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地区孕产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调查、临床特征及对分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某地区孕产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临床感染特征及分娩情况,并对感染病例开展危险因素调查确定高危食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改善妊娠结局提供资料.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某地区确诊的10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孕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进行调查,并对病例临床特征、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名孕产妇发病前曾食用过冰箱内存放的水果、过夜饭菜及各类凉拌菜;10名孕产妇家中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涂抹样本共检出1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来源于厨房菜板、冰箱内食物.10例孕产妇感染病例的孕周16~38周,平均(27.10±7.09)周,9例出现发热症状,8例胎动减少,并伴有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10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孕产妇中,1例胎死宫内,2例流产,3例早产,4例足月,85.71%(6/7)新生儿出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结论 孕产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与孕产妇饮食习惯、食物及环境交叉感染有关,孕产妇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后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抗感染后仍会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且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感染;应加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健康宣教,提升孕产妇对该病的警惕度及重视度,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三胎政策”开放,高龄和肥胖孕产妇人群增加,妊娠期及产后SUI的患病率渐趋升高,SUI与妊娠及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方式、高龄、超重/肥胖、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硬膜外镇痛、母乳喂养等,正确识别高危因素,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远期SU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器官或系统受累高危因素的区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伴发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全国各地区HDP类型的差异。方法:收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家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资料完整的HDP孕妇27 68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血压升高组[共10 308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H)8 250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 058例]、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组[共17 372例,包括子痫前期(PE)14 590例、子痫137例、慢性高血压伴发PE 2 645例]。回顾性分析华东(6 136例)、华北(4 821例)、华中(3 502例)、华南(8 371例)、东北(1 456例)、西南(2 158例)、西北(1 236例)七大地区HDP的类型分布,通过对比各地区HDP类型的差异及其相关高危因素,对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1)东北(79.05%,1 151/1 456)、华中(68.42%,2 396/3 502)、西北(69.34%,857/1 236)地区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76%,17 372/27 680);华北(59.18%,2 853/4 821)、华东(60.85%,3 734/6 136)及华南(59.56%,4 986/8 371)地区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非汉族、非城市户籍、不规范产前检查(产检)、PE病史在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组中的占比高于单纯血压升高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产妇、非汉族、非城市户籍、不规范产检、PE病史是影响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独立风险因素( P均<0.05)。(3)初产妇占比:东北、华北、西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南、华中、西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汉族率: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东、华南、华中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城市户籍率: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东、华中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规范产检率:华北、华南、西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华中、西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E病史:东北、华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的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中、西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论:初产妇、非汉族、非城市户籍、不规范产检、PE病史是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东北、华中及西北地区HDP孕妇存在较多高危因素,也更易伴发器官或系统功能损伤,更应加强孕产妇的管理,减少HDP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以获得性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外周血血细胞比容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多,可出现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妊娠合并PV较少见,但会增加母儿并发症及不良结局,包括子痫前期、肺栓塞、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死亡及孕产妇死亡。对PV孕妇应加强孕前、孕期及产褥期的多学科管理,根据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伴有高危因素者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血栓形成,采用静脉放血和(或)降细胞药物控制血细胞比容。同时,需严密监测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母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有望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疑似出现下肢DVT的孕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出DVT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无血栓的45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0例存在静脉回流障碍症状,其中有15例孕产妇出现了下肢DVT,且均在产后出现,7例出现在左下肢,5出现在右下肢,3例出现在双下肢;对15例DVT患者按照DVT分型进行分类,9例孕产妇其胫后、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为周围型;3例髂骨静脉内血栓,为中央型;3例为混合型。观察组患者股浅静脉内径为(7.58±1.74)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为(4.18±0.27)mm、双侧股总静脉内径为(11.87±1.47)mm、腘静脉内径为(5.12±1.11)mm,肛周静脉内径(2.10±1.84)mm,均大于对照组( t股浅静脉=8.675, t内侧腓肠静脉=10.440, t双侧股总静脉=5.972, t腘静脉=3.765, t肛周静脉=2.742,均 P<0.05);两组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比较,观察组血管压缩性差、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毛躁、血栓回声不清晰症状突出(χ 2=54.737、43.200、114.961、133.333,均 P<0.05)。 结论:对孕产妇下肢DVT疑似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诊断,有助于排除产前高危因素,提高下肢DVT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保护孕产妇生命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源调查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源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300例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和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其相关压力源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300例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总分为(33.75±8.09),其中得分排名前三的条目分别为条目15、条目3和条目11,分数为(2.95±0.94)、(2.93±0.87)、(2.67±0.75),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处于中度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生育经验、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度、应对方式、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异常孕产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自觉健康状况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P<0.05);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孕产妇最根本的心理压力源,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从以上因素出发,加强对心理弹性较低、自我效能低下、家庭关怀度不足以及焦虑抑郁程度严重等孕产妇的重视,并尽早进行重点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心理压力,保障手术效果与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组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心搏骤停会威胁到母子两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确保围产期母子全程平安,成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面对的巨大挑战。由于导致孕期心搏骤停的原因中多种情况是可以预防的,甚至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在系列出台相关的《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后,颁布了2022中国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指南中系统梳理了孕期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特点,孕期心搏骤停的高危因素,明确了孕期心搏骤停的正确复苏方法和防治策略,供同道们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组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心搏骤停(CA)会威胁到母子两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确保围产期母子全程平安,成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面对的巨大挑战。与相同年龄普通CA患者的心肺复苏施救策略不同,孕期CA患者施救需要考虑患者的孕龄、胎儿情况等,采用不同的复苏手法如左推子宫(MLUD),会涉及濒死剖宫产(PMCD);同时针对导致孕期CA的不同原因如出现4Hs中的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高血钾或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紊乱、低体温,以及4Ts中的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和中毒等情况的合理药物应用。针对导致孕期CA的原因中多种情况为可预防性的特点,更有必要出台符合我们国情的孕期CA指南以指导临床。本文系统梳理了孕期CA的病理生理特点,孕期CA的高危因素,明确了孕期CA的正确复苏方法和防治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索妊娠期白血病最佳临床管理办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79 890例孕产妇中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共22例(0.028%),包括妊娠前诊断的白血病5例[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妊娠后首次诊断的白血病17例[9例AML,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根据入院孕周及白血病确诊孕周,将22例患者分为早期组(初诊孕周<14周,5例)、中期组(初诊孕周≥14周且<28周,11例)、晚期组(初诊孕周≥28周,6例,其中2例为既往诊断白血病)。最终妊娠结局包括流产、引产、早产、足月产及母婴死亡。分析白血病的临床处理、产科处理对最终母婴结局的影响,随访了解孕妇原发病进展和生育情况及白血病、孕期治疗对婴儿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22例妊娠期白血病患者中,14例(63.6%)(包括早期组全部5例和中期组中9例)选择放弃妊娠,其中4例妊娠早期流产,10例妊娠中期引产;14例中有12例接受先期化疗诱导白血病病情缓解后流产或引产。其余8例患者(包括中期组中2例、晚期组全部6例)继续妊娠并分娩活婴,其中3例接受分娩前化疗。结论:妊娠期白血病是产科高危病例,但在良好的管理及治疗下患者仍有望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在遵循白血病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孕周、患者意愿制订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方案,选择准确的化疗时机有利于母婴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围产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已经成为产后出血和围产期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胎盘植入手术风险大,做好高危患者PAS的排查和诊断,对重度PAS患者及时转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组建多学科团队,做好可靠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抢救预案,并由有经验的医生实施手术,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对患者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孕产妇严重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