中,94.1%(111/118)于暴露后4~6周接受了HIV随访检测,75.4%(89/118)于暴露后3个月接受了HIV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发生HIV非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IV新发感染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热带医学》2023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
编辑人员丨2024/2/3
A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综合征误诊为胆道闭锁1例并文献复习(符高佳,林道炯),(7):(773)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病死率极高的人畜共患病(殷启凯,梁国栋),(1):(1)艾滋病 武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需求及影响因素(刘玉新,孔德广,王夏,等),(2):(167)按蚊 中国传疟媒介按蚊幼虫防制的主要实践及基本策略(王海防,周正斌,肖宁,等),(12):(1294)埃及伊蚊 氟虫腈处理埃及伊蚊幼虫的转录组学分析(王凯旋,索鹏辉,赵培真,等),(5):(462)利用无缝克隆方法构建埃及伊蚊表皮蛋白基因AaCPR100A双向启动子苏云金芽孢杆菌穿梭载体(马晨昕,张莹心,刘思寒,等),(11):(114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扬州市居民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知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扬州市居民对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知晓情况,为大众人群的nPEP宣传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1-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扬州市≥18岁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nPEP知识知晓情况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EP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1 488份,有效问卷1 447份,问卷有效率为97.24%.调查男性644人,女性803人;年龄为(36.33±11.90)岁;职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585人,占40.43%.了解艾滋病750人,占51.83%.艾滋病歧视程度低413人,占28.54%;中651人,占44.99%;高383人,占26.47%.有HIV抗体检测经历201人,占13.89%;定期健康体检792人,占54.73%.知晓nPEP 693人,知晓率为4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OR=1.530,95%CI:1.170~1.999;学生,OR=1.450,95%CI:1.027~2.047)、了解艾滋病(OR=3.201,95%CI:2.495~4.106)、HIV抗体检测经历(OR=1.908,95%CI:1.339~2.719)、定期健康体检(OR=2.308,95%CI:1.807~2.949)和艾滋病歧视程度(中,OR=0.703,95%CI:0.532~0.928;高,OR=0.699,95%CI:0.502~0.974)是nPEP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 扬州市居民nPEP知晓率有待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学生知晓水平相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随着工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机体的影响备受关注,职业性噪声对机体的影响并非仅仅局限于听觉的特异性影响,还可对神经、心血管、生殖等多个系统造成非特异性影响.此文通过对职业性噪声所产生的健康影响进行阐述,为今后相关部门预防职业性噪声所产生的健康影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江苏省扬州市大众对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预防药物使用意愿变动影响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究大众人群对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药物使用意愿变动的影响因素,为大众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1-6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江苏省扬州市大众人群对nPEP药物使用意愿变动的影响因素.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知晓等变量中与nPEP药物使用意愿变化有关联的变量,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展现nPEP药物使用意愿变化与关联变量之间的联系.结果 1447名调查对象中仅20.8%的人nPEP药物使用意愿为增强,还有3.9%的人使用意愿为减弱.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PEP药物使用意愿变动在年龄、月收入、社会资本、婚姻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知晓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性别、社会资本、HIV知晓是nPEP药物使用意愿变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月收入3 000元以下、知道并了解HIV知识的人群与nPEP药物使用意愿增强有关联,男性、社会资本高水平、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人群与nPEP药物使用意愿减弱有关联.结论 扬州市大众人群的nPEP药物使用意愿发生变动与多种因素有关,继续提高大众人群HIV知识是必要的,此外还应进一步宣传nPEP药物并降低其获取难度,最终达到减少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