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狭窄的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气管狭窄行外科治疗的23例患儿,其中男14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2~23个月,平均(8.9±5.8)个月;体质量4.2~10.5 kg,平均(6.4±2.3)kg。气管狭窄包括完全性气管环9例,气管软化10例,声门下膜状环形增生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肺动脉吊带10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5例,肺动脉闭锁1例,右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例。手术方法包括Slide气管成形术9例,气管外支架悬吊术8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气管插管扩张术4例。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行CT气管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本组共1例死亡,死亡比例4.3%,为Slide气管成形术术后反复肉芽组织增生所致。再手术1例,为气管内支架取出后3个月,因心脏增大再次压迫左主支气管,再次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1~24个月,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及纤维支气管镜结果满意。结论:完全性气管环采用Slide气管成形术,疗效满意;3D打印生物可吸收外支架有望成为治疗气管软化的首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确诊为难治性MPP的9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中MP-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载量组(>10 6/ml,28例),中载量组(10 3~10 6/ml,54例),低载量组(≤10 3/ml,16例)。比较不同载量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 结果:高载量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较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儿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载量组患儿镜下见结节样突起及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黏液栓堵塞的比例分别为35.7%、32.1%、64.3%,明显多于中载量组(13.0%、5.6%、38.9%)和低载量组(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高载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100%和60.7%,明显高于中载量组(61.1%、27.8%)和低载量组(25.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相比,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热退时间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难治性MPP患儿其MP-DNA载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载量组患儿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局部载量的高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83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国外病例3例;在万方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从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未检索到相关病例报道。阅读文献入选4例及本文病例,共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10 d, 咳嗽、发热1 d”入院。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相邻支气管局部阻塞,增强后局部轻度强化,双肺下叶见实变影,散在片状结节影,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基底段开口处菜花样新生物,约7 mm×8 mm;支气管镜活检示部分黏膜结构破坏,鳞状上皮层次消失,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呈巢团状分布,伴不良角化和少量坏死、纤维组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Napsi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及p53均阴性,p40、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6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阳性, Ki-67阳性细胞约30%。右肺下叶穿刺活检示肺泡腔内充满巢状排列的淋巴样细胞,由小淋巴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构成,偶见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 20+、CD 79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血管及Bcl2均阳性,CD 3散在阳性,Bcl6、CD 10、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约3%。病理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肺鳞状细胞癌。 结论:肺 MALT 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罕见,极易漏诊或误诊,胸部CT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影或实变影,常伴有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扩张及病灶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偶可见胸腔积液。肺组织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R组)和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P组)。采用面罩吸氧,预先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1 min后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P组注射丙泊酚1.5~2.0 mg/kg,直至意识消失后,2组均注射米库氯铵0.14 mg/kg,BIS值40~60时,由同一名麻醉医生置入喉罩后机械通气。维持期间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1 mg·kg -1·h -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 ·kg -1·h -1,间断注射米库氯铵维持肌松。于诱导前(T 0)、置入喉罩时(T 1)、纤维支气管镜抵达隆突即刻(T 2)、手术开始10 min(T 3)、手术结束(T 4)和患者清醒(T 5)时记录BP、HR、SpO 2、P ETCO 2、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总检查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各时点SpO 2、P ETCO 2、BIS值、MOAA/S评分、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R组T 1、T 3和T 4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延长,术中低血压、术后咳嗽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年龄30~64岁,体重45~80 kg,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n=30):Ambu AuraGain喉罩组(A组)与Supreme喉罩组(S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使用间歇正压模式通气维持P ETCO 2 30~45 mmHg、SpO 2>95%。纤维支气管镜经过喉罩出口末端时记录Brimakombe评分,评价喉罩对位准确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成功置入喉罩时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即刻,记录气道密封压。记录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情况、首次置入成功情况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喉罩拔除后低氧血症、咽喉疼痛、喉罩粘血的发生情况。记录内镜医师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的满意度。 结果:2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拔除时间、术中和喉罩拔除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比较,A组喉罩对位准确率和检查结束即刻气道密封压升高,内镜医师满意度升高( P<0.05)。 结论:Ambu AuraGain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降主动脉移植术在主动脉畸形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降主动脉移植术矫治主动脉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降2例、右弓左降3例);外院主动脉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脉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降主动脉,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升主动脉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脉阻断51(30~84)min;中位降主动脉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降主动脉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降主动脉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肺放线菌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以“pulmonary”或“thoracic”和“actinomycosis”和“pediatric”或“children”或“child”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1月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12岁6月龄,因“咳嗽伴胸痛20 d余”收入院,病初3 d有发热,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性病变,不除外空洞形成”,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且1次灌洗液示结核杆菌DNA阳性,但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阴性。入院后患儿有咳嗽伴胸痛,体温正常,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送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检测出放线菌属(检出序列数222),格雷文尼放线菌(检出序列数185)。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2周,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周,随访至2020年4月患儿无临床症状,且胸部影像学提示病变已明显吸收好转。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8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道62例肺放线菌病患儿,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7月龄。该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壁肿物(8例)、咳嗽(23例)、疼痛(胸部、背部、肩部、腋窝)(24例)、发热(25例)、体重下降(26例)等。结论: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8月至2023年2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插管前对照组实施表面麻醉结合环甲膜穿刺麻醉,对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监测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插管操作耗时,评价插管过程中镇静及呛咳反应程度,检测插管前后血清应激反应因子含量,调查患者对于插管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T2)时点心率(HR)依次为(84.08±8.25)次/分,(82.64±7.81)次/分、平均动脉压(MAP)依次为(92.57±8.32)mmHg(1 mmHg=0.133 kPa),(103.27±9.1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5.92~12.56, P < 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4~0.43, P=0.652~0.726);观察组插管操作耗时(8.96±1.1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47±1.39)min( t=6.84, P < 0.001);观察组插管过程中Ramsay镇静评分3(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分;而呛咳反应评分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分( Z=9.26、4.37,均 P < 0.001);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等应激反应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14.58~25.94,均 P < 0.05);观察组对于插管操作的总体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χ 2=4.51, P=0.034)。 结论:SLNB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管理,可提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程度,缩短气管插管操作耗时,减轻操作过程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气管镜检查在识别新生儿撤机后呼吸困难原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新生儿撤机后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撤机后呼吸困难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治疗措施。结果:研究期间共45例撤机后持续呼吸困难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支气管黏膜炎16例(35.6%),肺外气道梗阻29例(64.4%)。29例肺外气道梗阻患儿中,声门下狭窄15例,11例为瘢痕增生引起,4例为痰痂形成引起;单纯喉软化6例,鼻腔狭窄2例,喉蹼2例,喉头水肿、声带麻痹、声带赘生物、气道痉挛各1例。16例支气管黏膜炎患儿经气道灌洗后供氧或无创呼吸支持治愈;11例声门下增生狭窄患儿中,9例经气管导管扩管治愈,2例经内镜介入治疗治愈;1例鼻腔膜性狭窄、2例喉蹼、1例声带赘生物患儿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其余14例患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治愈出院。结论:在严格把握撤机指征情况下,对撤机后存在呼吸困难的患儿,需考虑存在上气道及中心气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等肺外因素引起的气道梗阻,尤其应重视插管后声门下狭窄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硅酮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儿先天性气管软化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3月龄先天性气管软化患儿的诊疗过程。患儿为低出生体重儿,曾因“出生气促1 h”于2018年8月21日入当地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后因“先天性食道闭锁”转诊至深圳市儿童医院普外科,于8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气管瘘修补+食管吻合术。术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和撤呼吸机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重度气管软化。经抗感染、抗反流及呼吸支持治疗2个月后,患儿症状缓解,遂出院。之后患儿因“反复出现憋气、紫绀”多次住院治疗。本次因再次出现“憋气、紫绀”于11月30日入院。查纤维支气管镜和CT可见隆突处上端气管重度软化,气道最狭窄处仅为0.88 mm。多学科组讨论建议,患儿在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术。12月14日,患儿行气管支架置入手术。术后第2天拔出气管插管,患儿呼吸平顺,未再有窒息发作。气管支架于术后8个月被取出。术后随访,患儿未出现呼吸困难,气管软化支架扩张端恢复正常,未扩张端依旧塌陷,但不影响呼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