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结核分枝杆菌系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本共识旨在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规范疾病诊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矽肺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NTM肺病与肺结核从临床表现到影像学表现都非常相似,普通痰检无法准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NTM,需要通过分枝杆菌培养基培养、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对其进行鉴别。1例清砂打磨工在行职业性尘肺病诊断过程中肺部CT示右肺浸润影动态改变并出现空洞,痰药敏试验示NTM感染,患者拒绝治疗;20个月后复查肺部CT示肺内浸润影及空洞均进一步增大,行NTM菌种鉴定示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给予阿米卡星、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及乙胺丁醇联合抗菌治疗,目前尚在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县域单中心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病例的分析及诊断流程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分枝杆菌可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和麻风分枝杆菌3类。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肺结核是TB最主要的类型,尤其是痰菌阳性者,通过把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到空气中进行飞沫传播 [1]。早期发现和诊治肺结核是TB疫情控制中的关键环节。我国TB的随访、管理与宣教等工作均依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肺结核诊治与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人感染致病性的分枝杆菌主要是MTB,但是近年来,NTM感染呈快速增多趋势,使得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已不能成为确诊肺结核的标准,而分枝杆菌培养常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且基层开展培养的医院较少,有研究指出: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应报告为"抗酸杆菌阳性",而非"MTBC阳性",应考虑MTB、NTM或其他可能性,建议进一步鉴别 [3]。在临床工作中,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可能是MTB,也可能是NTM或者诺卡菌等疾病,因此抗酸杆菌涂片阳性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本文收集2020—2021年海宁市人民医院痰/BALF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MTB、NTM和其他疾病的比例,总结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LC35E1和SLC35E2B蛋白在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皮损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溶质转运家族35E1(SLC35E1)和SLC35E2B蛋白在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4—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确诊为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皮损组织,其中多菌型麻风患者1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9例,皮肤结核7例,硬红斑5例,同时收集10例健康人石蜡包埋皮损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SLC35E1、SLC35E2B在上述皮损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68、S100与SLC35E1、SLC35E2B蛋白在皮损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不表达SLC35E1、SLC35E2B,但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结核及硬红斑患者皮损真皮中二者的表达显著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多菌型麻风组、非结核分枝杆菌组、皮肤结核组、硬红斑组皮损组织SLC35E1表达水平(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43 ± 0.010、0.278 ± 0.015、0.171 ± 0.010、0.200 ± 0.015,SLC35E2B为0.169 ± 0.004、0.229 ± 0.088、0.103 ± 0.016、0.118 ± 0.021,均较正常对照组(均为0)显著升高( P < 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结核皮损SLC35E1、SLC35E2B与CD68表达重叠。 结论:SLC35E1、SLC35E2B在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皮损中表达显著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LC35E基因家族在麻风皮损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明确溶质转运体家族蛋白SLC35E在多菌型(MB)与少菌型(PB)麻风皮损中的差异.方法:首先收集25例确诊为麻风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皮损组织,其中多菌型麻风患者12例,少菌型13例,分析SLC35E1和SLC35E2B不同SNP位点的突变情况;同时收集12名健康对照者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LC35E1、SLC35E2B、CD68、S100在上述皮损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D68、S100与SLC35E1、SLC35E2B蛋白在皮损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对25例麻风组织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SLC35E1的SNP位点rs202071873在麻风患者中的突变率为0%,SLC35E2B的3个SNP位点rs12729295、rs1 17820608、rs2072923在麻风患者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00%、40%,1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LC35E1、SLC35E2B、CD68、S100在麻风组织的真皮及表皮均有表达,其中CD68主要表达于麻风组织真皮,SLC35E1在真皮层的表达量与CD68基本一致,两者表达量基本呈正相关;S100在麻风患者表皮和真皮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与SLC35E1、SLC35E2B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与少菌型麻风相比,多菌型麻风患者SLC35E1在真皮层呈低表达(P=0.04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多菌型麻风患者SLC35E2B在表皮层呈低表达(p=0.004);免疫荧光共染显示麻风组织皮损中CD68与SLC35E1、SLC35E2B蛋白共染均出现重叠结果,且与SLC35E1重叠荧光强度高于SLC35E2B;S100与SLC35E1、SLC35E2B蛋白共染未见重叠结果.结论:麻风患者皮损中可能存在SLC35E2B位点突变,SLC35E1的表达可预测多菌型(MB)与少菌型(PB)麻风在真皮层感染差异,SLC35E1、SLC35E2B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功能干扰机体对麻风分枝杆菌的清除,进而影响麻风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筛查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麻风患者、健康人群的PBMCs中进行IGRA检测.麻风患者进一步按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展开研究,使用I-SPOT-TB试剂盒(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释放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比较分析MB和PB患者IGRA检测的阳性率,结合qPCR结果对PB患者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确诊依据,纳入 29 例麻风患者,20 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用rESAT6-CFP10 刺激后,MB和PB患者IFN-γ的激活程度和IGRA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7.5%的PB患者qPCR阴性,IGRA阳性;12.5%的PB患者IGRA阴性,qPCR阳性;IGRA阳性或qPCR阳性的PB患者达75%.结论:IGRA阳性提示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IGRA联合qPCR可作为早期筛查麻风的辅助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山东省皮肤病专科联盟早期诊断麻风三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晚期可致残、毁容.进入新世纪,我国麻风进入低流行状态,但我国每年仍有近千例新发麻风患者,二级畸残者占 20%以上.2017 年,我院牵头成立山东省皮肤性病学专科联盟,基于此,共确诊麻风39 例,诊断延迟期下降66.23 个月.本文报道其中三例基于皮肤病专科联盟转诊确诊为麻风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活性雾离子空气消毒技术用于分枝杆菌消毒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结核病、麻风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其中危害最严重、传染性最强的是结核病.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重大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主要疾病之一.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核"排出体外,周围人群吸入后被感染.为此,防止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甚至肺结核患者家庭中结核菌的空气传播,是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活性雾离子是包含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超氧化氢自由基等多种具有强氧化作用的带电基团,通过水分子包裹和保护,可使其空气中具有更好稳定性.消毒评价试验表明活性雾离子对包括分枝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作用.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协会人兽共患结核病专业分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组织专家,通过资料查询、专家研讨和试验研究等方式,就活性雾离子技术原理和消毒因子组成,消毒效果和分枝杆菌消毒应用等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活性雾离子空气消毒技术的规范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分枝杆菌噬菌体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结核病、麻风病、布鲁里溃疡等一系列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然而耐药分枝杆菌的出现,加剧了临床领域对此类疾病治疗的困难.分枝杆菌噬菌体在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逐渐彰显出巨大的潜力.笔者对分枝杆菌噬菌体的表型、基因组学及其应用现状等进行归纳总结,为分枝杆菌噬菌体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慢性脓胸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由人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所引起的肺部和肺外疾病,多见于肺部病变,也可见于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系统的感染,对严重细胞免疫抑制患者甚至还可引起血行性播散[1],但极少见胸膜腔感染进而形成慢性脓胸的报道[2],且近年来随着HIV感染和AIDS的流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也日渐增多.笔者回顾性总结了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经明确诊断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继续进行规范的药物化学治疗1年、随访6个月,效果良好,为临床诊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供了一定参考,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