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感染后生殖临床实践快速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冠病毒大规模感染后,生殖健康和母婴安全问题成为临床医护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当前的最佳证据,本快速指南针对生殖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和患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并考虑我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形成了6大主题、36条的具体推荐意见。本快速指南的使用人群是生殖医学科医师、妇产科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目标人群是计划或正在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夫妇,以及计划或已经妊娠的夫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的胃癌负担沉重,新发病例及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通过风险评估、筛查、减少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胃癌,但中国目前尚缺乏循证指南来指导普通大众进行胃癌风险管理。本指南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联合发起,通过系统梳理胃癌风险评估及预防相关证据,结合专家意见,针对17个指南问题形成了推荐意见。本指南将为普通大众提供全面的胃癌预防指导建议,以期推动胃癌防治关口前移,降低发病、减少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调查分析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现状并分析其对患者及外科医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1年11月5―30日,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全体委员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中已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的调查研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 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229份。(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229位外科医师中,男195例,女34例;年龄为(40±8)岁,年龄36~45岁120例,年龄≤35岁80例,年龄>45岁29例。86.46%(198/229)外科医师来自教学医院,74.67%(171/229)来自省会城市医院。229位外科医师中,医师职称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职称、正高职称分别占17.90%(41/229)、27.51%(63/229)、37.12%(85/229)、17.47%(40/229);参加工作年限为≤5年、6~10年、11~15年、≥16年分别占19.21%(44/229)、22.27%(51/229)、26.64%(61/229)、31.88%(73/229);医师专业以肝胆胰外科(48.03%,110/229)和食管胃肠外科(14.41%,33/229)为主。229位外科医师中,开设自媒体平台初衷(多选题):52.84%(121/229)通过增加患者数量提高收入、54.15%(124/229)积累病例开展临床科研项目、64.19%(147/229)增加行业知名度获得同行认可、58.08%(133/229)增加社会知名度提升精神层面的满足感,17.90%(41/229)被动开展。(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60.26%(138/229)外科医师每年参与线下社会公益活动1~3次,26.64%(61/229)参与次数>3次。47.60%(109/229)外科医师每周手术量为5~10台,33.19%(76/229)每周手术量>10台。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英文文章:38.43%(88/229)外科医师尚未发表,24.89%(57/229)已发表1~3篇,36.68%(84/229)发表>3篇。51.09%(117/229)外科医师尚未主持纵向课题(包括已结题项目),13.54%(31/229)主持过国家级项目,35.37%(81/229)主持过省部级项目。(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65.50%(150/229)外科医师开设微信公众号,55.02%(126/229)开设问诊平台,31.44%(72/229)开设抖音,21.40%(49/229)开设微信视频号,同1位外科医师可开设多种自媒体平台。35.81%(82/229)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时间<1年,42.79%(98/229)开设时间为1~3年,21.40%(49/229)开设时间>3年。45.85%(105/229)外科医师>2周更新自媒体内容。63.32%(145/229)自媒体平台获得科室或医院精神支持,12.66%(29/229)获得科室或医院学科经费支持。82.53%(189/229)自媒体平台为外科医师自行运作。47.16%(108/229)自媒体平台顺利运营,50.22%(115/229)无法持续运营,2.62%(6/229)停用。60.70%(139/229)运营自媒体平台耗时<30 min/次,27.07%(62/229)耗时30~60 min/次。89.08%(204/229)自媒体平台后台可留言或咨询,52.84%(121/229)留言或咨询次数<5次,>50次占6.99%(16/229)。平均每项内容被点赞量或阅读量<100次占59.39%(136/229),100~300次占29.26%(67/229),60.26%(138/229)内容获最高点赞量或阅读量<1 000次,6.99%(16/229)>10万次。平均每项内容被转发次数<100次占74.67%(171/229),>300次占6.55%(15/229)。87.34%(200/229)自媒体平台的粉丝量<1万。自媒体受众(多选题)主要包括“相关专业小同行”“医护专业大同行”“本专业患者群体”“普通大众人群”,其占比分别为42.36%(97/229)、31.00%(71/229)、52.40%(120/229)、53.71%(123/229)。(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34.93%(80/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后可增加其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29.69%(68/229)认为可增加其所在科室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75.98%(174/229)外科医师认为近期门诊或住院患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就诊比例<10%。患者依从性(多选题):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39.74%(91/229)外科医师认为住院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25.33%(58/229)认为门诊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46.29%(106/229)认为术前谈话、化疗或放疗前谈话更节省时间。(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20.09%(46/229)和6.55%(15/229)外科医师分别通过“长期、持续、用心做自媒体平台”和“重要的自媒体平台内容和广泛的受众”获得成功,72.49%(166/229)尚未成功。26.64%(61/229)外科医师认为开设自媒体平台有利于增加行业协会任职,22.27%(51/229)认为有利于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54.59%(125/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有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40.17%(92/229)认为可提升自身临床科研能力水平,48.91%(112/229)认为可提升带教水平。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88.65%(203/229)外科医师认为个人全部收入增加幅度<20%,47.60%(109/229)认为工作方面的成就感或愉悦感显著提升,48.91%(112/229)无停止或退出计划,7.42%(17/229)计划停止运营自媒体平台。(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希望得到科室、医院、行业协会、社会层面帮助分别占61.57%(141/229)、72.05%(165/229)、47.16%(108/229)、53.28%(122/229),仅9.61%(22/229)认为无需帮助。40.17%(92/229)外科医师允许自媒体平台插入商业广告,59.83%(137/229)禁止插入商业广告。选择性建议:70.74%(162/229)外科医师认为需更多不同专业医师参与,40.61%(93/229)认为需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严密监管;32.75%(75/229)认为需要斟酌。27.95%(64/229)外科医师提供了自媒体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其中7.81%(5/64)不建议盲目尝试。结论:国内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多面临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收入增加不明显和缺少专业推广维护团队及外部支持问题。仍有较多外科医师长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获得成功,增加患者就诊量,提升自我业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获得职业成就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干预措施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大众心理健康干预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收集国内100家医院,自疫情发生以来到2020年2月24日期间,在多种媒介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并进行媒介、受众的分析。结果:首先,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观察人员及参与一线工作的护士群体,以焦虑体验为主,发生率在92.68%~100%。其次,疫情期间适用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要区分不同受众,才能达到良好的作用。最后,目前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优点是专业人员利用多种新媒体对受众进行了区别宣传,但对老年人群这一不熟悉新媒体或缺乏接触新媒体条件的人群,获得心理健康干预的途径有待加强。结论:区分不同受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的各类群体心理健康干预,有助于提高疫情期间社会心理干预的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睡眠呼吸障碍的大众化诊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人群基数庞大,因设备、人员等限制,多数患者难以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通过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手段,有望实现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大规模筛查、诊断。促进睡眠疾病大众化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将为大众健康服务新模式的建立和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过敏性哮喘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循证指南(患者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过敏性哮喘(AA)的患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尘螨是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当前大众对AIT认识不足,国内外缺乏针对儿童及家长的关于AA尘螨AIT的指南。为此,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的经验和患儿及家长的需求,组织专家组制定本指南,就尘螨AIT的适用人群、治疗时机、治疗途径、疗效判断、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AA患儿及家长对尘螨AIT的认识及依从性,实现对AA患儿"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规范血压健康管理 落实健康中国行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强调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的理念,高血压防线前移,面向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其内容包括健康信息收集、筛查评估、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将预防、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以及长期管理融为一体,简洁明了,便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管理工作者及社会大众践行。该规范是促进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的生动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疫情防控专题:从病毒性疾病的眼部表现谈新型冠状病毒的眼科研究和防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于2020年2月24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前我国防治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的工作到了关键时期。虽然已明确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但也有学者指出消化道和眼部亦可能是病毒另外的传播途径。感染2019-nCoV是否会出现眼部症状以及疾病是否会通过眼部传染,是医学界和大众关注的问题,深入探讨该问题成为眼科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本文从病毒性疾病的眼部表现入手,分析眼部分泌物和泪液是否携带病毒、眼科医务人员和患者是否为病毒传播的另一高危人群,指出目前眼科研究的途径以及必要的防控措施,希望在抗击2019-nCoV的战役中贡献眼科医务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14-41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强调高血压防线前移,面向全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制订了血压健康管理路径和评估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内容包括健康信息收集、筛查评估、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简洁明了,便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管理工作者及社会大众践行。该规范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视风险 宽严相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血压130~139/80~89 mmHg(1 mmHg=0.133 kPa)人群的管理对于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与控制意义重大。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血压处于该范围的人群近2.45亿,且主要为中青年。对于这一群体,在防治措施上应做到宽严相济。所有人均应推荐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有合并症或高危人群宜采取药物治疗。在学术界不断探索、积累临床研究证据的同时,搁置对诊断标准的争论,强化对血压130~139/80~89 mmHg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的关注,积极向大众普及该血压范围的危害性,符合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领域理念先行及防线前移的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