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视化智能辅助髋臼镜像重建技术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镜像重建理念在可视化智能辅助系统(visual treatment solution,VTS)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接受初次THA的单侧CroweⅡ、Ⅲ型DDH患者67例。按旋转中心重建位置不同进行术前规划及手术,依照对侧正常关节旋转中心重建(镜像组)37例,男8例、女29例,年龄为(40.9±13.1)岁;选取骨量丰富区域直接高位重建(高位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为(38.3±11.1)岁。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时患侧与健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组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分别为(113.9±22.9)min、(287.8±181.6)ml、(12.8±1.8)个月,高位组分别为(118.0±26.2)min、(293.3±125.8)ml、(13.7±2.3)个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镜像组术后12个月患侧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分别为(16.1±3.8)、(17.7±5.2)、(34.4±5.1)mm,与健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84.3±6.3)、(9.4±2.5)分,较术前的(32.3±5.3)、(76.9±5.4)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22, P<0.001; t=64.486, P<0.001);高位组患侧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分别为(27.9±3.7)、(25.4±7.9)、(35.4±6.2)mm,较健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06, P<0.001; t=-6.494, P<0.001; t=-2.555, P=0.016);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79.5±4.9)、(13.9±3.3)分,较术前的(30.9±4.8)、(78.7±5.3)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339, P<0.001; t=64.375, P<0.001)。镜像组与高位组术前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4, P=0.001; t=-6.315, P<0.001)。至末次随访所有假体与组件均稳定在位,无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二次手术。 结论:与高位重建相比,VTS导航辅助THA的单侧CroweⅡ、Ⅲ型DDH患者镜像重建术后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短期临床与影像学结果,镜像重建技术有助于实现THA术后恢复原生关节解剖结构与功能状态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界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界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borderline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BDDH或borderline hip dysplasia,BHD)是一个从定义、诊断到治疗都颇具争议的疾病。国外文献报道无症状人群中符合BDDH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比例约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3.5倍,在特定人群如女性大学生运动员中患病率更高,可超过40%。BDDH的诊断依赖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估。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髋关节镜手术及髋臼周围截骨等。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可导致症状加重并加速髋关节退变。通过文献综述从定义、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回顾国内外BDDH的研究进展。骨盆正位X线片上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re-edge angle,LCEA)是定义BDDH的必要非充分指标,仅反映髋臼外侧覆盖,而BDDH患髋前方及后方的覆盖状况存在很大变异。既往研究发现LCEA<20°的髋关节将最终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因此建议使用LCEA 20°~25°作为BDDH初步诊断的影像学标准,再结合症状与体征进一步评估髋关节是否存在不稳定和(或)撞击。对以髋关节不稳症状为主的患者应考虑采用髋臼周围截骨,或联合髋关节镜处理盂唇损伤及股骨侧凸轮畸形;对以撞击症状为主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髋关节镜手术。两类手术的适应证选择至关重要,其远期疗效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髂前下棘棘下撞击的髋臼股骨撞击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髂前下棘棘下撞击的髋臼股骨撞击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随访1年以上的合并髂前下棘棘下撞击的FAI患者23例(23髋),男10例、女13例,年龄(31.3±4.6)岁(范围25~45岁),左侧9例、右侧14例,合并2型髂前下棘20例、3型髂前下棘3例。在常规髋臼缘成形、股骨头颈成形、盂唇缝合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髂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成形棘下减压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骨盆正位X线片LCE角、屈髋45°Dunn位X线片α角、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屈髋和伸膝肌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国际髋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12,iHOT-12)。结果:术后1年随访时无一例行髋关节镜或开放的翻修手术。LCE角由术前33.3°±6.1°减小到31.7°±4.1°( t=1.076, P=0.288),α角由术前63.7°±8.5°减小到50.0°±6.6°( t=6.116, P<0.001),髋关节屈曲角度由术前107.4°±6.0°增加到120.2°±4.4°( t=8.269, P<0.001),VAS评分由术前(4.0±1.1)分下降到(1.0±1.1)分( t=9.591, P<0.001),mHHS评分由术前(62.6±4.9)分增加到(87.5±8.1)分( t=12.700, P<0.001),iHOT-12评分由术前(51.4±4.9)分增加到(75.7±7.7)分( t=12.593, P<0.001)。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屈髋肌力和伸膝肌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30, P=0.357; t=0.050, P=0.96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牵引相关的皮肤坏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以及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内感染、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髋关节不稳等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髋关节镜手术中行髂前下棘成形棘下减压术治疗合并棘下撞击的FAI安全有效,术后1年屈髋角度、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富血小板血浆辅助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辅助髋关节镜手术与单纯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133例F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47例;年龄19~71岁[(39.1±12.6)岁]。67例行单纯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镜组);66例行髋关节镜术后超声引导下关节镜PRP注射治疗(髋关节镜+PRP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国际髋关节评分-12(iHOT-12)和髋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HOS-ADL)。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8例患者获随访24~36个月[(28.5±3.8)个月]。因拒访或电话号码错号等原因失访25例,其中髋关节镜组11例(16.4%),髋关节镜+PRP组14例(21.2%)。髋关节镜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5.00(5.00,7.00)分、3.00(2.00,3.75)分、1.00(0.00,2.00)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9.00(39.00,57.00)分、76.00(69.25,82.00)分、86.00(82.00,88.00)分,iHOT-12分别为0.45(0.28,0.58)分、0.69(0.58,0.80)分、0.81(0.70,0.92)分,HOS-ADL分别为0.52(0.42,0.68)、0.87(0.75,0.93)分、0.93(0.86,0.99)分;髋关节镜+PRP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6.00(5.00,7.00)分、3.00(2.00,3.75)分、1.00(0.00,2.00)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6.50(37.00,56.75)分、78.00(72.00,84.00)分、84.50(82.00,88.00)分,iHOT-12分别为0.42(0.26,0.51)分、0.66(0.58,0.74)分、0.81(0.68,0.88)分,HOS-ADL分别为0.54(0.38,0.65)、0.87(0.72,0.96)分、0.94(0.86,1.00)分。两组内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HOT-12、HOS-ADL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2个月进一步改善( P均<0.01)。两组间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HOT-12、HOS-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间术后髋关节疼痛及弹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髋关节镜手术可显著改善FAI患者的短期髋关节症状和功能,而PRP辅助髋关节镜手术治疗不能进一步提高FAI患者的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程无透视关节镜技术在髋关节撞击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全程无透视技术在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征(FAI)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接受髋关节镜手术治疗的FA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无透视和透视两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评分(iHOT1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纳入有效随访的患者460例,其中男213例,女247例,年龄(32.6±8.3)岁(15~67岁),无透视组275例,透视组185例。无透视组手术时间[(93.36±12.54)min]较透视组的[(115.62±6.03)min]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自身对照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VAS评分均下降,mHHS评分及iHOT12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但两组组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透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8%(28/275),与透视组的10.81%(20/18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29)。 结论:全程无透视髋关节镜手术治疗FAI可避免射线辐射,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圆韧带囊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0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于久行、劳累时发作,休息后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口服双氯芬酸钠及外用膏药未见明显效果。患者门诊X线片示左侧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正常。左侧单髋关节MRI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图1,红色箭头所指为圆韧带,绿色箭头所指为囊肿;图2)。专科检查:Tredelenburg征(-),左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股骨滚动试验弱阳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70分,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评分(iHOT-12)56分。入院后行关节镜下左髋关节探查清理,见关节内增生,滑膜充血、水肿(图3,箭头示未破裂囊肿镜下观;图4);股骨头及髋臼软骨正常,髋臼上方盂唇撕裂,部分充血、水肿,嵌顿于关节间隙内。髋臼底圆韧带相连部出现一1.5 cm×1.0 cm囊性改变,穿刺针刺破囊肿可见棕色囊液流出,遂行圆韧带囊肿切除、髋关节成形、盂唇缝合术。圆韧带中有痛觉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与本体感觉、疼痛感觉和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圆韧带囊肿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多由损伤所致。术中需将囊壁切除干净,以免囊肿复发。本例患者有反复的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后提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结合关节镜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圆韧带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目标设置结合镜像训练对股骨干骨折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目标设置结合镜像训练对股骨干骨折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东阳市横店医院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目标设置结合镜像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髋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 t=10.715, P<0.05; t=20.045, 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7.711, P<0.05);BI评分、HH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髋关节屈曲、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及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均 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目标设置结合镜像训练对股骨干骨折康复训练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ADL、髋关节功能与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及颗粒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产生的颗粒特征,并与钴铬钼合金(CoCrMo)球头对比,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的优劣。方法:根据球头种类不同,将髋关节摩擦磨损实验设置为3组:A、C组分别选用进口及国产的CoCrMo球头,B组选用镀碳基纳米多层膜的钛合金球头(Ti 6Al 4V)。所有球头均与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配伍。3组关节在髋关节模拟机运行五百万次后收集血清样本,消解稀释后依次通过5 μm、1.2 μm及0.4 μm的滤膜过滤。使用扫描电镜在滤膜上随机选取颗粒图像,确定颗粒元素种类及成分结构,计算颗粒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体积等相关参数,比较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各组颗粒主要成分均为UHMWPE,且多为亚微米级(粒径<1 μm),B组亚微米级颗粒占比为49.4%,显著低于A组的75%及C组的60%(χ 2=66.032、31.754,均 P<0.017)。各组颗粒均以类圆形为主,形状相关参数纵横比(A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 2=0.590, P=0.744)。B组颗粒数量在全部滤膜上均明显少于C组( t=9.960、8.019、5.790,均 P<0.01),在0.4 μm滤膜上显著少于A组( t=7.810, P=0.000)。 结论:新型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国产球头,部分超过进口球头水平,对预防UHMWP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来自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表达微小RNA-127-5p的细胞外囊泡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的低表达微小RNA(miR)-127-5p细胞外囊泡(EVs)对正常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骨髓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激素性股骨头坏死5例,非股骨头坏死5例),提取其中的BMSCs进行培养。使用差速离心法分离SONFH-BMSCs-EVs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鉴定。将正常BMSCs中加入SONFH-BMSCs-EVs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ONFH-BMSCs-EVs对BMSCs的增殖的影响。分别取两组第3代BMSCs,提取总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27-5p的表达差异。取第3代BMSCs进行成骨诱导,诱导过程中加入miR-127-5p mimic、miR-127-5p NC,分别用茜素红染色、MTT法、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7活性细胞凋亡检测,来检验miR-127-5p对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SONFH-BMSCs-EVs为大小不均的圆形膜性囊泡,粒径范围在40~200 nm之间且表达CD63、CD9标志蛋白。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EVs可以被BMSC摄取。MTT法显示实验组(0.98±0.20)增殖活性低于对照组(0.40±0.13, t=5.39, P<0.01)。RT-PCR显示实验组miR-127-5p的相关表达(1.0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0.58±0.12, t=4.05, P<0.01)。茜素红染色显示SONFH+miR-127-5p mimic(Smm)组成骨分化染出红色的阳性率远远高于SONFH(S)组。MTT法和Caspase-3/7活性细胞凋亡检测显示Smm组相较于S组,促进增殖(Smm组1.51±0.18,S组1.09±0.17, t=3.84, P<0.01),减少凋亡(Smm组0.59±0.12,S组1.02±0.12, t=5.56, P<0.01)。 结论:SONFH患者来源的BMSCs分泌的低表达miR-127-5p EVs可以抑制正常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误诊为米粒体滑囊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被误诊为米粒体滑囊炎的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通过文献复习,详细论述滑膜软骨瘤病在流行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患者通过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