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与无创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NFNC)与无创通气(NIV)治疗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年 12月—2022年 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 6 h内呼吸支持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NIV组与HFNC组,每组 60例.NIV组采用NIV治疗,HFNC组采用HFNC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舒适度评分、呼吸功能、气管插管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结果:HFNC组住院时间短于NIV组,住院费用低于NIV组,舒适度评分高于N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12、24、48 h,两组呼吸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低于NIV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气管插管率为 18.33%,低于NIV组的 2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8 d,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HFNC组均低于N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经HFNC与NIV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基本相当,但HFNC的舒适度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心理状态更好,有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与住院费用的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组(T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连接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30 L/min。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2.5 mg/kg后,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随后开始胃镜操作。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2~0.5 mg/kg。记录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T组术后5 min内和30 min内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气道损伤和气压伤)发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与缺氧相关不良事件(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和严重缺氧)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增加通气氧流量、开放气道、面罩辅助通气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操作者和麻醉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体动、呕吐、反流、支气管痉挛和呛咳等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胃镜检查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增加,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低,开放气道使用率及面罩通气使用率降低,体动和呛咳发生率降低( P<0.05)。T组术后未见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氧血症治疗效果及术后撤机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撤机时间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比较2组撤机时间及治疗前后2、6、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pH值、自主呼吸频率(RR)、心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撤机时间为(35.51 ± 4.61)h,对照组为(44.04 ± 3.8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982,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 PaO 2分别为(73.96 ± 4.32)、(79.82 ± 3.61)、(94.82 ± 2.71)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70.72 ± 3.10)、(75.63 ± 3.88)、(90.27 ± 3.55)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854、5.000、6.443,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 PaO 2/FiO 2分别为(239.45 ± 18.74)、(269.85 ± 20.09)、(291.83 ± 17.30)mmHg,对照组分别为(226.74 ± 20.72)、(251.12 ± 16.74)、(279.65 ± 19.40)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77、4.530、2.964,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呼吸分别为(24.74 ± 2.03)、(22.61 ± 1.86)、(18.63 ± 2.05)次/min,对照组分别为(26.07 ± 1.89)、(24.24 ± 1.73)、(20.11 ± 1.87)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33、4.058、3.373,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心率分别为(83.32 ± 4.88)、(76.06 ± 4.71)、(70.34 ± 3.82)次/min,对照组分别为(86.06 ± 3.29)、(80.91 ± 4.31)、(75.71 ± 6.22)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44、4.805、4.653,均 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501, P<0.05)。 结论: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撤机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挑选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196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8例。对照组运用普通湿化瓶吸氧,试验组运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吸氧。对两个小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状况、痰液黏稠度状况、CPIS(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即心率、SpO 2、PaCO 2、PaO 2、呼吸频率、CPIS评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4 h、72 h,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COPD患者,不但能够使其呼吸功能有所改善,还能提升气道湿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在宫腔镜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HRIVE)技术在宫腔镜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9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拟行择期宫腔镜诊疗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HRIVE组和面罩吸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HRIVE组采用THRIVE设备供氧,氧流量为50 L/min;面罩吸氧组采用面罩吸氧方式,氧流量为5 L/min;两组氧浓度均设置为100%。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期间生命体征、麻醉药物使用量及手术时间等。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低氧事件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时间以及相应氧合干预手段、非缺氧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THRIVE组年龄(42±14)岁,面罩吸氧组年龄(43±15)岁。THRIVE组患者手术时长为(15.9±3.4)min,低于面罩吸氧组的(16.3±4.5)min( P=0.041),而苏醒时长和麻醉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术中血管活性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RIVE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为(99.7±1.1)%,高于面罩吸氧组的(99.1±1.1)%( P<0.05),两组患者其他时间点的SpO 2以及各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RIVE组低氧事件发生率为12.0%(6/50),低于面罩吸氧组的28.0%(14/50)( P=0.045)。两组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均无临时需要置喉罩或气管插管的病例。两组患者术中体动、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周均未发生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结论:THRIVE技术可以为宫腔镜诊疗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氧合,维持患者循环稳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在胸外科术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HFNC)与常规吸氧治疗在胸部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胸部手术后患者共585例,其中HFNC组156例,常规吸氧组429例。经过倾向匹配评分(PSM)后两组患者各140例。HFNC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给予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仪持续给氧;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给予双腔鼻导管或者面罩常规氧疗。主要结局指标是氧疗后治疗失败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气道护理干预、给氧时间、鼻面部皮损、术后第3天的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总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HFNC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显著低于常规吸氧组〔17.14%(24/140)比31.43%(44/140), P<0.01〕。HFNC组术后第3天的动脉血pH、SpO 2和术后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常规吸氧组( P<0.001),HFNC组的PaCO 2比常规吸氧组明显降低( P<0.05)。HFNC组的平均住院日、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01)。而两组的气道护理干预次数、给氧时间、鼻面部皮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HFNC应用在胸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氧疗,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传统鼻导管吸氧治疗老年复杂腹壁疝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与传统鼻导管吸氧治疗老年复杂腹壁疝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杂腹壁疝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4例,女36例,年龄为(74±7)岁;80例患者中,40例术后采用HFNC,设为HFNC组;40例术后采用传统鼻导管吸氧,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后血气指标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1)术后血气指标情况。HFNC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 d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13.5±2.3)kPa、(13.4±3.2)kPa、(13.8±2.3)kPa、(13.7±2.0)kPa和(12.7±2.1)kPa、(12.9±2.4)kPa、(12.3±2.5)kPa、(13.9±2.1)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5.6±0.7)kPa、(5.0±0.6)kPa、(4.7±0.6)kPa、(4.9±0.6)kPa和(5.6±0.6)kPa、(4.4±0.8)kPa、(5.0±4.8)kPa、(5.1±1.1)kPa,指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7.8%±2.2%、98.1%±2.1%、98.9%±1.8%、99.2%±2.0%和97.8%±3.1%、97.8%±2.1%、99.0%±1.5%、98.8%±2.0%,氧合指数分别为259±28、300±45、352±46、353±57和262±29、297±54、304±63、345±5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4.09, P<0.05),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时间=2.37, F交互=1.71, 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7.23, F交互=13.21, P<0.05),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间=1.02, P>0.05);指脉血氧饱和度时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5.54, P<0.05),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间=1.78, F交互=0.46, P>0.05);氧合指数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8.21, F时间=42.07, F交互=3.49, 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HFNC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肺部感染分别为3(3,3)d,3例和6(5,7)d,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7.50, χ2=4.50, P<0.05);术后发生肺不张、行气管插管分别为0、1例和4、7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HFNC在改善老年患者复杂腹壁疝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方面较常规鼻导管吸氧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流量湿化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普通气泡氧气湿化装置供氧,观察组患者脱机后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设备供氧。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及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21, P=0.026)。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52, P=0.015)。 结论:高流量湿化吸氧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痰液黏稠度,提高脱机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PICU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42例气管插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HFNC组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儿使用HHFNC及NCPAP后1 h的血气分析[PaO 2、PaCO 2、PaO 2/吸氧浓度(FiO 2)]、血氧饱和度(SaO 2)、舒适度、无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记录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鼻损伤、面部皮肤压痕、腹胀以及肺气漏发生率。 结果:两组在患儿撤机后1 h的血气分析(PaO 2,PaCO 2,PaO 2/FiO 2)、SaO 2、肺气漏、无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患儿舒适度更高、面部皮肤压痕、胃食管反流、鼻损伤和腹胀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HFNC和NCPAP均可作为撤机后过渡的呼吸支持模式,且临床治疗效果相当,HHFNC组患儿舒适度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