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55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42例;年龄72.0(68.0,83.3)岁。骨折AO/OTA分型:B型47例,C型8例;脆性骨盆骨折(FFP)分型:Ⅱ型5例,Ⅲ型44例,Ⅳ型6例。所有患者伤后4.0(3.0,6.3)d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环钢板固定7例,螺钉固定3例;前环除2例未做固定外,其余采用钢板、外固定支架或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技术等固定。45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环2例未做固定,其余均采用螺钉固定;前环10例未做固定,其余采用螺钉、外固定支架或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技术等固定。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病死率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45/55)。54例患者术后获(15.4±9.1)个月随访,另1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病死率为7.4%(4/54)。随访时间超过4个月的4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骨盆Majeed评分为69(54,76)分;根据笔者单位制定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7例,良8例,可11例,优良率为76.1%(35/46)。随访期间3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完全失效。结论:对于老年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 9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73例,女1 389例;首次骨折时的年龄中位数为81(75,86)岁。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对侧髋部骨折分为两组:对侧髋部骨折组134例,未再发骨折组1 828例。记录首次骨折术至发生对侧髋部骨折的时间。应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行走能力、入院时各项血液检查指标、合并内科疾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入院至手术时间、入院至出院时间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对侧髋部骨折的累积发病率为6.83%(134/1 962),首次骨折术至发生对侧髋部骨折的时间中位数为365(189,611)d。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女性( RR=2.081,95% CI:1.351~3.207, P=0.001)、合并周围血管病( RR=5.876,95% CI:2.922~11.818, P<0.001)、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RR=3.750,95% CI:1.897~7.413, P< 0.001)、逐渐升高的CCI( RR=1.363,95% CI:1.223~1.519, P<0.001)、并发肺炎( RR=3.606,95% CI:2.054~6.332, P<0.001)、并发泌尿系感染( RR=7.670,95% CI:4.441~13.248, P<0.001)、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RR=7.389,95% CI:3.992~13.677, P<0.001)。 结论:女性、合并周围血管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渐升高的CCI,以及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规范化的OA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指南更新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1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3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OA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网页版列线图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网页版列线图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院骨科-关节外科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间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8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66例,女317例;年龄为61~99岁,平均82.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3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0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 n=149)和非谵妄组( n=334),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的差异。将 P < 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的"rms"程序包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利用"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曲线。 结果:谵妄组与非谵妄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焦虑情况、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疾病史、术前白蛋白、术中低血压及术后CRP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焦虑、阿尔茨海默病、术前白蛋白< 35 g/L及术后CRP≥90 mg/L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P < 0.05)。纳入术后谵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 CI:0.865~0.923),一致性指数为0.889;该模型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为0.01~1.00,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净获益率> 0。 结论:患者高龄、术前焦虑、阿尔茨海默病、术前白蛋白< 35 g/L及术后CRP ≥90 mg/L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网页版列线图对术后谵妄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亚型,因人群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并成立了指南制订专家小组,按照指南制订规范,于2020年9月发布了《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对我国PFOA临床诊疗实践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指南内容主要包括PFOA的诊断(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非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修复性手术和重建手术)等管理措施。本文基于《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对PFOA诊疗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手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患者行椎体成形术(VP)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对手术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136例行VP治疗OV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服用阿司匹林组(接受PVP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并排除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71例和未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肿等发生情况。结果: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中、镇痛药物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阿司匹林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7.12±1.33)分、(2.37±1.01)分;镇痛药物评分为(3.01±0.95)分、(1.56±0.65)分、(1.61±0.57)分;活动能力评分为(2.75±0.53)分、(1.32±0.63)分、(1.4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感染、大血管损伤、椎管内血肿神经脊髓压迫、肺栓塞等。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12.0±3.5)ml比(11.0±3.6)ml( t=1.60)、单椎骨水泥注入量(4.5±1.9)ml比(4.0±1.7)ml( t=1.40)、骨水泥外溢14例(19.7%)比9(17.0%)( χ2=0.15);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4.2%)比1例(1.9%)( χ2=0.43);再骨折(含椎体及全身骨折)5例(7.0)比3例(5.7%)( χ2=0.10);椎管外血肿8例(11.3%)比5例(9.4%)( χ2=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OVF行VP治疗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药物服用、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比较,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焦虑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焦虑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 2018年12月上海市5所大型三级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1例,女176例;年龄65~85岁[(74.2±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76例,四部分骨折121例。入院后第2天填写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焦虑因素问卷调查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参与制订)。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SAS>35分)和非焦虑组(SAS≤35分),其中焦虑组68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非焦虑组229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治疗患者均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患肢腕关节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3.6个月。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手术率分别为89.7%(61/68)和96.9%(222/229);住院时间分别为非手术(6.8±3.4)d、手术(10.2±2.8)d和非手术(4.2±1.6)d、手术(7.4±2.2)d( P均<0.05)。术后1年焦虑组和非焦虑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5.4%(46/61)和88.3%(196/222),患肢腕关节骨密度分别为(-3.1±0.5)SD和(-2.9±0.6)SD( P均<0.0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5/61)和4.5%(10/222)( P>0.05)。 结论:焦虑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率、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和患肢骨密度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焦虑干预应受到临床骨科医师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联体结合录像指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联体结合录像指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外康复管理,观察组予以医联体结合录像指导的院外康复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Harris评分、全身骨骼肌质量、患肢骨骼肌质量、DVT及人工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36.73±1.95)g/L、Harris评分为(89.29±5.25)分、全身骨骼肌质量为(17.91±1.18)kg、患肢骨骼肌质量为(5.38±0.79)k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524、7.231、4.584、4.252;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3.45%(1/29),和对照组的13.79%(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70,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人工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0(0/29),低于对照组的20.69%(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联体结合录像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院外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特点,阐述老年骨科照护理念,对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产生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骨科临床实践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术后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03例老年(年龄≥65岁)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入院时根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分为营养正常组55例(GNRI≥92)和营养不良组48例(GNRI<9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性别、受伤侧别、Neer骨折分型、致伤原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而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较营养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9~16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24±0.68)、(8.94±0.89)g/dL,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3.9±1.3)、(5.8±1.2)d,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4.5%(8/55)、60.4%(29/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1/55)、39.6%(19/48),术后1年内病死率分别为1.8%(1/55)、4.2%(2/48),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6.7±8.8)、(43.2±5.6)分,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6±6.2)、(76.3±5.5)分,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4±5.0)、(76.3±5.5)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对术前等待时间、术中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功能均有不利影响。因此,围术期应该重视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患者对骨折、手术及麻醉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