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RK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AURKA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周期改变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内在机制.方法 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 RPMI8226 和 U266 分别转染 smart silencer NC(ssi-NC)和 smart silencer AURKA(ssi-AUR-KA),分为ssi-NC组、ssi-AURKA组和空白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3组细胞AURKA mRNA和AURKA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ssi-NC组、ssi-AURKA组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率,CCK 8法检测其对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药物敏感性,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RPMI8226细胞ssi-AURKA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 0.58±0.09,低于空白组(1.00±0.10)和 ssi-NC 组(1.00±0.09),F=20.84,P<0.001;U266 细胞 ssi-AURKA 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7±0.07,低于空白组(1.00±0.04)和ssi-NC组(1.07±0.08),F=46.19,P<0.001.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空白组、ssi-NC组、ssi-AURKA组相对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 966.12,P时间<0.001;F组别=363.15,P组别<0.001;F时间×组别=48.03,P时间×组别<0.001.U266 细胞空白组、ssi-NC 组、ssi-AURKA 组相对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 452.32,P时间<0.001;F组别=236.91,P组别<0.001;F时间×组别=33.47,P时间×组别<0.001.RP-MI8226细胞和U266细胞中ssi-AURKA组S期均增加,t值分别为12.28和14.64,均P<0.001;G0/G1期均降低,t值分别为 23.33 和 22.98,均 P<0.001.RPMI8226 细胞(t=16.23,P<0.001)和 U266 细胞(t=18.44,P<0.001)中,与 ssi-NC 组比较,ssi-AURKA组细胞总凋亡率增加.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ssi-NC组、ssi-AURKA组、ssi-NC+B+D组、ssi-AURKA+B+D组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18.82,P时间<0.001;F组别=1 373.51,P组别<0.001;F时间×组别=228.70,P时间×组别<0.001.U266 细胞 ssi-NC组、ssi-AURKA组、ssi-NC+B+D组、ssi-AURKA+B+D组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17.83,P时间<0.001;F组别=1 352.84,P组别<0.001;F时间×组别=155.81,P时间×组别<0.001.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RPMI8226 细胞中 ssi-AURKA 组 E-cadherin 表达升高,t=5.11,P=0.007;Vimentin、β-catenin 和Wnt3A 表达降低,t 值分别为 2.86、3.87 和 7.56,P 值分别为 0.046、0.018 和 0.002;U266 细胞中 ssi-AURKA 组 E-cadherin表达升高,t=10.02,P<0.001;Vimentin、β-catenin、Wnt3A 表达降低,t 值分别为 3.71、2.82 和 3.30,P 值分别为 0.020、0.047和0.030.结论 抑制AURKA表达可抑制MM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的改变,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药物敏感性;AURKA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MM细胞EMT过程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病人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MM病人为MM组,同期该院门诊就诊的6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GRP78的表达,分析GRP78表达与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的关系.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血清GRP78预测MM病人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与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血清GRP78表达与MM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MM病人的血清GRP7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Z=4.12,,P<0.001),中位表达量分别为2.49(1.23,5.13)mg/L和1.29(0.75,2.14)mg/L.与多发性骨髓瘤国际预后分期(ISS)Ⅰ、Ⅱ期病人2.05(1.09,4.40)mg/L相比,血清GRP78表达在ISSⅢ期病人2.99(1.66,5.63)mg/L显著升高(Z=2.18,P=0.030).然而,血清GRP78表达与接受硼替佐米诱导方案的MM病人的治疗反应无关.ROC曲线显示血清GRP78预测总体生存(OS)的最佳临界值为1.68 mg/L,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5%CI:(0.58,0.81),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7%和58.4%.Kaplan-Meier曲线表明GRP78高表达(≤1.68 mg/L,n=50)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1.68 mg/L,n=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P=0.001).单、多因素Cox分析揭示ISS分期[HR=2.04,95%CI:(1.11,3.76),P=0.022]、治疗反应[HR=2.42,95%CI:(1.28,4.58),P=0.007]和血清GRP78表达[HR=2.96,95%CI:(1.43,6.12),P=0.003]是MM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GRP78在MM病人血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ISS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或许是MM诊断与预后风险分层的重要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中NLR、MLR及PLR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9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初次治疗前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和骨髓常规结果,计算NLR、MLR和PL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临界值为2.682、MLR的临界值为0.317、PLR的临界值为147.786,将患者分为高/低NLR组(n=61,n=98)、高/低MLR组(n=76,n=83)、高/低PLR组(n=59,n=100).与高NLR组比较,低NLR组血钙<2.5 mmol/L及肌酐<177μmmol/L时所占比例较高(P<0.05);低MLR组和高MLR组不同血钙、肌酐及DS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血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高NLR组、高MLR组及高PLR组完全缓解率均明显低于相应低组别(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100 g/L、高PLR是影响MM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影响MM患者总生存(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MLR、PLR可以作为辅助工具评估MM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现有分期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应用价值,构建双打击MM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纳入MM患者446例,将其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95例)和验证组(15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M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分层预测价值.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OS的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采用C指数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SS和D-S对MM患者的OS和PFS分层预测效能不高(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位OS和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ouble-hit、LDH、ISS评分均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4个独立预后因素的Nomogram预后模型,对其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训练组与验证组中预测OS与实际OS之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现有分期系统对MM的生存预测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建立以Double-hit细胞遗传学异常为基础的Nomogram预后模型具有对OS良好的预测价值,或可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全身磁共振成像检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body MRI,WB-MRI)技术的进步及推广,其在MM的诊断、肿瘤负荷评估、疗效评价、预后预测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和指导我国WB-MRI检查在MM中的临床应用,我国相关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际需求,起草了本专家共识,以促进WB-MRI检查在MM中的普及和规范化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诊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病例1 男,54岁.因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伴胸闷20d,不伴撕裂样疼痛、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意识尚失等.于外院诊断为"肺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1周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狭窄及阻塞,右冠近段可见粥样斑块,未见狭窄,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图1A),二尖瓣叶及房间隔稍增厚(图1B~C),左心室壁运动欠协调(心尖运动尚可)(图1G),左心室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图1D~F),心包腔少量积液(图1A);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卵圆孔未闭;考虑心脏淀粉样变可能.心脏MRI示:心脏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弥漫性延迟强化.尿液Ig轻链定量为λ型 M 蛋白,Lambda U:56.2 mg/L,Kappa U:54.3 mg/L;皮下脂肪活检示:刚果红染色阳性,骨髓穿刺活检示:浆细胞骨髓瘤(图1H).诊断: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Dara)联合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烟台市毓璜顶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院区、泰安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应用含Dara方案治疗的34例ND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疗效、生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OS)及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的影响因素。结果:34例NDMM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65岁21例,≥65岁13例。中位随访时间[ M( Q1, Q3)]为22个月(19个月,26个月),应用Dara周期数的中位数为7个(5个,11个),总体反应率(ORR)97.1%(33/34)。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同周期数分层患者间最佳疗效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他临床特征分层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年无进展生存率79.4%,1年OS率94.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含Dara方案治疗周期数是MRD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6个周期比2个周期, HR=0.267,95% CI:0.076~0.935, P=0.039),年龄≥65岁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35.313,95% CI:1.709~729.669, P=0.021)。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7/3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44.1%(15/34)]、四肢及躯干水肿[41.2%(14/34)]。 结论:以Dara为基础的方案治疗NDMM的ORR较高,随着治疗周期数的增加,缓解深度加深,且不良反应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CMA CAR-T细胞治疗髓外浸润多发性骨髓瘤二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一线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采用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10月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北方地区3家医院的经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根据二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免疫治疗组(包含达雷妥尤单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案)、1种新药治疗组[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剂(IMiD)之一,PI或IMiD组]、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PI和IMiD,PI+IMiD组)、传统化疗或姑息组。比较4组患者疗效、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2ndPFS)期和总生存(OS)期,并分析2ndPFS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17例MM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83岁),男性占56.2%(122/217),二线化疗方案比率分别为免疫治疗8.8%(19例)、PI或IMiD治疗48.4%(105例)、PI+IMiD治疗29.9%(65例)、传统化疗或姑息支持12.9%(28例)。免疫治疗组、PI或IMiD组、PI+IMiD组及传统化疗或姑息组的二线化疗后总反应率(ORR)分别为94.7%(18/19)、56.2%(59/105)、73.8%(48/65)、32.1%(9/28)( χ2=24.55, P<0.001),中位2ndPFS期分别为17.7、9.0、9.2、4.6个月( χ2=22.74, P<0.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或IMiD组与PI+IMiD组2ndPFS相似( χ2=1.76, P=0.923)。亚组分析显示,诊断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用免疫治疗的2ndPFS最长(22.0个月)( χ2=15.03, 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 HR=0.11,95% CI 0.05~0.27)、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及以上( HR=0.47,95% CI 0.34~0.66)、非侵袭性复发( HR=0.25,95% CI 0.17~0.37)为影响2ndPFS的独立因素。 结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可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对基线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亦是如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5例IgD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罕见亚型,发病年龄低、肿瘤负荷高、预后不良 [1]。即使在新药时代,IgD型MM的治疗仍极具挑战,总生存(OS)期仅为18.5~36.5个月 [1-3],复发/难治MM(RRMM)患者预后更差。近年来,基于BCMA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RRMM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国外已经有2种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 [4-6],我国在今年6月30日也批准了第一款CAR-T产品。但CAR-T是否能提高IgD型MM患者的疗效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我们总结BCMA CAR-T治疗RRMM患者的临床试验(NCT03093168),将5例IgD型RRMM患者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