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鲜尸体的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新鲜尸体研究,观察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以探讨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PSRH)的合理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实验室对14具新鲜女性尸体进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研究标本的中位年龄为79岁(范围:67~92岁)。从14具新鲜女性尸体中获得28个半侧盆腔标本。其中,8个半侧盆腔用于NPSRH的手术模拟,证实其可行性;10个半侧盆腔通过精细解剖,分离盆腔自主神经结构,观察其走行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另外10个半侧盆腔,从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至膀胱入口处的宫旁组织进行整体取材、包埋并连续切片,HE染色明确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系膜内神经的分布特点;免疫组化S100染色,识别并计数神经纤维束,再选择与S100染色标本同点的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染色,以区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并计数神经纤维束。结果:(1)在8个半侧盆腔标本上模拟了NPSRH,其中7个半侧盆腔中整体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平面。(2)10个半侧盆腔标本经过精细解剖,发现腹下神经、盆腔内脏神经及其汇合成的下腹下神经丛的分布呈平面状态,均位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内。神经平面与子宫深静脉及其属支均呈交叉关系。下腹下神经丛膀胱支与膀胱静脉丛的关系密切。在10个半侧盆腔中,7个观察到完整的膀胱中静脉及膀胱下静脉,另3个其中一支静脉缺失;6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在神经平面内侧与子宫深静脉主干有交通,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于神经平面外侧汇入子宫深静脉,另外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直接汇入髂内静脉。(3)HE染色发现,宫旁输尿管下方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具有连续性,呈矢状位平面分布。免疫组化S100染色发现,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的神经纤维束占宫旁范围神经纤维束总量的比例平均为70.9%。TH及VIP染色发现,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13.5条/半侧盆腔,副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8.2条/半侧盆腔,交感神经分布占优势。结论:盆腔自主神经主要分布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所组成的平面内,NPSRH术式具有解剖学上的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典型膀胱外翻骨盆截骨手术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典型膀胱外翻(classic bladder exstrophy,CBE)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为盆底结构异常,具体包括肛提肌增宽、外旋和扁平。截骨手术有助于纠正骨盆结构异常,重构肛提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正常的盆底结构,但部分患儿术后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近年来,随着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的快速发展,CBE盆底结构研究越发细致,本文将主要从肛提肌及其附着的骨盆环结构两方面对CBE患儿盆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差异及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差异及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2月一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行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髋关节(包括股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骨盆正位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测量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CFI)和干骺端髓腔闪烁指数(MCFI).根据Dorr分型分析不同类型髓腔患者所占比例及其性别差异.按照改良Evans分型进行骨折分类,并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物的尖顶距、术中转子周围劈裂骨折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CFI与小转子中点上方髓腔内径、患侧髓腔峡部内径及MCFI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不同性别之间在小转子中点上方20 mm髓腔内径、髓腔峡部内径、小转子中点下方20 mm髓腔内径,以及股骨近端CFI和MCFI等方面存在形态学差异,其中两性之间小转子中点上方20 mm髓腔内径[男(52.6±6.4)mm:女(49.9±5.4)mm]、小转子中点下方20mm髓腔内径(男(26.5 ±3.7)mm:女(23.1±2.8)mm和MCFI[男(2.0±0.3):女(2.2 ±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骨髓腔峡部内径和C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按照Dorr分型,漏斗型、正常型和烟囱型分别的比例为5.4% (6/112)、73.2% (82/112)和21.4% (24/112).不同形态的股骨近端髓腔类型在改良Evans分型骨折稳定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烟囱型组与正常型组负重时间[正常型(21.4 ±16.9)d:烟囱型(45.5 ±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尖顶距、劈裂骨折发生率、骨折复位丢失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可造成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发生显著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烟囱型的比例逐渐增加;采用PFNA髓内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仍有术中转子周围劈裂骨折和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的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下间隙解剖观察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承力方向.结果:Ⅰ水平主要的坚韧韧带样结构是子宫骶韧带,其作用力方向在骶骨方向,起主要的顶端固定作用,而主韧带区域主要是血管淋巴管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缺乏坚韧结缔组织结构,其连接于髂内血管系统;Ⅱ水平阴道侧方未发现坚韧结缔组织连接于盆筋膜腱弓,盆筋膜腱弓是盆膈上筋膜的边缘,与闭孔内肌筋膜交界,表面光滑,紧贴肛提肌于近阴道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融合于阴道筋膜.游离输尿管隧道时可以发现输尿管子宫动脉交叉附近位置前后壁均有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即膀胱宫颈韧带,固定膀胱三角的两个侧角,起自宫颈阴道而终止于膀胱肌层.结论:肛提肌上方的盆底筋膜韧带支撑主要围绕阴道而成,而肛提肌以上的筋膜韧带结构呈两个平行面,可基于"阴道核心"和"双层吊床"解剖特征进行盆底重建手术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