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PPP合并胎盘植入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观察组26例),采用单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82.6±26.3 ng/ml、122.3±56.3 mIU/ml)低于对照组(113.0±41.1 ng/ml、649.5±86.5 mIU/ml),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8%)低于对照组(23.3%)(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6±0.3分、9.3±0.6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6±1.2d)及住院费用(3.2±0.6)万元均低于对照组(7.9±1.5d)(4.3±1.0)万元(P<0.05)结论:采取子宫血管缝扎与宫颈环状缝扎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可效果更佳,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未产生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球囊封堵联合瘤腔内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瘤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5)岁(范围:46~88岁)。瘤体最大径(65.2±10.5)mm(范围:47.3~100.5 mm),均为肾下型rAAA。患者均在急救绿色通道流程下应用肾下和肾上主动脉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瘤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成功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收集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救治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主动脉支架形态、内漏发生率、分支支架通畅率及支架感染率。结果:28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45.5±8.5)min(范围:20~100 min),手术时间(100.0±15.5)min(范围:85~210 min),ICU停留时间(7±2)d(范围:1~17 d),住院时间(13.5±2.5)d(范围:5~43 d)。手术救治成功率为92.9%(26/28);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多灶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高龄(84岁)患者因术前腹主动脉瘤破裂出现大量腹水,术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中肾上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13±2)min(范围:12~30 min)。22例术中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黏合剂(14±2)ml(范围:6~28 ml)。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57.1%(16/28)。26例存活患者术后随访(30±3)个月(范围:13~48个月),3年随访率为69.2%(18/26),随访期间患者主动脉支架均在位良好,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内漏发生率为11.5(3/26);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无内漏发生,肾动脉、髂动脉分支支架通畅率为88.9%(16/18);术后支架感染率为7.7%(2/26),分别为术后1个月和6个月各1例,予长时间强化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结论:在规范急救流程下,rAAA患者在EVAR术中采用双球囊交替封堵配合术中瘤腔内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内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长期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治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致腹主动脉骑跨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primary aortic mural thrombus,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是指在主动脉内无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因素情况下,附着于主动脉壁上的血栓,其破裂碎片骑跨在腹主动脉末端分叉处,导致两侧髂总动脉的血流阻断,引起双下肢急性缺血综合征。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收治了1例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及评估后进行了全身抗凝、升主动脉开放手术、股动脉切开取栓和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就本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PAMT致急性下肢缺血甚至腹主动脉骑跨栓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前预置球囊于双侧髂内动脉内,娩出胎儿后迅速充盈球囊,观察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是否子宫切除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完整保留子宫,无子宫切除.术中失血量(200.0±901.5)ml,术中输入红细胞悬液(625.0±537.9)ml(4例同期输入血浆),手术时间(69.8±21.5)min,4例(33.3%)未合并胎盘植入,8例(66.7%)合并胎盘植入,2例(16.7%)边缘前置胎、3例(25.0%)部分前置胎盘和7例(58.3%)完全前置胎盘,9例(75.0%)娩胎儿后立即球囊封堵,3例(25.0%)为出血较多或严重时球囊封堵,出院随访母婴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可用于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术中在进入子宫、娩出胎儿的同时,临时阻断双侧髂内动脉血流,观察出血及新生儿情况,术后4h拔除双侧髂内静脉球囊导管,术后24h拔除动脉鞘管,关注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例双侧髂内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5、2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1 000ml.术后恢复均良好,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对挽救产妇生命、保留子宫、减少产后出血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腹主动脉与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的效果及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与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治疗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髂内动脉组)43例;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腹主动脉组)50例.观察两组胎盘植入类型、手术情况及下肢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记录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胎盘植入类型及DIC发生、下肢血栓对比未见差异(P>0.05);腹主动脉组的手术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均低于髂内动脉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畸形、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等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能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减少手术时间,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索两种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及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行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1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行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和1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直接行剖宫产术.结果 三组均无孕妇和新生儿死亡案例.三组的胎盘附着植入或粘连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和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组的出血量和输血量较少(P<0.05),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阻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阻断组无子宫切除,对照组有1例子宫切除.三组术后均无感染,但是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对照组发生术后疼痛、恶心和呕吐较多(P<0.05).两种阻断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及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均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于剖宫产术前在导管室行髂内动脉插管,并送入球囊,将球囊放置双侧髂内动脉,术中充盈球囊临时阻断髂内动脉血流.记录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例数,检测孕妇接受的射线剂量.结果 术中出血量200 ~4 000 mL,平均1 500 mL;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3000 mL,平均1 000 mL;无产妇及胎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2例行子宫切除,切除率为10.8%.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有效地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减少子宫切除,辐射剂量对胎儿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髂内动脉栓塞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研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髂内动脉栓塞(IIAE)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接受介入治疗的连续44例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IIAE(栓塞组),21例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球囊阻断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与栓塞组相比,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更少[(619.05±479.19) mL对(1 045.45±694.79) mL,P<0.05],剖宫产时间更短[(88.48±26.80) min对(121.67±40.46) rnin,P<0.0S],X线曝光时间更短[(26.38±6.45)s对(145.71±40.56)s,P<0.05],X线剂量更少[(5.72±1.45) mGy对(26.49±5.87) mGy,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术后活动性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IIAE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控制出血均安全有效.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与IIAE相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剖宫产时间、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方面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目前,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多采用术前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术中开腹结扎单侧、双侧髂内动脉或直接腹主动脉阻断、介入穿刺置管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手段减少出血,但前3种方法均增加手术创伤且控制出血效果不确切.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切除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行骨盆及骶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阻断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肿瘤,阻断组采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阻断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5)、出血量显著减少(P=0.022)、术后复发率较低(P=0.029).结论: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可有效提高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