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天麻钩藤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天麻钩藤饮的研究进展与探究其前沿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文献并筛选,运用CiteSpace V对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以来公开发表的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2 615篇,由来自711所机构的972位研究者发表;邢之华、冼绍祥等团队是该研究领域贡献最大的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文量领先;图谱共生成817个关键词,研究热点包括高血压、临床疗效、眩晕等,研究前沿包括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不良反应等.结论:天麻钩藤饮的相关研究近5年研究成果较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临床适应病症、联合治疗、药效作用机制展开.天麻钩藤饮的中医理论探讨较少,其药物成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不足,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天麻钩藤饮仍存在很大研究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400例,分为中药组(372例)和非中药组(28例),非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非中药组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中药汤剂治疗,手术前后均每天服用2次,每次200 mL.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总结中药组处方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作用靶点.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非中药组(P<0.05),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非中药组(P<0.05).数据挖掘共筛选出调脾护心法医案372例,核心药物83味,药性以温热为主,温性药物最多,药味酸、苦、甘为主,共占73.40%;聚类分析发现以"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为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核心中药成分185个;对19个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发现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胞质部分、细胞外围、质膜、内膜系统等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与酶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与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定位调控等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发现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调脾护心法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处方核心药物是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MAPK、IL-17、TNF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任脉灸联合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任脉灸联合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及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任脉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in量表(mR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与81.6%,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任脉灸联合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瘀阻络型病人疗效确切,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由HIF-1α探讨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HIF-1α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HIF-1α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等.HIF-1α还参与骨血管生成及影响骨细胞铁死亡来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医药对于OP 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复方均能对HIF-1α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但其机制尚需多方面研究.故本文从HIF-1α信号通路入手,研究中医药防治OP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的进展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肾固本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进展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表现的肺部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尚不完全满意,病情反复加重和高致死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疗COPD疗效较好.本病多属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曹世宏教授认为,COPD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引起的一种病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在久病肺虚的基础上损及五脏,其中尤以肺肾两脏为甚,并强调痰浊和血瘀为其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曹教授治疗稳定期COPD主张衷中参西、取长补短,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补益肺肾之气,治病求本,其中党参、黄芪、巴戟天等是曹教授临床常用中药,有平补肺脾之气,温补肾阳之功.同时注意化痰祛瘀,因人制宜,临床疗效颇佳.本研究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截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患者的肺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截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AECOPD痰浊阻肺型老年(年龄≥60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截喘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评分(mMRC)、咳嗽和咳痰的评估问卷(CASA-Q)评分及痰液黏蛋白5AC(MUC5AC)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评分、mMRC评级、血CRP、痰液MUC5AC下降;CASA-Q评分、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截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改善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气道黏液高分泌,减轻气道阻塞,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虫类药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缺血性心肌病(ICM)关键病机为心脉痹阻,具有久病入络的特点,临床组方配药常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经活络功效的药物.而虫类药性善攻逐走窜,兼具破血祛瘀与搜风剔络之功效,对于ICM尤为适宜.在临床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虫类药,可扬肝之性、疏肝之郁、逐络之瘀、畅行气血,收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可舒片基于态靶-血浊辨证理论辨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态靶辨证是一种高于中医证型的新辨证方法,其可以根据疾病所反映出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表现来确定病灶所在,以调态-打靶进行更精准有效的治疗.血浊理论是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此理论的融入成为连接冠心病的"态"与靶点的纽带,能够明确血浊和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和发病机制,是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态靶-血浊辨证理论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提高了临床上对于疾病处于前驱阶段的意识,并及时进行干预.依据态靶-血浊辨证理论,分析心可舒片组方用药特色,探讨其通过调态、打靶以清浊来治疗冠心病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边文会教授从湿虚瘀论治盆腔炎性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盆腔炎性后遗慢性盆腔痛(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hronic pelvic pain,SPID-CPP)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因其病程长、治疗难、复发率高,从而成为妇科疾病的诊治重点之一.边文会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湿邪为先导、肾虚为根本、瘀血为其标,运用中医理论并根据自己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应用健脾祛湿、补肾温阳、化瘀止痛法,结合调周法,外治法,并加强日常调护治疗SPID-CPP,取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公开数据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研究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的公开注册信息,调查分析目前国内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疾病研究现状.方法:在ChiCTR网站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搜集POI相关注册项目,检索时间截至2024年1月1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共计43项POI相关研究;以干预性研究为主(30项,69.77%);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最多(19项,44.19%);预注册37项(86.05%),补注册6项;研究实施负责(组长)单位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和江苏,并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主(38项,88.37%);研究最小样本量为9例,最大样本量为6000例;干预措施为中医药和针灸的有28项(65.12%);主要观察指标以FSH、AMH、E2、LH为主;95.35%的研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批准,51.16%的研究声明愿意共享数据.结论:POI研究注册的数量在2017-2023年呈现递增趋势,注册完整度较好,但注册总量较少;在研究合规性、数据共享意识上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宣传、推广临床研究注册,提高临床研究人员的知晓率和意识,鼓励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学能力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