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年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经细胞和(或)祖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肿瘤.欧美流行病学调查揭示,MDS发病率为(4~5)/10万,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位诊断年龄为73~76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1年诊断标准,在2004年至2007年对中国上海地区约390万人的调查中发现,MDS平均发病率为1.51/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2岁,其中约1/3的患者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53%的患者因血细胞减少引发的感染、出血或合并症而死亡.老年MDS患者由于合并症较多、体质较弱,无论是治疗选择、疾病转归都有其特点.老年MD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稍高于年轻患者,而其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年轻患者明显增高.此外,老年MDS患者发生基因突变的数量更多,平均每例患者可发生1.8个基因突变,其中以ASXL1、TET2、SF3B1、STAG2、SRSF2和TP53突变更多见;而年轻患者的突变数量为平均每例患者发生1.2个基因突变,且以U2AF1、ASXL1和RUNX1突变较常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MDS唯一的根治疗法,年轻患者可行清髓性移植,但老年患者只能行减低剂量预处理(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RIC)的allo-HSCT治疗.老年MDS患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差异很大,由年龄(>70岁)、脆弱指数、分子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is scoring system,IPSS)分组等组成的MDS综合预后评分,能更好地预测MDS患者化疗的耐受性和治疗不良反应.本共识根据国内外老年MDS研究的最新循证证据,经学组专家共同讨论后制定,旨在规范中国老年MD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全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干细胞代谢调控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肿瘤,由未成熟髓系前体细胞的克隆增殖和分化停滞引起。目前接受常规化疗及靶向疗法的AML患者复发率高,并且易发生耐药。白血病干细胞(L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分化产生白血病细胞。多项研究结果表明,AML患者的复发由LSC引起,LSC可以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存在LSC的AML患者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因此,为了实现AML患者的长期生存,必须清除LSC。LSC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如高度依赖氨基酸代谢氧化磷酸化(OXPHOS),上调脂肪酸代谢,相关代谢酶改变引起表观遗传学改变等,靶向LSC代谢调控的治疗或能为治愈AML患者带来希望。笔者拟就LSC在线粒体功能、氨基酸与脂肪酸等方面的代谢调控特征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从代谢途径靶向清除LSC,进而为临床治疗AML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细胞分析仪快速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祖细胞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快速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P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学验证和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4例为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1名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5倍稀释液,用于方法学验证;2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的外周静脉血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5倍稀释液,用于一致性回顾分析。线性试验取已知CD34 +细胞含量的外周血、血细胞分离机收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液各1份,做接近预期上限的高值样本(H),一份低值样本即生理盐水(L),倍比稀释,检测HPC,结果回归分析。一致性试验标本126份,EDTA-K 2抗凝静脉血78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48份。同时采集的静脉血,一管血常规和HPC检测,另一管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4 +细胞。干细胞采集物用灭菌生理盐水5倍稀释后分两管,一管全血细胞计数和HPC计数,另一管FCM检测CD34 +细胞。对两种仪器检测结果作比对分析及偏差评估。评价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检测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范围和与流式细胞术的一致性。 结果:本底计数结果为0×10 9个/L、携带污染率为0.1%符合血细胞分析仪质量要求,重现性不精密度是4.7%~18.8%,HPC线性范围是0~ 27.201×10 9个/L、采集液5倍稀释后线性范围是0~ 0.878×10 9个/L。血细胞分析仪与FCM分别检测126份样本的结果作比对分析,相关系数 r2=0.960 1。当WBC>10×10 9个/L时,两种仪器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斜率位于0.95~1.05之间,医学决定水平处估计的预期偏差<30%。 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PC与FCM比对,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当WBC>10×10 9个/L时,与FCM不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预期偏差符合临床要求;其检测HPC标本无需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格列汀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只C57BL/6小鼠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照射组、西格列汀+照射组,每组5只。照射组和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接受7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者于照射后2 h开始灌胃西格列汀,给药剂量为10 mg/kg,连续给药7 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第30天取外周血进行血象测定,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后取骨髓细胞测定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数量及其活性氧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减少、下降( t=3.476~12.200,均 P<0.05);HSC和HPC的数量及百分比均明显减少、降低( t=3.174~5.287,均 P<0.05);HSC中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1980.6±309.3对3994.5±1119.0, t=3.904, P<0.05),骨髓细胞CFU-GM显著减少(66.2±5.3对30.8±3.9, t=13.240, P<0.05)。与照射组相比,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8.0±1.0)×10 6个对(11.0±0.4)×10 6个, t=4.593 , P<0.05]、白细胞数量[(3.0±0.2)×10 9个/L对(3.9±0.3)×10 9个/L, t=7.020 , P<0.05]均增多;HPC数量[(33 724.4±10 594.9)个对(101 637.6±17 240.5)个, t=5.951, P<0.05]及百分比[(5.6±1.0)%对(11.5±3.0)%, t=4.163, P<0.05]均上升,HSC中活性氧水平降低(3994.5±1119.0对2415.7±122.9, t=2.375, P<0.05),骨髓细胞CFU-GM增加(30.8±3.9对38.2±4.4, t=2.964, P<0.05)。 结论: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继发TP53阳性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缓解后继发TP53阳性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的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APL治疗缓解后继发TP53突变阳性t-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患者为59岁女性,以APL为首发疾病,经含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后持续缓解4年;复发时TP53基因突变阳性,为复杂核型,临床考虑为t-MDS。结论:t-MDS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携带TP53突变的造血干/祖细胞在APL治疗前可能已经存在,且在化疗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优势克隆,在原发肿瘤被抑制后优先扩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将骨髓细胞分为对照组、蔓荆子组、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蔓荆子组的给药浓度为0.01 mg/ml和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给药浓度为0.001 mg/mL,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细胞经1 Gy照射。使用酶标仪检测细胞活力,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道检测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FITC和藻红蛋白(PE)通道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2)体内实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 n=5)、照射组( n=5)和蔓荆子+照射组( n=5)。对照组小鼠进行假照射(0 Gy),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小鼠进行一次性2 Gy全身照射。将蔓荆子提取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为500 mg/ml的蔓荆子溶液,灌胃前用生理盐水稀释,蔓荆子+照射组小鼠于照射前给予蔓荆子提取物(400 mg/kg)0.2 ml,连续给药7 d,照射后10 d处死小鼠。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BMNC)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检测骨髓造血细胞内ROS水平、人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和磷酸化的p38(pp38)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齐)。 结果:(1)体外细胞实验:与照射组比较,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骨髓细胞活力明显提高(585 485.00±37 335.80对460 384.55±53 786.37),ROS水平降低(12 260.67±232.34对17 969.67±467.24),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28.97±0.32)%对(35.33±0.3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45、18.950、23.161,均 P<0.01)。(2)体内实验:与照射组相比,蔓荆子+照射组小鼠的BMNC数量[(23.34±3.01)×10 6个/只对(16.73±2.57)× 10 6个/只]、白细胞数量[(2.80±0.35)×10 9个/L对(2.21±0.24)×10 9个/L]、红细胞数量[(10.54± 0.51)×10 12个/L对(9.68±0.26)×10 12个/L]、血小板数量[(339.80±49.42)×10 9个/L对(289.40±54.08)× 10 9个/L]和血红蛋白含量[(139.20±3.66)g/L对(129.20±3.87)g/L]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82、2.824、2.999、1.376、9.739,均 P<0.01)。与照射组比校,蔓荆子+照射组小鼠造血祖细胞的数量[(34 916.03±697.36)个/只对(26 388.04±241.78)个/只]和百分比[(29.83±4.32)%对(22.76±2.20)%]升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2 074.00±23.12)个/只对(929.40±166.52)个/只]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423、9.171、3.175,均 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的ROS水平下降[(7 750.20±589.05)对(8 515.20±1 036.46),(9 360.20±831.97)对(10 291.40±76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35、1.839, P=0.189、0.103);造血干/祖细胞中γH2AX的表达降低(693.20±4.82对751.60±32.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4, 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pp38表达降低(1 181.20±11.28对1 183.60±49.70, 1 411.20±50.25对1 424.40±8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05、0.765, P=0.014、0.310)。 结论:蔓荆子提取物通过降低造血细胞的氧化应激和抑制造血干细胞内的DNA损伤来达到辐射防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Wnt信号通路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起源于前体T细胞恶性转变和克隆性增殖。T-ALL的发生通常与基因突变和(或)染色体易位有关,从而导致T细胞发育中的T细胞生存、增殖和祖细胞分化的通路发生改变。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调节和正常T细胞发育至关重要,在T-ALL中也发生异常改变。文章就近年Wnt信号通路在T-ALL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征,骨髓造血微环境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异常扩增和激活可能是重要原因。MDSC细胞扩增与激活导致自然杀伤细胞、CD8 + T细胞功能低下与耗竭,并募集炎症细胞及因子,导致MDS患者遗传异常的进一步积累,致使MDS疾病进展。肿瘤环境炎症因子的积累诱导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造血干、祖细胞上的表达和MDSC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过表达,PD-1/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MDS造血祖细胞的凋亡和无效造血。靶向MDSC的试验及临床研究证实,纠正或逆转MDS免疫失调的骨髓微环境是恢复有效造血功能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伐曲泊帕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治疗伴肝损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骨髓造血组织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IST)可使60%~70%的重型AA(SAA)患者获得血液学反应,无效患者被认为主要与残存造血细胞过少相关 [1]。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与造血干/祖细胞TPO受体作用,可明显增加AA患者骨髓多能造血祖细胞数量 [2],联合标准IST可显著提高初诊SAA患者血液学反应率和完全血液学反应率,缩短造血恢复时间,已被纳入SAA一线治疗选择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胎肝及骨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电离辐射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胎肝与骨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HSPCs)的影响差异。方法:取14.5 d小鼠胎肝及8周龄小鼠骨髓,分选c-Kit +细胞体外接受 60Co单次5、10 Gy照射,检测HSPCs中细胞凋亡、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集落形成能力、DNA损伤情况。将12只CD45.1背景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成骨髓组(BM)和胎肝组(FL), 60Co全身照射,第1次4.5 Gy照射,间隔30 min后再进行第2次5 Gy剂量照射,6 h后进行移植,12周后检测嵌合率、谱系分化以及细胞周期。分选胎肝及骨髓的c-Kit +细胞检测线粒体压力。 结果:与骨髓HSPCs相比,照射后胎肝HSPCs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 t=16.21、12.27, P<0.05),ROS水平显著增加( t=68.72、18.89, P<0.05);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在5 Gy时胎肝HSPCs成集落能力显著降低,照射剂量为10 Gy时完全不能形成集落( t=12.41、15.67、9.46, P<0.05);γ-H2AX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胎肝HSPCs的DNA损伤更加严重,形成的Foci数量显著升高( t=2.27、2.03, P<0.05)。这些结果表明,胎肝HSPCs对辐射更加敏感。移植结果显示,移植胎肝HSPCs的嵌合率低于骨髓细胞( t=5.84, P<0.05);在移植嵌合小鼠的骨髓与脾脏中,胎肝细胞组髓系细胞的比例高于骨髓细胞组,提示胎肝HSPCs体内重建能力低于骨髓HSPCs,并且更容易向髓系分化。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胎肝组S期比例显著高于骨髓组( t=2.89, P<0.05)。线粒体压力结果显示胎肝HSPCs基础呼吸能力( t=39.19, P<0.05)、质子泄漏( t=6.64, P<0.05)、三磷酸腺苷(ATP)产生( t=9.33, P<0.05)、耦联效率( t=7.10, P<0.05)均高于骨髓c-Kit +细胞;呼吸储备能力( t=5.53, P<0.05)低于骨髓细胞。 结论:利用多种方法对照射后胎肝及骨髓来源的HSPCs进行检测,明确了电离辐射对两种不同HSPCs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索放射对不同发育阶段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