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沉默高迁移率族蛋白N2表达对肾癌细胞的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shRNA-高迁移率族蛋白N2(HMGN2)慢病毒载体对肾癌细胞侵袭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31例肾细胞癌患者,术中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shRNA-HMGN2的表达以及凋亡分子标志物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利用shRNA干扰技术构建shRNA-HMGN2慢病毒载体,利用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A498细胞作为体外实验的对象,根据有无转染shRNA-HMGN2质粒,将细胞分成三组,即A组细胞未做任何处理,B组细胞经空白载体慢病毒转染,C组细胞经shRNA-HMGN2载体构建的慢病毒转染。Transwell试剂盒检测三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和凋亡水平。结果:肿瘤组织的HMGN2蛋白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瘤旁组织( P<0.05)。在人肾癌细胞系ACHN细胞和A498细胞中,C组的细胞侵袭能力要低于A组和B组( P<0.05),C组的细胞凋亡水平要高于A组和B组( P<0.05)。另外,人肾癌ACHN细胞和A498细胞中,C组HMGN2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要低于A组和B组( P<0.05),而C组Caspase-9和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要高于A组和B组( P<0.05)。 结论:shRNA-HMGN2慢病毒载体可以抑制肾细胞癌的侵袭,促进肾细胞癌的凋亡,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氧化苦参碱对过氧化氢刺激的胰腺腺泡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和释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对过氧化氢(H 2O 2)处理的大鼠胰腺腺泡AR42J细胞株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和释放的影响。 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 2O 2处理对AR42J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AR42J细胞分为对照组、H 2O 2组、H 2O 2+OM组。H 2O 2组及H 2O 2+OM组加入等容积的H 2O 2(终浓度0.16 mmol/L),对照组加入等容积三蒸水,H 2O 2+OM组在加入H 2O 2前0.5 h加入OM(终浓度0.5 g/L),培养24 h后收取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HMGB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HMGB1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MGB1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分布。 结果:H 2O 2组细胞HMGB1蛋白表达量、分泌到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量、细胞质HMGB1蛋白占细胞总HMGB1蛋白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04比0.69±0.02,(4.84±0.13)μg/L比(2.68±0.07)μg/L,(35.7±2.5)%比(10.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应用OM干预后,细胞HMGB1蛋白表达及分泌量、细胞质中HMGB1蛋白占比分别为0.82±0.02、(3.97±0.10)μg/L、(27.3±1.7)%,均显著低于H 2O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H 2O 2能够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HMGB1的表达和释放,OM干预可减轻H 2O 2致AR42J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1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后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炎症应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介导炎症应答。然而HMGB1在炎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因蛋白修饰种类和细胞中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在细胞核中发生赖氨酸残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天冬酰胺残基糖基化、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及赖氨酸残基乳酸化修饰,蛋白修饰后由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游离的HMGB1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和调控炎症应答。笔者从HMGB1翻译后修饰、释放、生物学作用及结合受体等方面,就其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炎症干预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麻醉方式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HMGB1浓度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浓度。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年龄34~68岁,BMI 19~24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4):全身麻醉组(G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GE组麻醉诱导前经L 1,2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达到T 6后进行全身麻醉,方法同G组。术后采用PCIA,维持VAS评分≤3分。于麻醉前10 min(T 0)、手术结束时(T 1)、术后1 h(T 2)、24 h(T 3)和48 h(T 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HMGB1、γ-干扰素(IFN-γ)以及IL-4浓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水平和CD4 +/CD8 +比值。 结果:与G组比较,GE组T 2,4时血浆IFN-γ和IL-4浓度降低,T 2~4时血浆HMGB1浓度降低,T 2~4时CD3 +、T 2时CD4 +、T 2,3时CD8 +水平和CD4 +/CD8 +比值升高( P<0.05)。 结论:相比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血浆HMGB1浓度更低,进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尖锐湿疣疣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尖锐湿疣(CA)疣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初发CA患者64例(初发组)和复发CA患者48例(复发组),另选择同期31例接受包皮环切术患者以及19例女性性器官美容整形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正常包皮及健康外阴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疣体内HMGB1水平,并对疣体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生存素(Survivin) 、caspase-3表达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初发组、复发组、对照组HMG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96 ± 0.20、1.53 ± 0.14、1.05 ± 0.11,三组HMGB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5.20, P<0.05);初发组疣体内HMGB1 mRNA表达量高于复发组、对照组,而复发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组疣体内sFas、Bcl-2、sFasL 、caspase-3 mRNA表达量低于复发组、对照组(0.52 ± 0.08比0.82 ± 0.16和1.10 ± 0.19、0.50 ± 0.05比0.79 ± 0.13和1.08 ± 0.21、0.47 ± 0.06比0.81 ± 0.15和1.01 ± 0.19、0.35 ± 0.04比0.68 ± 0.09和0.91 ± 0.16),而复发组上述指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组疣体内Survivin mRNA表达量高于复发组、对照组(2.14 ± 0.40比1.60 ± 0.27和0.99 ± 0.18),而复发组Survivin mRNA表达量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复发组、对照组[(20.08 ± 1.95) μg/L比(26.93 ± 2.74)和(37.65 ± 3.83) μg/L、(31.05 ± 3.24) μg/L比(38.13 ± 3.76)和(45.98 ± 4.69) μg/L],而复发组上述指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组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复发组、对照组[(423.71 ± 28.68) ng/L比(384.26 ± 21.70)和(335.43 ± 19.65)ng/L、(289.50 ± 18.53) ng/L比(251.07 ± 15.96)和(214.67 ± 13.20) ng/L],而复发组血清IL-17、IL-23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A患者疣体内HMGB1 mRNA表达与疣体内caspase-3、sFas、Bcl-2、sFasL mRNA表达呈负相关( r = - 0.602、-0.734、- 0.692、- 0.717, P<0.05),与Survivin mRNA表达呈正相关( r = 0.645, P<0.05);CA患者疣体内HMGB1 mRNA表达与血清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 r = 0.673、0.685, P<0.05),与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 r = - 0.698、- 0.764, P<0.05)。 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疣体内HMGB1存在明显异常,并与细胞凋亡以及免疫、炎性相关因子异常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CA的发生、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近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观察性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多奈哌齐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改善脑功能代谢药物治疗,多奈哌齐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5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个月血清和脑脊液HMGB1表达水平、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ADAS-Cog)、简明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的变化。结果:多奈哌齐组患者治疗后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25.2±2.7)分比(33.4±3.6)分( 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3.3±2.1)分比(19.4±1.9)分( P<0.05)]。多奈哌齐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56.3±2.1)分比(46.9±1.6)分( P<0.05),NPI评分低于对照组(16.2±2.3)分比(22.3±2.6)分( P<0.05)。多奈哌齐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5.3±5.3)μg/L比(56.4±4.4)μg/L、(39.2±3.3)μg/L比(47.1±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奈哌齐可下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HMGB1水平,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HMGB1的表达调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多卡因减轻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减轻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8~12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 n=10):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S组只行手术,不结扎。L组大鼠模型制备后即刻尾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后以10 mg·kg -1·h -1输注3 h,S组和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模型制备后24 h时麻醉后处死大鼠,采集下腔静脉血,取肺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Syndecan-1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确定肺湿重/干重比值,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血管内皮结构。 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L组血清TNF-α、Syndecan-1浓度和肺湿重/干重比值升高,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C组比较,L组血清TNF-α、Syndecan-1浓度和肺湿重/干重比值降低,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下调( P<0.05)。透射电镜下,S组大鼠肺血管内皮完整连续,结构致密;C组大鼠肺血管内皮不连续,结构明显疏松;L组大鼠肺血管内皮连续性基本完整,结构稍疏松。 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HMGB1 mRNA表达,减轻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乳腺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核蛋白,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从细胞中释放或分泌,在细胞的存活/死亡途径中起关键作用。HMGB1具有巨大的生物学功能,是炎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主要调节因子。HMGB1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及耐药关系密切。随着对HMGB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HMGB1研究现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NA-34a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逆转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iRNA-34a(miR-34a)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逆转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剂量递增间歇作用的方法构建MG-63顺铂耐药细胞株(MG-63/DDP)。使用不同浓度顺铂(0、1、5、10、20、30 μg/ml)处理MG-63/DDP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MG-63/DDP细胞分别转染miR-34a过表达载体(miR-34a过表达载体组)及miR-34a空表达载体(miR-34a-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4a的相对表达量;使用不同浓度顺铂(0、1、5、10、20、30 μg/ml)处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a是否调控HMGB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HMGB1蛋白表达量。将MG-63/DDP细胞分别转染HMGB1基因沉默载体(si-HMGB1组)及其阴性对照载体(si-N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MGB1蛋白表达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MG-63/DDP细胞株构建成功。不同浓度顺铂作用后,MG-63/DDP细胞存活率均高于MG-63细胞(均 P<0.01)。MG-63/DDP细胞和MG-63细胞对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分别为25.80 μg/ml和0.47 μg/ml。MG-63/DDP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低于MG-63细胞(0.46±0.04比1.02±0.05, t=15.14, P<0.01);与miR-34a-NC组相比,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G-63/DDP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增加(1.67±0.09比1.00±0.02, t=-12.58, P<0.01)。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iR-34a-NC组细胞存活率随着顺铂浓度增加而降低,5~30 μg/ml顺铂作用后,miR-34a过表达载体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miR-34a-NC组(均 P<0.01)。20 μg/ml顺铂处理24 h后,miR-34a-NC组和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G-63/DDP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1±1.7)%、(42.3±2.3)%,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G-63/DDP细胞具有更高的凋亡率(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miR-34a-NC组相比,miR-34a过表达载体组能够抑制PGL3-野生型-HMGB1荧光素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37, P<0.01),而miR-34a过表达载体组对PGL3-突变型-HMGB1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抑制效果( t=0.35, P=0.74)。miR-34a过表达载体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miR-34a-NC组(0.43±0.02比1.00±0.14, t=6.98, P<0.01)。与si-NC组相比,si-HMGB1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 IC50均降低(均 P<0.05)。 结论:miR-34a过表达能够增强骨肉瘤细胞MG-63/DDP对顺铂的化学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A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是一种非组蛋白,本身不具有转录活性,但它可通过与染色质结合改变其结构,继而调节其他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RNA基因能够调控HMGA2在肿瘤中的作用,同时肿瘤的侵袭性与上皮间质转化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靶向HMGA2基因治疗相关肿瘤。文章主要介绍HMGA2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