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对机械通气儿童扣背排痰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对机械通气儿童扣背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9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扣背手法,观察组采用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进行扣背排痰。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临床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PaO 2、SpO 2、PaC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儿PaO 2、SpO 2、PaCO 2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日均排痰量、肺部影像学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吸痰频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应用于机械通气儿童的扣背排痰中,能有效促进痰液排除,改善血气指标及肺部症状,缩短通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出气氧浓度监测评价吸入氧浓度基线水平对急诊患者插管前面罩通气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呼出气氧浓度(EtO 2)作为监测指标,探讨急诊患者气管插管前不同吸入氧浓度(FiO 2)基线水平下进行纯氧面罩通气对EtO 2达标时间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接受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或漏气等造成通气不充分而干扰最终结果,故选择已行气管插管患者FiO 2调至纯氧后持续机械通气的过程来模拟插管前纯氧下面罩通气的过程。结合电子病历和呼吸机记录,分析患者在不同FiO 2基线水平下,调整FiO 2至纯氧后EtO 2达到0.90所需时间(即EtO 2达标时间)和达标所需呼吸周期的变化。 结果:最终收集到42例患者共113次EtO 2监测记录;其中,2例患者由于FiO 2基线水平即为0.80,故仅有1次EtO 2记录,其他患者均有2次及以上不同FiO 2基线水平对应的EtO 2达标时间和呼吸周期记录。42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占59.5%),老年人居多〔中位年龄62(40,70)岁〕,大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占40.5%);不同患者肺功能差异较大,但以功能正常患者居多〔氧合指数(PaO 2/FiO 2)>300 mmHg(1 mmHg≈0.133 kPa),占38.0%〕;在呼吸机参数设置上,结合患者稍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3(28,37)mmHg〕,考虑普遍存在轻度的过度通气现象。随着FiO 2基线水平升高,EtO 2达标时间和呼吸周期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当FiO 2基线水平为0.35时,EtO 2达标时间最长〔79(52,87)s〕,所需呼吸周期数最多〔22(16,26)个〕;当FiO 2基线水平从0.35提升至0.80时,EtO 2达标时间可从79(52,87)s缩短至30(21,44)s,呼吸周期数也从22(16,26)个减少到10(8,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诊患者气管插管前面罩通气的FiO 2基线水平越高,EtO 2达标时间就越短,面罩通气时间也就越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士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护士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无创呼吸机使用考核表对2019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呼吸监护室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205例患者进行考核,对出现的1200例次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士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中存在一定问题,考核结果为一般,考核结果与护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有关( P<0.0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发生在面罩佩戴不合适、管道连接存在问题、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处理存在不足。 结论:可通过规范护理常规、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增加护理人力使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流阻塞对面罩比例辅助通气时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面罩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气流阻塞严重程度对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肺模拟器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顺应性(C rs)为50.0 ml/cmH 2O[弹性阻力(E rs)为20.0 cmH 2O/L]、气道阻力(R aw)分别为5.0、10.0和20.0 cmH 2O·L -1·s -1。吸气时间为1.6 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输出潮气量(V T)为7.0 ml/kg,PAV通气时流量辅助(FA)设置为5.0、10.0和20.0 cmH 2O·L -1·s -1,容量辅助(VA)为20.0~40.0 cmH 2O/L,辅助比例为50%。呼气末正压(PEEP)为5.0 cmH 2O,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在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通气参数和呼吸做功的变化。 结果:随着R aw的增高,PAV通气时需要设置更高水平的VA,才能维持与PSV相近的V T。PAV时的吸气峰流速(PIF)较PSV时稍低,气道峰压(PIP)则略高,呼气峰流速(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气流阻塞的加重,二种通气模式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T d)和吸气至90%PIP的时间(T 90%)均显著增大,R aw为20.0 cmH 2O·L -1·s -1时吸呼过早切换现象消失,PSV时的切换延迟时间(C delay)为(-20.25±7.29)ms,PAV时为(27.63±22.58)ms( P<0.001);二种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做功比(WOB pat/tot)无统计学意义( P=0.179)。 结论:对于重度气流阻塞患者,PAV通气时中等水平FA联合高水平VA辅助,才能提供与PSV相近的通气支持,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也与PSV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年龄30~64岁,体重45~80 kg,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n=30):Ambu AuraGain喉罩组(A组)与Supreme喉罩组(S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使用间歇正压模式通气维持P ETCO 2 30~45 mmHg、SpO 2>95%。纤维支气管镜经过喉罩出口末端时记录Brimakombe评分,评价喉罩对位准确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成功置入喉罩时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即刻,记录气道密封压。记录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情况、首次置入成功情况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喉罩拔除后低氧血症、咽喉疼痛、喉罩粘血的发生情况。记录内镜医师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的满意度。 结果:2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拔除时间、术中和喉罩拔除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比较,A组喉罩对位准确率和检查结束即刻气道密封压升高,内镜医师满意度升高( P<0.05)。 结论:Ambu AuraGain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面罩通气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面罩通气(DMV)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96例,年龄18~90岁,BMI 16~39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时行临床气道评估,记录改良Mallampati分级、甲颏间距和上唇咬合试验分级。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超声测量髁状突活动度、舌纵截面积及舌横径,计算舌体积(舌纵截面积与舌横径的乘积)。麻醉诱导后行面罩通气,面罩通气困难分级≥Ⅲ级为DMV,根据是否发生DMV分为2组:非DMV组 (NDMV组)和DMV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气道评估指标和超声测量气道参数与DMV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预测DMV的准确性,确定临界值,计算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改良Mallampati分级、上唇咬合试验分级、舌纵截面积、舌横径、舌体积与DMV呈正相关,甲颏间距和髁状突活动度呈负相关( P<0.05)。超声测量髁状突活动度和舌体积预测DMV的AUC分别为0.898、0.862,界值分别为1.19 cm、99.94 cm 3,灵敏度均>70%,特异度均>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8.46%。 结论:超声测量髁状突活动度和舌体积可准确预测DM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组(T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连接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30 L/min。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2.5 mg/kg后,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随后开始胃镜操作。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2~0.5 mg/kg。记录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T组术后5 min内和30 min内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气道损伤和气压伤)发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与缺氧相关不良事件(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和严重缺氧)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增加通气氧流量、开放气道、面罩辅助通气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操作者和麻醉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体动、呕吐、反流、支气管痉挛和呛咳等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胃镜检查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增加,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低,开放气道使用率及面罩通气使用率降低,体动和呛咳发生率降低( P<0.05)。T组术后未见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的低压舱生理试验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为产品设计定型提供生理试验依据。方法:4具假人和4名健康志愿者配戴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包括氧气系统供氧性能物理试验、氧气系统迅速减压物理试验、6 h巡航高度供氧生理试验和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测试面罩内的氧气浓度、呼吸阻力、安全余压、迅速减压峰值面罩压、作用时间和稳压值等物理参数;监测志愿者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结果:假人肺通气量为20 L/min时,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在12.0 km以下提供的供氧分压≥19.1 kPa,安全余压接通前系统呼气阻力≤441.3 Pa,吸气阻力≤490.3 Pa。假人肺容积为1.0 L时,系统的迅速减压峰值≤5.8 kPa。6 h巡航飞行时,氧气系统为志愿者提供的供氧氧分压均≥21.9 kPa。4名志愿者均完成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主客观反应良好。结论: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防护性能可以满足地面至12.0 km高度供氧防护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R组)和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P组)。采用面罩吸氧,预先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1 min后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P组注射丙泊酚1.5~2.0 mg/kg,直至意识消失后,2组均注射米库氯铵0.14 mg/kg,BIS值40~60时,由同一名麻醉医生置入喉罩后机械通气。维持期间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1 mg·kg -1·h -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 ·kg -1·h -1,间断注射米库氯铵维持肌松。于诱导前(T 0)、置入喉罩时(T 1)、纤维支气管镜抵达隆突即刻(T 2)、手术开始10 min(T 3)、手术结束(T 4)和患者清醒(T 5)时记录BP、HR、SpO 2、P ETCO 2、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总检查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各时点SpO 2、P ETCO 2、BIS值、MOAA/S评分、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R组T 1、T 3和T 4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延长,术中低血压、术后咳嗽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通气连接方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30余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技术已成为轻中度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NIV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人机连接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口鼻面罩、鼻罩、口罩、全脸面罩或头罩。20%~30% 的NIV失败是由于鼻罩或面罩的并发症和不舒适引起的人机不同步,使患者住院病死率上升3倍以上。NIV的不同连接方式在性能、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讨论NIV连接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