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对浅表结构异常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对浅表结构异常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浅表结构异常淋巴结行手术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均于术前接受高频超声与US-FNA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与US-FNA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显示,恶性79例,良性11例;高频超声诊断敏感度为75.95%,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96.77%,阴性预测值为32.14%,Kappa值为0.35;US-FNA诊断敏感度为88.61%,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87.78%,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50.00%,Kappa值为0.55;与高频超声诊断结果相比,US-FNA诊断敏感度更高( P < 0.05)。 结论:采用US-FNA对浅表结构异常淋巴结进行诊断,US-FNA诊断效能优于高频超声,可提高诊断敏感度,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高频超声特征,以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S-CNB)在诊断PT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怀疑为PTL的2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施行了US-CNB的23例,未经US-CNB直接手术者1例。男性5例,女性19例,年龄39~75岁。对施行了US-CNB的23例患者进行穿刺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并对最终病理确诊为PTL的20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要素化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接受US-CNB的23例可疑PTL患者中,组织学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未分化癌1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纤维性甲状腺炎1例,诊断为PTL者18例,另1例US-CNB穿刺标本病理诊断困难(后经手术活检取材,最终病理诊断为PTL),US-CNB对PTL的穿刺诊断成功率为18/19,本组无任何病例发生严重穿刺并发症。另1例未行US-CNB直接手术经病理明确为PTL。20例PTL的声像图特征主要包括:结节大多形态欠规则,边缘欠光整;内部大多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蜂窝状或条索状改变;较少伴有钙化;病灶多发为主;大多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多伴有后方回声增强;甲状腺体积多增大或形态不规则;若同时伴有侧颈部或中央区淋巴结肿大对诊断更有帮助。结论:PTL具有一定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联合US-CNB可以对PTL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下小鼠心脏穿刺取血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不开胸进行小鼠心脏精准穿刺取血的方法,以明确该方法所能采集的最大血量,以及是否可以用于长期重复取血。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10~14周龄)分为终止性实验组( n=4,检测一次所能取到的最大血量)、反复采血0.5 ml组( n=10,每次取0.5 ml全血,1次/2 d,持续4周),反复采血0.75 ml组( n=10,每次取0.75 ml全血,1次/2 d,持续4周)。使用高频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最大切面,引导胰岛素注射器针头经胸廓进入左心室进行采血。在反复采血0.5 ml组,使用超声检测第一次采血前、第一次采血后3 min、以及采血结束(共采血14次)休息1周后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 结果:成功施行超声引导下不开胸经心脏穿刺取血,用时(88±19)s/只,获取的最大血量为(1.43±0.11)ml/只。在反复采血0.5 ml组,反复采血4周后,小鼠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无小鼠死亡。但在反复采血0.75 ml组,在观察终点前有2只小鼠死亡。 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小鼠心脏穿刺取血,安全、微创、便捷、高效,可获取血量大,也可用于长期多次取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造影在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作为淋巴管静脉吻合(LVA)术前规划手段,对提高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LVA手术质量和改善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LVA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术前超声淋巴管造影,将患者分为超声造影组和对照组。超声造影组通过术前超声淋巴管造影联合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成像来定位淋巴管和受体静脉,并规划LVA手术靶标;对照组则根据术前吲哚菁绿淋巴管造影结果来引导LVA手术探查。2组患者LVA单肢手术探查切口数量、单肢成功吻合数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吻合成功率(成功吻合总数/手术探查切口总数)采用卡方检验;单次吻合手术时长、平均臂围、术前和术后臂围差用独立样本 t检验。通过术后3个月随访,采用配对 t检验对比2组患者手术侧肢体的平均臂围改善情况。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47例女性患者,其中超声造影组27例,年龄(57.1±9.0)岁,中位水肿病程2年;对照组20例,年龄(58.1±9.6)岁,中位水肿病程2年。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相比,单肢手术探查数[6.0(4.0, 7.0)例vs. 5.0(3.0, 6.0)例]、单肢成功吻合数[5.0(3.0, 6.0)例vs. 3.0(2.0, 3.0)例]、总体吻合成功率[82.8%(125/151) vs. 61.4%(54/88) ]以及术前术后平均臂围差均显著增加[(6.2±3.3) cm vs. (3.9±1.9) cm],单次吻合时长显著缩短[(57.4±16.0) min vs.(92.8±18.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超声造影组、对照组的术前、后平均臂围分别比较[(31.4±4.6) cm vs.(25.3±4.7) cm]、[(31.3±4.3) cm vs.(27.5±3.8)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1)。 结论:超声淋巴管造影作为LVA术前规划手段,能显著提高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LVA手术吻合数量和吻合成功率,缩短单次吻合时长,并改善LVA术后短期内肢体减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关节)量角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0.9)分]、肩关节RO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MBI评分及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7±0.6)分]、肩关节ROM、MBI评分[(66.7±11.4)分]及FMA-U评分[(41.6±7.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比较,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病情,改善肩部活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频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的运用价值及意义。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高频超声技术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患儿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10岁,中位数5岁。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骨骺骨折10例,拇近节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7例,其他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8例;骨折端移位成角,手指外观畸形。受伤至手术时间10~48 h,平均26 h。术中记录超声下骨折移位情况,术中复位后超声及X线下骨折复位情况。随访半年,观察术后X线片效果、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25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切开复位患儿,术中X线片及外观恢复正常;随访患儿中1例患儿针道感染,拔针给予换药后痊愈,未发生骨髓炎及创伤性关节炎;25例患儿患指外观未见偏斜及旋转。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25例均达优良。结论:在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中,运用高频超声技术,可完全显示在X线下隐身的指骨基底部骨骺,指导复位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并引导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避免副损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内镜治疗小儿粪石所致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术中腔内超声造影引导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联合数字化胆道子镜(以下简称子镜)治疗小儿粪石所致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内镜治疗的48例粪石所致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的病历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阑尾外径、阑尾壁厚度、粪石直径,观察其周边网膜是否增厚,术中腔内超声造影观察并记录粪石是否成功取出、阑尾有无穿孔.根据术后治疗结果分为取石成功组39例和术中穿孔组9例,分析超声与子镜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定期随访患儿,比较两组超声参数、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 48例患儿术中腔内超声造影显示粪石成功清除39例,阑尾穿孔9例;子镜显示粪石成功清除34例,阑尾破口5例,二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17%、55.56%.术后取石成功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术中穿孔组出现1例阑尾周围包裹性脓肿.治疗后两组阑尾壁厚度、网膜厚度、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参考值时间和腹痛、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取石成功组疗效为优、良、差者分别为35、4、0例,术中穿孔组疗效为优、良、差者分别为0、8、1例,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100%vs.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及术中腔内超声造影引导ERAT联合子镜治疗小儿粪石所致化脓性阑尾炎具有实时、精准、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少的优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C7横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超声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研究C7横突毗邻高频超声解剖特征及其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获得52例(共104侧)健康成人双侧C7横突平面超声解剖声像图特征后存储,供术者学习并正确标记各组织结构.选取5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BC7组(学习前25例)和AC7组(学习后2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SGB成功率、调整针尖次数、麻醉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7平面中观察到的主要肌肉是颈长肌和前斜角肌,描述了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内、胸膜位于锁骨下动脉后方、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附近的超声解剖关系,星状神经节在椎前筋膜深面,颈长肌外侧、椎动静脉及前斜角肌内侧区域可见扁平状低回声结构,并发出数根低回声神经束声像图特征.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SGB,并出现霍纳综合征,SGB成功率为100%.BC7组患者手术时间[(5.36±1.11)min]长于AC7组[(3.08±0.86)min],BC7组患者调整针尖次数[(4.20±1.00)次]多于AC7组[(2.24±0.87)次],BC7组患者麻醉药物剂量[(1.82±0.28)mL]大于AC7组[(1.64±0.2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C7横突入路毗邻结构超声学习后SGB穿刺安全性高,简单易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术患者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进行七氟烷吸入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血糖、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状态、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丙泊酚用量较少(P<0.05).与T0时相比,两组T1、T2时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升高,但研究组T1、T2时SBP、DBP、HR、MDA、PGE2、SP、NP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相比,两组T1、T2时末梢灌注指数(TPI)、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T1、T2时TPI、LF/HF、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术中使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血糖、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随着高频超声的普及和发展,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可达20%~65%,仅约5%为恶性,并以乳头状癌居多[1,2].虽然大多数为良性结节,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节相关局部症状或美观问题,需要干预治疗.热消融是一项新兴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根据基本原理及设备的不同,主要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三类.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并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低危甲状腺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等的治疗[3~5].其中微波消融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治疗中也有开展[6].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