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术在前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伸肌下支持带治疗前踝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福尔马林固定过的人体标本20具,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7月.将标本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操作组,每组10具,并在同一入路下进行针刀松解的操作.在完成针刀松解的操作之后留针,逐层解剖,观测针刀路径,比较超声引导下针刀与传统操作的成功率、准确率和损伤率.同时分析周围的解剖结构.结果:超声引导组松解伸肌下支持带的操作成功率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vs 55%,P<0.05);超声引导组操作精确性高于传统操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3.403%vs 74.30±2.71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技术治疗前踝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高,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网膜脂肪细胞大小与胃转流手术后代谢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网膜脂肪细胞大小与胃转流手术(RYGB)术后代谢改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RYGB手术的113例肥胖患者,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糖、血脂、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等相关代谢指标,收集患者的网膜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HE染色,使用显微镜随机拍摄15张组织形态照片,利用Image J进行细胞体积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临床血糖、血脂等参数与网膜脂肪细胞大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网膜脂肪组织的体积与患者术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 r=0.231,0.432,0.397,0.421,均 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 r=0.298、0.325,均 P<0.01),与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 r=-0.224、-0.278,均 P<0.05),与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 r=0.397、0.231、0.310、0.232,均 P<0.05);113例患者中网膜脂肪细胞的体积与术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 1c)、FPG、空腹胰岛素、HOMA-IR的改善呈正相关( r=0.441、0.301、0.236、0.341,均 P<0.05),网膜脂肪细胞体积与术后3个月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改善呈正相关( r=0.204、0.296、0.196、0.253,均 P<0.05)。113例肥胖患者中有50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63例患者不合并T2DM,网膜的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小与肥胖合并T2DM患者术后3个月HbA 1c和FPG的改善呈正相关( r=0.309、0.342,均 P<0.05),与术后3个月HOMA-IR改善在两组中均呈正相关( r=0.281、0.333,均 P<0.05),与总胆固醇的改善在两组患者中均呈正相关( r=0.254、0.369,均 P<0.05)。 结论:网膜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小与代谢手术后3个月肥胖患者代谢指标改善密切相关,网膜脂肪细胞体积越大,血糖和血脂改善越明显。这可以为代谢手术改善全身代谢状态机制研究和预测代谢手术预后提供新的病理学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介导κ-阿片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老年大鼠围手术期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κ-阿片受体激动剂(kappa-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KORs)对CPB老年大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影响。方法:清洁级老年SD大鼠60只,体重400~5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KORs+CPB组(U组)、KORs+CPB+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组(N组)、KORs+CPB+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 HO-1)拮抗剂(ZnPP-IX)组(Z组)。各组大鼠于CPB后1 d行水迷宫测试(记录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行距离)后,放血处死大鼠取海马,置于福尔马林和-80 ℃冰箱中待测。H-E染色观察海马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ethylene dioxyamphetamine, 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等指标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HO-1蛋白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4组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行距离减少( P<0.05);与C组比较,U组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行距离增加( P<0.05);N组、Z组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游行距离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显示:S组海马细胞结构整齐,界限清楚;C组、N组、Z组海马细胞受损严重,细胞分布稀疏,胞内见不均匀空泡;U组上述损伤有所减轻,细胞排列整齐。与S组比较,其他4组海马组织中MPO、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 P<0.05);与C组比较,U组海马组织中MPO、MDA浓度降低,SOD浓度升高( P<0.05);N组、Z组MPO、MDA及SOD浓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比较,其他4组海马组织中HO-1蛋白水平升高( P<0.05);与C组比较,U组海马组织中HO-1蛋白水平升高( P<0.05),Z组HO-1蛋白水平降低( P<0.05);N组海马组织中HO-1蛋白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KORs可增加HO-1蛋白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改善CPB老年大鼠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α-眼镜蛇神经毒素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根神经节蛋白激酶A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α-眼镜蛇神经毒素(α-cobratoxin,α-CbTX)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 n=10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α-CbTX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 mg/kg、3 mg/kg、9 mg/kg,灌胃,每组 n=21)、溶剂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 n=21)和吗啡阳性对照组(3 mg /kg,腹腔注射, n=6)或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300 mg/kg,灌胃, n=12)。采用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及福尔马林舔足实验评价α-CbTX的镇痛效应。采用福尔马林足底注射诱发疼痛30 min后,取L4~L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DRG内PKA C-α表达变化。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热板实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在热板实验中,小鼠舔爪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F=8.902, P<0.05);小鼠给药后0.5 h,α-CbTX中剂量组[(11.83±1.47)s]、高剂量组[(14.33±12.1)s]舔爪潜伏期均长于溶剂对照组[(8.17±0.75)s] ( t= 4.461,7.053,均 P<0.05),α-CbTX中剂量组药效持续到给药后1.5 h(均 P<0.05),α-CbTX高剂量组药效持续到给药后2 h(均 P<0.05)。在醋酸扭体实验中,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34.50±3.62)次、(26.17±2.40)次、(13.83±3.76)次]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42.50±4.59)次]( t=3.938,8.040,14.112,均 P<0.05)。在福尔马林实验Ⅱ相时间段,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舔爪总时间[(71.17±6.46)s、(54.67±6.41)s、(40.50±3.89)s]均明显短于溶剂对照组[(98.67±11.50)s] ( t=6.950,11.120,14.700,均 P<0.05)。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0.22±0.01)]比较,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DRG中PKA C-α[(0.31±0.02)、(0.41±0.03)、(0.44±0.02)]表达均上调( t=3.140, 6.471,7.492,均 P<0.05)。 结论:α-CbTX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健侧颈 7与受区神经匹配性的解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健侧颈 7与受区神经的匹配性,以便合理利用健侧颈 7,更好地恢复患肢功能。 方法:12具24侧甲醛(10%福尔马林)固定过的成年尸体标本,解剖出臂丛神经后,分别测量颈 7神经根及其前后股、颈 8、胸 1神经根、下干、前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前支、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直径。再分别切取上述神经长约1 cm的标本,通过组织学研究,测量他们的神经束横截面积总和(S)和神经纤维总数(N)。最后对上述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尺神经直径比颈 7前股和正中神经细,尺神经与颈 7后股粗细相当;胸 1神经较颈 7后股直径粗,颈 8神经较颈 7前股直径粗,下干较颈 7直径粗。尺神经较正中神经和颈 7神经纤维总数少,但与颈 7前股或后股神经纤维数量基本相等;颈 7较下干神经纤维总数少,颈 7前股比颈 8神经纤维总数少,但颈 7前股或后股与胸 1神经纤维数量基本相等;腋神经较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多。尺神经较正中神经面积小,但与颈 7前股或后股神经束面积基本相等;颈 7神经总面积比尺神经大,比下干神经束面积小,颈 7前股较颈 8神经束面积小,但颈 7前股或后股与胸 1神经面积基本相等;腋神经横截面积大于前臂内侧皮神经。 结论:不论是从神经粗细,神经纤维数量多少,还是从神经束总面积来评定,健侧颈 7移位下干,颈 7前后股移位颈 8、胸 1神经根,颈 7后股移位尺神经,都不会引起动力神经纤维的浪费;但颈 7全干或颈 7前股移位尺神经,将因神经粗细或神经纤维数量不匹配而浪费颈 7的动力神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骨内血管分布的临床意义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新鲜骨标本脱钙后影像定位血管孔道,根据孔道走向行骨内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初步探索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材来源包括膝关节车祸截肢新鲜标本7例,膝关节以上肿瘤截肢新鲜标本9例及一般尸体解剖标本44例(来自24具尸体);其中男22例(55%),女18例(45%);左膝28例(46.7%),右膝32例(53.3%);6~15岁10例(来自8位供体),15~85岁50例(来自32位供体)。以胫骨近端为例,解剖进入本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的"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膝中静脉分支。取得新鲜膝关节标本后,先行血管造影观察连续的骨外骨内血管。去除骨皮质,在4 ℃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7 d,再使用EDTA脱钙剂浸泡30 d,隔日更换脱钙剂。行CT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标注血管骨性孔道,根据血管骨内孔道走向进行解剖。解剖过程使用眼科手术显微器械精细操作,直观展示解剖结果,与造影成像对比,并使用组织切片验证。同时使用第2组标本行强酸脱钙剂脱钙,行效果对比。评价两种脱钙解剖方法的优劣、特定血管孔道在骨内的分布及普遍性,使用此方法可解剖出的骨内血管直径。以骨内血管解剖学研究为基础,对相关骨肿瘤及骨骺损伤病例行病因、复发及传播机制临床分析,改进治疗方案。结果:解剖出膝中静脉分支经关节腔进入胫骨髁间隆突,经骨骺(儿童)或骨端(成人)穿越成人骺线或儿童将闭合骺板进入干骺端的血管分支。进入髁间隆突孔血管外径1.2 mm,进入骨内逐渐变细并继续分支,穿越骺线或将闭合骺板的细小分支外径0.3 mm,再向远端逐渐分化成毛细血管,难以直接解剖出。组织切片验证结果证实为骨内血管。对比使用强酸脱钙剂脱钙后的标本血管明显溶解,光学显微镜下只看到少量残存上皮细胞。以骨内血管解剖学研究为基础,对部分相关骨肿瘤及骨骺损伤病例行治疗方案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外径≥0.3 mm的骨内血管,根据孔道走向行骨内血管可实现理想的直观解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陷阱、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23例收治并手术治疗的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45.78±16.19)岁(范围:27~72岁)。21~40岁8例(35%),41~60岁10例(43%),61~80岁者5例(23%)。发病部位股骨8例,骨盆7例,胸腰椎4例,骶骨3例,胫骨1例。术前穿刺及术后大体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5%硝酸脱钙处理,石蜡包埋,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收集术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术后显微镜下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归纳总结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23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中影像学均显示骨质破坏,部分病例为境界相对清楚的溶骨性破坏,部分病例有硬化缘。7例术前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组织大体灰白灰红色,部分病例可见瓷白色软骨样区域。镜下肿瘤细胞圆形、多角形,部分胞浆透亮,境界清楚,部分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圆形、居中,核分裂像罕见。常常可见结节状分布的软骨样基质及幼稚的编织骨,散在多核破骨巨细胞样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不同程度的表达S-100、D2-40、EMA、Vimentin、p16、SATB2,表达不具备特异性。治疗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整块切除,术后出现复发10例(43.5%),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软骨肉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准确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学和病理三结合,外科整块切除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肺组织样本中病原真菌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与病理诊断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肺组织样本中病原真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9年本院病理科病原真菌阳性患者的42份肺组织样本(念珠菌8份、曲霉菌23份、隐球菌11份)作为阳性组,病原真菌阴性的肺组织样本50份作为阴性组,均进行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并应用配对 χ2检验和Kappa值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阳性组42份样本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出23份阳性,并可分辨至种水平,其中念珠菌4份(白色念珠菌2份、热带念珠菌1份、克柔念珠菌1份)、曲霉菌13份(烟曲霉11份、黄曲霉2份)、新型隐球菌6份。阴性组50份样本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均阴性。Kappa值0.568,以病理诊断法为"金标准",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病原真菌的灵敏度为54.8%(23/42)、特异性为100.0%(50/50)。结论: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FFPE样本中病原真菌的灵敏度不高,但可以将病原真菌鉴定至种,是病理诊断法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希氏-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中左束支损伤电流与电极解剖定位的动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电极头端和左束支解剖位置的关系及损伤电流产生机制,阐明术中左束支损伤电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只实验猪,在活体猪心植入电极,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电极低电压输出是否夺获左束支。术后猪心大体标本即刻予碘染观察左心室内膜面希氏-浦肯野(希浦)传导系统的大体分布和电极关系。随后福尔马林液固定猪心标本,标记电极位置后移除电极,切片并予以Masson及Goldner染色,观察电极头端与传导束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标本碘染后肉眼可见心内膜下希浦系统呈网状分布,电极头端直接深拧固定在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Masson及Goldner染色显示在左束支电位伴损伤电流的电极头端直接穿过左束支分支,有电位但无损伤电流时起搏电极头端与传导束未直接接触。结论: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中,术中观察到左束支传导束损伤电流,组织解剖提示起搏电极直接接触左束支及分支,夺获阈值低。左束支损伤电流可以作为左束支夺获的重要解剖和电生理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胫骨平台Hoffa骨折畸形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胫骨平台Hoffa骨折畸形愈合后膝关节内力学传导的变化,确定胫骨平台应力与畸形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8具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膝关节标本,男性与女性各半,年龄为(51.4±9.5)岁。膝关节结构完整,屈伸活动无异常,X线检查排除骨质疏松、结核及可能影响骨质的疾病。膝关节标本分为1个对照组(正常完整胫骨)( n=4)与6个胫骨平台Hoffa骨折畸形愈合模型组,每组男女各半:3个垂直畸形愈合组(即V1组、V2组、V3组,分别为垂直向下移位1、2、3 mm, n=4)和3个分离畸形愈合组(即S3组、S5组、S7组,分别为分离移位3、5、7 mm, n=4)。在膝关节被动屈曲0°、30°、60°、90°、120°下施加600 N垂直载荷,利用压敏片分别测量膝关节内、外侧间室的应力大小。 结果:在600 N的垂直载荷下,当膝关节呈中立位(即屈曲0°)时,不同畸形愈合模型的胫骨平台内、外侧应力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到30°时,V3组和S7组的胫骨内侧平台应力均显著大于正常胫骨内侧平台应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为60°时,V3、S5、S7组内侧平台应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的差异较膝关节屈曲30°时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为90°时,V2、V3、S5和S7组内侧平台应力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V3的胫骨外侧平台应力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膝关节屈曲角度进一步增大达到120°时,所有畸形愈合模型组内、外侧平台应力值与正常胫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相较于90°的差异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600 N的垂直载荷下,对照组与所有畸形愈合组膝关节未弯曲(即0°)的情况下内、外侧平台的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到30°时,对照组内、外侧平台的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V3组和S7组内、外侧平台应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膝关节屈曲角度达到60°、90°、120°时,所有组内、外侧胫骨平台的应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骨平台Hoffa骨折发生畸形愈合后膝关节应力峰值与畸形愈合程度、膝关节屈曲角度相关。轻度畸形愈合与正常膝关节的力学性能差异不大,但较大移位(垂直移位>2 mm,分离移位≥5 mm)会增加膝关节应力峰值,增加膝关节炎的风险。当畸形愈合程度确定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会增大胫骨内外侧平台应力峰值的差异,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生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