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阿尔卑斯指数的脑出血胶质淋巴系统功能评价;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相关脑网络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非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脑干表面高信号肺腺癌软脑膜转移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颈动脉分叉处几何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肺动脉肉瘤CT和 MRI的影像特征分析;实变肿瘤体积比鉴别诊断早期肺腺癌亚型的价值;Revolution CT在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瘤-肺界面鉴别中的价值;肺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和CT表现及文献复习;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数字化乳腺钼靶特征、LMR水平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MRI定量增强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组织HER-2、ANG-2表达的关系;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在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CT特征对鉴别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的胃平滑肌瘤和胃间质瘤的价值;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预测胃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可行性研究;睾丸性索-间质瘤MRI表现;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对高原妊高征胎盘微循环及微结构的研究;妊娠期合并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分析;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和卵巢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 MRI诊断;超声联合MRI对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CT在肾实质型尿路上皮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T2*mapping对新兵奔袭集训前后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量化研究;高分辨率MRI对腰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诊断价值;多模态MRI在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聚多卡醇泡沫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儿童下肢静脉畸形;高原环境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HASTE-DL与BLADE-TSE序列在肝脏T2WI扫描中的对照研究;腕关节尺偏旋后45°掌下斜位应用于舟状骨腰部骨折、移位的诊断效能分析;低能级靶重建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学龄前儿童胸部CT检查过程中陪护位置的选择;胶质瘤术前 MRI纹理分析对术后预后的指导价值;铁对定量CT骨密度测量影响的体外研究;计算机辅助诊断对前列腺癌多参数MRI诊断的影响:多读片者多病例研究;肝泡状棘球蚴病活性的影像学评估进展;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胡桃夹综合征影像诊断研究进展;非小细胞肺癌转录组学进展;人工智能在肿瘤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角色互换教学融合PDCA循环在放射科教学阅片中的应用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SCL-90的中国高原驻训新兵心理状况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结果了解中国高原驻训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为今后部队官兵SCL-90心理健康测评相关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中国知网(CNK1)、维普(VIP)、万方(Wanfang)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中国高原(西藏)驻训新兵SCL-90相关调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7 640名高原驻训新兵.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驻训新兵的SCL-90因子合并效应量中仅有躯体化为正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95%CI)=0.01(-0.12~0.13),P>0.05],其他8项均为负值,其中强迫因子[d(95%CI)=-0.15(-0.26~-0.03),P<0.05]、人际敏感因子[d(95%CI)=-0.19(-0.35~-0.03),P<0.05]、焦虑因子[d(95%CI)=-0.11(-0.22~-0.01),P<0.05]以及精神病性因子[d(95%CI)=-0.17(-0.30~-0.05),P<0.01]的合并效应均显著低于新兵常模,但是效应水平较低.结论 基于SCL-90结果,高原驻训新兵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高于2000年版中国新兵常模,其中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高海拔环境下军事共同训练科目中新兵减员的相关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高海拔环境下军事共同训练科目中新兵减员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武警某部 2021 年 3 月入伍的 64 名新兵为研究对象,以3 个月训练期为观察期.根据是否按时完成新兵共同训练科目分为按时完成组(n=38)和延迟完成组(n=26).收集两组新兵训练表现情况、受伤情况、疾病和减员情况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客观评估指标包括唾液皮质醇和睾酮、步数、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主观评估指标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抑郁、焦虑和压力情况进行评估.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对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与延时完成组比较,按时完成组新兵军事共同科目训练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第 1 周,与延时完成组比较,按时完成组新兵步数和VO2 max值均明显升高,恢复期唾液肌酸激酶和白介素-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第 12 周,与延时完成组比较,按时完成组新兵抑郁、焦虑和压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训练期受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延时完成训练及睡前较高的唾液皮质醇含量(RR=3.26、2.03,P<0.05),保护因素包括较高唾液睾酮含量和VO2 max(RR=0.98、0.80,P<0.05).新兵训练期出现偏离路径的风险因素包括受伤、醒来 30 min较高的唾液皮质醇含量、较高的抑郁和压力量表评分(RR=4.03、1.27、1.07、1.11,P<0.05),保护因素包括醒来时较高的睾酮浓度、高步数和 VO2 max(RR= 0.99、0.99、0.85,P<0.05).结论 在新兵训练中,较高的睾酮浓度和入伍前较高的体能水平,可有效降低训练损伤和训练减员的风险.管理者使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持续监测不良反应,有助于预测新兵训练不适应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初人高原新兵认知能力变化的纵向追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初人高原新兵认知能力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通过记忆搜索测验、迷津测验、数字搜索测验、数字相加测验、心理旋转测验、注意广度测验,对147名初人高原新兵进入3 700m海拔高原1周、1、3、6个月认知能力进行纵向追踪评估和对比研究.结果 记忆搜索测验得分,第四次测评成绩与前3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记4-3=-5.825,t记4-2=-5.867,t记4-1=-5.839,均P<0.01);迷津、数字搜索、心理旋转测验得分,除第2次与第3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次间以及与第2次、第3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数字相加测验得分,第1次与第2次、第3次、第4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数加2-1=6.297,t数加3-1=6.206,t数加4-1=3.564,均P<0.01),其余各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意广度测验得分,第1次与第4次、第2次与第3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注2-1=3.957,t注3-1=4.277,t注4-2=-4.269,t注4-3=-4.539,均P<0.01).结论 初入高原6个月间,新兵认知能力存在起伏,记忆搜索能力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迷津测验、数字搜索测验、数字相加测验、心理旋转测验呈现缓慢提升的趋势,注意广度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6种认知能力在初入高原1-3个月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原某部武警士兵体检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高原武警士兵健康状况,提供保障依据.方法 对高原某部的768名士兵进行健康体检,根据入伍是否满1年分为新兵组和老兵组,并对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 新兵血红蛋白均数(161.45±10.03)g/L显著低于老兵血红蛋白均数(170.34 ±12.8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心电图异常比(10.79%)显著低于老兵相应值(44.81%)意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蛋白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环境对士兵健康存在影响,应根据高原驻训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检查,长期驻训者建议轮换,合理科学安排作训计划,开展健康讲座普及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原某部驻训官兵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高原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某部官兵423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原卫生、高原防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官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喜好方式,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所有驻训官兵对健康基本知识较为熟悉,但对高原疾病预防的掌握程度较差;在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老兵较熟悉健康基本知识(53.2%)及高原训练伤知识(31.2%),明显高于新兵的47.4%和22.7%.新兵和老兵在健康教育的需求及获得方式上均有所不同.结论 高原官兵对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官兵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原藏区新兵集训期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7年高原藏区某部参加新训的新兵疾病谱,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新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并统计研究对象在3个月新训期内入院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新兵户籍、入伍地海拔及吸烟、饮酒史等对各系统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并考察新兵对新训的适应情况.结果 居前5位的系统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46.65%)、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疾病(25.14%)、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12.01%)、消化系统疾病(6.01%)和循环系统疾病(4.75%).70%以上的新兵可以较好地适应训练,同时入伍地海拔等因素影响不同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驻高原藏区新兵新训时的常见疾病,可以丰富新训卫勤保障理论体系,提高武警部队新训质量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缓解高原缺氧环境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缓解高原缺氧环境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应,为制定部队官兵急进高原的卫生保障技术方案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模拟3700 m及4100 m高原环境,在模拟高原环境下由专业医师指导20名青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5~10 min.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应用PHILIPS指夹式脉搏血氧仪(DB12型)测量受试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在海拔3700 m随机抽取武警某部急进高原的27名武警部队新兵,从受试者第1天进驻高原环境开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每天定时进行腹式呼吸放松法训练,连续2d每天应用脉氧仪测量受试者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数据统计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模拟海拔高度(3700 m及4100 m)对于心率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553,P=0.004),对于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差异.低氧舱试验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187,5.583,P<0.05).海拔3700 m高原实场环境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363.138,122.197,P<0.05).结论 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高原缺氧环境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高原习服,值得进一步在部队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原驻训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高原驻训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评估问卷、心理弹性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正性负性情感量表对高原驻训的新兵、军龄较长的官兵及野战医疗所人员共571人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进驻高原新兵、军龄较长的官兵及野战医疗所人员心理应激总分分别是(14.46±2.98)、(15.39±3.24)、(15.66±2.79),进驻高原新兵心理应激得分显著低于后两类人员(P<0.01).心理应激所有条目均与正性情绪呈明显负相关;除条目4以外的其他条目与负性情绪呈明显正相关,与自我效能、力量、坚韧性及乐观性呈明显负相关.进驻高原新兵心理应激10个条目中,负性情绪对除条目4以外的其他条目有正向预测作用;正性情绪对条目2、3、4、5、7有负向预测作用;力量对条目1、2、6、7、8、10有负向预测作用;坚韧性仅对条目6有负向预测作用;乐观性仅对条目9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对条目2、4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高原驻训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受到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正负情绪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保障新兵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原武警新兵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l syndrome,IBS)是与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相关的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病因不明确,腹部不适或疼痛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无明确的解剖生化学上的变化证据. 我国对教师、学生及医护人员等特殊群体IBS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多,尚缺乏对高原新兵这一特殊群体的调查资料. 本研究以罗马Ⅲ问卷为诊断标准,对武警某部进藏新兵IBS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