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白细胞介素-6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4小时前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B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6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并根据术后预后状态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HICH患者血清HMGB1、IL-6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探讨影响HICH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HICH患者术后血清HMGB1、IL-6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二者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HMGB1和IL-6水平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血清HMGB1和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术中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破入脑室、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HMGB1和IL-6均为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血清HMGB1和IL-6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HMGB1=2.236、Z二者联合-IL-6=1.974,P=0.034、0.017).结论 HICH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术后血清HMGB1、IL-6水平与其神经功能康复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4小时前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核心症状群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群,为医护人员开展个体化、精准化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2月-2024年1月便利抽取河北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4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收集资料.探索性因子析取症状群,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并通过分层回归明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的症状群,确定核心症状群.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83.5%)、担忧(80.6%)、恶心(75.7%),最严重的症状是疼痛(2.29±0.05),其次是恶心(1.93±0.06)、担忧(1.72±0.06).探索性因子分析出5个症状群,分别是病感症状群、功能障碍症状群、精神情绪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832%.症状网络中预期影响值最大的症状为疼痛(rs=1.17).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感症状群的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最大(β=-4.677,95%CI:-5.224~-4.131,P<0.001),对模型解释度为46.5%.结论 病感症状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核心症状群,医护人员可基于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开展症状管理,进一步提高症状管理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网膜素-1、硫氧还蛋白1、小窝蛋白-1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血清网膜素-1(Omentin-1,OMTN)、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创血肿清除术82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30d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48例)、预后不良组(n=34例),比较2组入院时血清OMTN、Trx1、Cav-1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Graeb脑室出血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分析入院时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度.结果 预后良好组OMT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Trx1、Cav-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Graeb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Trx1、Cav-1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Graeb评分呈正相关,OMTN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与Graeb评分负相关;各指标单独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均>0.6,但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57(P<0.05);入院时OMTN、Trx1、Cav-1高水平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0.242、2.462、3.440倍.结论 HICH患者入院时OMTN水平降低,血清Trx1、Cav-1水平升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HICH患者预后情况的辅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以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sLOX-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HICH病例资料,患者术后均持续随访1个月,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acle,GOS)评估患者预后,GOS 1~3分为预后不良(n=32),GOS 4~5分为预后良好(n=34).比较两组基线资料、Lp-PLA2、sLOX-1、ox-LDL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ICH患者Lp-PLA2、sLOX-1、ox-LDL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ROC)分析Lp-PLA2、sLOX-1、ox-LDL水平评估HICH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两组HICH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后不良组HICH患者出血量、Lp-PLA2、sLOX-1、ox-LDL水平与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CH患者Lp-PLA2、sLOX-1、ox-LDL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p-PLA2、sLOX-1、ox-LDL水平在评估HICH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7.75μg/L、362.50ng/L、54.15μg/d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900、0.793(P<0.05),敏感度分别为75.00%、87.50%、78.13%,特异度分别为82.35%、82.35%、76.47%.结论 预后不良组HICH患者Lp-PLA2、sLOX-1、ox-LDL水平呈高表达,Lp-PLA2、sLOX-1、ox-LDL水平越高,神经损伤越严重,且Lp-PLA2、sLOX-1、ox-LDL水平在评估HICH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控制水平、长时血压变异性及血清IL-6对早期认知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压波动及生化指标对其早期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48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发病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62例)和非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86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后连续7 d的平均血压,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及长时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区HICH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基底节区HICH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认知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较长、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高、白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认知障碍组相比,认知障碍组患者的MSBP、MDBP、7 d收缩压标准差(7dSSD)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 OR=1.258,95% CI:1.134~1.396, P<0.001)、MSBP( OR=1.770,95% CI:1.267~2.473, P=0.001)、7dSSD( OR=1.139,95% CI:1.038~1.249, P=0.006)、IL-6( OR=1.156,95% CI:1.076~1.241, P<0.001)是基底节区HICH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高血压病程、MSBP、7dSSD、IL-6与MoCA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 rs=-0.271, P=0.001; rs=-0.493, P<0.001; rs=-0.264, P=0.001; rs=-0.412,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应用MSBP、7dSSD、IL-6、高血压病程诊断基底节区HICH患者早期发生认知障碍的AUC为0.932,敏感度为0.855,特异度为0.895。 结论:MSBP、7dSSD、高血压病程及血清IL-6可能为基底节区HICH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监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miR-126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外周血微RNA-126(microRNA-126, miR-126)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数量和分布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3.0 T MRI检查,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CMB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浓度,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miR-126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miR-126与CBMs数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对CMBs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93例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非CMBs组110例(57.0%),单纯脑叶CMBs组20例(10.4%),非单纯脑叶CMBs组63例(32.6%)。3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可能是单纯脑叶CMBs的危险因素,VEGF较高、胱抑素C水平较高、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较低、高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可能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危险因素。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浓度较高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86,95%置信区间1.035~1.358; P=0.014),而miR-126相对表达量较高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54,95%置信区间0~0.269; P=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浓度较高( r=0.848, P<0.001)和miR-126相对表达量较低( r=-0.043, P=0.035)可显著增加CMBs数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EGF预测非单纯CMB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置信区间0.741~0.865),最佳截断值为120.55 ng/L,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75.5%。 结论:在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VEGF和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与CMBs数量及其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血清VEGF可作为预测非单纯脑叶CMBs存在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45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年龄≥45岁4 815例,根据既往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史、脑出血、脑梗死病史,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947例和对照组3 868例;并根据年龄分为45~59岁组2 123例,60~74岁组1 434例,≥75岁组1 258例。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0~74岁( OR=1.67,95% CI:1.37~2.02, P<0.01)、≥75岁组( OR=2.95,95% CI:2.42~3.61, P<0.01)、消瘦( OR=1.44,95% CI:1.21~2.26, P<0.01)、超重( OR=1.24,95% CI:1.04~1.48, P<0.05)及肥胖( OR=1.49,95% CI:1.17~1.91, P<0.01)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较未患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 OR=1.74,95% CI:1.42~2.14, P<0.01);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亦增加( OR值分别为1.50、1.78和2.96),血压控制达标者,其患病风险较无高血压人群亦升高( OR=1.92,95% CI:1.46~2.54, P<0.01)。性别、吸烟史、血脂异常及脂肪肝与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无相关性。 结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维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及对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患者血清Hcy检测水平(正常范围为<15 μmol/L)将血清Hcy<15 μmol/L患者21例纳入A组,将血清Hcy≥15 μmol/L患者59例纳入B组,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出血部位、出血量等)、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等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21例患者血肿吸收速度为(0.4±0.1)ml/d、MoCA评分(19.6±4.6)分,均高于B组59例患者(0.3±0.1)ml/d、(16.3±3.3)分( t=3.935、3.532,均 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呈负相关( r=-0.372、-0.311, P=0.000、0.005),即血清Hcy水平越高,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以及认知功能情况越差。 结论:老年脑血出患者发病时血清Hcy会发生变化,随着血清Hcy水平不断增加,患者血肿吸收慢及认知功能改善差等不良风险随之上升,故血清Hcy水平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评价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微出血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微出血是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血液由微小血管渗出或漏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脑组织内形成的微小病灶。脑微出血的发病机制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其中位于单纯脑叶的微出血被认为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而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病变则是引起深部及幕下微出血的重要原因。脑微出血在卒中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5年)接受治疗或许与脑微出血及脑出血事件相关,同时一定负荷的脑微出血可能会增加未来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但抗血小板药物所增加的出血风险是否大于其预防栓塞的获益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如何更好地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大量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 n=4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中型组( n=65,GCS 9~12分)与重型组( n=31,GCS 3~8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轻型患者治疗后1~3 d接受头颅CT复查,中、重型患者治疗后24 h接受头颅CT复查,根据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分为非再出血组( n=100)与再出血组( n=39)。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分析血清hs-CRP、FIB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结果:重型组血清hs-CRP、FIB水平高于轻型组、中型组(均 P<0.05),中型组血清hs-CRP、FIB水平高于轻型组(均 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FIB水平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脑出血其他合并症无相关性(均 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 r=0.487,0.518,均 P<0.05)。再出血组治疗前脑出血量>30 ml、病情为重型、发病至入院时间<6 h及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高于非再出血组(均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为重型、发病至入院时间<6 h及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升高,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高血清hs-CRP、FIB水平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