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D调节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HMGB1/RAGE通路和脂肪因子水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高迁移率组蛋白B1/高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HMGB1/RAGE)通路和脂肪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完成于2023年2—9月,实验平台位于嘉兴学院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嘉兴学院实验室。30只小鼠采用数字耳号进行标识,并通过耳号数字随机分为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哮喘组)、Ⅲ组(肥胖型哮喘组)、Ⅳ组(哮喘+维生素D组)和Ⅴ组(肥胖型哮喘+维生素D组),每组6只。单纯肥胖小鼠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哮喘模型小鼠需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方式诱导,维生素D干预模型小鼠则按照1 mL/d连续灌胃2周方式完成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脂联素及瘦素等因子水平,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HMGB1和RAGE基因的表达,最后对上述结果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1.34±0.48)×10 5/L,与Ⅳ组的(4.07±0.14)×10 5/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28, P < 0.001);Ⅲ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9.61±0.91)×10 5/L,与Ⅴ组的(4.89±0.38)×10 5/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75, P < 0.001)。Ⅱ组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75±1.94)%,与Ⅳ组的(11.51±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20, P < 0.001);Ⅴ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2.50±1.42)%,与Ⅲ组的(29.80±1.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74, P < 0.001)。ELISA结果显示,与Ⅲ组相比,Ⅴ组血清IL-4、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24、9.65、2.26、5.83、10.86、2.50,均 P < 0.001);Ⅲ组血清IL-10表达水平为(4.97±0.25)pg/mL,与Ⅴ组的(8.84±0.6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89, P < 0.001);Ⅴ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95±0.85)mg/L,与Ⅲ组的(1.15±0.13)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67, P < 0.001);Ⅳ组肺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1.42±0.09,与Ⅱ组的1.91±0.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5, P < 0.001);Ⅳ组肺组织中RAGE mRNA表达量为1.35±0.11,与Ⅱ组的1.55±0.1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9, P < 0.05);Ⅴ组肺组织中HMGB1表达量为1.51±0.10,与Ⅲ组的2.44±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 P < 0.001)。 结论:维生素D可能通过上调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HMGB1和RAGE的表达来减轻肺损伤,这为肥胖型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初诊2型糖尿病血清维生素D和AGEs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变化,分析其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参加门诊体检的4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25-OH-D、AGEs、白细胞介素-1β(IL-1β)、空腹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并同期进行精氨酸试验.两因素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个变量间的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5-OH-D含量明显降低,而AGEs、IL-1β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76~4.430,P<0.01).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胰岛素第一时相峰值倍数呈正相关(r=0.453,P<0.01),而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GEs和IL-1β呈负相关(r=-0.425~-0.31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血脂、血压、HbA1c和IL-1β后,胰岛素第一时相峰值倍数与25-OH-D呈显著正相关(t=5.028,P<0.01),与AGEs呈显著负相关(t=-2.933,P<0.01);HOMA-IR与25-OH-D呈显著负相关(t=-2.234,P<0.05),与AGEs呈显著正相关(t=11.513,P<0.01).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而AGEs水平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下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及可溶性sRAGE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及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症组(MAP 54例)和重症组(SAP 56例),并以45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获取APACHEII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S100A12、sRAGE在发病48h内的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析S100A12、sRAGE、PCT、APACHEII评分在区分重度和轻度急性胰腺炎方面的价值.结果:SAP组S100A12、sRAGE、PCT、APACHEII评分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死亡者S100A12、sRAGE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ROC曲线显示,S100A12对SAP 组的预测价值相关指标:敏感度81.42%、特异度93.28%,曲线下面积0.86, sRAGE对SAP的预测价值相关指标:敏感度66.54%、特异度92.38%,曲线下面积0.81,联合检测S100A12和sRAGE的敏感度63.74%、特异度95.73%.结论:S100A12、sRAGE与 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S100A12、sRAGE有可能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角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角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47%~64%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会出现该眼部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视功能.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AGEs参与糖尿病高血糖记忆效应的发生.本文就AGEs与糖尿病角膜病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MGB1与RAGE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肺损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水平与继发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经全主动脉CTA以及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AAD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静态吸氧状态下氧合指数(PaO2/FiO2)大小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21例)与非肺损伤组(35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AAD患者入院后每4小时抽血次,对照组受试者仅抽取1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RAGE水平,同时检测PaO2、计算PaO2/FiO2.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AAD患者入院后24 h的HMGB1、RAG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者在肺损伤组均明显高于非肺损伤组(均P<0.05).两组AAD患者入院后HMGB1、RAGE水平不断上升,而PaO2/FiO2逐渐降低,并均入院后48~60 h达到峰值,肺损伤组的3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非肺损伤组(均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HMGB1、RAGE水平达到峰值后下降,PaO2/FiO2逐渐回升.AAD患者中,HMGB1与RAGE水平与PaO2/FiO2均呈明显负相关(r=-0.940、-0.794).结论:HMGB1/RAGE信号通路可能在AAD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HMGB1、RAGE水平的升高,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监测HMGB1、RAGE水平可以对AAD并发肺损伤的风险进行评估;对HMGB1/RAGE信号通路深入研究可能会为AAD肺损伤的干预提供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小鼠热射病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在热射病(heat stroke)小鼠动物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MGB1在热射病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及热射病组(n=10),热射病组小鼠进入生物模拟仓(温度41℃,湿度70%)2 h,以肛温大于40℃为成模标准,采用18F脱氧葡萄糖标记小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射线断层成像(micro-PET/CT)核素显像技术行活体显像.采集血标本检测血肌酐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及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2(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 mitochondria associated 2,Aifm2)定位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HMGB1、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pecific receptor,RAGE)表达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小鼠肾组织代谢组学,并通过KEE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1)热射病组小鼠造模后45 min体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热射病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icro-PET/CT显示热射病组小鼠骨骼肌、内脏出现18F脱氧葡萄糖广泛浓聚.(2)HE染色显示热射病组小鼠肾组织出现集合管出血、小管内皮细胞肿胀,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3)免疫组化显示Aifm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表达,热射病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MGB1呈现细胞核阳性表达,在热射病组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热射病组肾组织HMGB1、RAGE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5)TUNEL检测结果显示热射病组凋亡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正常对照组和热射病组肾组织间检出136种差异代谢物,经过KEGG数据库分析,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等代谢通路存在显著性差异,肾上腺素酸(adrenic acid)等在内的多种差异代谢物可能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调节点.结论 急性肾损伤是热射病常见并发症,可能原因为全身高分解代谢导致的肾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凋亡通路激活,与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及HMGB1活化可能存在相关性.部分差异代谢物可能在热射病相关急性肾损伤研究中存在较高的研究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沉默AGER基因表达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oduct specific receptor,AGER)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以及AGER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特异性针对基因的siRNA(siRNA-AGER)转入肺腺癌A549、H1299和H1975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鉴定沉默效率.通过CCK-8法检测沉默基因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沉默基因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五基因表达对A549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波形蛋白(Vemintin)、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和β-连环蛋白(p-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基因表达对A549细胞中p-catenin蛋白核定位的影响.通过Survexpress数据库探究AGER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水平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沉默基因表达后,A549、H1299和H1975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P值均 < 0.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提示,A549、H1299和H197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值均< 0.000 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A549细胞中PCNA、Vemintin、Snail、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值均<0.001).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均提示,沉默基因表达后细胞核内p-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提示,AGER表达水平越高,患者总体生存率越低= 0.046 3).结论:沉默AGER基因表达可以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并下调细胞核内p-catenin蛋白的水平;提示AGER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起到促癌作用,并且与临床预后紧密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