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短期死亡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筛选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 128 例,整理所有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 28d后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筛查呼吸机相关肺炎诱导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128 例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死亡 48 例(37.50%),存活 80 例(62.50%).两组患者在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 分、机械通气时间≥15 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otstrap法验证C-index指数为 0.594(95%CI:0.532~0.714)提示区分度良好.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模型预测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 0.785(95%CI:0.692~0.851),特异度为 0.673(95%CI:0.594~0.721),曲线下面积(AUC)为 0.765(95%CI:0.681~0.832).结论 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升高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有关.ROC曲线可作为评估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的早期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白蛋白-胆红素分级的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和验证基于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的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1例接受根治手术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117例,年龄(65±9)岁。通过测定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计算ALBI评分,然后依据ALBI评分分级。以门诊记录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结果:胆囊癌患者术后1、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7%、52.5%和41.9%,中位生存期为46.5个月。时间依赖性ROC曲线结果显示,ALBI分级预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2、3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659、0.597、0.599,优于预后营养指数和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未分化( HR=2.890,95% CI:1.816~4.600, P<0.001)、肿瘤Ⅲ/Ⅳ期( HR=2.832,95% CI:1.781~4.503, P<0.001)、ALBI 2级( HR=1.595,95% CI:1.017~2.500, P=0.042)、ALBI 3级( HR=3.938,95% CI:1.375~11.278, P=0.011)是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和5年预后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96、0.806、0.799。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效益,具有良好临床适用性。校准图显示,预测曲线与参考线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符合度。 结论:基于ALBI分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SEER数据库的老年下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下咽癌的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老年下咽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龄>60岁诊断为下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0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 n=845)和验证组( n=255),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进行临床特征选择,使用10倍交叉验证生成5个有意义的变量:年龄、T分级、M分级、婚姻状态、手术类型;利用Cox回归模型对建模组及验证组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评估,列线图展示建模组预测结果,根据构建的模型风险评分,按中位数分为高低风险组,绘制出建模组及验证组生存分析曲线图。 结果:年龄、T分级、M分级、婚姻状态、手术类型是老年下咽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建模组C指数为0.652(95% CI: 0.625~0.679),验证组C指数为0.64(95% CI: 0.597~0.683);建模组中12个月及3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及0.785,验证组中12个月及3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及0.64;预测12个月及36个月生存曲线的校准度及临床决策曲线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风险评分绘制出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预后较差。 结论:老年下咽癌患者预后与年龄、分期、婚姻状态及手术有关,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老年下咽癌患者的预后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的效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12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术后面神经功能预后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大小、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TFIAC分级、年龄以及有无后组脑神经相关症状与术后即刻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可能有关(均 P<0.10);纳入上述影响因素建立术后即刻面神经功能的预测模型,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713,预测精度分别为77%、71%。纳入影响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的大小、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有无小脑或后组脑神经相关症状)以及Samii分级,建立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94,预测精度分别为77%、78%。 结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后即刻和6个月面神经功能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临床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重庆奉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预后效果,将疗效评判为"差""可"的患者纳入不良组(35例),将疗效评判为"良""优"的患者纳入优良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行TOLF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最后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硬膜囊骨、T 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后脑脊液漏、病程是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预测模型: P = 1/(e ^- Y), Y = 2.419 + 2.726 ×合并硬膜囊骨+ 3.735 × T 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 3.616 ×椎管面积残余率+ 1.949 ×术后脑脊液漏+ 2.137 ×病程,曲线下面积为0.632,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5.7%,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2.93%。 结论:合并硬膜囊骨、T 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后脑脊液漏、病程是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由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 -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 +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 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 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 -1·L -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 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影响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1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重型、危重型患儿作为观察组(24例),轻型、中型患儿作为对照组(158例)。收集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入院8 h内的相关临床检验结果,以入院28 d死亡为主要结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为次要结局,观察两组临床检验指标的差异,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后,根据ROC曲线判断不同结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肺水肿、肾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34 ± 21)s比(164 ± 34)s]、D-二聚体[(6.31 ± 3.20)mg/L比(12.43 ± 5.67)m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352 ± 45)μg/L比(465 ± 103)μg/L]、血小板(platelets,PLT)[(87 ± 35)×10 9/L比(45 ± 24)×10 9/L]、乳酸(lactate,Lac)[(2.6 ± 1.1)mmol/L比(6.0±2.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淋巴细胞特征分析指标淋巴细胞[(2 749 ± 686)×10 6/L比(2 374 ± 851)×10 6/L]、CD3 +[(1 821 ± 487)×10 6/L比(1 065 ± 539)×10 6/L]、CD4 +/CD8 + (1.65 ± 0.73)比(1.00 ± 0.25)、CD19 +[(559 ± 105)×10 6/L比(487 ± 133)×10 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炎症反应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22 ± 15)ng/L比(56 ± 21)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措施比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纳入指标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死亡为主要结局,发现Lac、CD8 +、D-二聚体、vWF、PCT升高与患儿死亡率相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PLT、CD4 +/CD8 +为保护性因素;以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为次要结局,发现CD8 +、D-二聚体、Lac、PCT是引起次要结局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行ROC曲线分析,主要结局变量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77.91%、特异度为81.22%、AUC 0.769;次要结局变量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7.61%、特异度为77.59%、AUC 0.891。 结论:CD8 +、D-二聚体、Lac、PCT、vWF等指标联合对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国际大型数据库电子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数据,建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方法:采用eICU-CRD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从eICU-CRD数据库中筛选SA-AKI患者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病史、SA-AKI类型、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AKI分期、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以入院时间为观察起点,死亡为结局事件,随访时间为30 d。比较不同30 d预后患者的相关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筛选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最终共201例SA-AKI患者数据纳入分析,其中30 d存活51例,死亡150例,病死率为74.6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8(60,78)比59(52,69), P<0.01〕,体质量、短暂性SA-AKI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糖更低〔体质量(kg):79(65,95)比91(71,127),短暂性SA-AKI比例:61.33%(92/150)比82.35%(42/51),PLT(×10 9/L):207(116,313)比260(176,338),血糖(mmol/L):5.5(4.4,7.1)比6.4(5.1,7.6),均 P<0.05〕,持续性SA-AKI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更高〔持续性SA-AKI比例:38.67%(58/150)比17.65%(9/51),SOFA评分(分):7(5,22)比5(2,7),Lac(mmol/L):0.4(0.2,0.7)比0.3(0.2,0.4),TBil(μmol/L):41.0(17.1,51.3)比18.8(17.1,34.2),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1.03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13~1.058, P=0.002〕、体质量( OR=0.987,95% CI为0.977~0.996, P=0.007)、持续性SA-AKI( OR=2.942,95% CI为1.333~6.491, P=0.008)、SOFA评分( OR=1.073,95% CI为1.020~1.129, P=0.006)、PLT( OR=0.998,95% CI为0.996~1.000, P=0.034)、Lac( OR=1.142,95% CI为1.009~1.292, P=0.035)、TBil( OR=1.422,95% CI为1.070~1.890, P=0.015)与SA-AKI患者30 d死亡风险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显示,年龄( OR=1.051,95% CI为1.023~1.079, P=0.000)、体质量( OR=0.985,95% CI为0.974~0.995, P=0.005)、心血管疾病( OR=9.055,95% CI为1.037~79.084, P=0.046)、持续性SA-AKI( OR=3.020,95% CI为1.258~7.249, P=0.013)、SOFA评分( OR=1.076,95% CI为1.013~1.143, P=0.017)、PLT( OR=0.997,95% CI为0.995~1.000, P=0.030)是SA-AKI患者30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 CI为0.722~0.873),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62.7%;校准曲线图显示,拟合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说明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 2=6.393, df=8, P=0.603>0.05,提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通过模型预测准确率判断模型拟合质量,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5.3%,模型整体预测准确率为81.6%,说明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结论:基于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可以成功构建死亡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可信度和一定的特异度,有助于早期筛选出高死亡风险患者,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救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降结肠、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降结肠、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总结第253组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手术的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直乙交界癌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 016例患者,男性1 848例,女性1 168例,年龄≥60岁者1 675例,年龄<60岁者1 341例。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以其他中心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有效性。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数据,将第253组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1∶2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为0.05。采用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1)肿瘤最大径≥5 cm( OR=4.496,95% CI:1.344~15.035, P=0.015)、T分期(T4期比T1期, OR=11.284,95% CI:7.122~15.646, P<0.01)、N分期(N2期比N0期, OR=60.554,95% CI:7.813~469.055, P=0.043)、肿瘤分化程度(中分化比高分化, OR=1.044,95% CI:1.009~1.203, P=0.044;低分化比高分化, OR=1.013,95% CI:1.002~1.081, P=0.013)、肿瘤位置(乙状结肠比降结肠, OR=9.307,95% CI:2.236~38.740, P=0.002)、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比腺癌, OR=79.923,95% CI:15.113~422.654, P<0.01;印戒细胞癌比腺癌, OR=27.309,95% CI:4.191~177.944, P<0.01)、脉管瘤栓阳性( OR=3.490,95% CI:1.033~11.793, P=0.044)是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2)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912(95% CI:0.869~0.955),外部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921(95% CI:0.903~0.937)。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阴性组未达到中位生存期,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期分别为83.9%、61.3%、51.6%,阳性组分别为63.2%、36.8%、15.8%。T4期( HR=3.067,95% CI:2.357~3.990, P<0.01)、N2期( HR=1.221,95% CI:0.979~1.523, P=0.043)、第253组淋巴结阳性( HR=2.902,95% CI:1.987~4.237, P<0.01)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肿瘤最大径≥5 cm、T4期、N2期、肿瘤位于乙状结肠、不良病理学类型、低分化和脉管癌栓是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第253组淋巴结阳性提示预后较差,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肠癌患者应严格清扫第253组淋巴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评估PLR和NLR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早期胃癌、129例慢性胃炎和122例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运用Rand随机函数将所有患者按7∶3分为训练组(301例,其中早期胃癌125例,慢性胃炎90例,GIN 86例)和验证组(128例,其中早期胃癌53例,慢性胃炎39例,GIN 3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常规指标、癌胚抗原水平、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情况等资料,比较训练组中早期胃癌、慢性胃炎与GIN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和临床特征,训练组中早期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GIN患者(以下简称非早期胃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分析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诊断预测早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 OR和95%置信区间(95% CI)等,建立诊断预测模型,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比较模型应用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AUC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训练组中,慢性胃炎、GIN、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别为50.0%(45/90)、50.0%(45/90),61.6%(53/86)、38.4%(33/86),69.6%(87/125)、30.4%(3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9, P=0.014);早期胃癌患者的男性占比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8, P=0.004)。训练组中慢性胃炎、GIN、早期胃癌患者的 H. pylori感染率、年龄、PLR、NLR、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癌胚抗原分别为18.9%(17/90)、18.6%(16/86)和43.2%(54/125),54.0岁(45.5岁,64.0岁)、63.0岁(58.0岁,66.3岁)和66.0岁(58.5岁,71.0岁),113.70(84.48,136.09)、120.00(97.94,138.37)和124.29(101.97,173.57), 1.55(1.17,2.23)、1.71(1.44,2.02)和2.04(1.57,2.62),2.00×10 9/L(1.50×10 9/L,2.40×10 9/L)、1.75×10 9/L(1.50×10 9/L,2.40×10 9/L)和1.60×10 9/L(1.30×10 9/L,2.05×10 9/L),3.00×10 9/L(2.38×10 9/L,3.90×10 9/L)、3.00×10 9/L(2.48×10 9/L,3.40×10 9/L)和3.30×10 9/L(2.60×10 9/L,4.30×10 9/L),1.70 g/L(1.10 g/L,2.50 g/L)、2.05 g/L(1.48 g/L,2.90 g/L)和2.50 g/L(1.55 g/L,3.4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6, H=41.00、11.79、21.13、10.82、8.54、14.42;均 P<0.05)。早期胃癌患者 H. pylori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和GIN患者,早期胃癌和GIN患者的年龄均大于慢性胃炎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NLR和PLR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NLR高于GIN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慢性胃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98、13.90, Z=-6.13、-4.15、-4.07、-3.25、-3.40、-3.18、-2.62、-3.74;均 P<0.017)。早期胃癌患者的PLR、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均高于非早期胃癌患者[124.29(101.97,173.57)比117.97(101.57,137.32)、2.04(1.57,2.62)比1.66(1.25,2.17)、3.30×10 9/L (2.60×10 9/L,4.30×10 9/L)比3.00×10 9/L (2.40×10 9/L,3.60×10 9/L)、2.50 g/L (1.55 g/L,3.40 g/L)比1.90 g/L (1.23 g/L,12.70 g/L)],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早期胃癌患者[1.60×10 9/L (1.30×10 9/L,2.05×10 9/L)比1.80×10 9/L (1.50×10 9/L,2.20×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23、-4.45、-2.91、-3.30,-2.35,均 P<0.05)。ROC分析显示,PLR、NLR、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8.18、1.76、2.70 g/L、3.40×10 9/L、1.80×10 9/L。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 H. pylori感染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PLR、NLR、淋巴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水平均与早期胃癌有关( χ2=5.98、27.73、21.26、8.26、10.26、22.80、4.81、25.91,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 OR=9.267, 95% CI 3.239~26.514)、 H. pylori感染( OR=3.353,95% CI 1.862~6.037)、NLR>1.76( OR=2.084,95% CI 1.190~3.648)、PLR>138.18( OR=2.452,95% CI 1.325~4.539)、癌胚抗原>2.70 g/L( OR=2.637,95% CI 1.490~4.667)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训练组人群中,诊断预测模型的AUC为0.787(95% CI 0.737~0.832, P<0.001),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AUC为0.664(95% CI 0.576~0.745, P<0.001),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结论:NLR和PLR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识别早期胃癌。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可为临床诊断早期胃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