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微小RNA表达水平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其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成都市血液中心采集的15份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15份单采血小板采集自15例健康状况良好,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采集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22,40岁);男性捐献者为8例,女性为7例。将单采血小板置于恒温震荡保存箱中,温度(22±2)℃,振荡频率60 Hz条件下储存,分别于储存第1天(采集当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上午10点留取血小板标本3~5 mL。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常规指标,实验室pH计测定血小板pH值,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NA-126、-145、-150、-197、-223的相对表达水平。血小板标本存储1、5、7 d时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miRNA表达水平与储存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血液中心伦理委员会要求[批准文号:伦审(研)2020年第04号],并且于血小板捐献前与所有捐献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本组15份单采血小板标本的血小板压积(PCT)增大[储存1、5、7 d时分别为(0.68±0.21)%、(0.89±0.13)%、(0.99±0.17)%],大血小板比例(P-LCR)上升[储存1、5、7 d时分别为(20.5±6.0)%、(26.0±3.4)%、(30.4±2.8)%];pH值下降[储存1、5、7 d时分别为(7.2±0.1)、(7.1±0.2)、(7.0±0.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60, P=0.007; F=9.12, P=0.001; F=5.44, P=0.004);其余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单采血小板标本储存1、5、7 d时,其CD62P表达水平分别为(6.3±2.9)%、(22.0±7.3)%和(38.4±12.1)%。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标本的CD62P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6.16, P<0.001)。③本组血小板标本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miRNA-126、-150、-197相对表达水平增加,而miRNA-145和-223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8.58、32.64、33.59、35.42、22.91,均 P<0.001)。④本组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储存时间与其miRNA-126、-150和-19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811、0.812、0.856,均 P<0.001),而与miRNA-145和-22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720、-0.767,均 P<0.001)。 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其miRNA-126、-145、-150、-197和-223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miRNA19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标本保存运输对大鼠血液百草枯浓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标本保存与运输过程中时长、温度、震荡对百草枯(PQ)染毒大鼠血液中PQ浓度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3月,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Q染毒剂量分别为10、80 mg/kg),每组30只。每组按干预方法分为常温静置组、冷藏静置组、37 ℃静置组、常温震荡组、37 ℃震荡组5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大鼠通过腹腔注射相应剂量PQ进行染毒,染毒后1 h通过心脏取血的方法获取血液样本,按照不同方式干预后,检测并比较每亚组干预前后的PQ浓度,结果:37 ℃震荡组PQ染毒大鼠PQ检测结果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P<0.05),其余亚组PQ染毒大鼠PQ检测结果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37 ℃下震荡4 h会使PQ染毒大鼠血液中PQ浓度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特异性抗镰刀菌感染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抗镰刀菌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特异性抗镰刀菌鸡卵黄抗体(IgY)并检测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及抗真菌作用。方法:取22周龄莱杭母鸡1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制备灭活镰刀菌丝悬液,将菌丝浓度2×10 7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菌悬液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后,对实验组莱杭母鸡进行免疫,每只鸡注射1 ml,2周后换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在免疫后的第5~16周每周收集卵黄,用硫酸铵盐析法制备IgY,将得到的蛋白溶液放入冻干机中制作成冻干粉,4 ℃保存。以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代替菌悬液按照同样方式进行阴性对照组莱杭母鸡的注射,以制备非特异性抗体作为实验中的阴性对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特异性IgY蛋白浓度,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其效价。将1×10 5 CFU/ml和1×10 3 CFU/ml镰刀菌悬液与不同浓度IgY及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培养4 d后测定吸光度( A)值,用PBS及非特异性IgY与镰刀菌悬液共孵育作为空白对照组及阴性IgY组,绘制抗镰刀菌IgY的抑菌曲线。用pH 7.4的PBS将特异性IgY溶液稀释至0.02 mg/ml,分别在30、40、50、60、70、80和90 ℃水浴中孵育30 min后冷却至室温;此外,用pH值为l、2、3、4、5、6、7、8、9、l0、11和12的PBS将特异性IgY溶液稀释至0.02 mg/ml,4 ℃下放置1 h,均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活性,评估IgY对不同温度和pH的耐受性。取SPF级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BS对照组和特异性IgY治疗组,每组6只。用镰刀菌感染小鼠右眼角膜,建立小鼠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建模后1 d,特异性IgY治疗组用200 mg/ml特异性抗镰刀菌IgY点眼,PBS对照组用PBS点眼,于感染后1、3和5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根据炎症评分表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免疫后第5~16周的IgY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57、2.89、24.98、25.09、23.89、25.78、21.57、21.37、18.98、15.78、14.67和12.67 mg/ml。特异性抗镰刀菌IgY的效价从第5周开始升高,第7周时达到最高效价,为1∶10 000,可维持至免疫后12周,12周后抗体效价逐渐下降。抑菌曲线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IgY组相比,特异性IgY治疗组镰刀菌生长缓慢。抗体效价高于1∶10 000的特异性IgY在60 ℃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 4~6具有最高活性,在pH 3~9的免疫活性能够保持在70%以上,随着pH值的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其活性迅速降低。镰刀菌感染后1、3和5 d,PBS对照组角膜炎症评分分别为3.50±0.55、7.33±0.82和4.00±0.63,特异性IgY治疗组角膜炎症评分分别为3.33±0.82、4.17±0.75和2.50±0.55。2个组不同时间点炎症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247.35, P<0.05; F时间=23.19, P<0.05),其中镰刀菌感染后3 d和5 d,与PBS对照组相比,特异性IgY治疗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炎症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用硫酸铵盐析法可成功制备高效价特异性抗镰刀菌IgY,其稳定性高,对温度和酸碱度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小鼠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中减轻角膜溃疡的严重程度,降低炎症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存温度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保存温度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制剂中干细胞存活率指标的影响,为干细胞制剂的保存与运输提供合理的温控建议。方法:新鲜脐带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华兴医院行剖宫产的健康胎儿,均由产妇自愿捐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离hUC-MSCs后进行培养并传代及制剂制备,之后在4 ℃、10 ℃~15 ℃、25 ℃、37 ℃温度下对细胞存活率进行测定。不同保存温度下各组间细胞存活率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细胞传代到第5代时,流式鉴定显示CD73、CD105和CD90阳性表达达到95%以上,CD45、CD34、CD14、CD19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在0~1%。细胞三向分化能力呈阳性。在25 ℃保存温度下,放置10 h时,细胞活率为86.61%,与保存在4 ℃、10 ℃~15 ℃温度比较,细胞活率下降较快( t=3.065, P<0.01)。在37 ℃保存温度下,放置4 h时,细胞活率为84.92%,细胞活率下降速度最快( t=5.178, P<0.01)。 结论:hUC-MSCs制剂的适宜保存温度为4 ℃~15 ℃,该温度下的最长保存时间为10 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液和肿瘤样本储存时间及温度对RNA、DNA和蛋白质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物样本库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资源,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加快了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速度。目前,针对肿瘤样本的处理和储存条件对样本质量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结果差异较大。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样本的储存时间及温度是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缺乏系统性综述。文章主要综述肿瘤样本采集和储存过程中时间及温度对血液和肿瘤组织样本RNA、DNA和蛋白质质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和干式试剂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干式试剂技术,研发一种可以常温存储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试剂。LAMP核酸扩增技术基于4或6条特异性引物,依靠链置换DNA聚合酶,使DNA在恒定温度下不断合成。所研LAMP技术反应体系使用实时荧光检测方法在20 min内检出结核分枝杆菌IS6110靶基因,且灵敏度接近PCR法,但精密度不及PCR法(LAMP法变异系数18.9%,PCR法变异系数3.4%),故LAMP法更适合定性检测。LAMP体系对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腺病毒(3 型)、呼吸道腺病毒(7 型)、呼吸道合胞病毒B和副流感病毒2型等10种病原体均无扩增,表现出较好的特异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烘干和冻干技术,研发干式LAMP技术反应试剂。干式试剂在50 ℃环境下存储10 d性能无衰减,等效常温(25 ℃)可保存6个月以上。在临床样本测试中,干式试剂可20 min内有效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综上,本文研发的常温存储快速检测试剂搭配等温扩增仪可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中甲基异丁基酮测定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甲基异丁基酮(MIBK)。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技术,通过对顶空条件(顶空瓶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取5 ml样品于20 ml顶空瓶中,加3.0 g硫酸铵,经60 ℃加热30 min后,吸取100 μl顶空瓶上部气体,注入气相色谱经HP-5MS UI(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检测样品中MIBK含量。结果:本方法测定MIBK的线性范围为20.0~1 000.0 μg/L,线性方程为 y=62.9 x-652.5,相关系数 r=0.999 8。方法检出限为5.0 μg/L,定量下限为16.0 μg/L。在低(50.0 μg/L)、中(200.0 μg/L)、高(500.0 μg/L)三个添加浓度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3%~100.2%;批内精密度为1.7%~3.8%( n=6),批间精密度为1.2%~4.0%( n=6)。该方法测定尿液中MIBK稳定性良好,样本在-20 ℃及以下冰箱至少可以保存14 d。 结论:本法简单实用,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MIBK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八种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对病毒核酸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八种不同的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对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八种商业化的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分别将新冠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和禽流感病毒样本加入保存液中,同时设置2个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在保存温度为24 ℃和37 ℃条件下,保存时间为0 h、6 h、12 h、24 h、48 h、72 h,分别提取各保存液中的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逆转录数字PCR方法(RT-d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四种商业化病毒保存液A、E、G、H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病毒核酸的保存效果明显。另外四种保存液保护效果较差:保存液B和C在37 ℃条件下12 h后保存效果变差,保存液D的保存效果在24 ℃和37 ℃下6 h后均明显减弱;保存液F对病毒核酸没有任何保护作用。结论:病毒保存液的保护效果差会导致核酸检测的假阴性,建议开展核酸检测时对使用的病毒保护液进行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冠病毒核酸在物体表面存留时间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污染不同物体表面后,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核酸存留时间及变化规律,为环境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相关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取实验室保存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咽拭子灭活样本,污染不锈钢、塑料、木材、纸板及棉布等材质的表面,制成模拟污染样本,放置常温及冷藏环境下,分别在第0 d、1 d、3 d、7 d、14 d和第30 d,每种材料每次取出3件样本,浸泡后提取核酸,使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分析不同类型材料表面污染后病毒核酸回收率、核酸可检出时间和Ct值变化。结果 新冠病毒污染后,棉布、塑料和不锈钢核酸的回收率为1.75%~2.90%,木材和纸板较低,分别为0.0021%和0.21%。所有材料模拟样本在第30 d均仍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不锈钢、木材、纸板及棉布表面病毒核酸Ct值在前7 d内快速上升,随后变化较小。塑料表面病毒核酸Ct值较其它四种材料变化较小。结论 新冠病毒污染物体表面后,第30 d仍可检出病毒核酸,且不同性质的物体表面降解模式不同。在日常环境监测中,应结合核酸检测和其他调查手段,综合评估判定污染物品的病毒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羊膜-纤维蛋白胶泥的制备及其对重度眼表碱烧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出具备生物学活性的羊膜粉并探索其保存条件,探讨该羊膜粉制成的羊膜-纤维蛋白胶泥(AM-FS)对兔重度眼表碱烧伤模型的疗效。方法:实验研究。取新鲜羊膜风干后液氮冷却研磨成颗粒直径<260 μm的羊膜粉并进行灭菌。检测该羊膜粉制备后及不同温度[室温(25℃)、4 ℃、-20 ℃]下保存10、20、30 d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与新鲜羊膜进行比较。倍比稀释制备0.125~65 mg/ml共10种羊膜粉浓度及不含羊膜粉的AM-FS,将兔角膜上皮细胞(CEC)置于其中培养72 h,选取波长450 nm处的吸光度( A)值最大者,以其羊膜粉浓度进行后续动物实验。将32只兔(32只右眼)制作重度眼表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M-FS组、新鲜羊膜移植组、纤维蛋白胶(FS)组及抗生素对照组每组8只兔(8只眼),给予不同眼表干预手段,之后每周观察角膜修复情况,第28 d取材行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生长因子或受体的表达差异倍数进行对数处理后得到的logFC值并用BH法校正;采用 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羊膜粉中TGF-β与NGFR的表达量低于新鲜羊膜,logFC分别为-0.11、-2.07。羊膜粉中HGF、EGF、bFGF的表达量均高于新鲜羊膜,logFC分别为0.72,0.46,2.62( P<0.05);保存10、20 d的羊膜粉中HGF、bFGF、EGF的表达均不低于新鲜羊膜;30 d时羊膜粉除HGF、bFGF外其余生长因子或受体的表达较新鲜羊膜下降,室温保存者HGF、bFGF、EGF的表达均不低于4 ℃和-20 ℃保存者。CEC培养72 h后0.25 mg/ml的羊膜粉的 A值最大(0.98±0.05)。AM-FS组与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恢复情况较好,第28 d的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分别为(3.75±0.46)和(3.50±0.46)分,低于抗生素对照组的(4.29±0.45)分( t=2.480,3.629; P=0.019,0.001),而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48, P=0.261)。抗生素对照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40,4.339,2.820;均 P<0.01);干预后7和28 d,AM-FS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为(9.88±0.20)和(18.96±0.18)mm 2,均大于新鲜羊膜移植组的(9.54±0.22)和(18.08±0.96)mm 2( t=3.085,3.017;均 P<0.01),而在第14和21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光镜下可见AM-FS组和新鲜羊膜移植组的角膜结构完整,上皮细胞排列趋于正常,角膜愈合优于FS组和抗生素对照组。VEGF在新鲜羊膜移植组的阳性表达弱于其余3个组;MCP-1在AM-FS组和新鲜羊膜移植组的表达水平相似。 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风干羊膜粉中活性生长因子表达量高,性质稳定可室温保存;羊膜粉浓度为0.25 mg/ml的AM-FS可促进兔眼碱烧伤后角膜上皮的修复、减轻炎性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