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致病突变和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查5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表型特征和临床诊疗情况。方法:招募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经临床诊断为鳃耳(肾)综合征的5个家系,收集家族史和病史信息,绘制家系图。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听力学、颞骨影像学及肾脏学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DNA,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鳃耳(肾)综合征分子病因。对确诊患者建议并实施相应临床干预。结果:5个家系共8人被诊断为鳃耳(肾)综合征。8例患者均存在听力损失、耳前瘘管和不同程度耳畸形,4例患有鳃裂瘘管或囊肿。除2例未明确肾脏表型,余6例经肾脏B超或CT检查未发现肾脏异常。基因检测确定4个致病或可能致病的 EYA1基因变异(NM_000503.6:c.1715G>T;c.1140+1G>A;c.639G>C;c.1475+1G>C),其中c.1715G>T变异为首次报道。3例患者行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而获得满意的听力康复效果。 结论: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辅助鳃耳(肾)综合征的诊断和遗传咨询。听力损失、耳前瘘管、耳畸形和鳃裂瘘管或囊肿是本研究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常见表型。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对改善鳃耳(肾)综合征患者听力损失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帮助其实现听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 EYA1基因新致病性变异及诊断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该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位先证者均表现为听力损失、鳃裂瘘管、耳前瘘管、肾异常中的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症状,症状轻重不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未发现常见的耳聋基因突变,sanger法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位先证者的 EYA1基因c.889C>T(p.R297X)突变,为无义突变且均为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指南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鳃耳(肾)综合征患者颞骨CT表现和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颞骨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经基因检测证实的13例(26耳)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颞骨CT影像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39岁,中位年龄9岁,有亲子关系者3对(6例)。结果:13例患者均有听力损失和耳前瘘管,其中11例伴第2鳃裂瘘管。混合性听力损失20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耳,传导性听力损失2耳,听力正常1耳。基因检测: EYA1基因突变12例, SIX1基因突变1例。颞骨CT检查,耳蜗基底周管径逐渐变窄,中周发育不良,顶周未发育20耳。前庭与水平半规管管壁不规则10耳,前庭扩大7耳,前庭与水平半规管融合3耳。前庭导水管扩大3耳,内耳道扩大8耳。锤骨与鼓室壁粘连17耳,6耳鼓室内炎症包埋听小骨、无法测量砧镫关节角度,3耳砧镫关节显示不清,8耳砧镫关节角度大于122°。前庭窗闭锁6耳,蜗窗闭锁1耳。咽鼓管骨部扩张、含气18耳,伴鼓室或乳突炎症11耳。中颅窝低位17耳,鼓室向前外侧移位22耳,外耳道狭窄3耳。 结论: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颞骨CT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耳蜗发育不良、听骨链畸形和咽鼓管骨部扩张是其特征性表现。颞骨CT检查可准确评估耳蜗、听小骨、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及内听道等关键解剖结构,结合双侧发病、混合性听力损失、耳前瘘管及鳃裂瘘管等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鳃耳综合征 EYA1基因新突变的鉴定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序列,明确其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收集我国云南地区1例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406个耳聋相关易感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包括3代9人,其中4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符合鳃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先证者及其母亲耳廓畸形,内耳发育畸形,肾脏未见异常。系谱分析显示,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显示在所有发病成员的 EYA1基因上均发现一个未见报道的杂合突变位点,c.1255delT(p.C419Vfs*12),家系内该变异与耳聋表型共分离,且此突变为移码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及100名健康人中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家系中3名成员存在 EYA1 c.403G>A(p.G135S)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35号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丝氨酸,为错义突变,其中2名成员表型正常,ACMG指南判定该变异临床意义未明。 结论:EYA1 c.1255delT是该家系鳃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分子病因,家系内患病个体间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鳃耳综合征的诊断需将表型和基因测序密切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颈部两侧对称性带蒂错构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患儿 女,1 d.查体:两侧耳前皮肤可见瘘管,颈部两侧见外生性赘生物,大小约0.8 cm×0.8 cm,与基底部有长蒂相连,蒂长约1.5~2 cm(图1).MRI检查:颈部两侧邻近颌下见2个对称性赘生物,呈稍短T1 稍长T2 信号为主,抑脂序列见病灶内局部信号明显减低,增强扫描示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其上端见索条状蒂状影,向颈内延伸达颌下腺后下缘(图2,3),考虑第2鳃裂畸形可能,鉴别鳃-耳-肾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鳃耳肾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鳃耳肾综合征,即BOR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 syndrome,BOR),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耳前瘘管、鳃裂发育异常、听力下降和肾发育不良.据统计BOR综合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40 000,在重度聋儿中约占2%1].现将2016年11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鳃耳肾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视基因诊断在鳃耳肾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Branchio-oto-renal syndrome (BOR)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branchial fistulas, hearing impairment, renal malformations and auricular anomalies.Pathogenic mutat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several genes such as EYA1, SIX5, and SIX1.However, it has a high penetrance with variable expressivity.The clinical and genetical heterogeneity is widespread amongst and within families.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genic genes with copy number variations in detail, and emphasize the criteria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BOR and genetic counselin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鳃耳肾综合征临床特点与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损失.鳃耳肾综合征(BOR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型耳聋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40000,而在聋哑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2%.国内对BORS的研究报道较少,如对该综合征没有充分的认识,易忽略相关临床表现的联系而将该类患者诊断为单纯性耳聋、耳前瘘管或鳃裂瘘等.本文主要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研究策略:从基础到临床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这一概念最早是1999年由相关领域的学者提出来的,是指包含有泌尿系统解剖学异常的一系列疾病[1]. CAKUT临床表型多样,包括肾脏异常(如肾不发育,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发育不全,重复肾等),输尿管肾盂异常(如巨输尿管,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等),以及膀胱和尿道异常(如后尿道瓣膜).CAKUT发病率很高,在每500个活产胎中就有1例CAKUT发生,每2000个新生儿就有1例出生后死于CAKUT[2];其发病率目前在逐年升高. CAKUT的发生,对于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目前已知CAKUT是造成儿童慢性肾脏病( CKD)的主要原因,达到34% ~59% [3,4]. 据统计, 47%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患儿原发病为CAKUT[5]. CAKUT患儿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生殖系统异常、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远高于同龄儿童. 虽然大多数CAKUT为非综合征型(即除肾脏和尿路畸形外,其他系统正常) ,仍有相当一部分CAKUT患者可合并多器官发育异常而表现为某种综合征,比如鳃耳肾综合征、肾-视神经缺损综合征、囊性肾发育不良糖尿病综合征等等[6,7]. 此外,家族聚集性在 CAKUT 中非常常见,在 CAKUT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检出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比例可高达23% [8]. 综合征型的CAKUT以及CAKUT的家族聚集性均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对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进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找到新的策略对CAKUT进行早期发现及个体化干预,防止ESR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鳃裂眼面综合征TFAP2A基因新发变异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鳃裂眼面综合征(OMIM号:113620)为TFAP2A基因(OMIM号:107580)致病性变异导致的一种罕见遗传病,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的颈部鳃裂皮肤缺损、眼部畸形、独特面容为特征性表现,并常有肾脏、耳部、皮肤、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异常.国外报道100余例,国内尚无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