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3D打印导板在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导板在辅助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ZC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7例单侧粉碎性Z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导板分为3D导板组和常规组:3D导板组20例,术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骨折复位;常规组17例,采用传统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维重建CT影像参数测量值:△L1,双侧眶下缘点至眶上缘点间距离的差值;△L2,双侧颧突点至外耳门点间距离的差值;△L3,双侧颧弓突点至正中矢状面间距离的差值;△α,双侧颧突角差值;△β,双侧颧弓角差值。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面部对称性、张口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D导板组与常规组△L1分别为(1.04±0.62)mm、(1.91±0.50)mm,△L2分别为(1.32±0.56)mm、(3.50±0.92)mm,△L3分别为(1.48±0.64)mm、(2.83±0.94)mm,△α分别为0.93°±0.34°、3.01°±0.56°,△β分别为0.97°±0.27°、2.7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3D导板组中20例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常规组中3名患者出现患侧面中部塌陷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钛板、钛钉松动外露、张口受限及眼运动障碍等并发症。 结论:应用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单侧粉碎性ZCF治疗可提高骨折复位精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侧颧骨陈旧性骨折患者数字外科技术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软、硬组织对称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单侧颧骨陈旧性骨折患者在数字外科技术辅助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远期软、硬组织的对称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因单侧颧骨复合体陈旧性骨折在数字外科技术辅助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头面部螺旋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 3.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分别得到软、硬组织的STL模型,在面中部标记10组硬组织标志点及11组软组织标志点,并建立测量坐标系,测量并计算左、右对称标志点的不对称指数(AI),数据以 ± s表示,同一组标志点术前与术后1年AI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从正常国人颅颌面三维形态数据库中选取研究对象,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7软件绘制正常人AI基线数据图,将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软、硬组织标志点AI纳入正常人AI基线图,评估患者软、硬组织对称性。 结果:共纳入30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陈旧性骨折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25.2岁。术前硬组织AI为4.5±4.1,术后1年硬组织AI为2.0±1.7,各标志点AI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1或<0.05);术前软组织AI为4.5±4.0,术后1年软组织AI为2.3±1.9,各标志点AI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1或<0.05)。从数据库中纳入正常人50例,男、女各25例,年龄18~57岁,平均23.8岁,硬组织标志点AI为2.1±2.0,软组织标志点AI为2.0±1.9。患者术后1年硬组织标志点AI均位于对称基线值以内,对称性良好;部分软组织标志点AI高于对称基线值,对称性欠佳。 结论:单侧颧骨复合体陈旧性骨折患者在数字外科技术辅助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其面部软、硬组织三维对称性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而软组织对称性较硬组织相对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整复陈旧性颧眶颌复合体骨折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整复单侧陈旧性颧眶颌复合体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统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完成的单侧陈旧性颧眶颌骨折复位固定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导航工作站制定手术方案,术中通过AccuNavi-A导航系统引导验证手术操作。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导航精度,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7例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均 P<0.05);手术导航精度为(0.64±0.10)mm,双侧颧骨突度差为(0.93±0.19)mm,双侧颧骨宽度差为(0.48±0.18)mm;两侧瞳孔高度差为(0.36±0.21)mm。 结论:在单侧陈旧性颧眶颌复合体骨折整复手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入路下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两种入路下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分为头皮冠状入路组和局部小切口入路组,每组20例.评价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受度(VAS)、骨折复位、软组织恢复情况和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头皮冠状入路组较局部小切口入路组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VAS评分在第12、24、36和48 h时头皮冠状入路组均较局部小切口入路组疼痛程度高;头皮冠状入路组骨折复位优于局部小切口入路组、软组织恢复及病人满意度差于局部小切口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软组织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特别适宜耐受性差、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头颌部弹力套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头颌部弹力套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口腔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头颌部弹力套;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相同骨折位置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弹力头套,评价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患者舒适度和护士换药时间.结果 实验组在以上3个评价指标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头颌部弹力套切口愈合好、舒适度高且换药操作省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全面护理,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行围术期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以有效减少,同时可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坚固内固定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坚固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3月接收的36例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坚固内固定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经头皮冠状入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X线的引导下,实施开放性软组织入路方法.结果:交通事故、高处坠伤和撞击是2组患者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仅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2%,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产生.结论:坚固内固定方法对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在此基础上,应合理选择入路方式,将开放性软组织入路方法作为主要形式,防止发生面部畸形和接合不良现象,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产生的实际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颧骨复合体骨折不同手术切口的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经头皮(半)冠状切口和面部小切口应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对2002~ 2017年收治的5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冠状切口组(28例)和面部小切口组(122例).冠状切口组采取耳前颞顶部发际线后切口,小切口组以眉外侧切口、面部小切口或经伤口入路.2组必要时可以结合口内前庭切口或经瘢痕切口.全麻下行骨折内固定术,骨折固定部位以眶下缘、颧额缝及颧上颌支柱三维固定为主.对临床资料、骨折类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纳入病例者术前术后摄华特位(Waters View)或CT片,术后的X线或CT片可提供骨折块复位和钛板放置部位的详细情况,以及固定稳定性的资料,对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咬合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组病例全部患者均一期愈合,2种切口皆能够达到复位固定的要求,各自选择的适应证有所不同.冠状切口组骨折固定部位以颧颞缝、颧额缝及颧上颌支柱三维固定为主,小切口组以眶下缘固定代替颧颞缝固定,同样可以达到稳定固位的目的.冠状切口的并发症为:切口周围麻木(2例),额纹变浅(1例),颞部凹陷及局部脱发.小切口组除不明显的切口瘢痕外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面部小切口能够满足复位固定的要求,美观上也能为患者接受.冠状切口对于陈旧性骨折、移位明显骨折或复杂粉碎性骨折有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联合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局部联合小切口(多个局部微小切口的联合使用)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选取我院16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B两组,A组110例采用局部联合小切口,B组50例采用冠状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我满意度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B两组骨折均能达到良好解剖复位.A组患者的术后自我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少于B组(P<0.05);且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联合小切口具有切口隐蔽、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接受度高,对于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的治疗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颧骨 复合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Z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Z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以发际内弧形小切口为主)和B组(以头皮冠状切口为主),每组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 、术中出血量 、平均切口长度 、骨折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度,术后3 d结合面部三维CT重建评价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复诊软组织恢复情况 、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A组手术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总出血量和平均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骨折复位情况和软组织恢复情况总优良率均为96.00%,高于B组的80.00和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ZCF,手术安全快捷,患者疼痛感弱,治疗效果和预后更好,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