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T有限元分析预测椎体撞击骨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CT定量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来确定椎体强度与椎体骨折(vertebral fracture,VF)、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椎体骨折患者和62例匹配的对照组.腰椎CT扫描评估椎体压缩强度、积分vBMD、骨小梁vBMD、基于CT的BMC和基于CT的aBMD.结果 调整年龄、BMI和椎体骨折状态后,基线时脊柱强度较低与新发或恶化的椎体骨折风险增加相关(OR=5.2,95%CI:1.3-19.8).ROC曲线下面积显示,椎体强度比基于CT的aBMD更好地预测椎体骨折的发生(AUC=0.804比0.715,P=0.05),但不如积分vBMD(AUC=0.815)或基于CT的BMC(AUC=0.794).此外,脆性骨强度阈值在识别椎体骨折方面倾向于比骨密度分类的骨质疏松症有更好的敏感性(0.46 vs.0.23,P=0.09).结论 椎体强度测量与椎体骨折事件之间存在关联,基于CT的有限元分析估计的骨强度提供了同等或更好的预测椎体骨折事件的能力,基于CT的有限元分析估计椎体强度对于识别脊柱骨折的高危患者是有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质疏松相关分子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骼强度下降、骨微结构退变、骨骼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随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研究转向骨质疏松相关分子发病机制及针对性治疗药物研究。本文重探讨骨质疏松的相关分子发病机制及目前临床相关治疗方式,为目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致病机制分子研究及治疗上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 400 cm/s预测脆性骨折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升高(>1 400 cm/s)对脆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云岩区5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共3 2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QUS跟骨骨密度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正常组和baPWV升高组,并随访38个月,记录随访人群骨折发生情况,最终2 637名基线及随访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结果:3年脆性骨折总发生率为5.08%,其中男性人群baPWV正常组脆性骨折事件率为1.6%,baPWV升高组骨折事件率为2.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绝经后女性人群baPWV正常组脆性骨折事件率为4.4%,baPWV升高组骨折事件率为7.1%,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T值( HR 0.839,95% CI 0.741~0.952, P=0.006)及baPWV( HR 1.700,95% CI 1.046~2.763, P=0.042)与脆性骨折累计发生的危险相关。 结论:baPWV值>1 400 cm/s与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风险独立相关,前者可能是预测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此类差异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Ⅱ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65~82岁[(71.8±10.1)岁]。15例采用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固定治疗(手术组),2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急诊时、治疗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Majeed功能评分,记录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2±5.1)个月]。两组急诊时VAS及Majeed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VAS低于急诊时,Majeed功能评分高于急诊时( P均<0.01)。治疗后1周手术组VAS为2(1,4)分,低于非手术组的4(3,5)分( P<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1(1,2)分,低于非手术组的3(2,5)分( 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50.2±4.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40.2±5.6)分( P<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73.8±5.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62.4±5.0)分( P<0.01)。而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VAS和Majeed 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为93%(14/15)。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中螺钉穿出1例,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5);非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5例,坠积性肺炎5例,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11/22)( P<0.05)。 结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FFP可早期缓解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实现螺钉精准置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特点,阐述老年骨科照护理念,对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产生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骨科临床实践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脊柱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胸腰椎,可引起骨折部位急慢性疼痛和椎体高度丢失,并可导致进行性后凸畸形。对陈旧性OVCF所致的后凸畸形,开放性手术如前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及截骨矫形可以改善局部序列,实现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难以完成的后凸矫形,重建矢状面平衡。由于OVCF患者年龄偏大,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且骨质疏松导致椎体脆性增高,使手术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升高。前路手术存在入路复杂、力学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后路手术。由于单纯减压固定存在后凸矫正度数的限制,因此需要截骨矫正后凸畸形。对伴有后凸畸形的陈旧性OVCF患者,因骨密度的降低使螺钉把持力下降,而螺钉一旦松动势必影响矫形效果。多数研究采用骨水泥增强椎弓根螺钉治疗,增加了椎体的轴向拔出力,提高了螺钉的稳定性。不同截骨方式的选择是决定患者能否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至2021年天津市天津医院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5至2021年天津市天津医院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变化趋势及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合并症数量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天津市天津医院数据库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髋部脆性骨折入院的患者12 570例,男3 934例、女8 636例,入院时年龄分别为(74.11±9.50)岁和(74.62±8.99)岁。于2022年5月23日通过身份证号与天津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死亡2 054例,其中男804例、女1 250例,死亡时年龄分别为(81.34±7.88)岁和(81.92±7.42)岁。收集患者生存状况,以3个月为时间间隔,计算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分析随时间变化累积生存率的变化规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总体累积生存率,分析性别、年龄(>70岁和≤70岁)、婚姻状况(有配偶和无配偶)、合并症数量(≥2个和<2个)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髋部脆性骨折的累积死亡率变化趋势折点。结果:骨折后全部死亡患者生存期为13(3,31)个月,其中男性为11(2,27)个月、女性为15(4,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3.77, P<0.001)。Joinpoint回归显示髋部脆性骨折后9个月为累积死亡率变化趋势折点,9个月前(年变化率为47%)累积死亡率变化幅度较大,9个月后(年变化率为1%)累积死亡率变化较平缓,折点前后年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年龄为(80.11±7.71)岁、未死亡患者为(73.36±9.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0, P<0.001)。合并症数量经正态化转换后,死亡患者为(0.20±0.93)个、未死亡患者为(0.00±0.8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81, P<0.001)。发生髋部脆性骨折后男性累积生存率低于女性、无配偶低于有配偶患者、年龄>70岁低于≤70岁患者、合并症数量≥2个低于<2个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髋部脆性骨折后9个月内累积生存率下降最明显,临床上需密切随访;男性、无配偶、年龄>70岁、合并症数量≥2个会增加髋部脆性骨折后的死亡风险,导致生存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骨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SAHS与骨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OSAHS可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等一系列途径影响骨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当前OSAHS引起骨代谢紊乱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I评估腰椎椎旁肌退变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而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与椎旁肌退变所致的腰椎失稳有关,因此评估椎旁肌退变有助于预判下腰痛相关疾病的进展。MRI评估椎旁肌退变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式,其测量参数是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椎旁肌退变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功能性CSA、相对CSA和肌肉-脂肪浸润指数等测量方法。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应用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技术可早期发现脂肪浸润改变、基于化学位移编码的水-脂肪MRI而衍生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也获得广泛应用,为椎旁肌退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许多研究试图通过MRI探讨椎旁肌退变与非特异性下腰痛、腰椎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腰椎侧凸以及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证实椎旁肌退变受椎间盘、关节突以及终板退变等因素的影响,还与脊柱侧后凸畸形互为因果关系。椎体和椎旁肌的脂肪含量越高,则骨脆性越大,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后的椎体成形术可延缓椎旁肌退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