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角药"黄芩-知母-石膏"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揭示角药"黄芩-知母-石膏"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pharmacology,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络(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基因和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预测数据库(search tool for interacting chemicals,STITCH)筛选黄芩、知母和石膏的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导入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核心靶点网络,利用注释及可视化整合分析工具(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随后构建流感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所得靶点。结果:研究共获取黄芩、知母、石膏的活性成分51个,相关靶点305个,其中与流感病毒性肺炎靶点重合的靶点有80个,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B)、骨髓趋化因子2(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CCL2)等。GO富集共得到432个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43个富集结果。动物实验表明,"黄芩-知母-石膏"能够显著改善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调节IL6、TNFA、IL1B、CCL2、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等关键基因表达。结论:角药"黄芩-知母-石膏"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流感病毒性肺炎,本研究为该药物组合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临床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为甲型流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 2023 年 2-3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 187 位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历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 等方法,对治疗甲型流感处方的药物种类、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及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87 首处方,中药103 味,用药总频次2 731 次,高频中药有柴胡、甘草、黄芩、石膏;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辛、苦、甘,主归肺、胃经,药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 个配伍组合,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生姜-柴胡;系统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得到5 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包括柴胡、大黄、厚朴、半夏、党参、黄芩、麻黄、防风、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荆芥、茯苓、芦根、羌活、紫苏子、石膏、知母、白芍、生姜、甘草、桔梗23 味药物.结论 临床治疗甲型流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组方多选用清热解毒、清泻肺热、疏散风热、燥湿化痰、补脾益气、顾护胃气等功效的药物.本实验结论可为甲型流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并为候选中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古医籍疫病舌象临床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疫病的舌象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旨在让疫病舌象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疫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作用.方法:采用文本挖掘和语义网络构建方法,分析总结历代涉及"疫病"的古医籍中疫病"舌象"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药中的舌与方药等信息的直接关系.挖掘疫病舌-方药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规律.结果:涉及疫病"舌象"的古医籍有39部,其中晋代1部、唐代2部、宋代2部、元代1部、明代10部、清代25部.涉及方药12部,频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承气汤(81次)、达原饮(37次),再为白虎汤、至宝丹、生脉散、六味地黄汤.药物依次为大黄(51次)、石膏(48次)、犀角(41次),再为连翘、生地黄、黄连、黄芩、甘草、柴胡、知母、银花、玄参、花粉、麦冬、葛根、桔梗、薄荷.与舌象关联的方药节点频度最高,达10次以上的是石膏、连翘,其次为玄参、知母、黄芩、黄连、大黄、生地黄、犀角、甘草,再为牡丹皮,节点度7次有花粉、银花、赤芍、麦冬、柴胡、牛蒡子和凉膈散、达原饮;节点度6次有贝母、石菖蒲、桔梗、天花粉和白虎汤.舌黄、或伴见芒刺、或舌苔黑、或舌燥关联度最高方剂为承气汤;舌苔白或舌粉腻苔关联度最高方剂为达原饮.结论:疫病舌象理论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迅速辨证提供指导,为选方用药加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温病条辨》中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相关条文病机和方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探索、分析《温病条辨》中与COVID-19相关的条文、方药,为临床治疗COVID-19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为检索词在数据库CNKI和PubMed进行文献检索,将文献中出现的症状按频数分类,并与《温病条辨》中相关症状对比,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分析相关条文及方药.结果 共纳入中英文文献20篇,累计报道样本647例.临床表现共计28种,分为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如肌痛、乏力等.其中发热(558例)、咳嗽(395例)、乏力(257例)3种症状出现次数最多.通过分析,筛选《温病条辨》中对应的条文15条、方剂18首、药物46种.其中上焦篇条文2条,中焦篇条文9条,下焦篇条文4条.治疗湿热类方剂7首,寒湿5首,温热6首.药物出现次数较多的为半夏(6次),桂枝、通草(各5次),茯苓、滑石、黄连、薏苡仁(各4次).湿温类疾病主要以半夏、桂枝、黄连、黄芩、干姜等辛开苦泄,以茯苓、通草、滑石、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以杏仁、白豆蔻、厚朴等开通气机;对于温热病,主要以知母、生石膏、连翘等清热泻火解毒.在疾病医学观察期可选用三仁汤、薏苡竹叶散;临床治疗期轻型、普通型可参照选用三仁汤、薏苡竹叶散、杏仁薏苡汤、五苓散、白虎加桂枝汤、苓姜术桂汤等,重型可参照选用黄芩滑石汤、杏仁滑石汤、茯苓皮汤;危重型可参照选用椒梅汤、减味乌梅丸、四逆汤、桃花粥;恢复期可参照选用麦冬麻仁汤、五汁饮、牛乳饮等.结论 经典指导临床,《温病条辨》所载方药可为临床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瘟疫论》《广瘟疫论》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讨《瘟疫论》《广瘟疫论》中治疗瘟疫用药规律,将书中涉及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各单味药进行频次、类别的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共包含处方97例,113种中药,单味药甘草、生姜、芍药使用频率最高,中药类别中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因子分析共提取出7个公因子,载荷最高的为当归.常用药对为:芍药-当归-生姜、生姜-黄芩-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结合当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可用解表药:麻黄、陈皮、厚朴、藿香等;中期可用清热药:石膏,知母,大黄等;重症期可用人参,山茱萸;后期可用补虚药和半夏,陈皮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IL-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mRNA测序(RNA-seq)技术,采用生物学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阐明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脓毒症模型组、清瘟败毒饮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关腹与复苏,不进行CLP.清瘟败毒饮组大鼠在制模前2?d给予清瘟败毒饮(组成:生地黄7.5?g,生石膏、水牛角各15?g,黄连2.5?g,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各5?g)胃饲,每日2次,术后继续中药灌胃24?h.3组术毕均予5?mL/kg平衡液肌肉注射.术后24?h取大鼠肌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NA-seq技术对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应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方法(KEGG?Pathway)分析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IL-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RNA-seq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900个,下调的基因有1507个;清瘟败毒饮组大鼠心肌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288个,下调的基因有1870个.KEGG?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IL-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有10个,下调的有5个;清瘟败毒饮组大鼠心肌组织IL-17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上调的有11个,下调的有6个.其中脓毒症模型组及清瘟败毒饮组同时上调的基因有7个〔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同时下调的基因有5个〔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脓毒症模型组上调而清瘟败毒饮组正常表达的基因有2个〔CXCL5、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脓毒症模型组下调而清瘟败毒饮组正常表达的基因有1个〔热休克蛋白90(HSP90)〕;脓毒症模型组正常表达而清瘟败毒饮组上调的基因有3个〔激活蛋白-1(AP-1)、IκB激酶-β(IKK-β)、CC趋化因子7(CCL7)〕;脓毒症模型组正常表达而清瘟败毒饮组下调的基因有1个(ERK);脓毒症模型组上调而清瘟败毒饮组下调的基因有1个〔IκB激酶-α(IKK-α)〕;脓毒症模型组下调而清瘟败毒饮组上调的基因有1个〔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结论 清瘟败毒饮可通过调节IL-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脓毒症大鼠心脏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临床发热用药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临床中药治疗发热的应用方法和用药特点.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临床研究文献,归纳文献中中药治疗发热病症、用药频率、用药疗程、配伍特点,总结临床中药治疗发热的特点与规律.将临床文献中含有口服中药治疗发热的处方中药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4.0、Clementine12.0、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中药内服治疗发热常用中药为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黄芩、柴胡等,用药疗程主要为3 d~7 d;用药频率多为3次/d,其次为2次/d;常用配伍药有苦杏仁-麻黄、甘草-麻黄、苦杏仁-石膏、知母-苦杏仁、麻黄-石膏、苦杏仁-麻黄-甘草等.结论:对其临床应用方法进行挖掘,为中药治疗发热方法的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撑,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治疗登革热的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并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结果]依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得到文献32篇,纳入处方58首,涉及中药101味,总的药物使用频次为580次.高频药物(使用频次≥10次)有20味,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黄芩、石膏、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赤芍、淡竹叶、青蒿、水牛角等.101味中药根据药效可归为16类,使用频率居于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共得到常用药物组合7个,核心药对有牡丹皮-水牛角、石膏-知母、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等;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后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中药治疗登革热原则总以清解疫毒、凉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解表.选方以"银翘散"辛凉透邪,以"白虎汤"清泻气分热,以"犀角地黄汤"清解血分热毒,以"半夏藿香汤"化湿和胃,化浊避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孟英运用竹茹治疗温病的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王孟英在温病治疗中运用竹茹的规律.方法 统计《王孟英医案》和《王孟英医学全书》中温病的高频药物,运用Excel(Office 2010)、SPSS Modeler18.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王孟英治疗温病的高频药物为竹茹,且与枇杷叶、旋覆花、瓜蒌、玄参、白薇、石菖蒲、黄芩、金银花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药对天花粉-知母、黄连-半夏的关系最为密切.若温病痰热内结者,加枇杷叶、旋覆花、"小陷胸汤""二陈汤"等清热化痰、疏瀹气机;热盛化毒者,加黄芩、金银花、"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等清热解毒化痰;痰热并重者,加黄连、半夏、"温胆汤""雪羹汤"等清热化痰和胃;热入营血者,加玄参、白薇、"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清营凉血化痰;阴津已伤者,加知母、天花粉、"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等清热化痰生津.结论 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是王孟英治疗温病的高频药物,常用于治疗与"痰热"病机相关的温病,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小鼠脾组织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小RNA(sRNA)测序技术检测清瘟败毒饮干预的脓毒症小鼠24?h脾组织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变化,从而从非编码基因层面分析清瘟败毒饮抗脓毒性脾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5只SPF级健康BALB/C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清瘟败毒饮组.清瘟败毒饮成分每剂含生石膏15?g、生地黄7.5?g、水牛角15?g、黄连2.5?g、栀子5?g、桔梗5?g、黄芩5?g、知母5?g、赤芍5?g、玄参5?g、连翘5?g、甘草5?g、丹皮5?g、竹叶5?g.脓毒症组和清瘟败毒饮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构建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清瘟败毒饮组于制模前2?d开始给予清瘟败毒饮药液0.3?mL,每1?mL相当于生药1.5?g灌胃,术后继续胃饲,每日2次;对照组及脓毒症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胃饲.术后24?h各组随机取5只小鼠脾组织,每组各取1只小鼠的脾组织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提取其余小鼠脾组织总RNA,采用sRNA测序技术进行miRNA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脓毒症小鼠脾组织miRNA表达差异及靶基因的预测.?结果 光镜下显示,对照组小鼠脾组织结构正常;脓毒症组小鼠脾组织白髓总体结构稍紊乱,红白髓交界偏模糊,红髓充血明显;清瘟败毒饮组小鼠脾组织紊乱结构较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小鼠脾组织已知miRNA表达上调数为39个,下调数为16个;清瘟败毒饮组小鼠脾组织已知miRNA表达上调数为6个,下调数为24个.经LPS干预后,miR-217-5p、miR-200b-5p、miR-429、miR-148A-3p表达明显上调;经清瘟败毒饮干预后,miR-217-5p、miR-200b-5p、miR-429、miR-148A-3p表达出现一定程度下调.结论 清瘟败毒饮可改善脓毒症小鼠脾组织结构改变,可能通过下调miR-217-5p、miR-200b-5p、miR-429、miR-148A-3p基因表达起到保护脓毒症小鼠脾损伤的作用,可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