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专业协会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文献类型涵盖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规范、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原始研究.由 2名经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 19 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 1 篇、指南 6 篇、系统评价 1 篇、规范 1 篇、专家共识 3篇、证据总结 3篇、原始研究 4篇,最终汇总了筛查与评估、营养素摄入、饮食卫生宣教、饮食个性化特征 4个方面,共 29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汇总的相关证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医护人员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照顾者做精准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将孕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比较2组孕产妇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干预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4.58±0.37)mmol/L、餐后2 h血糖(7.25±1.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4±0.25)%]、血脂指标[总胆固醇(4.42±0.32)mmol/L、甘油三酯(2.12±0.16)mmol/L]较于干预前均改善且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婴体质量增长[孕期体质量增加量(17.4±2.4)kg、平均每周体质量增加量(656±125)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51±239)g]、孕产妇剖宫产率(5%)、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较于常规饮食干预在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的同时可有效提升糖脂代谢,减少母婴体重增长,降低剖宫产率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饮食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但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未知.目的 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 月的关于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 16项随机对照试验,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能够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 0.17 mmol/L(95%CI=-0.24~-0.10 mmol/L,P<0.000 01).持续6个月以下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使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0.25 mmol/L(95%CI=-0.33~-0.17 mmol/L,P<0.000 01);12~23 个月组三酰甘油降低 0.15 mmol/L(95%CI=-0.29~-0.01 mmol/L,P=0.04).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09 mmol/L(95%CI=0.07~0.10 mmol/L,P<0.000 0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10 mmol/L(95%CI=0.02~0.17 mmol/L,P=0.01).结论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总体影响在 6 个月以下和 6~11 个月时更加有利,但 2 年后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显著影响,其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龄老年人肌少症与膳食摄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 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 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 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 β=-0.290, OR=0.748,95% CI:0.569~0.984, P<0.05)和脂肪量减少( β=-2.673, OR=0.069,95% CI:0.010~0.488, 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 β=0.739, OR=2.094,95% CI:1.219~3.597, P<0.01)有关。 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海省部分医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青海省部分医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危险因素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式,从青海省3家医院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85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饮食和休闲活动)。在脑卒中发作后14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27分的患者纳入认知障碍组(569例),其余患者纳入认知正常组(28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因素与结局事件的关系,依据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验证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本研究中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病率为66.60%。单因素分析显示:①人口学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海拔高度、社会支持、与配偶同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偏瘫、高血压史、甘油三酯、D-二聚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日常活动情况,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闲暇活动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一周饮食情况,两组患者在摄入食盐、坚果、水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32,95%CI(1.015,1.050), P=0.000]、女性[ OR=1.743,95%CI(1.120,2.711), P=0.014]、出血性脑卒中[ OR=2.420,95%CI(1.335,4.385), P=0.004]、高血压[ OR=1.496,95%CI(1.006,2.226), P=0.047]、高度海拔[ OR=3.003,95%CI(1.379,6.539), P=0.006]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职业、闲暇活动得分、甘油三酯、食用坚果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灵敏度为0.698,特异度为0.814。 结论:所纳入的青海省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女性、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高度海拔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职业、闲暇活动得分、甘油三酯、食用坚果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危险因素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未行碱化尿液及降尿酸药物治疗且处于缓解期的痛风患者90例,入院后均给予低嘌呤饮食(嘌呤摄入量<200 mg/d)。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碱化尿液药物组:碳酸氢钠组(服用碳酸氢钠1.0 g tid)、枸橼酸颗粒组(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2.5 g tid)、对照组(仅继续低嘌呤饮食)。治疗第5天,留取清晨空腹尿液后,进食规定早餐,餐后服用碱化尿液药物,分别于服药后1 h、2 h、3 h、4 h留取尿液测定尿pH,比较不同碱化尿液组尿pH的变化。服药后2 h、3 h、4 h尿pH的均值以6.2为切点,将服用碱化尿液药物治疗的患者分为达标(尿pH均值≥6.2)和不达标(尿pH均值<6.2),比较影响尿pH值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酸氢钠组空腹尿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服用碳酸氢钠后2 h、3 h的尿pH值明显升高( P<0.05)。枸橼酸颗粒组空腹及服药后任意时间点的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及碳酸氢钠组( P<0.05或 P<0.01)。碳酸氢钠组和枸橼酸颗粒组服药后尿pH值达峰值的时间多在服药后4 h,其次为服药后2 h或3 h。碱化尿液达标和不达标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不推荐空腹尿pH值单独作为碱化尿液疗效的判断指标,建议参考服药后2~4 h尿pH值;枸橼酸颗粒碱化尿液疗效优于碳酸氢钠;肥胖或超重是影响碱化尿液疗效的不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上尿路结石危险因素及早期复发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i,UUTC)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UUTC患儿(结石组, n=129)以及同期住院的非UUTC患儿(非结石组, n=130)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人口学特征、结石病家族史、饮食饮水及排尿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儿童UUT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UUTC患儿早期复发的影响。 结果:129例UUTC患儿中,男性81例、女性48例,就诊年龄(7.58±4.02)岁。高钠饮食( OR=4.199,95% CI:1.418~12.440)、高钙摄入( OR=5.043,95% CI:1.720~14.788)、低饮水量( OR=2.691,95% CI:1.125~6.435)、低排尿量( OR=2.462,95% CI:1.108~5.470)、结石病家族史( OR=2.041,95% CI:1.137~3.664)、先天性上尿路畸形( OR=7.133,95% CI:1.420~35.817)是儿童UUT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石早期复发率为8.5%(11/129),早期复发原因依次是原发性高草酸尿症(3/6)、胱氨酸尿症(2/6)、低排尿量(1/6)。 结论:高钠饮食、高钙摄入、低饮水量、低排尿量、结石病家族史、先天性上尿路畸形与儿童UUTC发生有关;遗传代谢性疾病、低排尿量是儿童UUTC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5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5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并探究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使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上海地区第二轮调查数据,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居民膳食模式,从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数字测试等方面评价个体认知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个体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膳食数据完整并进行了认知功能测试的个体4 132人,从中提取3种膳食模式:植物性模式、高动物食物模式、高油盐模式。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后,植物性模式( β=0.26,95% CI:0.17~0.36)、高动物食物模式( β=0.18,95% CI:0.06~0.29)与认知功能测试总分正相关,高油盐模式( β=-0.28,95% CI:-0.85~-0.07)与语言流畅度测试得分负相关。 结论:多摄入植物性食物,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饮食模式可能与≥50岁居民更好的认知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2013年12月至2021年12月,对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江浦区(原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T2DM患者19 863人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死亡信息和根本死因源于江苏省CDC死亡监测系统。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体力活动以及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累计随访150 283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15年,随访期间共死亡3 293人,其中1 12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CVD),875人死于肿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摄入0~1种食物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5~9种食物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风险比( HR)=0.81,95% CI:0.70~0.94],CVD死亡风险降低33%( HR=0.67,95% CI:0.52~0.87)。与体力活动 Q1组的T2DM患者相比, Q4组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0%( HR=0.50,95% CI:0.45~0.56)、50%( HR=0.50,95% CI:0.41~0.61)和27%( HR=0.73,95% CI:0.60~0.88)。联合作用显示,与摄入0~2种食物和低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4~9种食物和高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5%( HR=0.45,95% CI:0.38~0.53)、56%( HR=0.44,95% CI:0.32~0.59)和40%( HR=0.60,95% CI:0.44~0.82)。 结论: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T2DM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重/肥胖女性孕期增重过多对妊娠结局及子代远期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增重过多不但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风险,也与儿童心脏、呼吸、代谢和认知相关的不良结局有关。女性肥胖是妊娠期间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以孕期饮食和体育活动作为干预手段,能有效控制孕期增重,减轻压力和抑郁,也能防止摄入过多热量,以减少孕期增重。由于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孕期增重更重要,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产前保健,改善子代的长期健康状况。未来的预防策略应侧重于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