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38 MAPK/CREB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补肾解毒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 AP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分别进行仅抓取(模型组)、补肾解毒通络汤、穴位埋线(足三里、肾俞、中脘)+补肾解毒通络汤(埋线组)干预,3周后观察干预后大鼠肾重/体质量,尿肌酐、血肌酐,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fibrino-gen,FN)含量、肾皮质形态学差异,以及肾皮质p-p38MAPK,p-CREB,F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的肾重/体质量、血肌酐和尿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血清FN和肾皮质p-p38MAPK、p-CREB和FN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埋线组的以上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降低(P<0.05).且埋线组的以上各项指标也显著低于补肾解毒通络汤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足三里、肾俞、中脘联合补肾解毒通络汤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及肾损害,可能是通过调节p38 MAPK/CREB信号传导通路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潜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45 mg/kg)建立化学性糖尿病模型。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总黄酮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单体黄酮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均按0.2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第7、14天,测定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测定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β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柞树叶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4 d,柞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各剂量组血糖值降低( P<0.01或 P<0.05),AUC下降( P<0.01或 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P<0.01或 P<0.05);UPLC-MS/MS鉴定了柞树叶总黄酮中12个黄酮苷及苷元类成分。 结论:推测柞树叶降糖的物质基础为其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柞树叶总黄酮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单体黄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选取无高血糖的3 937例本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收集基线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7年。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360 μmol/L、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高血糖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高血糖作为结局指标,尿酸水平为观察指标,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混杂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分别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发病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各组高血糖 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7%、34.0%、38.8%、43.8%( Z=148.94, P<0.01),其中男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3.4%、29.9%、34.7%、35.8%( Z=11.17, P<0.01);女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42.5%、52.2%、65.0%( Z=141.84, P<0.01)。以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影响后,总人群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73(1.39~2.15)、1.86(1.42~2.45)、1.95(1.34~2.85)倍(均 P<0.05);女性职工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8(1.62~2.94)、3.41(2.24~5.20)、3.02(1.69~5.40)倍(均 P<0.01)。 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医务人员高血糖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医务人员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治疗肥胖症合并糖尿病疗效的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手术能够治愈肥胖症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高血糖情况,减重代谢手术也被纳入T2DM合并肥胖症的治疗指南当中。但是并非所有T2DM患者均能从减重代谢手术中获益,而且即便术后T2DM缓解也存在一定复发的可能,同时要承受术中、术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需要一个系统对患者进行手术的风险/收益比进行评估。临床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临床变量,对某种相关结局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的工具,主要包括评分表、列线图模型、逻辑回归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等。目前研究及应用较多的T2DM预后预测模型主要包括:ABCD评分、DiaRem评分、Ad-DiaRem评分、DiaBetter评分表、IMS列线图模型,以及逻辑回归模型等。另外,随着外科治疗T2DM被普遍接受,仍不断有新的模型被陆续提出,并用于术后减重效果的预测,或者从新的角度对术后T2DM缓解情况进行预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的开发,可以进行更大量的计算,纳入更多的变量,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既可以开发客户端应用于临床,也可以用于对已有模型准确度的验证。本文对现有的T2DM合并肥胖症患者行减重代谢手术的预测模型进行综述,旨在为使用或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1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24 h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探究短期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及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共纳入149例T2DM患者,受试患者均接受度拉糖肽周制剂1.5 mg治疗2~4周,同时使用瞬感CGM设备监测患者动态血糖水平。研究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平均血糖(MDG)、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及低血糖时间(TBR),次要指标包括合并药物剂量变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血压变化情况。使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模型(MEM)或配对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治疗后每周的主要指标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1.5 mg度拉糖肽治疗4周后,受试患者的MDG水平和MAGE分别降低(0.76±0.31)和(0.50±0.13)mmol/L(均 P<0.05)。治疗2周后患者每日TIR由治疗后首周内的73.91%(IQR为25.20%)升高至77.49%(IQR为24.89%),中位差异为3.58%( P<0.01),TAR(>10.0 mmol/L)则由首周内的2.95%(IQR为10.76%)降低至1.94%(IQR为7.24%),中位差异为1.01%( P<0.001),而TB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患者的收缩压较基线降低(5.2±1.5)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有14例患者报告了可能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事件。 结论:在T2DM患者人群中,使用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2~4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改善短期血糖控制指标并降低血压,同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葡萄糖对HTR8/SVneo细胞Akt2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及妊娠早期外周血Akt2 mRNA水平与妊娠前BMI和GDM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葡萄糖对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细胞Akt2基因甲基化和mRNA水平的影响及早孕期外周血Akt2 mRNA水平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1)构建GDM孕妇子宫内高血糖环境细胞模型,按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分为2.5、5.0、10.0、25.0、40.0 mmol/L 5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kt2 mRNA水平,质谱检测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2)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早孕期外周血,根据其孕前BMI及有无GDM分为4组:超重非GDM组、超重GDM组、肥胖非GDM组和肥胖GDM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组孕妇早孕期外周血中Akt2 mRNA水平。结果:(1)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Akt2 mRNA水平显著升高,呈浓度依赖性( P均<0.05)。与25.0 mmol/L组相比,5.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位点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pG)10、CpG23、CpG24.5,2.5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23、CpG24.5位点,10.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0位点,均出现显著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P均<0.05);与5.0 mmol/L组相比,40.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0位点出现显著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P<0.05)。(2)与超重非GDM组[1.04(0.90~1.26)]比较,超重GDM组[2.10(1.85~2.28)]和肥胖GDM组[1.68(0.82~2.43)]Akt2 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肥胖GDM组[1.68(0.82~2.43)]比较,超重GDM组[2.10(1.85~2.28)]Akt2 mRNA水平较高,肥胖非GDM组[1.00(0.71~2.17)]Akt2 mRNA水平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葡萄糖可能通过改变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从而影响Akt2 mRNA水平,且这种变化可能在GDM孕妇的早孕期已经出现,特别是在孕前BMI较低的孕妇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及其组合与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及其组合与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HUA)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3至11月对山西省太原市南寨社区18岁及以上总人群的10%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是否患有HUA,将入选者分为HUA组和非HUA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别在空腹和正常饮食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测定血尿酸水平。纳入分析的代谢综合征(MS)组分共5个,分别为高血压、高血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不同组分及其组合与HUA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社区居民2 167人,其中HUA组385例,年龄(49.1±15.8)岁,男性297例(77.1%);非HUA组1 782名,年龄(48.2±16.2)岁,男性695名(39.0%)。与非HUA组比较,HUA组患者男性、吸烟、饮酒及痛风发作的比例均较高(均 P<0.05),腹围、体重指数均较大(均 P<0.001)。HUA组患者MS组分中高血压、高TG血症、腹型肥胖的比例均较高,低HDL-C血症的比例较低(均 P<0.05),而高血糖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调整了吸烟、饮酒、服用降压及降糖药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高血糖外,MS其余各组分均与 HUA存在关联,其中低HDL-C血症与HUA呈反向关联( OR=0.408,95% CI:0.231~0.721, P=0.002),高TG血症与HUA的关联最强( OR=1.834,95% CI:1.339~2.513, P<0.001)。调整了吸烟、饮酒、服用降压及降糖药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1种MS组分组合中有9种与HUA存在关联(均 P<0.05),其中腹型肥胖+高TG血症与HUA的关联最强( OR=4.379,95% CI:2.184~8.780, P<0.001)。 结论:除高血糖外,MS其余组分及其组合均与HUA存在关联,以高TG血症关联最强。在MS各组分的组合中,以腹型肥胖+高TG血症与HUA的关联最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LP-1类似物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利拉鲁肽对照组(LIR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利拉鲁肽组(DM+LIR组)。造模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水平,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并应用Western-blot检测胰岛组织中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轻链蛋白(LC3)及p62蛋白的变化。结果:DM组与NC组及LIR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 P均<0.05),而在DM+LIR组中,这些指标较DM组均有明显下降( P均<0.05)。胰岛素敏感性在DM组中明显降低,DM+LIR组中得到明显改善( P<0.01)。DM组胰岛LC3-Ⅱ/Ⅰ比值较NC组及LIR组升高,p62蛋白则表达下降。而经利拉鲁肽治疗后LC3-Ⅱ/Ⅰ比值进一步升高,p62蛋白表达则进一步下降。 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可增强糖尿病大鼠胰岛自噬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在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卒中后的应激性高血糖会加剧缺血性脑损伤。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 DPP-4)抑制剂作为近年来新开发的降糖药,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虽然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尚未明确证实DPP-4抑制剂在预防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方面的有效性,但动物模型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能通过抗炎、抗凋亡以及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新生等机制,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文章综述了DPP-4抑制剂在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胰岛β细胞去分化蛋白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建立一种检测胰岛β细胞去分化状态的方法。方法:实验研究。常规培养胰岛Min6(小鼠β细胞系)、αTC1-6(小鼠α细胞系)、HepG2(人肝癌细胞)和F9细胞(小鼠畸胎瘤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棕榈酸(PA)过夜处理Min6细胞制备β细胞去分化模型。细胞染色采用抗-嗜铬粒蛋白A(ChgA)、抗-胰岛素(Ins)、抗-胰高血糖素(Gcg)、抗-SRY盒转录因子9(Sox9)和抗-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n6细胞高度表达Ins和ChgA,αTC1-6细胞高度表达Gcg,HepG2细胞高度表达Sox9,F9细胞高度表达Oct4,阳性率在90%左右。炎性因子(IL-1β+TNFα)处理Min6细胞导致Ins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92.775%±1.702%比97.125%±0.246%, P=0.045),Sox9染色阳性细胞增加(41.675%±0.390%比25.875%±3.348%, P=0.003),但ChgA和Oct4染色无明显变化( P值均>0.05)。PA处理Min6细胞后,Gcg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上升(54.500%±3.597%比41.160%±3.007%, P=0.02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的趋势一致。 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可检测各去分化模型中不同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判断胰岛β细胞的去分化状态提供了新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