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FS)与表观扩散系数(ADC)技术评估宫颈癌(C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横轴位T2WI-FS与ADC(b=700 s/mm2)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对CC患者LNM与LVSI的评估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中40例存在LNM、无转移80例,T2WI-FS检出LNM 28例、无转移72例,ADC检出LNM 32例、无转移7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NM 38例,无转移7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NM的准确率97.5%、敏感度95.0%、特异度98.8%、阳性预测值97.4%和阴性预测值97.5%,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共检出LVSI阳性49例、阴性71例,T2WI-FS检出LVSI阳性37例、阴性60例,ADC检出LVSI阳性39例、阴性6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VSI阳性46例、阴性6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VSI的准确率95.8%、敏感度93.9%、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95.8%和阴性预测值95.8%,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磁共振T2WI-FS联合ADC技术评估CC患者LNM与LVSI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休克相关蛋白HSP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家族 H(Hsp110)成员 1[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H(Hsp110)member 1,HSP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首次确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邻非癌组织.通过qRT-PCR检测HSPH1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宫颈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确定3年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SPH1预测1年、2年和3年生存的临床价值,并通过外部数据库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结果:HSPH1在临床样本和GSE29570数据库宫颈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0.05),且与CA125、CA19-9、CEA和SCCA呈正相关(均r>0,P<0.05).高表达组(≥1.57)肿瘤大小≥4 cm、FIGO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血管空间侵犯比例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TCGA数据库和临床样本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PH1<1.57(HR=0.299,P=0.039)和无淋巴结转移(HR=0.245,P=0.003)是独立预后因子.HSPH1预测1年、2年和3年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85和0.88.结论:HSP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预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HSPH1可作为宫颈癌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eyton四步教学法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颈部淋巴结分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eyton四步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颈部淋巴结超声分区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共计70名住培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n=35)和Peyton四步教学组(n=35)。通过技能操作、超声读图两种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同时依据问卷调查对住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住培学生的考核成绩与问卷评分。结果:考核结果显示,Peyton四步教学组技能操作成绩、超声读图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44.69±2.33)分vs(41.40±2.78)分,(44.45±2.63)分vs(42.77±2.58)分,P均<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eyton四步教学组提高学习兴趣评分以及缓解考试压力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4.60±0.55)分vs(3.66±0.84)分,(4.43±0.65)分vs(3.14±0.6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yton四步教学法可提高住培学生在颈部淋巴结超声分区中的技能操作、超声读图成绩,激发住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缓解规范化培训考试压力,可作为住培学生颈部淋巴结分区带教的有效手段,提高超声规范化培训带教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CT灰度共生矩阵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增强CT灰度共生矩阵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5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34例、阴性组21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CT双期增强检查.采用Image J软件分别提取动、静脉期肿瘤最大层面灰度共生矩阵参数(能量、对比、相关、逆差矩、熵)并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间动脉期能量、熵及静脉期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2.140、2.753、2.736,P<0.05),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能量、动脉期熵、静脉期熵、动脉期能量动脉期熵联合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72、0.706、0.686、0.734,动脉期能量动脉期熵联合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6.47%、66.67%.结论 增强CT灰度共生矩阵有助于术前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动脉期参数能量联合熵的预测效能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SCC-Ag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42例,接受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微创组(76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更长,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12.348、21.622、11.780,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CA-199、CA125、SCC-Ag水平均下降:术前>术后2周>术后1月,微创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16、8.733、6.182、251.616、12.520、7.069、250.512、14.554、4.66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6,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可以优化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高安全性,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规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在鼻咽癌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患者治疗方案,但仍有约10%~30%患者在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目前,多功能MRI技术展现出了比常规MRI技术更好的预后预测性能,但由于常规MRI检查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以及普及性广的特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不可忽视.且近年来,多项研究细致探究了NPC颅底结构侵犯情况(如颅底骨质侵犯,软组织浸润等)以及转移淋巴结的其他形态学特征(如包膜外侵,淋巴结坏死等)在NPC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且将某些常规MRI特征加入目前第八版分期能够显著提高预测性能.因此,本研究就常规MRI[如T2WI、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CE-T1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多维度原发灶和淋巴结特征在NPC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结转移状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的265例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LACSCC患者病例及影像,中心1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2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于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和延迟期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K最佳(K-Best)及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并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强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每个序列筛选后的组学特征构建三个单序列模型,在所有特征间作相关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融合临床变量及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的组合模型,比较模型间性能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及临床效能.结果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分别筛选出6、3、7个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其中2个形状特征和10个纹理特征被纳入组合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的淋巴结状态是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与单序列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诊断能力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85~0.912]、78.2%、74.4%和0.827(95%CI:0.737~0.917)、80.8%、69.4%.DCA显示如果风险阈值超过60%,则用组合模型预测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状态可获得较大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治疗前MRI,联合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的组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对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术后完成5年随访的80例老年DT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及生存时间,比较不同基本情况患者病死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老年DTC术后5年长期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老年DTC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53±0.41)年,随访期间病死18例,病死率为22.50%(18/80),生存率为77.50%(62/8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滤泡状甲状腺癌)、手术方式(单侧腺叶切除术)、未经颈部淋巴结清扫、碘治疗剂量低均是老年DTC患者术后5年长期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 OR=5.888、5.795、6.753、4.923, P=0.004、0.004、0.002、0.003)。 结论:老年DTC患者5年长期生存状况可能受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颈部淋巴结清扫、碘治疗剂量的影响,临床应重视上述影响,针对可能的生存风险因素应针对性给出合适的干预方案,可能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状况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7岁4月龄患儿因“间断发热1年7月余,活动后气促、发绀2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肺动脉高压、淋巴结及肝脾肿大。EB抗体异常、血浆及全血EB病毒DNA升高、颈部淋巴结活检示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予左旋培门冬酰胺酶+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L-DEP)方案化疗后肺动脉压力降低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64 d PAH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0个月,病情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辅助儿童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5岁11个月,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21年11月就诊。入院后完善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大小约25 mm×13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发强回声光斑弥漫性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右侧叶(TI-RADS 4c类);右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探及多个淋巴结回声,皮髓不清,结门消失,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较大者约23 mm×12 mm,21 mm×12 mm(锁骨上窝),24 mm×15 mm(锁骨上窝呈融合状)"。行颈部增强CT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异常密度伴甲状腺右叶周围、气管旁、双侧颈部肌间隙、双侧颌下区及右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胸部CT和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提示: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Bethesda Ⅵ类。行右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癌细胞。穿刺淋巴结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300 ng/mL。行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腺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确手术适应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通过和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征得其同意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全院会诊讨论,患儿于2021年11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全切+颈部中央区+右颈侧淋巴结(Ⅱ-Ⅴ)区域性清扫术。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2016科研伦理审第28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