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社会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联合疫苗含有两种或多种抗原,研究认为接种联合疫苗后能预防多种疾病,同时可减少接种次数。本文对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MMR)等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并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进行社会价值探究,为我国推动联合疫苗研发和使用提供决策证据。研究发现,联合疫苗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均产生较好的收益,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增强家长的接种便利和经济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弥补新发疫情对免疫服务造成的影响,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增加社会收益。目前我国联合疫苗的推广受到技术瓶颈多,人群接种认知水平低等限制。建议加强联合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科学评估联合疫苗的价值;增强公众对联合疫苗的认知和信任度;促进多联多价疫苗研发应用;政府应完善法规协助联合疫苗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2年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8—2022年18岁以上人群成人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通过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全省预防接种单位数据及2018—2022年间18周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信息个案,描述性分析成人疫苗接种单位的分布和成人接种疫苗品种,计算接种总量及接种率。结果:2022年底,山东省共有提供成人疫苗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3 948家,每万人拥有成人预防接种门诊0.36家。2018—2022年,开展了人用狂犬病疫苗(RabV)、流感疫苗(InfV)、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YW13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戊型肝炎疫苗(HepE)、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破伤风疫苗(TV)、流行性出血热(HF)疫苗共计11类成人疫苗的接种,接种总量为4 005.69万剂,平均0.1剂/(人·年);RabV、InfV、HPV疫苗分别占接种总量的31.48%、22.57%和15.93%。2018—2022年,成人疫苗年均增长率为56.55%;RabV 和TV5年累计接种剂次分别为15.90剂/100人和0.21剂/100人;InfV年均接种率为2.28%;HPV疫苗、HepB、PPV23、RZV累计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2.44%、1.61%、0.52%和0.17%。20~<30岁年龄组RabV和TV 5年累计接种剂次为29.19剂/100人和0.43剂/100人;70~<80岁年龄组InfV和 PPV23接种率分为9.08%和1.27%;50~<60岁年龄组RZV接种率为0.11%;20~<30岁年龄组HPV疫苗接种率为18.09%;18~19岁年龄组HepB、MenACYW135、MMR、HEV接种率分为6.21%、9.55%、2.65%和2.83%。结论: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品种较少,普及面窄,接种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风疹控制和消除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2008年我国正式将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婴幼儿免疫覆盖率自2012年持续维持在95%以上,因此在人群中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使得我国风疹发病率逐年下降,并逐步阻断了本土流行风疹病毒的传播,显示我国正在向风疹消除目标迈进。然而,为了加速我国风疹消除进程,应根据监测实情科学制定重点人群的补充免疫策略,提升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同时有必要通过构建医防融合机制并推进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从而为风疹消除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2022年我国风疹流行病学及其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021—2022年间风疹流行病学及其病毒基因特征,为我国风疹防控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模块和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取2021—2022年间全国风疹发病数据;从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获得阳性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分离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并测定位于E1基因的两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片段[F1-480(8 633~9 112 nt)和F2-633(8 945~9 577 nt)],整理拼接后获得靶基因序列(E1-739),将其与已报道的基因型/亚型参考株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基因型别,同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我国2018—2020年间流行的RuV病毒株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1—2022年我国风疹发病率均为0.06/10万(2021年:840例;2022年:784例),病例主要集中于西部和南部省份。病例年龄分布分析显示,2021—2022年风疹发病主要以<5岁儿童为主(2021年:34.17%,287/840;2022年:42.09%,330/784),其中以0~2岁患儿占比最高。进一步分析病例免疫史发现,8~23月龄的病例中,仅接种了1剂次含风疹成分的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RCV)幼儿的发病比例较高;2~14岁年龄组病例主要分布在接种了2剂次或以上RCV的儿童中;然而,>15岁病例主要集中在未接种RCV或免疫史不详的人群中。全国病毒学监测数据显示,2021—2022年间从我国6个省市共获得22株RuV病毒分离株,分属于1E-L2(11株)和2B-L2c(11株)基因亚型,并与2018—2020年间流行的RuV病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2021—2022年间我国风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行的RuV为1E-L2和2B-L2c基因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湖州市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湖州市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实施前后风疹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收集湖州市2005—2019年风疹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EPI实施前(2005—2008年)和实施后(2009—2019年)风疹发病率情况、季节分布和人群分布情况。结果:2005—2019年湖州市共报告风疹1 510例,年均发病率为3.47/10万。EPI实施后风疹年均发病率为2.78/10万,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43/10万( χ2=169.83, P<0.001)。EPI实施前后发病高峰均为4—6月;EPI实施前发病率最高为安吉县(9.42/10万),实施后为吴兴区(4.41/10万)。EPI实施后,0~<25岁组风疹发病率为5.76/10万,低于实施前的15.25/10万( χ2=259.15, P<0.001);但EPI实施后≥25岁组风疹发病率为1.71/10万,高于实施前的1.21/10万( χ2=9.31, P=0.002)。 结论:含风疹成分疫苗纳入EPI后,湖州市风疹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率最高的县区由安吉县转变为吴兴区,发病年龄向高年龄组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液肿瘤患儿多学科合作免疫接种模式的初步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建立血液肿瘤患儿多学科合作的免疫接种模式,并探索其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免疫接种门诊接诊的150例血液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建团队、设计接种方案、培训人员和质量控制等步骤,开设多学科合作的免疫接种门诊,并实施接种计划。评估患儿疫苗接种实施情况,比较原发病治疗前后患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变化情况,对部分实行乙肝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和风疹联合疫苗(简称麻腮风)接种的患儿,比较其接种前和接种后6个月HBsAb和麻疹、流腮、风疹血清免疫球蛋白G抗体(IgG)水平的变化情况;监测各疫苗接种后相关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24例患儿按计划实施免疫接种,接种率达82.7%;124例患儿原发病治疗前后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78/124)比13.7%(17/124), χ2= 63.489, P<0.01]。64例患儿接种了3剂乙肝疫苗,40例患儿接种了麻腮风疫苗,接种后6个月患儿HBsAb[98.4%(63/64)比6.3%(4/64), P<0.01]、麻疹IgG[82.5%(33/40)比22.5%(9/40),χ2=31.746, P<0.01]、风疹IgG[82.5%(33/40)比22.5%(9/40), χ2=28.872, P<0.01]和流腮IgG[62.5%(25/40)比25.0%(10/40), χ2=11.429, P<0.0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接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421剂次的免疫接种中,25例出现可控的全身或局部反应,发生率为5.9%。 结论:血液肿瘤患儿的免疫接种有重要意义。血液肿瘤患儿多学科合作的免疫接种模式切实可行,疫苗接种方案安全且具有一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起免疫空白引起的某中小学风疹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某中小学风疹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现风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查阅医疗机构门诊登记日志、学校晨午检记录等方法,确定病例定义,搜索2019年4月1日至5月16日期间病例。结果:共搜索病例64例,罹患率为10.19%(64/628)。疫情持续37 d,流行曲线显示为人传人模式,共发生3代传播,波及5个年级、5个班。该学校初中发病危险是小学发病的60.36倍, RR值为60.36(95% CI: 22.36~162.93)。宿舍的续发率为31.67%(19/60)。该校初中学生均无风疹疫苗接种史,为免疫空白人群。 结论:此次暴发疫情是一起由人传人引起的,主要由于传染源发现和管理不及时、人群免疫空白、应急接种不及时、未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晨午检落实不到位,以及未配备专职校医等原因综合造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同时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轮状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MMR)同时免疫与单独免疫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差异。方法: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轮状疫苗和MMR疫苗的8~9月龄儿童共1 752人,分为研究组(轮状疫苗和MMR疫苗)652人、对照组1(轮状疫苗)723人、对照组2(MMR疫苗)377人。观察接种后30 d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在免疫前及免疫后35~42 d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浓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免疫后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研究组腮腺炎病毒抗体浓度高于对照组2( P<0.05),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免疫后的腮腺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1 752名婴幼儿受试者中,发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54%(27/1 752),腹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63%(11/1 752),同时未观察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 结论: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认识麻疹风疹及其免疫预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麻疹和风疹是由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是消除麻疹和风疹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简要介绍麻疹和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清除手段和预防接种措施,对临床工作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