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和安徽发现霍氏鼠耳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3年3月及6月,本课题组在浙江省丽水市和安徽省池州市进行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资源调查期间,使用蝙蝠竖琴网及昆虫网采集到一批蝙蝠标本.其中10号(1♂,9♀)体型较小,头体长43.34~47.12 mm,前臂长34.37~37.87 mm.耳廓尖长,耳屏较短,其长不及耳长一半;体毛柔软而浓密,背毛基部至毛尖呈黑色至深棕色,腹毛基部至毛尖呈深灰色至浅灰色;后足长8.22~9.49 mm,胫骨长16.08~17.23 mm,后足较长,超过胫骨长之半;股间膜和翼膜呈棕色,且翼膜附着于踝关节以下的跖骨处.颅骨细弱,颅全长14.92~15.82 mm,脑颅宽7.46~8.04 mm,额骨处倾斜明显,脑颅稍膨大圆润,颅顶较平,颧弓较细.上述外形及头骨特征与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相吻合.同时,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的系统发育学证据亦支持上述鉴定结果.本发现为霍氏鼠耳蝠在浙江省和安徽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丰富了该种的基础生物学资料,扩大了对其地理分布范围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绿鳍马面鲀中轴骨骼早期发育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运用阿新利蓝-茜素红双染色技术研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和1~60dah(孵出后日龄)仔、稚和早期幼鱼中轴骨骼(头骨和脊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初孵仔鱼头部无明显骨骼元件,3 dah脑颅软骨元件有前索软骨、侧索软骨、筛板和耳软骨环,咽颅软骨元件有米克尔氏软骨、腭方软骨、角鳃软骨和基鳃软骨;8 dah脑颅耳软骨环愈合成圆,咽颅上颌骨两侧末端与腭方软骨相连,角鳃软骨从前往后逐渐变短;15 dah脑颅耳软骨环凸出,咽颅齿骨和续骨出现,鳃丝密集分布,头部骨骼框架趋于稳定;18 dah脑颅嗅软骨环出现,咽颅米克尔氏软骨发生退化,下舌骨和上舌骨出现,上下颌前端出现锥形齿;20 dah脑颅出现额骨和筛骨,咽颅上下颌下移,前鳃盖骨和前颌骨出现并硬骨化;22 dah咽颅前鳃盖骨向下延伸出骨片,7对鳃条骨硬骨化;24 dah顶骨、副蝶骨、下鳃盖骨、主鳃盖骨和角舌骨出现并硬骨化;26 dah头部布满硬骨化的锥形小鳞;33 dah脑颅额骨、筛骨和缘带完全硬骨化,吻端变长,咽颅下鳃盖骨和主鳃盖骨完全硬骨化,锥形齿变门齿状;50dah头部除鳃丝其余骨骼均完全硬骨化,可认为头部骨骼硬骨化完成.绿鳍马面鲀的脊柱14 dah前透明无色;18 dah尾端的髓弓和脉弓分化出现;25 dah椎体分节完成;28 dah椎体硬骨化完成;30 dah部分椎体的后关节突与髓弓相愈合;45 dah各椎体间间距缩短,脊柱完全硬骨化.研究理清了绿鳍马面鲀早期发育过程中轴骨骼元件的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初步阐释了其中轴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殊性,可为此物种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肠癌脑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直肠癌脑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直肠癌脑转移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及诊疗过程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7岁男性,结肠镜检查确诊直肠癌。并于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部分区域呈黏液腺癌改变,肿物大小4 cm×3.5 cm×1.5 cm,侵及外膜下层。术后辅助放化疗,后头颅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示左额叶、左小脑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右额骨异常信号,不除外转移瘤。胸部增强CT示双肺多发转移瘤。遂进行全脑调强放疗及全身化疗。结论:直肠癌脑转移发生率低,预后极差,应重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体式假体在隆眉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体式假体在隆眉弓的效果和优势。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成都高新心悦容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眉弓眉心低平女性患者45例,年龄20~39岁,平均29.8岁,初次手术43例、修复2例。根据患者眉弓眉心形态雕刻膨体个性化一体式眉弓,切口设计在双侧眉下缘中外侧,在额骨骨膜下剥离腔隙,两侧连通汇合于眉心及眉心倒三角区域,将雕刻的假体从一侧植入,另一侧拉出,将假体捋平。对术后并发症、切口瘢痕、外观形态、整体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45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切口瘢痕隐蔽。随访6~18个月,4例术后出现轻微头皮麻木,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3个月出现眉心部位假体显形,经调整后恢复正常。45例患者双侧眉弓对称性、弧度、饱满度、凸度、触感效果非常满意39例,占86.7%;满意6例,占13.3%。术前侧面角膜到眉弓最凸点距离(2.02±1.72) mm,术后末次随访侧面角膜到眉弓最凸点距离(6.5±1.1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49, P<0.01)。 结论:一体式假体隆眉弓手术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明显增加眉弓眉心区域的骨性美感和立体感,是隆眉弓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额部肿物为首发症状的多骨累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56岁,2021年8月因右额部皮下肿物15 d就诊。头部CT示右侧额骨骨质破坏,伴邻近皮下软组织肿胀,考虑恶性。额部肿物大小约5 cm×4 cm,表面皮肤光滑,肤色正常,无破溃,质略硬。肿物细针穿刺,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大量深染异型的细胞,为正常淋巴细胞3~4倍及以上,细胞大,核质比高,染色质粗颗粒状,细胞恶性特征明显。细胞蜡块切片显示坏死背景中见大量异型细胞,为正常淋巴细胞的3倍以上,核圆形、卵圆形,部分呈分叶状,泡状核,染色质粗,部分细胞有2~4个靠近核膜的小核仁(图1A)。免疫细胞化学结果:CD20(弥漫+,图1B)、Ki-67(约70%+,图1C),AE1/AE3、CD3、Syn、CgA、CD56、TTF1、HMB45、Melan-A、SOX-10、P40阴性表达。右额部皮下肿物穿刺:恶性肿瘤细胞,考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由神经外科转入血液科。随后进行了彩超引导下右额部肿物穿刺活检:镜下见挤压的细胞结构欠清晰,因为有细胞学结果作为参考,因此免疫组化更有方向性。免疫组化结果:CD20(弥漫+图1D)、MUM1(约90%+)、Bcl-6(约80%+)、Ki-67(约95%+,图1E)、c-Myc(约10%+)、Bcl-2(约90%+)、P53(野生型+)、CD22(约95%+),CD3、CD10、CD5、CD30、CD19、Syn、AE1/AE3阴性表达。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Non-GCB)型。与细针穿刺结果一致。分子检测:MYC、BCL2、BCL6均未检测到断裂。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大致正常,粒红二系均以偏成熟阶段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大致正常,分叶核为主。骨髓涂片:淋巴细胞占10%,未见异常淋巴细胞。骨髓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未见骨髓浸润。PET-CT:右侧额骨皮下代谢增高软组织肿块影,相邻骨质受侵犯;右侧眼眶外侧壁代谢增高软组织肿块,相邻上颌窦前壁及颧弓骨受侵;左侧颧突、双侧上颌骨、枕骨基底部、C5、T6、L1椎体多发骨代谢增高,部分骨质呈溶骨样改变。结果符合淋巴瘤征象,Deauville评分:5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a期,给予一线RCT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后PET-CT较前:右侧额骨皮下软组织影消失,相邻颅骨呈虫蚀样改变,无代谢,其余病灶代谢均消失,Deauville评分:2分。全身PET-CT检查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LDH水平从治疗前的653 U/L降至150 U/L(正常值120~250 U/L)。截至2023年10月,该患者已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年余,共化疗9次,且每年的影像学检查都未发现活动性疾病或复发的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头皮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头皮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头皮侵袭性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10例患儿术前均行头颅B型超声和CT检查,肿瘤最大径为1.0~4.0 cm,均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欠清晰。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沿肿瘤侵犯骨质边缘咬除颅骨约0.5~1.0 cm。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以观察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10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7个月至9岁2个月;患儿就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皮软组织肿物且呈渐进性增大。10例患儿的颅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见骨质缺损,其中侵袭额骨5例、颞骨4例、顶骨1例。10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41个月(16~71个月),其中8例在随访过程中肿瘤无复发,1例肿瘤复发后再次行手术切除,1例复发后未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未见肿瘤增大。所有患儿至末次随访无肿瘤转移和相关死亡病例。10例患儿随访期间均未行放疗或化疗。结论:儿童头皮侵袭性纤维瘤病临床少见,局部呈浸润性生长,颅骨常有破坏,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有复发的趋势,但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致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该文报道了1例表现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患者。女,33岁,间断左侧肢体抽搐20年。头颅CT示右侧额骨增厚、额窦腔增大、侧脑室增宽、额叶萎缩。头颅MRI示右侧额叶、双侧小脑半球脑萎缩(左侧著);右侧中脑大脑脚体积减小;右侧侧脑室扩张,右侧额叶、基底核区软化灶,各向异性分数值减低。PET-CT示右侧额叶、顶叶前部、基底核及桥脑脑萎缩伴代谢减低,右侧颞叶及左侧小脑半球代谢减低。视频脑电图示癫痫发作间歇期双侧顶枕区、右侧额中央区非同步棘慢波,数次右侧半球起始的局灶性意识清楚阵挛发作,持续10~30 min。全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诊断为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颅眶区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眼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经眶上裂进入眼眶的神经直径。结果:颅眶交界区位于前床突下方,视神经管沟通颅内与眼眶,眶上裂连接眼眶和中颅窝,8具尸头标本的眶上裂外侧缘、内侧缘、上缘长度分别为(18.4±6.2)mm、(7.7±1.6)mm、(16.4±5.6)mm,左、右侧眶上裂宽度分别为(3.64±0.86)mm、(3.69±0.88)mm。眶壁由额骨、颧骨、筛骨、泪骨、蝶骨、腭骨和上颌骨7块骨性结构构成;眼眶处存在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除内侧壁外,其他各壁的骨性结构呈对称排列。眼眶肌肉由上睑提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7条肌肉构成。眼眶内神经主要由视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的3个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上、下支)共7根神经构成;除视神经由视神经管进入眼眶外,其他6根神经的7个分支均由眶上裂进入眼眶,依上述次序直径分别为(0.86±0.42)mm、(1.51±0.53)mm、(0.71±0.36)mm、(0.82±0.47)mm、(1.23±0.41)mm、(1.29±0.48)mm、(1.82±0.48)mm。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同视神经一起由视神经管入眶,8具标本中共观察到16支眼动脉,其中1具为双干眼动脉,其上、下干的距离为11.2 mm;其余7具均为单干眼动脉,并根据其在眼动脉眶内走行中的眼动脉角和眼动脉弯将眼动脉眶内段依次分为3段。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位置关系基本固定。结论:颅眶区域解剖复杂,空间狭小,熟悉该区域显微解剖及其位置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在外科手术中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尤其存在双干眼动脉时对其下干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健侧为镜像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7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均大于3个月,头颅外观均呈不同程度前斜头畸形,均经头面部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诊断,行3D打印设计骨瓣,根据颅骨畸形特点、畸形程度及就诊年龄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均以健侧为镜像行患侧眼眶重塑整形、以成形眶骨瓣为基线与额骨瓣契合成为"新额部"。观察患儿前斜头畸形改善情况以及颅腔容积变化。结果:27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4年(3个月至4年),双侧前额与双侧眼眶均位于同一冠状面,前斜头畸形与患侧额叶发育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一例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于大于3月龄的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采取以健侧为镜像重塑患侧眼眶,以成形眶骨瓣为基线重塑额骨瓣形成"新额头"的颅骨重塑整形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额骨干骺端发育不良2型患者 MAP3K7基因突变分析及人工耳蜗植入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额骨干骺端发育不良2型成年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为眶上嵴突出、宽鼻梁、小下颌,同时合并多发颞骨骨瘤、手足畸形、脊柱侧弯、感音神经性聋,基因学检测发现 MAP3K7基因的杂合错义变异c.1454C>T/p.P485L。对该患者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颞骨骨瘤切除及外耳道重建术,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术后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达5级,即不借助唇读可理解常用短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