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D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及25(OH)D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30例Ⅰ型E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25(OH)D3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无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血清胰岛素、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25(OH)D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患者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的F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FIGO分期升高、组织学分级增加、浸润肌层深度增加,患者血清25(OH)D3的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Ⅰ型EC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它们可能诱发Ⅰ型EC,对EC的诊断及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L-EBR术对NMIBC患者复发和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整块剜除术(GL-EBR)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复发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7例患者行TURBT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行GL-EBR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根据病理结果的肿瘤级别情况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高级别TURBT组(A组,17例)、高级别GL-EBR组(B组,21例)、低级别TURBT组(C组,60例)、低级别GL-EBR组(D组,40例),对比不同肿瘤级别亚组之间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例数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肿瘤级别的亚组分析中,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 P<0.05),B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8/21) vs.76.5%(13/17), P<0.05]。C组和D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L-EBR手术治疗NMIBC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特别是肿瘤级别较高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d:YAG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联合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Nd:YAG钬激光下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合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注射液(N-CWS)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Nd:YAG钬激光ERBT联合N-CWS膀胱灌注治疗的4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0±9.5)min,留置导尿管时间为(6.7±1.7)d,病理报告显示肌层检出率为81.3%(39/48),随访时间为9~58个月,失访3例,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术后行N-CWS膀胱灌注治疗,灌注次数为(16±5)次。7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Nd:YAG钬激光ERBT联合N-CWS膀胱灌注治疗NMIBC具有切割精确、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不高于常规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用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82例,采用全腔内尿流改道(ICUD组)122例。ECUD组男67例(81.7%),女15例(18.3%);中位年龄70(61,76)岁;有吸烟史35例(43.2%);既往有高血压病31例(37.5%),糖尿病17例(21.3%),心脏病13例(15.7%),腹部手术史15例(17.8%);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6.1(24.3,28.5)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67例(81.7%),≥3分15例(18.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18.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7例(81.7%);接受新辅助化疗16例(19.5%)。ICUD组男95例(77.9%),女27例(22.1%);中位年龄68(62,75)岁;有吸烟史58例(47.3%);既往有高血压病40例(32.6%),糖尿病33例(22.8%),心脏病28例(26.7%),腹部手术史17例(14.2%);中位BMI 25.6(23.4,27.8)kg/m 2;ASA评分≤2分105例(86.1%),≥3分17例(13.9%);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9例(24.9%),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3例(75.1%);接受新辅助化疗22例(18.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回肠膀胱制作及输尿管种植方法:距回盲部15 cm处用切割闭合器截取约15 cm回肠制备回肠膀胱通道并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将取好的回肠膀胱近心端封闭,将双侧输尿管间距3 cm分别种植在回肠膀胱通道上;双侧输尿管内均置入F6单J管引流尿液。ECUD组方法:取脐下5 cm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回盲部,将回肠末段提出体外,距盲肠15 cm处切开肠系膜,结扎血管至动脉弓,于回肠上做一小切口;自断端向上15 cm处同法处理肠系膜、肠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截取所需肠段并恢复延续性,冲洗游离肠段,将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并与游离肠管吻合,间距3 c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5分)例数、术后再入院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ICUD组与ECUD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30,310)min与235(220,290)min, P=0.078]。ECUD组术中出血量多于ICUD组[300(200,400)ml与150(100,300)ml, P=0.037],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8.6%)与9例(7.4%), P=0.196]。ECU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2,6)d与2(1,3)d, P=0.024]和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7(4,9)d与4(3,5)d, P=0.019]长于ICUD组。ECUD组和ICUD组术后住院时间[8(5,11)d与6(5,9)d, 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术后早期(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19.6%(24/122)与34.2%(28/82), P=0.029]、早期轻微(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13.9%(17/122)与25.6%(21/82), P=0.007]、晚期(术后30~90 d)严重(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发生率[4.1%(5/122)与10.1%(8/82), P=0.039]明显低于ECUD组;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7%(7/122)与8.5%(7/82), P=0.089]、晚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5.6%(19/122)与16.1%(13/82), P=0.345]、晚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1.5%(14/122)与6.0%(5/82), P=0.085]与EC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与ECUD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1(14,25)枚与19(15,24)枚]、淋巴结阳性率[10.7%(13/122)和10.0%(8/82)]、切缘阳性率[3.3%(4/122)与4.8%(4/82)]和术后病理分期[T 1期~T is期:25例(20.3%)与14例(17.1%); T 2期~T 3期:97例(79.7%)与68例(8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和ECUD组术后切口疼痛分别为43例(35.6%)和46例(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6%(2/82)和4.9%(6/82),E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2%(1/122)和9.8%(8/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体内Bricker术治疗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且可重复的手术方式。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术后早期并发症少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BC与NMIB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及功能预后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IBC 51例(MIBC组),NMIBC 52例(NMIBC组)。MIBC组男49例,女2例;年龄(58.1 ± 8.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2分48例,3分3例;行开放RC 2例,腹腔镜RC 34例,机器人辅助RC 15例。NMIBC组男49例,女3例;年龄(55.7 ± 9.9)岁;ASA评分1~2分51例,3分1例;行腹腔镜RC 41例,机器人辅助RC 11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并发症严重程度,Ⅰ~Ⅱ级为轻度并发症,Ⅲ ~Ⅴ级为重度并发症。根据并发症与原位新膀胱的相关性分为新膀胱相关及非新膀胱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原位新膀胱功能预后情况。 结果:MIBC组与NMIBC组手术时间[(421.2 ± 119.7)min与(439.8 ± 106.2)min]、术中出血量[400(300,700)ml与400(300,625)ml]、淋巴结清扫数量[(14.9 ± 8.3)枚与(14.8 ± 8.5)枚]、肠道功能恢复时间[5(4,6)d与5(3,6)d]、术后住院时间[20(15,28)d与22(19,2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MIBC组较NMIBC组脉管内癌栓比例更高[23.5%(12/51)与5.8%(3/51), P=0.011],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17.6%(9/51)与0(0/52), P=0.001]。NMIBC组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优于MIBC组(97.6%与7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MIBC组与NMIBC组日间需尿垫比例[14.6%(7/46)与6.7%(3/45)]、日间排尿间隔[(2.0 ± 0.7)h与(2.4 ± 0.7)h]、夜间需尿垫比例[47.9%(23/48)与53.3%(24/45)]、夜尿次数[(3.1 ± 1.5)次与(2.3 ± 1.7)次]、夜间需尿垫数量[1(0,1)块与1(0,1)块]、日间尿失禁率[25.0%(12/48)与11.1%(5/45)]、夜间尿失禁率[62.5%(30/48)与62.2%(28/45)]、性功能保留率[15.8%(6/38)与25.0%(1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MIBC组与NMIBC组术后轻度并发症[41.2%(21/51)与51.9%(27/52)]、重度并发症[21.6%(11/51)与19.2%(27/52)]、新膀胱相关并发症[27.5%(14/51)与25.0%(13/52)]和非新膀胱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9.2%(20/51)与25.0%(13/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MIBC与MIBC患者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在新膀胱功能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且NMIBC具有较好的肿瘤学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7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2例)和非糖尿病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NMIBC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复发频次、TNM分期、病理高级别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膀胱灌注均是影响NMIBC患者复发的相关性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肿瘤大小及膀胱灌注是影响NMIB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其中膀胱灌注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NMIBC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比预期更早出现转移且易出现复发,应严格随访,早期全膀胱切除术可能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烟累积暴露量对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吸烟累积暴露量与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4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根据吸烟指数=400为界限分为高暴露量组(吸烟指数≥400)23例和低暴露量组(吸烟指数<400)20例,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累积吸烟暴露量和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4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4±9.6)个月,高暴露量组患者术后第2年和第3年的肿瘤复发率高于低暴露量组( P<0.05),而术后第1年的肿瘤复发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其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T分期、病理G分级、吸烟累积暴露量是影响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高累积吸烟暴露量可以增加NMIB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对该目标人群需加以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CD11b受体 68Ga生物正交点击化学预定位分子探针的制备及结肠癌模型鼠显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针对整合素αM(CD11b)受体的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十一聚乙二醇-1,2,4,5-四嗪/CD11b抗体片段-反式-环辛烯[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并通过microPET显像探讨其作为CD11b受体靶向分子探针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膜表面CD11b受体的表达情况。将CD11b抗体与TCO连接,并通过酶切法得到anti-CD11b-F(ab′) 2-TCO。对配体NOTA-Polypeptide-PEG 11-Tz进行 68Ga标记,检测标记率以及放化纯。进行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建立CT26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进行预定位生物分布以及microPET显像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验证肿瘤微环境中CD11b +细胞的浸润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CD11b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成功合成anti-CD11b-F(ab′) 2-TCO。放射性配体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标记率约为94.6%,比活度为7.0~7.4 MBq/μg,放化纯大于95%。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证实该分子探针与CD11b受体有较好的靶向性。生物分布及显像结果示,在预定位4、12以及24 h时间间隔下,模型鼠肾放射性摄取较高,表明分子探针通过肾代谢;肿瘤/肌肉比值为9.23±1.45、12.53±1.36和10.74±1.11( F=848.8, P<0.05);在预定位12 h注射放射性配体后1 h显像,肿瘤与非靶器官对比度最佳:肿瘤标准摄取值(SUV)为0.67±0.12,肌肉SUV为0.09±0.0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T26结肠癌微环境中浸润了大量CD11b +细胞。 结论:成功合成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该标记物对CD11b阳性结肠癌具有较强的靶向能力,有望用于靶向CD11b受体的体内示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1例接受TURBT术的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135例)及验证组(56例)。再将建模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及未复发组(104例)。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H-L拟合度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有效性及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肿瘤数目、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与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均有相关性(均 P<0.05),而吸烟史、饮酒史、原位癌、淋巴血管侵犯、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于术后复发均无相关性(均 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较多、分化程度较低及肿瘤分期较高为影响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通过绘制H-L拟合度曲线评估其预测有效性,结果显示,建模组 χ2=7.568, P=0.427;验证组 χ2=6.235, P=0.326。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结果显示,建模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 CI:0.783~0.90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0%、79.8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95% CI:0.656~0.81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97%、71.15%。 结论:肿瘤数目较多、分化程度较低及肿瘤分期较高为影响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有效性较好,能够作为预测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有效工具,可帮助降低NMIBC患者TURBT术后的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版EAU膀胱癌指南更新解读之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进行了内容更新。主要包括:①新增了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变异分类信息;②对卡介苗(BCG)治疗失败的分类进行了修订;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BCG无应答的高危NMIBC的治疗。本文就NMIBC 2020版EAU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