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病八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风湿科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SSc患者,按在0、2、4、24、48周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方案给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24、48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为弥漫性SSc,其中女性7例,男性1例,病程4个月至11年,中位病程2.5年,利妥昔单抗治疗前、24、48周后改良Rodnon皮肤评分分别是16.5(11.8,29.5),14.5(9.5,27)( Z=0.841),10.5(7,24.3)( Z=0.42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患者自我评分分别为60(50,77.5),52.5(41.3,67.5)( Z=0.113),47.5(36.3,57.5)( Z=0.474),较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治疗48周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高分辨率CT(HRCT)积分分别是2.7(1.02,3.7),1.6(0.65,2.95)( Z=0.964),治疗后明显改善( P<0.05)。肺动脉高压(PAH)值分别是48(41,58.5)mmHg,45(38,51.5)mmHg( Z=0.3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患者症状有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SSc过程中患者皮肤硬化程度及肺间质病变、肺动脉压力的改善,可能是治疗SSc一个新选择,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气养阴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缓解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6 例IPF缓解期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 3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益气养阴汤联合西药治疗,2 组连续治疗 2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高分辨率CT(HRCT)半定量评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肺总量(TL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剔除 2 例,完成研究 31 例;对照组剔除 3 例,完成研究 30 例.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0.32%,高于对照组 70.00%(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HRCT半定量评分、PaCO2水平均治疗前降低(P<0.05),PaO2 水平均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HRCT半定量评分、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FVC、FEV1、PEF、T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9.68%、13.33%,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西药治疗IPF缓解期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肺纤维化,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按入院先后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按出院时总费用分为:A组(<5 000元),B组(5 000~<7 000元)和C组(≥7 000元),比较三组关节症状、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及合并症分布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住院费用分别是:(4 328.4 ±627.2)元、(5 712.9 ± 406.4)元和(10 113.0 ±3 162.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症状、自身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双手X线积分、治疗方案在三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在C组较A和B组明显增加,病程C组较A组明显延长. A、B、C三组间质性肺病(ILD)的阳性率分别为53.3%,66.7%,93.8%,C组较A和B组均明升高.异常胸部高分辨CT在C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有更多网状、蜂窝、条索、肺气肿、肺大疱,A和B组有更多正常、细小结节、结节、斑片、毛玻璃病变. 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除ILD的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在C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ILD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提醒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处理这类并发症(合并症),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ET/CT与HR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高分辨率CT (HR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疑似周围型肺癌的152例患者均行PCT/CT及HRCT检查,并经组织学确诊.对病灶的数目、大小等进行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HRCT、PET/CT及两者联合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结果]①152例患者共有125例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0.5~1 cm者24例,PET/CT和HRCT中征相清楚者分别为22例和19例;②直径1~2 cm 55例,PET/CT和HRCT中征相清楚者分别为53例和55例;③直径2~3 cm者46例,PET/CT和HRCT中征相清楚者分别为38例和34例;④周围型肺癌其标准化最大摄取量明显高于非周围型肺癌(P<0.05);⑤PET/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106例,阴性19例,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4.80%、70.37%、82.23%;⑥HR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93例,阴性32例,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4.40%、81.48%、75.65%;⑦PET/CT+ HRCT检查诊断为周围型肺癌113例,阴性12例,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0.40%、88.89%、90.13%.[结论]HRCT与PET/CT结合能显著降低周围型肺癌诊断的误诊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阳和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肺肾阳虚型肺纤维化4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阳和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肺肾阳虚型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肺肾阳虚型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吸氧及口服甲泼尼龙、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阳和益肺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体征积分、高分辨率CT(HRCT)评分、肺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喘息、咳嗽、咯痰、Velcro啰音、HR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喘息、咳嗽、HR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VC)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血清TrGF-β1、IL-17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阳和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肺肾阳虚型肺纤维化疗效满意,较单纯采用西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雷公藤多苷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RA-IL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肺高分辨CT (HRCT)积分、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雷公藤多苷可明显减少RA-ILD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下降ESR、CRP、RF、HRCT、MMP-9水平,上调FVC、FEV1、FEV1/FVC、MMP-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有效治疗RA-ILD,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MMPs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加味下瘀血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加味下瘀血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IPF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60例IPF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加味下瘀血颗粒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加味下瘀血颗粒模拟剂口服,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计分、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醋酸泼尼松片的服用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患者、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或脱落,最终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RCT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6MWD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患者的6MW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6MWD较对照组亦明显延长(P<0.05).④两组醋酸泼尼松片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醋酸泼尼松片服用剂量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加味下瘀血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IPF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醋酸泼尼松片的服用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纤维化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分辨CT评估间质性肺炎患者诊断及治疗转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高分辨CT(HRCT)在间质性肺炎(ILD)诊断及治疗转归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72例IL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HRCT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检查.观察组根据患者3年生存率情况又分为生存组(16例)和死亡组(20例).观察比较患者双肺的受累范围、病变形态情况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对观察组所有患者肺HRCT病变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肺HRCT积分对评估ILD患者预后情况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网格状影、肺气肿肺大泡、不规则线状影、蜂窝改变、胸膜下结节灶、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以及磨玻璃样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6,x2=6.020,x2=7.730,x2=4.677,x2=5.143,x2=4.126,x2=6.546,x2=8.135;P<0.05).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6,P<0.05).死亡组患者的肺HRCT积分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肺HRCT积分评估ILD患者预后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灵敏度为81.06%,特异度为89.34%.结论:HRCT检查可及时诊断ILD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形态分布、双肺的受累范围及进展情况,对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肺化瘀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热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进行性纤维化表型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清肺化瘀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热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进行性纤维化表型间质性肺病(PF-I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PF-I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中药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加吡非尼酮,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瘀方,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力肺活量(FVC)、FVC的下降量(ΔFVC)、肺高分辨率CT(HRCT)半定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吡非尼酮最大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试验过程中,中药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6例,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3例.②中药组总有效率为51.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36%;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69.70%,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33.3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和中药组FV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FVC较对照组高(P<0.05),中药组ΔFVC较对照组低(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肺HRCT半定量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R、DAS28-ESR评分、KL-6、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ESR、DAS28-ESR评分、KL-6、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⑥两组口服吡非尼酮最大剂量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清肺化瘀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PF-ILD疗效满意,较单用西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延缓本病患者FVC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