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螨腈毒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虫螨腈作为一种日益广泛应用的新合成农药,使用过程中人体暴露机会逐渐增加,中毒病例日益增多,目前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仍未十分明确,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开展,动物实验显示了虫螨腈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毒代动力学过程.毒理学研究表明,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效应是虫螨腈的基本毒性,人和其他动物虫螨腈中毒可出现神经、心脏、骨骼肌、基因、生殖与发育、肾脏、脾脏、血液系统等相关毒性.现结合既往动物实验、人源细胞系实验、临床病例、人类尸检等资料,对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强化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关注,并为虫螨腈中毒的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质性肺病的呼吸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组异质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下降。ILD运动受限的病生理机制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骨骼肌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呼吸康复治疗对ILD安全、有效,能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呼吸困难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该篇综述总结了ILD呼吸康复治疗的研究证据、目前的指南推荐、ILD的呼吸康复治疗个体化的特殊问题以及ILD合并肺动脉高压、ILD急性加重期呼吸康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脑梗死溶栓后急诊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61岁。因“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5 h,溶栓后确诊主动脉夹层1 h”于2021年11月15日入住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既往高血压史10年,近日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及检测血压。患者于入院5 h前出现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卒中中心,颅脑 CT 未见出血,查体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颅脑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左侧额叶异常信号,左侧大脑前动脉远端狭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 h前查体见右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下降至2级,伴有疼痛不适,持续不能缓解,考虑急性脑梗死加重,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右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至1级,末梢皮温下降,足背动脉未触及,行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可能性大。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表现(Debakey I型,见图1),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右侧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闭塞。为手术治疗急转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率6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5/5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醒、双侧瞳孔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胸腹部查体无异常;右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浅感觉减退,皮温低,足背动脉未触及,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27.7 s,国际标准化比值2.2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1.9 s,纤维蛋白原0.32 g/L,D-二聚体17.97 mg/L。积极输注冷沉淀、血浆及人纤维蛋白原对症治疗后复查凝血功能:PT 16.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6 s,纤维蛋白原1.72 g/L。急诊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右冠状窦成形+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约1 500 mL,予以自体血回输并大量血制品输注,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心脏射血分数(EF)50%左右,血压控制尚可,尿量正常,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术后右股部及小腿肿胀进行性加重,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及右股动脉血流尚可,足背动脉血流量较前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肌红蛋白持续升高至3 000 μg/L,考虑再灌注损伤引起右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11月17日予外科手术切开减张治疗,术中见肌肉缺血水肿并部分坏死,术后血压80/40 mmHg,EF 40%,肌酐持续升高至497 μmol/L,并出现无尿,考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合并分布性休克,予去甲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联合肾上腺素0.5 μg·kg -1·min -1抗休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清除肌红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1月21日患者意识转清,心率90~110次/min,平均动脉压70~85 mmHg,尿量10 mL/h左右,肠鸣音未闻及,腹胀明显,左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结合术前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不除外缺血性肠病及消化道穿孔可能。复查腹腔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见图2)、肠系膜下动脉远端闭塞、腹腔膈下游离气体(见图3)、降结肠、部分乙状结肠可见肠壁积气(见图4),考虑缺血性肠病、肠穿孔。急诊行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造口术。术中见降结肠下段、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达腹膜反折上约1.5 cm处肠壁散在片状坏死灶并穿孔(见图5),左下腹及盆腔可见大量浑浊腹腔积液。予大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留置引流管。术后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去甲肾上腺素2.0 μg·kg -1·min -1、垂体后叶素2 U/h、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持续泵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EF28%,膀胱腹压检测35 mmHg以上,考虑脓毒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腹高压综合征。建议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及开放腹部刀口减压治疗,患者近亲属拒绝,最终循环难以维持于2021年11月25日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病毒介导Wnt蛋白5a基因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蛋白5a(Wnt5a)基因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按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只)和假手术组(20只),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分离大鼠BMSC并在体外培养纯化,建立Wnt5a稳定沉默(sh-Wnt5a)和过表达的(oe-Wnt5a)BMSC细胞株,采用划痕实验检测Wnt5a沉默和过表达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检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细胞因子(SC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含量;B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实验共分4组:心肌梗死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MSC组和oe-Wnt5a组。移植治疗4周后,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后取材大鼠心肌,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检测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移植后大鼠心肌组织中Wnt5a、桩蛋白(Paxillin)、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Ca 2+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钙敏感受体(CaSR)蛋白的表达,两组和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1)成功建立Wnt5a稳定沉默和过表达的BMSC细胞模型。sh-Wnt5a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1.02比18.71±3.02, t=6.542, P<0.01),oe-Wnt5a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7.95比18.71±3.02, t=5.014, P<0.01)。(2)ELISA结果显示,BMSC组及oe-Wnt5a组的血清中IGF-1、VEGF、SCF和HGF的浓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5 473.20±474.55)、(1 237.85±173.90)、(548.09±77.06)、(136.14±37.41) pg/ml比(3 799.20±384.99)、(652.32±95.34)、(352.78±65.89)、(62.92±12.93) pg/ml, t=4.745、5.114、3.337、3.204, P<0.05];oe-Wnt5a组的血清中IGF-1、VEGF、SCF和HGF的浓度明显高于BMSC组[(6 264.31±498.87)、(1 445.75±179.58)、(663.22±79.71)、(238.15±62.09) pg/ml比(5 473.20±474.55)、(1 237.85±173.90)、(548.09±77.06)、(136.14±37.41) pg/ml, t=3.990、5.441、3.799、3.437, P<0.05]。(3)移植治疗4周,大鼠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BMSC组的Wnt5a、Paxillin、C-KIT、和CaSR蛋白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33.37±7.34、86.71±13.12、57.67±11.23、96.45±11.45比14.19±5.26、61.62±10.76、26.81±7.89、64.01±7.75, t=3.679、3.561、3.895、4.064, P<0.05);oe-Wnt5a组的Wnt5a、Paxillin、C-KIT、CAMKⅡ和CaS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60.33±10.12、90.22±15.42、86.44±12.45、73.30±11.34、108.69±14.43比14.19±5.26、61.62±10.76、26.81±7.89、47.66±9.87、64.01±7.75, t=7.007、2.635、7.007、2.954、4.725, P<0.05)。Wnt5a和C-KI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BMSC组(60.33±10.12、86.44±12.45比33.37±7.34、57.67±11.23, t=3.735、2.972, P<0.05)BMSC组和Oe-Wnt5a的心梗面积小于心肌梗死组(20.98±1.46、14.14±3.11比32.79±3.96, t=4.825、6.415, P<0.05),Oe-Wnt5a组的梗死面积小于BMSC组(14.14±3.11比20.98±1.46, t=3.448, P<0.05)。 结论:Wnt5α基因过表达能有效促进BMSC的迁移及细胞因子的表达,过表达Wnt5a的B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比单独移植BMSC疗效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颌系统由颌骨、牙列、关节、咀嚼肌、支配神经等构成,是人体行使咀嚼、语音、吞咽等重要功能的器官系统。由于口颌系统的功能运动精细,解剖结构复杂,加之伦理限制,使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直接测量运动和受力情况存在困难。多体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相互关联的一组刚体与柔性体运动的一门学科,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同时分析这一组物体的变形与空间运动,为口颌系统运动状态、软组织变形及力的传递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值模拟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当前常用的人体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着重总结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难点问题及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33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TC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骨科收治的脂肪瘤型TCS 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n=33)和对照组( n=26)。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在显微外科松解术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按照术后TCS松解分级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松解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脑脊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光密度( D)值。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并判断手术效果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胫后神经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传导速度3个指标。按照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评定神经反射功能、肌力、大小便情况。采用多功能尿动力学测压仪检测术后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力量。评估患者治疗后头痛、神经损害、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再栓系等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91, P<0.05)。2组患者治疗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和逼尿肌无力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34, 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SBNS评分[(14.4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86±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2,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神经损害、再栓系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95, P<0.05)。 结论: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TCS疗效显著,脊髓神经元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SBNS综合评分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从发病至手术的手术时间间隔与手术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4例AMI合并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65.5±3.3)岁。VSD大小(15.8±5.8)mm,位于前尖部10例,位于后下部4例。根据AMI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1组(9例)为发病至手术时间>1周,2组(5例)为发病至手术时间≤1周。所有患者取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VSD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全组死亡2例,1、2组各1例,分别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脓毒血症。全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分别为(203.9±52.3)min和(152.4±44.8)min。与1组相比,2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功能差(左心室射血分数0.304±0.023对0.408±0.103, P=0.035),术前休克比例高(100%对33.3%, P=0.031),急诊手术率高(100%对11.1%, P=0.003),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高(60.0%对0, P=0.027)。平均随访53.6个月,期间未发现残余分流和死亡。 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AMI合并VSD的有效方式。从发病至手术时间超过1周时,患者状态更稳定,手术更安全;1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更多见,使用机械辅助支持可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儿童外耳再造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采取肋软骨行外耳再造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22年3至7月招募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行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手术的小耳畸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超声引导下SAPB组(SAPB-pre组)和术后超声引导下SAPB组(SAPB-post组)。2组患儿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4~6 mg·kg -1·h -1和瑞芬太尼0.1~0.3 μg·kg -1·min -1,吸入1%七氟烷维持麻醉,流量2.5 L/min。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60,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较基础值变化<20%。术中固定吸入1%七氟烷维持麻醉,BIS值、MAP值和心率变化由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泵注速度调节。SAPB-pre组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SAPB-post组在术毕伤口缝合后拔除气管导管之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为0.25%、总量为3 mg/kg。记录患儿入室后、肋软骨采取前、采取中、采取后、拔管时、离室时6个时间点的MAP、心率、BIS值;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非重复测量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多重比较Dunnett- t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共纳入60例患儿,SAPB-pre组和SAPB-post组各30例,2组患儿的性别构成(男22例/女8例vs.男23例/女7例)、年龄[(8.03±1.07)岁vs. (8.33±1.16)岁]、身体质量指数[(17.46±2.79)kg/m 2 vs. (17.23±2.11)kg/m 2]、手术时间[(185.33±16.29)min vs. (190.00±16.50)min]、采取肋软骨长度[(23.13±1.46)cm vs. (23.63±1.27)c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SAPB-pre组患儿肋软骨采取前、中、后时间点的MAP、心率、BI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变化不明显;SAPB-post组患儿肋软骨采取中的MAP、心率、BIS较采取前、后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变化明显。SAPB-pre组术中全身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较SAPB-post组明显减少[(555.67±150.90)mg vs. (788.50±191.02)mg, P<0.01;(745.33±183.56)μg vs. (1 080.00±247.26)μg, P<0.01]。 结论:肋软骨采取前行SAPB可有效维持外耳再造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太极拳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多发于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太极拳为主的运动疗法已被证实对KOA所致慢性疼痛具有良好疗效,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踝本体感觉,增强动态稳定性和降低跌倒风险.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共识.KOA患者具有明显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改变,运动生物力学指标的改变是KOA的始动因素和病理基础.本研究基于运动生物力学探讨太极拳对KOA患者膝关节的力学影响,分析太极拳改善KOA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太极拳干预KOA提供依据.太极拳训练涉及的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包括动力学部分、静力学部分和运动学部分等.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看,太极拳训练改善KOA的潜在作用机制包括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稳定性(改善KOA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协调膝关节周围肌群和降低KOA患者膝关节内侧负荷)、均衡关节内应力(降低半月板及软骨的峰值应力、改善下肢肌力和下肢力线)和降低运动反作用力等4个方面.但太极拳训练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能会影响其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 太极拳初学者训练方式不恰当,可能会增加肌肉、韧带和关节损伤概率;② 太极拳训练动作具有一定难度,受试者短时间内学习容易动作不规范,容易影响研究数据的准确性;③ 脱落率逐渐提高,不利于进行数据统计;④ 完整的太极拳训练耗时长、分析难度大,目前主要单独对特定动作进行分析,关于非代表性动作的研究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UKA假体后倾角安装位置对衬垫磨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 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关节力和运动、衬垫接触应力、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的影响.结果 后倾角0°时,衬垫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为24.84 MPa,接触应力为47.61 MPa,5百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周期的磨损量为47.29 mm3.随着UKA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增加,步态周期内旋和后移运动均增大,摆动相的内侧关节力增大,5 MC磨损周期后衬垫von Mises等效应力与接触应力显著减小,衬垫的磨损面积、最大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随之减少.相对于后倾角0°,后倾角为3°、5°、7°时衬垫的线性磨损深度分别减小了17.8%、19.2%、20.6%;衬垫体积磨损量分别下降了24.5%、30.9%、34.3%.结论 UKA假体考虑后倾角安装超过3°时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内旋运动和后移运动,减小聚乙烯衬垫关节面的磨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