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2013年12月至2021年12月,对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江浦区(原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T2DM患者19 863人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死亡信息和根本死因源于江苏省CDC死亡监测系统。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体力活动以及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累计随访150 283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15年,随访期间共死亡3 293人,其中1 12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CVD),875人死于肿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摄入0~1种食物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5~9种食物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风险比( HR)=0.81,95% CI:0.70~0.94],CVD死亡风险降低33%( HR=0.67,95% CI:0.52~0.87)。与体力活动 Q1组的T2DM患者相比, Q4组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0%( HR=0.50,95% CI:0.45~0.56)、50%( HR=0.50,95% CI:0.41~0.61)和27%( HR=0.73,95% CI:0.60~0.88)。联合作用显示,与摄入0~2种食物和低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4~9种食物和高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5%( HR=0.45,95% CI:0.38~0.53)、56%( HR=0.44,95% CI:0.32~0.59)和40%( HR=0.60,95% CI:0.44~0.82)。 结论: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T2DM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甜味剂对母婴代谢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高糖和深加工食品在饮食结构中占比增加。长期大量高糖摄入被认为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基于食品工业的发展,高果糖玉米糖浆、低能量甜味剂、功能性甜味剂部分代替了传统甜味剂——糖,广泛应用于加工食品中。但食糖在全球范围的生产消费总量仍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各类甜味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改善生命早期营养质量和代谢环境被认为是打破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代际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孕产期妇女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和饮食特性,对各类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高,并对子代早期发育和代谢编程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甜味剂在该群体中的相关研究证据尚不充分。该文对饮食中甜味剂的种类特性及其对妊娠期妇女和子代代谢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磷管理效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磷水平、饮食磷摄入以及高磷血症认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华山医院、华东医院、同济医院接受个体化降磷临床试验的MH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过程中是否接受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将其分为短时组(84例)与长时组(32例),短时组不接受控磷饮食宣教或接受控磷饮食宣教时间≤60 min,长时组接受控磷饮食宣教且宣教时间>60 min;比较两组经4周干预后血磷水平、饮食磷摄入情况、患者对高磷血症的认识水平。结果:基线时,短时组和长时组间年龄[64(56,69)岁比65(60,73)岁, Z=-1.493, P=0.136]、男性比例[58.3%(49/84)比56.3%(18/32), χ2=0.041, P=0.839]、透析龄[55(26,130)个月比53(20,132)个月, Z=-0.062, P=0.951]以及体重指数、糖尿病史、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使用骨化三醇比例、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和饮食中蛋白、磷、磷蛋白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减少了饮食磷摄入[777.98(653.81,943.16)mg/d比896.56(801.51,1 015.51)mg/d, Z=-2.903, P=0.004],降低了饮食磷蛋白比[13.16(11.52,14.21)mg/g比15.27(13.31,17.48)mg/g, Z=-3.929, P<0.001]及血磷水平[(1.42±0.37)mmol/L比(1.85±0.44)mmol/L, t=4.984, P<0.001],显著提高了MHD患者的血磷达标(62.5%比41.7%, χ2=4.034, P=0.045)以及对高磷血症原因(完全正确加部分正确所占百分比:93.8%比72.6%, χ2=6.120, P=0.013)、高磷血症后果(完全正确加部分正确所占百分比:78.1%比52.4%,χ 2=6.372, P=0.012)、高磷食物种类(完全正确加部分正确所占百分比:65.6%比52.4%,χ 2=1.650, P=0.199)的认识水平。 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充分的控磷饮食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对高磷血症的认识水平,降低患者血磷水平及饮食磷摄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体重指数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布情况,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参与本中心队列研究 6个月以上的患者,观察患者BMI分布情况,收集患者饮食、运动相关数据,分别从食物性质、食物种类和运动频率方面对不同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比较.结果 共纳入 369例患者,其中 84例(22.76%)BMI超标,263例(71.27%)BMI正常,22例(5.96%)BMI过低.比较 3组的食物性质及食物种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合上述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者认为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发现运动频率(β=-0.201,P<0.01)、饮料摄入量(β=0.110,P=0.032)是BM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本中心CKD非透析患者的BMI以正常为主,BMI超标人数大于过低人数,而运动频率和饮料摄入量可能是BMI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131I治疗前忌碘饮食宣教单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设计甲亢131I治疗前忌碘饮食宣教单,并确定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专家会议结合半结构访谈方式设计甲亢131I治疗前忌碘饮食宣教单,宣教单中强调含碘饮食种类、无碘饮食种类、每日进食次数、每次进食数量等内容.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取本院100例甲亢行131I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宣教,观察组采用本院设计的忌碘饮食宣教单进行饮食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低碘饮食的依从性、治疗前24 h碘摄入量、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碘摄入量24 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131I治疗前忌碘饮食宣教单的设计与应用,有助于提升进行甲亢131I治疗患者的治疗前饮食依从性,改善治疗前24h碘摄入量,但并未促进甲减、低钠血症发生风险减低,具有一定的护理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某大型舰艇饮食保障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某大型舰艇饮食保障模式及膳食营养供给状况,为改善饮食保障模式和食品营养供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某大型舰艇某年的食物消耗种类、数量及用餐人数进行调查.结果 与军人食物定量相比,某大型舰艇官兵出海及驻码头期间肉类、油类、禽蛋类、水果类消耗均超标,主食类摄入均不足,驻码头期间乳制品消耗不足,水产品消耗超标,出海期间水产品消耗不足,乳制品消耗超标.体检结果发现营养相关指标异常较多.结论 大型舰艇饮食保障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可持续开展营养调查,丰富营养干预形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2021年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病区人群饮食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病区内患者与非患者的膳食结构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2021年全国大骨节病监测系统内已完成筛查并登记在册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源人群,在同居住县域内随机抽取经筛查未患有大骨节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自制膳食调查表,以一对一面谈方式记录被调查者家庭过去一年的食物消费种类、食物摄入频次,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家庭人口数等基本情况.结果 病例组对大米(米饭/米粉)的消费率最高(97.33%),对照组对非小麦制品、非油炸面食(面包/馒头/面条/饺子,方便面除外)消费率最高(90%),78.7%的患者选择不食用当地产小麦(藏面),非患者选择每周食用非当地产小麦(藏面)3~4次的人数显著高于患者.病例组(93.33%)及对照组(90%)对肉及肉制品消费率应答最高的均为牦牛肉(当地),对照组人群还选择消费牛肉(非当地/羔羊肉/羊肉/其他非加工肉类)、禽类和畜类内脏、鱼类(所有海水和淡水鱼)、虾蟹或其他海产品,其消费率及摄入频次都显著高于病例组人群.对照组人群对西红柿、葱蒜类(蒜苗/韭黄/葱/洋葱)]和鲜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的消费率及摄入频次均显著高于病例组人群.两组人群对水果类和奶及奶制品的消费率及摄入频次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区人群主食除当地青稞(糌粑)外,多数人还选择了外购大米和面粉,改变了以往主食单一的状况.但与病区内健康人群相比,大骨节病人群对鱼类、虾蟹类、禽类及畜类内脏类、蛋类(鲜蛋)及蔬菜(西红柿、葱姜蒜)的消费率和摄入频次显著偏低,肉类品种选择单一,以当地牦牛肉为主,整体膳食结构仍呈现种类单一,膳食不均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制定预防和控制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共1882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零食消费状况,通过聚类分析法探索零食消费模式,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零食消费与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 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60.6%,供能比为2.4%.零食消费特征可分为4个模式,模式1以每天只摄入中等量水果为特征,模式2以每天摄入少量水果和焙烤类为特征,模式3以每天只摄入少量水果为特征,模式4以每天摄入中等量奶类和少量水果为特征.调整能量摄入等相关协变量后,与不吃零食者相比,不同零食消费模式组发生超重肥胖风险的 OR值(95%CI)分别为 1.56(0.93~2.58),0.81(0.51~1.24),1.24(0.94~1.63),1.00(0.60~1.63),零食供能比自低至高四分位分组超重肥胖风险的OR值(95%CI)分别为1.17(0.81~1.68),1.32(0.92~1.89),1.12(0.77~1.61),1.00(0.69~1.45),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消费零食比例较高,种类以水果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和焙烤类为主,未发现零食消费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孕期膳食结构与孕晚期血压的关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孕期不同食物和营养素种类与孕晚期血压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孕期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 年 3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合肥市的三家医院,招募定期产检的孕 14~27 周、单胎妊娠、定居在合肥的孕妇,发放自行设计的电子调查问卷,最终有 4379 人完成问卷.收集所有孕妇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孕期身体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血压;通过食物摄入量计算营养素摄入.分析影响孕晚期血压的因素,不同营养素摄入与孕晚期血压的关联.结果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初产妇、丈夫吸烟(≥6 支/天)、摄入杂粮类<3 份/周、摄入禽肉类<3 份/周、摄入鱼虾贝类<3 份/周、摄入蔬菜类<3 份/周、摄入水果类<3 份/周的孕妇孕晚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高(收缩压:t值分别为-10.779、-2.325、2.343、6.247、6.169、5.288、7.392、7.387,P<0.05;舒张压:t值分别为-11.066、-3.870、2.276、4.727、4.088、3.766、6.068、5.472,P<0.05);摄入畜肉类<3 份/周、摄入坚果类<3 份/周、摄入油炸类<3 份/周、摄入腌卤菜类<3 份/周、摄入甜饮料类<3 份/周的孕妇孕晚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收缩压:t值分别为-5.977、-5.533、-7.204、-7.375、-6.235,P<0.05;舒张压:t值分别为-2.248、-4.357、-5.534、-6.403、-4.402,P<0.05).对孕妇不同营养素摄入频率与孕晚期血压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孕期摄入纤维素、脂肪、糖类和能量的频率与孕晚期血压有关联(收缩压:β分别为-0.350、0.260、-0.330、0.550;舒张压:β分别为-0.210、0.170、-0.160、0.210,P<0.05);孕期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频率与孕妇孕晚期收缩压有关联(β=0.170,P<0.05),与孕晚期舒张压无关联(P>0.05);孕期摄入蛋白质的频率与孕晚期收缩压、舒张压均无关联(P>0.05).结论 孕妇孕晚期的饮食与血压关联显著,可以通过孕期营养干预如增加纤维素类食物的摄入、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中国健康膳食指数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中国健康膳食指数(China Healthy Diet Index,CHDI),评价中国成年居民膳食质量及其特点.方法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选择CHDI构成指标.参照中国人群各类食物和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标准,确定每个构成指标的取值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55528名18岁及以上人群数据,应用CHDI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总体状况及其特点.结果 CHDI由13个指标构成,包括9类食物摄入量(即精制谷物、全谷物和杂豆薯类、蔬菜总量、深色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肉蛋类和鱼虾类)、食物种类、饱和脂肪酸供能比、纯能量食物供能比和钠摄入量.CHDI总分范围为0~100分,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CHDI的平均得分(标准差)为49.18 (11.89).总体膳食质量呈现城市优于农村,女性优于男性,60~ 80岁人群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家庭收入、文化程度越高膳食质量越好,不吸烟人群优于吸烟人群、未婚或者已婚有配偶人群优于离异或丧偶人群.精制谷物摄入量、饱和脂肪供能比、纯能量食物供能比达到推荐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3.9%,81.0%和64.2%;而钠、食物种类、水果类和奶类较低,分别为9.9%、5.3%、4.7%和4.3%.CHDI达到60分以上的比例为17.7%.结论 CHDI可以综合评价中国人群的膳食质量,不同社会、经济、健康特征人群膳食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我国成年人膳食总体质量较低,其中食物种类不足、钠摄入量较高,水果和奶类摄入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