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份葡萄种质资源果实香气物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为了探究葡萄种质资源果实香气成分的遗传多样性,以62份葡萄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显著性分析.鉴定葡萄种质资源幼叶上表面颜色、幼叶上表面光泽、幼叶花青素着色和成熟果肉香味等8个农艺性状,将其与挥发性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stress<0.2)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筛选出特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62份葡萄种质资源中共检测到7类9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含量分别为13.83 mg/L、13.53 mg/L、8.99mg/L.各类挥发性物质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8个农艺性状与香气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幼叶上表面颜色、上表面光泽、花青素着色、果皮颜色、果肉香味与萜烯类、酯类及酮类具有显著相关性.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可以明显区分幼叶花青素着色极弱的种质和幼叶花青素着色中的种质.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1,P<0.05为标准,筛选到17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其中正己酸乙酯的VIP值最高(4.07),萜烯类中橙花醇VIP值最高(2.07).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浆果香气品质性状和葡萄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HS-SPME/GC-MS法比较不同改土方式对人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老参地人参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人参的栽培方式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富集人参中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检测出的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人参样品中共鉴定出225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102种、酮类32种、醇酚类32种、醛类12种、酯类9种、杂环及其它类38种;老参地、强还原、强还原-生物有机肥、氯化苦熏蒸、氯化苦熏蒸-强还原、氯化苦熏蒸-生物有机肥土壤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632%、96.104%、86.107%、96.512%、94.355%、90.476%,特有成分分别有20、23、16、19、27、32个,6种不同土壤条件下共有化合物8个.结论:不同土壤改良方式的人参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为人参药材土壤改良方式的研究及挥发性成分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HS-SPME-GC-TOF-MS结合ROAV分析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探究永泰菜茶与金牡丹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金牡丹红茶和6个永泰(Y-122、Y-127、Y-128、Y-170、Y-192、Y-193)加工的花果香红茶香气成分.7个红茶样中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烯类等,其中醇类、酮类、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筛选出21种特征挥发性物质(VIP>1,P<0.05),进一步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筛选出13种特征香气物质(VIP>1,ROAV>1.00),其中橙花叔醇、苯乙醇和己酸叶醇酯是构成金牡丹红茶果香带花香的特征香气物质,水杨酸甲酯是Y-122呈现杏仁香的特征香气物质,芳樟醇是Y-127呈现馥郁花香带果香的特征香气物质,γ-壬内酯和α-法呢烯为Y-192呈现清花香带果香的特征香气物质.可见,7个花果香型红茶香气特征物质存在差异,具有花果香特征的芳樟醇、水杨酸甲酯、γ-壬内酯和α-法呢烯是永泰菜茶红茶的关键呈香物质,为特殊香型红茶种质资源挖掘与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生态最佳、酿酒葡萄质量最优产区之一,也是中国"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之一.[目的]筛选宁夏本土优良酵母菌株,比较分析各个酿酒酵母菌株对赤霞珠葡萄酒香气质量的影响,并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对葡萄酒风味影响较大的酿酒酵母菌株.[方法]将筛选出的 11 株起酵速度快,而且对高浓度酒精、SO2 和葡萄糖及低酸环境有较强耐受力的酵母菌株进行 26S rDNA 鉴定,确定酵母种类.不同酿酒酵母发酵的赤霞珠葡萄酒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香气化合物.[结果]筛选出 11 株可在 15%酒精度、500 g/L葡萄糖、350 mg/L SO2 和pH 3.0 环境下生长的酵母菌株,对其进行 26S rDNA鉴定,确定10 株酵母菌株H5、G9、G3、X8、G14、L10、H3、X11、Z17、Z24 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一株酵母菌L1 为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测定的所有香气化合物中,酯类物质是赤霞珠葡萄酒香气物质的主要组分,其次是醇类.其中,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1-辛烯-3-醇和β-大马士酮等的香气活性值较高,对赤霞珠葡萄酒的香气贡献最大,赋予葡萄酒苹果味、香蕉味、蘑菇味、茴香味、甜味等令人愉快的气味.对不同酿酒酵母赤霞珠葡萄酒样香气物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酒样 G14 和 H3 与商业酵母 XR 最为接近,在对赤霞珠葡萄酒特征香气影响方面较一致.[结论]酿酒酵母G14 和H3 具有良好的酿酒潜力,可以作为本土优良酵母用于葡萄酒发酵,为提高宁夏地区葡萄酒质量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HS-SPME和GC-MS联用技术测定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种泡桐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2种萜类、8种醇类、7种酯类、3种酚类、6种醛类、2种木脂素、2种苯类、2种酮类、2种烷烃和1种醚类共10类物质;5个泡桐种共有挥发性组分7种,包括1种萜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酚类、1种酮类,且其特有物质分别为9、1、4、3、0种;5个泡桐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且醇类化合物中均以1-辛烯-3-醇和3-辛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相似性较高,而白花泡桐与其他种泡桐相似性均较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之和为70.7%,PC1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酯类、烷烃、萜类、醚类、酮类、醇类和苯类,PC2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和木脂素;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辛烯-3-醇、1,2,4-三甲氧基苯和顺式茴香烯等11种标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的精准评价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HS-SPME-GC-MS的襄荷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探讨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差异,以便从襄荷植株提取天然香料成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襄荷不同部位(根、茎、叶、花苞)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襄荷四个部位中共鉴定了 197种化合物,其中根92种,茎67种,叶64种,花苞96种.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是各部位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而桧烯(sabinene)为根和花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约占13%,但在叶中的含量只有1.98%.β-蒎烯(β-pinene)为茎和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在叶中的含量占到53.46%.此外,α-蒎烯(α-pinene)、隐品酮(crypton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化合物在襄荷各部位挥发性成分中的占比也较高.襄荷不同部位中均有其特殊的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23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HS-SPME-GC-MS和主成分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比较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探讨夏枯草-蒲公英药对配伍的意义.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所测得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 63,47,60 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1%,81.35%和 99.59%,药对中有 13 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相比于单味药有所增加.PCA分析结果显示药对因子得分最高.结论 蒲公英和夏枯草配伍前后,单味药与药对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从挥发性成分变化推测,夏枯草和蒲公英配伍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月季满庭芳华及其亲本花香成分的遗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通过杂交育种进行花香特征改良是花香育种重要方式.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满庭芳华及其父母本盛开期花瓣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满庭芳华及其父本弯刺蔷薇、母本伊丽莎白女王盛开期花瓣中分别检测到25种、36种及22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醇类、萜烯类、酯类、烃类、醚类、醛类、酮类和酸类8类,共计59种组分.满庭芳华与弯刺蔷薇存在10种共有成分,与伊丽莎白女王存在13种共有成分,8种特有成分,其香气成分种类与母本更为相似.满庭芳华花香成分总释放量为579.70 ng/g,低于父本(13939.42 ng/g)、母本(1157.10ng/g),其中,萜类和苯类/苯丙素类化合物含量低于父母本,但其倍半萜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高于父母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类总含量介于父母本之间;主成分分析及相对含量表明,β-荜澄茄油烯、β-杜松烯、β-石竹烯等为主要影响满庭芳华香气的挥发性组分.本研究可以为蔷薇属植物花香代谢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10℃下米象对糙米挥发性成分及前体物质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米象Sitophilus oryzae是我国主要的储粮害虫之一,对多种谷物及其加工品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为探明10℃下米象对糙米挥发性成分及前体物质(脂肪酸、氨基酸)的影响,使用顶空式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糙米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糙米脂肪酸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糙米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米象侵染时间的延长,糙米中脂质氧化和蛋白质水解不断在发生,8种氨基酸、11种脂肪酸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侵染时间内米象侵染对糙米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出18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其中1-十一醇、1-戊醇、二氢-5-十四烷基-2(3H)-呋喃酮、庚醛含量与侵染时间呈正相关,庚醇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基于脂肪酸、氨基酸和特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庚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与油酸、亚油酸、丙氨酸、亮氨酸含量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米象仍存在缓慢的生命活动,促进了糙米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进而对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36份桃品种资源果实挥发性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为探究桃资源果实挥发性成分遗传多样性,以36份桃品种资源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样品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表明,在36份桃品种资源中共检测到7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类、醛类、酯类、内酯类、醇类和酮类等.挥发性成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390%,说明资源具有丰富的香气表型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性状间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性的分别有11对和10对,其中果肉颜色、品种类型、粘离核、果实质地与香气物质含量相关.PCA分析可以明显区分白肉桃和黄肉桃.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l,P<0.05为标准,筛选到9种区分黄肉桃和白肉桃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其中茶螺烷的VIP值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