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用药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我国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旨在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涉及神经系统用药、精神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8大系统58种国家基本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医务人员给药顺应性、患者用药顺应性、临床价值综合评价以及药物经济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精神系统用药评价外,其他系统用药评价的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表明专家对各系统用药指标的熟悉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信。根据指标的综合评分,可考虑将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二甲双胍、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卡波糖、缬沙坦、氯吡格雷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优先参考品种;硝苯地平、艾司唑仑、坦洛新(坦索罗辛)、辛伐他汀、阿法骨化醇、依那普利、比索洛尔、丙酸倍氯米松、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次选参考品种。结论:专家推荐的评分较高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为主,与老年人疾病谱相符;老年人全额保障基本药物遴选可考虑据筹资情况,优先从老年人使用频次较高且药品费用负担较重的几大类基本药物中挑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其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碳酸钙D3联合骨化三醇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评分、上肢Fugl-Meyer(FMA)评分、Wolf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骨密度(BMD)、骨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2.97±0.90)分、(3.89±1.04)分、(4.68±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6±0.89)分、(3.13±0.97)分、(4.09±0.97)分( t=2.315、3.070、2.383,均 P<0.05);FMA评分分别为(34.28±5.17)分、(49.12±6.24)分、(55.73±6.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07±5.05)分、(44.78±6.03)分、(50.10±6.71)分( t=3.346、2.873、3.401,均 P<0.05);Wolf运动评分分别为(1.83±0.45)分、(2.91±0.64)分、(3.96±0.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9±0.49)分、(2.28±0.57)分、(3.42±0.83)分( t=2.936、4.223、2.519,均 P<0.05);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9.12±5.73)分、(71.34±6.03)分、(78.98±6.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4±5.62)分、(65.23±6.19)分、(71.54±6.80)分( t=2.849、4.062、4.415,均 P<0.05)。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腰椎、髋部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分别为(76.02±7.26)μg/L、(58.34±6.45)μg/L、(49.12±5.1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9.98±7.13)μg/L、(64.48±6.71)μg/L、(54.29±5.15)μg/L( t=2.236、3.790、4.090,均 P<0.05);血清骨钙素分别为(3.41±0.53)ng/L、(4.75±0.49)ng/L、(6.09±0.7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2±0.48)ng/L、(4.16±0.47)ng/L、(5.41±0.67)ng/L( t=3.133、4.992、3.972,均 P<0.05);25-二羟维生素D3分别为(34.87±5.41)ng/L、(48.71±5.67)ng/L、(72.67±6.95)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22±5.30)ng/L、(42.35±5.12)ng/L、(64.62±6.14)ng/L( t=3.527、4.782、4.987,均 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有显著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及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低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钙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低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钙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安全性及疗效,为SHPT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低钙透析(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25 mmol/L),透析频率每周2~3次,透析时间每次4 h,均行高通量透析,并在每次透析结束前经透析血管通路给予帕立骨化醇注射液5~15 μg静脉注射(药物起始剂量及调整参考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诊治指南推荐以及中国说明书),在治疗前、第4、8、12周末采集患者透析前静脉血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在治疗期间记录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相关指标。结果:①患者治疗4周后瘙痒、骨痛或关节痛症状明显改善( P<0.05);在治疗8周后睡眠障碍、不安腿症状改善明显( P<0.05);治疗期间肌无力症状部分改善( P<0.05);②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8.33%),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肝酶异常(4.17%),1例患者出现头痛(4.17%),1例患者自诉偶发心悸(4.17%),2例患者出现透析过程中阵发性腓肠肌痉挛(8.33%);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12周末血钙、血磷水平均有所降低( P<0.05);④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12周末iPTH、AK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结论: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低钙透析治疗高血钙血透患者SHPT临床安全有效,且不增加高血钙、高血磷的风险,能有效控制症状,改善骨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肾健脾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1月-2019年6月上海市浦东医院18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肾健脾活血汤。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和血清钙水平,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lc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及趋化素水平。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检测骨密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86/90)、对照组为76.7%(69/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425, P<0.01)。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0.851、15.365、27.339, P值均<0.001);空腹血糖、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287、10.304, P值均<0.01),骨密度、血清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644、3.964,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6.30±2.05)pg/ml比(10.43±3.26)pg/ml, t=10.174]、MCP-1[(324.38±20.05)pg/ml比(411.14±27.67)pg/ml, t=24.087]及趋化素[(57.74±8.35)ng/ml比(63.34±10.64)ng/ml, t=3.92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IGF-1[(167.79±11.31)μg/L比(142.21±9.34)μg/L, t=16.544]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骨密度,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法骨化醇与 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是否参与Graves病(GD)的发生发展,以及补充维生素D能否提高 131I治疗GD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GD患者2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140例,年龄13~78(42.1±12.1)岁。将200例GD患者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GD1组(100例)和GD2组(100例),另选取正常健康者200名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GD1组接受单纯 131I治疗,GD2组接受 131I治疗+阿法骨化醇治疗。检测治疗前GD患者组(GD1组+GD2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25-羟维生素D 3[25-(OH)D 3]水平。治疗后12个月,复查2组GD患者的TRAb、TgAb、TPOAb和25-(OH)D 3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行组间比较,配对样本 t检验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 χ2检验比较2组GD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GD患者组的血清25-(OH)D 3水平为(29.32± 12.43)nmol/L,正常对照组为(51.46±25.92)nmol/L,GD患者组的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06, P<0.01)。GD患者组血清25-(OH)D 3水平与TRAb、FT 3、FT 4、TgAb和TPOAb水平均呈负相关( r=-0.688~-0.219,均 P<0.05 ),与TSH水平呈正相关( r=0.259, P<0.05)。治疗后12个月,GD2组血清25-(OH)D 3水平[(44.68±17.45)nmol/L]高于GD1组[(29.86±12.78)nmol/L],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20 , P<0.01);GD2组血清TRAb、TgAb、TPOAb水平[(1.96±1.52)IU/L、(106.78±76.37)IU/mL、(59.74±37.26)IU/mL]均低于GD1组[(3.12±1.80)IU/L、(146.33±103.81)IU/mL、(100.41± 63.11)IU/mL],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67、-4.106、-7.259,均 P<0.01)。治疗后12个月,GD1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3%(63/100)、GD2组为78%(78/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09, P=0.020)。 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GD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素D可能提高 131I治疗GD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哮喘患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总免疫球蛋白E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关系。方法:选取泰州第四人民医院儿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为哮喘组,以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及总Ig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25羟维生素D与总IgE的关系。结果:哮喘组血清25羟维生素D为(35.86±14.31)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91±22.71)nmol/L,而IgE为(331.66±223.67)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33±86.50)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2、2.36,均 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与IgE呈负相关( r=-0.400, P<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儿童,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预防和控制哮喘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 μg/L]、中水平组[12 μg/L<25(OH)D3≤17 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 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 CI 0.62~1.38, P=0.690)和1.74倍(95% CI 1.19~2.54, 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化三醇联合硒酵母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炎性因子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骨化三醇联合硒酵母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炎性因子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70例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接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联合组35例,对照组给予硒酵母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硒酵母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POAb、TSH、TGAb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hCG(152.48±48.47)kIU/L、P(52.44±14.93)μg/L、E2(2.06±0.87)ng/ml 水平高于对照组的(115.47±42.26)KIU/L、(44.43±12.37)μg/L、(1.55±0.30)ng/ml,TNF-α(27.46±9.66)ng/L、hs-CRP(2.45±0.53)mg/L、IL-6(30.91±2.49)ng/L、TPOAb(111.34±9.27)U/ml、TSH(10.12±2.37)mU/L、TGAb(34.06±7.48)IU/ml 水平低于对照组的(69.99±19.55)ng/L、(6.03±1.45)mg/L、(83.23±9.41)ng/L、(154.09±9.99)U/ml、(23.47±2.90)mU/L、(55.50±8.16)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采用骨化三醇联合硒酵母这一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妊娠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及机体炎症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血清内皮素-1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检测血清ET-1、25-(OH)D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ET-1、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ET-1、25-(OH)D水平及其他临床因素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发生再狭窄的有10例,再狭窄发生率为12.82%(10/78).再狭窄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支架个数、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血清ET-1、25-(OH)D水平均高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T-1、25-(OH)D均是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T-1、25-(OH)D单一及联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AUC值分别为0.716、0.703、0.809(P<0.05).[结论]血清ET-1、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相关,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骨化三醇、益生菌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肠道迷走神经、黑质a-sy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以益生菌为对照组,分析骨化三醇对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结肠迷走神经a突触核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PF级健康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n=5)、B1组(PD模型对照,n=10)、B2组(PD模型益生菌干预,n=10)、B3组(PD模型骨化三醇干预,n=10),B4组(PD模型益生菌联合骨化三醇干预,n=10).每组均连续喂养3个月.喂养结束完成行为学、相关血液学检测后处死实验小鼠取各组n=3,分别取大脑黑质和结肠迷走神经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a-突触核蛋白(a-syn)含量.结果 结肠迷走神经中a-syn含量显示:①PD模型组(B1组)、益生菌干预组(B2组)、骨化三醇干预组(B3组)明显高于正常组(A组),aP<0.01;②益生菌干预组(B2组)、骨化三醇干预组(B3组)、益生菌+骨化三醇联合干预组(B4组)均低于PD模型组(B1组),bP<0.01;③骨化三醇干预组(B3组)高于益生菌干预组(B2组),cP<0.01);④益生菌+骨化三醇联合干预组(B4组)低于骨化三醇干预组(B3组),dP<0.01);黑质中的a-syn含量显示:①PD模型组(B1组)、益生菌干预组(B2组)明显高于正常组(A组),aP<0.01;②益生菌干预组(B2组)、骨化三醇干预组(B3组)、益生菌+骨化三醇联合干预(B4组)均低于PD模型组(B1组),bP<0.01);③骨化三醇干预组(B3组)、益生菌+骨化三醇联合干预(B4组)均低于益生菌干预组(B2组),dP<0.01).结论 ①益生菌、骨化三醇对于PD小鼠肠道迷走神经中的a-syn的沉积均有抑制作用,而益生菌在此过程中显示更显著的作用;②益生菌、骨化三醇可不同程度减少PD小鼠黑质中的a-syn的沉积,其中骨化三醇对于a-syn中枢沉积的干预作用尤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