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微旁流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微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5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经鼻导管不同流量吸氧,低流量组(L组)2 L/min,中流量组(M组)4 L/min和高流量组(H组)6 L/min.在拔除气管导管30 min时记录PETCO2数值并抽取动脉血测量PaCO2,Pearson法分析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 拔管30 min时,三组PETCO2、PaC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PaO2和 SpO2均显著低于M组和H组(P<0.05).L组、M组、H组微旁流PETCO2与PaCO2均呈高度相关(r=0.931、0.878、0.838,P<0.01),二者的相关性随着氧流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PACU内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使用微旁流PETCO2监测时,在2~6 L/min的氧流量下微旁流PETCO2与PaCO2均保持高度相关性,可作为评估PaCO2的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方法.选择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441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治疗.12 例患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术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41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探查、小肠减压术、确定性手术,术后采用静脉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kg).观察术前、术后、出院时患者血气分析(伴COPD)、肾功能(伴CKD)、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41 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 240 例,女性 201 例;病程(74.2±6.4)h,BMI为(25.4±6.7)kg/m2.束带黏连280例行肠黏连松解术;小肠坏死87例,小肠脂肪血管瘤19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闭孔疝 21 例,行疝修补术;小肠柿石 34 例,行小肠切开取柿石术.10 例COPD患者,术后血气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0.3±3.3 比 72.6±2.7,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明显降低(mmHg:35.7±3.6 比 47.6±1.3,P<0.01),4 例死于Ⅱ型呼吸衰竭,6 例患者出院时PaO2[(77.4±6.7)mmHg]较术后明显降低(P<0.01),PaCO2[(42.1±5.2)mmHg]较术后明显升高(P<0.01).12 例伴CKD患者,术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BUN(μmol/L):79.5±8.5 比 18.8±4.7,SCr(μmol/L):312.7±12.1 比 138.4±9.7,均P<0.01],2 例死于肾衰竭,8 例出院时BUN[(9.2±0.7)μmol/L]和SCr[(112.5±3.8)μmol/L]均较术后明显降低(均P<0.01).术前、术后与出院时BMI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kg/m2):25.4±6.7、24.9±3.9 比 23.9±3.5,体质量(kg):74.2±6.8、73.7±3.3比72.8±4.6,均P>0.05].435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漏、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结论 采用腔镜探查、肠道减压、确定性手术、治疗基础疾病以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策略,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与无创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NFNC)与无创通气(NIV)治疗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年 12月—2022年 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 6 h内呼吸支持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NIV组与HFNC组,每组 60例.NIV组采用NIV治疗,HFNC组采用HFNC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舒适度评分、呼吸功能、气管插管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结果:HFNC组住院时间短于NIV组,住院费用低于NIV组,舒适度评分高于N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12、24、48 h,两组呼吸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低于NIV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气管插管率为 18.33%,低于NIV组的 2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8 d,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HFNC组均低于N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经HFNC与NIV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基本相当,但HFNC的舒适度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心理状态更好,有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与住院费用的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组(T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连接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30 L/min。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2.5 mg/kg后,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随后开始胃镜操作。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2~0.5 mg/kg。记录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T组术后5 min内和30 min内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气道损伤和气压伤)发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与缺氧相关不良事件(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和严重缺氧)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增加通气氧流量、开放气道、面罩辅助通气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操作者和麻醉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体动、呕吐、反流、支气管痉挛和呛咳等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胃镜检查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增加,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低,开放气道使用率及面罩通气使用率降低,体动和呛咳发生率降低( P<0.05)。T组术后未见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00例百日咳婴幼儿合并病毒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百日咳婴幼儿合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确诊百日咳的住院婴幼儿,采集鼻咽拭子进行包括百日咳在内的10种病原体检测,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百日咳杆菌(BP)、人鼻病毒(HRV)、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B型(INF-B)、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和巨细胞病毒(CMV)。根据病原体检出结果分为百日咳单检出组(单检出组)和合并病毒共检出组(共检出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对其病情的影响。结果:100例婴幼儿中,男54例(54.0%),女46例(46.0%),年龄分布在28 d~2岁5个月,中位年龄3.5个月。百日咳单检出56例,合并病毒共检出44例,其中合并CMV 14例(31.8%,14/44),HRV 7例(15.9%,7/44),PIV 7例(15.9%,7/44),RSV 4例(9.1%,4/44),hMPV 1例(2.2%,1/44),CMV+HRV 8例(18.2%,8/44),HRV+HBoV 1例(2.2%,1/44),CMV+PIV 1例(2.2%,1/44),CMV+PIV+INF-B 1例(2.2%,1/44)。单检出组患儿治疗前合并发绀、需要头罩中流量吸氧、收治PICU、合并重症肺炎或心肌酶异常的例数均高于共检出组( P均<0.05),而出生月龄低于共检出组( P<0.05)。3月龄以上患儿比较临床特征时,仅发现单检出组治疗前合并发绀例数和住院天数高于共检出组( P<0.05),其余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百日咳单检出组患儿需要头罩中流量吸氧、合并重症肺炎或心肌酶异常的例数均高于共检出组,其原因可能主要与月龄偏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治疗中陪同人员肺气囊破裂致脑气栓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8岁,因亲属脑外伤昏迷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进氧舱陪护。陪舱前(2019年9月20日)心电图、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图1A),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10∶03首次进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陪同亲属行HBO治疗。HBO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升至0.16 MPa(1.6 ATA)后,稳压吸氧20 min 3次,每次间歇5 min;升、减压各10 min,减压前5 min吸氧(减压速度6 kPa/min)。本例患者为陪护人员,治疗全程无吸氧,亦无任何不适,与其他陪护交流正常。减压出舱前1 min本例患者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舱内其他人员无类似症状),出舱后迅速被送至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直径约32 mm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提示肺大泡出血(图1B);头部CT示右额顶枕叶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散在小气泡影(图1C)。初步诊断为脑气栓症,给予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Ⅴ方案行HBO治疗,安排医护陪舱、心电监护;入舱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但右侧肢体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经安抚可吸氧;治疗全程患者神志清醒,躁动,心率121次/min,血压130/90 mmHg,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SPO 2)100%;出舱后精神状态欠佳,嗜睡,可简单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多次呕吐(为胃内容物)。HBO治疗2 h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皮层白质斑状异常信号,无占位征象,加权像示右侧枕叶皮质下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图1D),考虑缺血梗塞灶,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入科后患者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睁眼反应为1分,语言评分为1分,运动评分为3分,总分为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评分为27分,左侧Gordon征(+),余正常。临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低饮食及抗血小板、降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1 d呼叫可睁眼能回应;治疗后2 d GCS评分为13分,可自主睁眼,呼叫能应答;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为5 -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氧血症治疗效果及术后撤机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撤机时间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比较2组撤机时间及治疗前后2、6、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pH值、自主呼吸频率(RR)、心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撤机时间为(35.51 ± 4.61)h,对照组为(44.04 ± 3.8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982,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 PaO 2分别为(73.96 ± 4.32)、(79.82 ± 3.61)、(94.82 ± 2.71)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70.72 ± 3.10)、(75.63 ± 3.88)、(90.27 ± 3.55)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854、5.000、6.443,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 PaO 2/FiO 2分别为(239.45 ± 18.74)、(269.85 ± 20.09)、(291.83 ± 17.30)mmHg,对照组分别为(226.74 ± 20.72)、(251.12 ± 16.74)、(279.65 ± 19.40)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77、4.530、2.964,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呼吸分别为(24.74 ± 2.03)、(22.61 ± 1.86)、(18.63 ± 2.05)次/min,对照组分别为(26.07 ± 1.89)、(24.24 ± 1.73)、(20.11 ± 1.87)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33、4.058、3.373,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心率分别为(83.32 ± 4.88)、(76.06 ± 4.71)、(70.34 ± 3.82)次/min,对照组分别为(86.06 ± 3.29)、(80.91 ± 4.31)、(75.71 ± 6.22)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44、4.805、4.653,均 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501, P<0.05)。 结论: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撤机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挑选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196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8例。对照组运用普通湿化瓶吸氧,试验组运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吸氧。对两个小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状况、痰液黏稠度状况、CPIS(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即心率、SpO 2、PaCO 2、PaO 2、呼吸频率、CPIS评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4 h、72 h,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COPD患者,不但能够使其呼吸功能有所改善,还能提升气道湿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腺苷诱导瞬时心脏停搏技术用于高流量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经颈静脉入路介入治疗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年龄47岁,身高175 cm,体质量62 kg,ASA分级Ⅱ级。因站立时突发头晕摔倒,致头部受伤入院。现病史:患者头晕时无一过性黑懵、无视物旋转、无呼吸困难、无四肢抽搐,受伤后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伤口活动性出血。既往史: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传染疾病病史,无食物、药物、接触物过敏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n,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正常,耳廓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创BP 123/67 mmHg(1 mmHg=0.133 kPa),未吸氧状态SpO 2 9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5次/min。头颅磁共振示:左侧颞叶功能区破裂脑动静脉畸形。余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颞叶功能区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