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比较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患者共55例,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治疗(A组)23例,Mayo分型Ⅰ型9例、Ⅱ型14例.采用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B组)32例,Mayo分型Ⅰ型13例、Ⅱ型19例.分别对比两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术中出血量、软组织激惹及Broberg-Morrey评分等,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24个月,平均(20.1±4.2)个月.在内固定松动、软组织激惹等指标上预断式带孔克氏针(A组)均优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组(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Broberg-Morrey评分上,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既往的普通克氏针张力带,预断式带孔克氏针不仅降低了皮肤激惹和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手术创伤,最终获得良好的术后关节功能,比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比较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移位明显、不稳定的AO/OTA分型2C1-2C2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52例,采用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组)27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DASH上肢功能评定等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DASH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五掌骨颈骨折采用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shant心房分流器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和心室功能,同时收集右心导管测量的数据和患者临床指标,并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与D-shant植入前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神经或肾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功能状态的提升,包括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 对12例患者都成功使用D-shant实施了经皮心房分流术.术后即刻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所有患者的D-shant定位准确、血流通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显示,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29.8±3.4)mmHg比(17.8±0.8)mmHg,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因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左心房内径从(65.8±6.5)mm显著缩小至(48.0±4.5)mm(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临床心功能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使用D-shant心房分流器对HFrEF患者实施经皮心房分流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表明,分流管持续通畅,并且干预措施与改善功能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拟仿真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结合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6月—2023年 6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微创PPSF治疗,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结合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PPSF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椎体恢复情况、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障碍情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7 d,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08%,高于对照组的 2.0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仿真结合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PPSF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椎体恢复速度,增强腰椎功能,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60 例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模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模块组采用一种自创的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辅助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放置工作管道.比较 2 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 组术后 3 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臀部和下肢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采用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 2 组疗效.结果 2 组患者术程均顺利.与对照组比较,模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P均<0.05).2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2 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模块组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 2 组VAS术前术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块组改良Mac Nab评分优良率为 83.3%(25/30),对照组优良率为 80.0%(24/3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操作简便且安全,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效率、减少医源性损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视化环锯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可视化环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比较可视化环锯和传统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项、回顾性临床研究8项;共涉及756例患者,其中可视化环锯组377例、传统环锯组3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环锯组相比,可视化环锯组手术时间更短[MD=-10.40,95%CI(-12.08,-8.71),P=0.000]、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更少[MD=-6.67,95%CI(-6.94,-6.40),P=0.000;MD=-2.22,95%CI(-3.56,-0.89),P=0.001]、腿部疼痛缓解更明显[MD=-0.28,95%CI(-0.43,0.14),P=0.000].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环锯辅助PETD,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减轻腿部疼痛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TD与PEI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60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PETD组28例、PEID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统计近期疗效.结果 相较于PETD组,PEID组手术时间缩短,C型臂透视次数减少,髓核摘除量增加(P<0.05).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入院时(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治疗优良率为92.86%,PEID组为9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PEID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D、PEI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较好短期疗效,并发症少,相较于PETD,PEID手术时间更短、C型臂透视次数更少、髓核摘除量更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程朱理学对明代医家治学理念影响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程朱理学作为明代官方哲学,对有明一代的医家治学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理学"格致穷理"思想带动医学界探求医理、详察药理,从而促进了辨证施治诊疗观的完善及对药物功效认识的深化.医家受理学博约观影响并借鉴朱熹所创纲目体,编著内容广博的医学类书.理学"下学而上达"的治学路径促进医学入门类书籍编撰,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医学的普及化.通过梳理程朱理学对明代医家治学理念的影响,提示我们对医学发展的认识应参考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进行透视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欧洲儿童CT成像的诊断参考水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欧盟委员会(EC)发布了最新《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指南》(辐射防护第185号)。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建立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DRL)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用法,涵盖X射线摄影、透视、CT及介入放射学(IR)方面。回顾性分析了现有欧洲儿童国家级DRL(NDRL)的现状、优势和局限性,在现有辐射剂量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出台了欧洲儿童的DRL(EDRL),为欧洲儿童的辐射防护优化提供了最新的指导意见。对于国内放射从业人员了解相关知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评价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适应证。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35.5岁)。按骨折AO分型:A1型18例,A2型10例,A3型14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手术时间(50.2±8.5)min,出血量为(40±8.6)mL,远端锁钉操作时间为(7.5±1.5)min,透视次数为0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6.3±2.6)周,无患者出现患肢膝关节疼痛;无畸形愈合、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采用Johner-Wruhs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2例,临床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远端锁钉操作时间短,锁钉成功率高,能有效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并可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减少膝前疼痛率,临床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