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鼠血浆中的15种胆汁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UPLC-MS/MS同时测定小鼠血浆中15种胆汁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 μm),流动相A为水(含0.01%甲酸)、B为乙腈(含0.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进样量5μL,柱温40 ℃,内标为胆酸-d4;多反应离子监测,采用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离子源,血浆样品经预处理后进样.结果 0.24~3.2 × 104 ng·mL-1 15种胆汁酸与其峰面积的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00);回收率为83%~110%,日内RSD为 0.68%~4.02%,日间 RSD为 1.53%~8.06%;提取回收率为 70.24%~94.25%;样品在-80 ℃下反复冻融和长期冻存后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小鼠血浆中胆汁酸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早期胆汁酸代谢产物与超重之间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胆汁酸代谢水平与超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2010年至2012年,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面向市城区搜集了22 302名孕妇资料,随后选取其中有孕早期血样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43例及年龄特征匹配的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43名,建立了以妊娠期糖尿病为目标疾病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借助该研究人群,本课题以超重为研究目标进行分组,获得超重组(体重指数≥24.0 kg/m 2)166例,非超重组(体重指数<24.0 kg/m 2)320例;运用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胆汁酸代谢水平与超重关联的评价。 结果:超重组中初级游离型胆汁酸水平高于非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人群相比,血清胆酸(cholic acid, CA)水平>0.086 nmol/mL时超重的 OR值为2.09(95% CI 1.14~3.80,校正后 P=0.040);血清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水平>0.043 nmol/mL时超重的 OR值为2.15(95% CI 1.22~3.78,校正后 P=0.040),其余胆汁酸水平与超重关联无统计学意义。通过逐步回归对各胆汁酸进行筛选,发现CA可能与超重的发生独立相关;与低水平(CA≤0.086 nmol/mL)人群相比较,当CA>0.086 nmol/mL时,超重的 OR值为2.03(95% CI 1.11~3.74, P=0.022)。 结论:妊娠早期血清CA和CDCA的代谢水平可能与超重发生相关,其中CA与超重的关联可能具有独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成年脑腱黄瘤病临床和基因特征及一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并总结中国成年脑腱黄瘤病(CTX)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特点以及基因变异等方面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于CTX的认识,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20年8月就诊的1例CTX患者家系病史、神经系统查体、辅助检查、影像学及基因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报道的经基因诊断的中国成年CTX病例,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首发症状、常见症状体征、病理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改变及基因突变特征。结果:患者女性,39岁,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广泛受累且发病较早,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共济失调,其他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幼年白内障、肌腱肿物。头颅MRI以脑萎缩、对称性锥体束为主的白质病变和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病变为特征性表现。患者固醇-27-羟化酶(CYP27A1)基因存在c.1477-2A>C纯合突变,为全球首例。鹅脱氧胆酸治疗效果较好。该家系中无类似临床表现患者,但发现了c.1477-2A>C突变基因携带者。结合文献,发现中国成年CTX患者多报道于华东地区55.4%(31/56),男女性别比为1.8∶1,发病年龄为9(6,17)岁,病程23(10,29)年,确诊年龄20~49(35±7)岁,可以累及神经系统、肌腱、晶状体、肺、骨骼肌等多个器官组织,神经系统受累最为明显,以认知功能障碍84.6%(44/52)、共济失调86.3%(44/51)为其常见表现。本病具有起病早,多系统慢性进行性损害,病程长,诊断晚,预后差等特点。经基因诊断的中国成年CTX患者最常见的两种基因突变是c.1263+1G>A和c.379C>T,CYP27A1基因2号外显子是突变的热点区域。结论:中国成年CTX患者临床特征复杂,诊断周期长,基因突变位点较多,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需引起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YP7B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型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 CYP7B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感染科和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诊治的2例因CYP7B1基因变异致BASD3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分别以“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型”“氧固醇7α-羟化酶”“BASD3”“Oxysterol 7α-Hydroxylase Deficiency”“Oxysterol 7α-Hydroxylase Gene”“CYP7B1 liver”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的中英文文献。对CYP7B1基因变异致BASD3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特点进行描述和总结。结果:2例BASD3患儿中男女各1例,就诊年龄分别为3月龄18日龄和2月龄7日龄,均以新生儿胆汁淤积症伴肝大就诊。生化提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但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汁酸正常或基本正常。例1为CYP7B1基因c.525-526insCAAGTTGG(p.Asp176GInfs*15)和c.334C>T(p.Arg112Ter)复合杂合变异,经口服鹅脱氧胆酸治疗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例2为CYP7B1基因c.334C>T(p.Arg112Ter)纯合,确诊时已发生肝衰竭,口服鹅脱氧胆酸无效,因腹部增强CT提示血管源性肿瘤行亲体肝移植。文献复习符合检索条件英文文献9篇、无中文文献报道。包括本研究2例共报道12例患儿,男9例、女3例。所有BASD3患儿均在婴幼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大和(或)脾大,部分伴有肝硬化、肝衰竭、肾肿大、低血糖、自发性出血。伴多囊肾5例。CYP7B1基因c.334C>T(p.Arg112Ter)为最常见变异,纯合4例,复合杂合2例。12例患儿中,口服鹅去氧胆酸治疗6例,自体肝存活4例;6例未用鹅去氧胆酸治疗,均肝移植或死亡。结论:BASD3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结合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升高,而GGT和总胆汁酸正常可作为诊断线索。c.334C>T是CYP7B1基因常见致病变异。口服鹅去氧胆酸治疗可望避免患儿死亡或肝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协助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病为核心,探讨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在协助该病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5年4月初至2021年12月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6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CL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NTCP缺陷病患者32例(成人16例,儿童16例)、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16例、Alagille综合征8例,胆道闭锁10例。同时设立成人和小儿健康对照组(各15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研究对象血清胆汁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学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作图和比较。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NTCP缺陷病与相应健康对照组以及NTCP缺陷病与其他CLDs患儿的临床及胆汁酸谱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NTCP缺陷病患者总结合型胆汁酸、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以及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水平均升高( P < 0.05);与NTCP缺陷病成人患者相比,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总结合型胆汁酸和总初级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猪胆酸、牛磺猪胆酸和牛磺α鼠胆酸水平明显升高,但甘氨脱氧胆酸、甘氨石胆酸、石胆酸等胆汁酸降低(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中石胆酸、脱氧胆酸和猪脱氧胆酸等次级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NICCD、Alagille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等其他CLDs组( P < 0.05);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总结合型胆汁酸/总未结合型胆汁酸,以及牛磺胆酸、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指标可有效鉴别NTCP缺陷病和其他非NTCP缺陷病CLDs患儿。 结论:证实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对于协助NTCP缺陷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化了对NTCP缺陷病等CLDs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变化特征的科学认识,为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代谢组学依据,同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胆总管结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BDL14D组与BDL14D+BAY 11-7085组,每组10只,术后14d取小鼠血清检测转氨酶、胆汁酸及胆红素水平,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损伤,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NF-κB信号通路分子及炎症因子的变化。体外培养L-O2细胞,用胆汁酸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A)刺激,并用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AY 11-7085进行干预,观察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胆总管结扎14 d后,BDL14D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1 104.022±253.524、622.896±79.863、73.602±17.233、393.522±95.625、199.940±85.811)均明显高于Sham组(84.313±37.254、39.778±21.463、19.342±16.112、4.136±1.728、2.104±1.022);HE染色示BDL14D组小鼠肝组织坏死灶形成;蛋白印迹分析显示BDL14D组小鼠肝组织磷酸化NF-κB抑制因子(p-IκB)、磷酸化NF-κB转录因子p65(p-p65)、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使用抑制剂BAY 11-7085干预的BDL14D+BAY 11-7085组小鼠血清中AST和ALT(837.304±197.912、399.160±68.821)明显低于BDL14D组,p-IκB、p-p65、IL-1β和IL-6的蛋白水平也显著减低,肝组织坏死灶面积也明显减少,结果提示用BAY 11-7085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坏死,显著改善肝功能状态。体外细胞实验亦证实,给予BAY 11-7085预处理可有效阻断GCDCA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明显抑制肝细胞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结论:肝脏胆汁淤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造成肝组织坏死和肝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地区健康孕妇中孕期和晚孕期胆汁酸谱特征及院内参考区间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健康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的胆汁酸谱变化,并建立院内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怀有健康单胎的孕妇共298名,分别在中孕期(T 2)和晚孕期(T 3)采集早晨隔夜空腹静脉血,纳入自身对照研究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5种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石胆酸及其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型)浓度,分析其妊娠中晚期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参考区间。15种胆汁酸和总胆汁酸浓度均为偏态分布数据,采用第99百分位数( P99)表示参考区间单侧上限。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建立本院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胆酸谱参考区间。 结果:健康孕妇血清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的水平在T 2和T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11种胆汁酸亚型在不同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不同孕期总胆汁酸、初级或次级胆汁酸、游离或结合型胆汁酸(包括甘氨酸结合型或牛磺酸结合型)水平均保持稳定,且各种胆汁酸在T 2和T 3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健康孕妇的初级、次级或游离型、结合型胆汁酸在T 2和T 3保持稳定,仅少数亚型胆汁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甘氨酸结合型与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在T 3期呈弱相关( P<0.05)。本研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定量检测并建立本院亚型胆汁酸的健康孕妇参考区间,为今后的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地区健康儿童血清胆汁酸谱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健康儿童血清胆汁酸谱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体检的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生化指标正常的245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隔夜空腹静脉血,应用串联质谱法准确定量血清中18种胆汁酸浓度。比较不同性别组胆汁酸亚型浓度差异并探讨年龄与胆汁酸水平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245名健康儿童中男125名、女120名,年龄10(8,12)岁。不同性别组间血清总胆汁酸、初级与次级胆汁酸、游离型与结合型胆汁酸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女童组血清熊脱氧胆酸和甘氨熊脱氧胆酸浓度均明显高于男童组[199.0(66.9,276.5)比154.7(49.3,205.0)nmol/L,274.0(64.8,308.0)比181.0(43.8,209.3)nmol/L, Z=2.06、2.71,均 P<0.05]。男童组与女童组血清牛磺石胆酸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r=0.31、0.32,均 P<0.05)。男童组血清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r=0.20、0.23,均 P<0.05);女童组血清牛磺熊脱氧胆酸与年龄呈负相关( r=-0.27, P<0.05),胆酸与年龄呈正相关( r=0.34, P<0.05)。 结论:浙江地区健康儿童人群总胆酸水平相对稳态,但是胆汁酸亚型表现出性别差异,并与年龄呈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腱黄瘤病一家系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报道脑腱黄瘤病(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 CTX)一家系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5月30日收治的1例CTX先证者的病史,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跟腱肿物病理检查,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CYP27A1基因突变分析。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并复习已报道的CTX病例,总结CTX的临床特征。结果:先证者为39岁女性,因“双下肢无力5年余,加重伴言语不清1年”入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双侧锥体束受损表现,以及小脑病变的表现。跟腱组织可见胆固醇结晶沉积,CYP27A1基因存在c.435G>A和c.1263+1G>A的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姐姐CYP27A1基因突变与其相同,其母亲为c.435G>A突变的携带者,父亲为c.1263+1G>A突变的携带者。从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检索到17例临床资料详细的CTX病例报道,结合本文的1例患者,其中临床特征出现频率>50%的有锥体束征、智力下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跟腱肿物、白内障、高弓足。结论:CTX起病隐匿,若患者出现常见疾病无法解释的锥体束征、智力下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跟腱肿物、白内障、高弓足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CTX可能,可通过组织病理、CYP27A1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无症状妊娠期高胆汁酸血症孕妇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无症状高胆汁酸血症(AHP)孕妇血清中的胆汁酸组分,评估血清胆汁酸谱在ICP和AH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妊娠组54例,ICP组28例,AHP组40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各组孕妇血清中15种胆汁酸水平,包括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熊脱氧胆酸(UDCA)、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石胆酸(GL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牛磺胆酸(T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石胆酸(TLCA)和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差异胆汁酸,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胆汁酸及其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1)与正常妊娠组比较,ICP组孕妇血清中LCA、GCA、GCDCA、GDCA、GLCA、UDCA、TCA、TCDCA、TDCA、TLCA、GUDCA及TUDCA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AHP组孕妇血清中LCA、DCA、GCA、GCDCA、GDCA、GLCA、TCA、TCDCA、TDCA、TLCA、GUDCA及TUDCA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与ICP组比较,AHP组孕妇血清中CDCA、DCA、UDCA、TDCA、GUDCA及TUDCA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2)OPLS-DA模型中,ICP组与AHP组之间的差异胆汁酸为TUDCA、TCA、UDCA、GUDCA和GCA,其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分别为1.489、1.345、1.344、1.184和1.111;AHP组与正常妊娠组之间的差异胆汁酸为TCA、GCDCA、GCA、TDCA、GDCA和TCDCA,其VIP值分别为1.236、1.229、1.197、1.145、1.139和1.138。(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UDCA、TCA、UDCA、GUDCA和GCA组成的联合指标对于ICP与AHP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9%、95.0%;TCA、GCDCA、GCA、TDCA、GDCA和TCDCA组成的联合指标诊断AHP的AUC为0.96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93.1%。 结论:正常妊娠、ICP及AHP孕妇的血清胆汁酸谱有差异,血清胆汁酸谱对ICP与AHP的鉴别诊断及AHP的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