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红系造血代偿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揭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骨髓红系造血的代偿特征,探究不同程度贫血对骨髓造血代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的H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作为替代参数,评估骨髓红系造血代偿能力,并对不同贫血程度HS患者红系造血代偿进行比较。结果:① 302例HS患者中代偿性溶血病(代偿组)115例,轻、中、重度贫血(失代偿组)患者分别为74、90、23例。②失代偿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HGB呈负相关( rs=-0.585, P<0.001)。③ HS患者的中位网织红细胞计数(ARC)0.34(0.27,0.44)×10 12/L,约为正常人的4.25倍,最大ARC 0.81×10 12/L,约为正常人的10倍;代偿组的中位ARC 0.29(0.22,0.38)×10 12/L,约为正常人的3.63倍,失代偿组中位ARC 0.38(0.30,0.46)×10 12/L,明显高于代偿组( z=4.999, P=0.003),达正常人的4.75倍。④代偿组的ARC与HGB呈负相关( r=-0.177, P=0.002);失代偿组ARC与HGB呈正相关( rs=0.191, P=0.009),轻、中、重度贫血组间AR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588, P=0.101)。⑤轻、中、重度贫血组的中位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分别为13.1%(9.1%,18.4%)、17.0%(13.4%,20.8%)、17.8%(14.6%,21.8%),轻度贫血组IRF小于中度及重度贫血组( Padj值均<0.05),而中度和重度贫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adj=1.000);轻、中、重度贫血组的中位新生网织红细胞计数分别为5.09(2.60,7.74)×10 10/L、6.24(4.34,8.83)×10 10/L、7.00(3.07,8.22)×10 10/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81, P=0.214)。 结论:HS骨髓红系造血代偿随不同程度红细胞减少而增加,维持HGB在正常水平;而一经贫血发生,造血代偿即已达最大水平,不因贫血加重、EPO增加而进一步代偿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吉尔伯特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是敌人还是朋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吉尔伯特综合征是一种胆红素结合障碍的良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启动子中的纯合多态性A(TA)7TAA插入启动子UGT1A1*28中,使UGT活性降低至正常值的30%,不能将循环中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导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对红细胞膜磷脂有很强的亲和力,并且可以干扰膜的组成和动力学,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存活时间逐渐缩短,但没有明显溶血或铁代谢异常的迹象,红细胞和骨髓形态保持正常。慢性少量的溶血,可能刺激髓外(骨髓形态保持正常)造血活跃,代偿性增加循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高胆红素血症也有可能减弱胃肠动力,增加肠黏膜的跨上皮被动扩散吸收胆红素,使循环胆红素增加1.5~2.0倍,加重或恶化间接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由此可见,吉尔伯特综合征患者循环胆红素浓度与红细胞的快速周转和溶血的速度互为因果关系。有趣的是,胆红素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诱变活性,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潜在的保健作用,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一些癌症的患病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吉尔伯特综合征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外源性胆红素和胆绿素补充剂可以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可能增加这些抗氧化剂化合物的循环浓度。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希望提高对良性高胆红素血症潜在的有害和有益影响的认识,探索和开发有益的医疗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x43在造血调控及重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构建造血系统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Cx43-/-)小鼠模型,并探讨Cx43在维持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及功能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将引进的2对转基因小鼠Cx43 loxP/loxP和Lyz-Cre/+杂交,选取F1雌性子代Cx43 loxP/-_Lyz-Cre/+与雄性Cx43 loxP/loxP合笼回配,提取所获得子代小鼠鼠尾组织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鉴定小鼠基因型,RT-PCR方法筛选Cx43-/-小鼠,同时分析小鼠不同器官中Cx43基因的表达差异;该类小鼠经5-氟尿嘧啶(5-FU;125 mg/kg)处理,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5、10和15天经眼球取血分析其血象变化.Cx43-/-及Cx43+/+小鼠予7.5 Gy(60 Co-γ)的致死量照射,剂量率1 Gy/min,照射后6 h分别给予事先准备就序的骨髓细胞,每只3×106细胞于尾静脉注入,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造血是否重建:分离股骨切片后,收集骨髓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选用的单抗为CD45R、Gr-1、CD4、CD8a、TCRαβ、Mac-1、抗sIgM、TER119、Sca-1及CD117);同时进行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实验观察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结果:本研究通过2种转基因小鼠间杂交和回交,成功获得造血系统选择性Cx43基因敲除小鼠;该类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无Cx43表达,参与造血的组织,如肝脏和脾脏中Cx43表达也显著下调(P<0.01),而心脏和肾脏的Cx43表达则无影响,小鼠成年后外周血象分析并无明显异常,但应急代偿能力下降,经5-FU处理后,其造血功能恢复显著减缓,处理15 d后,Cx43+/+小鼠造血功能已接近正常水平,而Cx43-/-小鼠仍无明显的恢复迹象,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仍处低位,2者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体外集落试验也证实Cx43-/-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CFU-GM或CFU-E集落数均明显少于Cx43 Lin-/c-Kit+/Sca-1+/+小鼠(P<0.01),但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x43-/-小鼠骨髓中+细胞亚群数量与Cx43+/+小鼠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Cx43-/-小鼠在化疗或移植后其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均延迟,且化疗15 d后骨髓切片及涂片均证实其骨髓中造血细胞增生程度明显降低,脂肪组织显著增多,而且T、B细胞发育也有异常.此外,其外周血中CD4 CD4+CD8+细胞比例比野生型小鼠增多(P<0.05),但+T细胞显著减少(P<0.01),尤其是TCRαβ亚群细胞减少最为明显(P<0.01).同样,Cx43 CD45R+sIgM-/-小鼠外周血中-细胞亚群比例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著减少(P<0.01).结论:骨髓中Cx43基因表达在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尤其是应急状态时)具重要作用,敲除Cx43基因后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减缓,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受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缺铁性贫血症:临床病例分析及含糖氧化铁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47例缺铁性贫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第二部分为含糖氧化铁的制备与治疗效果的研究。47例缺铁性贫血症患者的年龄大部分(57.4%)在21~40岁之间,仅少数小于10岁及大于50岁。女性患者远比男性为多。致成铁质缺乏的主要原因为慢性失血(38.4%)、营养不良(20.4%)、需要增多(16.8%)、寄生虫感染(14.4%)及其他。本病发作缓慢,绝大多数患者(72.3%)于入院时病程已超过半年,最长者为15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由于贫血的结果,另一类是发源于引起贫血的原因及与贫血同时存在的并发症。在治疗以前,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典型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低于1.1%者17例,中华内科杂志低于2.0%者27例,在2.1~7%之间者14例。44例的患者检查了白细胞,其中低于3,100/立方毫米者3例,在3,100~5,000之间者12例。37例检查了血小板,其中低于51,000/立方毫米者3例,在51,000~100,000之间者7例。治疗前对21例患者骨髓象的检查发现9例的造血活动正常,12例亢进,所有这些患者均有代偿性幼稚红细胞增生旺盛。在大多数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本文除报告了含本制剂的制备的经过,本制剂于临床应用前须通过的一系列的毒性试验,包括肉眼观察、血浆或血清配合试验、生物学试验及细菌学检查。此外,本文并介绍了临床应用与总剂量计算的方法。应用本制剂治疗43例缺铁性贫血症患者的疗效良好。所有患者于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迅速而显著的改善。在治疗期中,平均每日血红蛋白增长0.27克%,红细胞增长8.5万/立方毫米。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本制剂的不良反应十分轻微。最后讨论了缺铁性贫血症的重要性、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含糖氧化铁应用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糖酵解酶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ICSH推荐的标准化方法,首次系统而又全面地研究了地中海贫血各型及亚型的红细胞糖酵解酶活性,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酶活性升高。认为该现象不仅与骨髓造血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年轻红细胞增多有关,而且与地中海贫血红细胞内ATP和NADH合成减少、消耗增多,导致糖酵解酶合成代偿性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异常克隆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类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溶血、骨髓衰竭等.该文通过流式细胞术和体外集落形成等实验检测比较经典型PNH(cPN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细胞、骨髓中血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hemopoietic stem progenitor cells,HSPCs)的数量和功能,探究PNH异常克隆特征.结果显示,cPNH患者外周血细胞中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数明显降低,髓系细胞数无明显改变.骨髓各类血细胞中,cPNH患者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有核红细胞以及淋系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cPNH患者骨髓HSPCs均为CD59-的PNH异常克隆;患者HSPCs出现大量耗竭,向B-NK祖细胞分化明显受阻,该结果与外周血和骨髓中B、NK细胞变化一致,提示cPNH患者淋系细胞受损最为严重.CFU实验结果表明,cPNH患者HSPCs形成髓系克隆的能力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而在红系克隆种类中,cPNH患者形成的偏小的红系克隆代偿性增多.综上,该研究解析了PNH异常克隆的生物学特征,为PNH的诊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