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饮用水中非苛养耐药菌的污染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天津某地小区生活饮用水中非苛养耐药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R2A琼脂对自来水进行细菌分离,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细菌分离株进行种属鉴定.同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纸片法)进行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在分离的39株非苛养菌中,耐药菌占79.49%,耐药细菌涉及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其中,仅对一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占28.21%,而多药耐药菌则占51.28%.耐药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最为普遍,耐药率为53.85%;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次之,占28.21%.结论 该小区生活饮用水中的非苛养耐药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关注其潜在的人群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培养阳性菌落质谱鉴定与生化鉴定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质谱仪与BD鉴定仪在鉴定菌落之间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7-9月血培养仪报警的非重复性血培养瓶291个.首先转种于固态培养基培养24 h,真菌、苛氧菌则需继续延长培养时间,然后分别采用质谱仪、BD鉴定仪对固态培养基阳性菌落进行直接生化鉴定,其中不符合的部分通过序列分型明确,以期比较质谱鉴定与生化鉴定的一致性.结果 291份血培养标本中排除5个假阳性血瓶,质谱鉴定细菌在属以上水平和种水平上,一致性结果是革兰阴性菌为83.5%,革兰阳性菌为68.2%,真菌为70.0%,少见菌为58.3.结论 通过质谱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血流感染的常见细菌,并做临床二级报告,用BD鉴定仪做最终报告,为临床快速、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2018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2017—2018年高邮市人民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培养采用BD 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敏试验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采用DL-96 FUNGUS;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352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7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51.44%,48.02%和0.55%.双侧单瓶阳性率(8.84%)明显高于单侧单瓶(7.58%,P=0.016).分离率前5位菌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29.69%)、人葡萄球菌(12.04%)、表皮葡萄球菌(10.94%)、肺炎克雷伯菌(8.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8%).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分布于:儿科、ICU、肾脏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及肿瘤血液科.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类、喹诺酮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氨曲南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23.0%~52.1%)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5%~15%;P<0.0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1.4%~4.1%)与肺炎克雷伯菌(1.7%~8.3%)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8%和70.0%)都显著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2.6%,P<0.01);3种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均敏感.结论:多套血培养送检有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培养病原菌在不同科室的分布和耐药性不同.高度重视早期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8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分离菌株及药敏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微生物依据.方法 基于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后台相关节点数据及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收集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收集2015—2018年患者入院后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分离菌株和住院期间送检标本所有临床分离菌株,比较抗菌药物使用前后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2015—2018年住院患者所有送检标本共检出非重复菌株69037株(包括细菌及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7900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44055株(占63.81%),真菌7082株(占10.26%).住院患者入院后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中检出非重复菌株150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661株(占31.04%),革兰阴性菌9451株(占62.93%),真菌905株(占6.03%).治疗用药前标本分离菌居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有送检标本分离菌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假丝酵母菌属、大肠埃希菌,苛养菌如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在所有送检标本中占比,较用药前低.临床常见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后送检标本分离菌株中耐药率更高.结论 研究首次报道大样本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及药敏情况,临床常见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在抗菌治疗后标本中显示更高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9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 新华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依据CLSI 2018年版本以及上海耐药监测网要求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统计.结果 本院2019年度共检出6787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24株(31.3%),革兰阴性菌4663株(68.7%);检出菌株的标本类型前三位是呼吸道标本(42.8%)、尿液标本(26.5%)和血液标本(8.7%);呼吸道标本儿童患者中苛养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6.9%和83.7%;肠球菌属中发现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3.8%、6.2%和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4.4%、22.7%和53.9%,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15.6%,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71.2%.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较为敏感.XDR菌株在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5%、1.7%、0.8%和0.1%.流感嗜血菌和黏膜炎莫拉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较高,分别高达60%和95%.结论 本院2019年度临床主要分离菌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也较高,实时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滤纸法在三种温度条件下保存标准菌株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滤纸法保存的标准菌株存活率、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变化情况,以选择经济、有效的标准菌株保存方式.方法 用滤纸法将标准菌株于0℃、-20℃、-80℃3种温度条件下保存,在保存了1、2、3、7年后进行细菌的复苏,观察细菌的存活率、生物学性状,并用PhoenixM5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观察标准菌株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使用滤纸法保存的4种标准菌株,在0℃条件下3年存活率为100%,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3年无明显变化;在-20℃、-80℃温度条件下,其7年存活率均为100%,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滤纸法保存的非苛养类标准菌株在0℃条件下可短期(3年)保存,在-20℃、-80℃条件下可较长期(7年)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抗菌新药zoliflodacin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Zoliflodacin是螺嘧啶三酮类抗菌药,结构新颖,是一种新型细菌Ⅱ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其作用位点不同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正开发用于单纯性淋病的治疗.Zoliflodacin对包括多重耐药菌株在内的淋病奈瑟球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单用zoliflodacin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对淋病奈瑟球菌具有快速杀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苛养菌、非典型病原体也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实验室条件下,zoliflodacin诱导淋病奈瑟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自发耐药突变的频率较低(10-8~10-9).已有研究中,未观察到zoliflodacin与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存在交叉耐药性.Ⅰ期临床试验显示zoliflodacin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及较高的安全性;Ⅱ期临床试验表明zoliflodacin可有效治疗泌尿生殖道和直肠淋病奈瑟球菌感染,主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目前,正在开展一项zoliflodacin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该药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耐药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新型口服抗菌药,应用前景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