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瘟败毒饮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内毒素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清瘟败毒饮高、中、低剂量组.膜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给药第 3d、第 7d,每组各取 6 只小鼠处死.采集小鼠的血液,分离小鼠肺组织,测定小鼠肺组织湿干比(湿重/干重,W/D);ELISA与PCR检测小鼠血清及肺组织的相关因子表达;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清瘟败毒饮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组织W/D下降,小鼠血清的白介素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 Toll 样受体 4(TLR4)、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核因子 κB(NF-κB)、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对LPS造成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伏毒病机演变及辨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机演变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邪伏初期,病机潜伏;伏毒积聚,病情渐显;邪毒致损,病势凶猛;因损致虚,病程迁延.根据伏毒病机演变过程对SLE进行辨治:邪伏阶段表现为伏湿郁热,方用三仁汤加减;毒发阶段表现为热毒炽盛,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毒损阶段表现为毒损脏腑,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正虚阶段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方用燮理十全膏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病毒颗粒现代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抗病毒颗粒由经典名方"白虎汤""清瘟败毒饮""菖蒲郁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由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的治疗.然而,抗病毒颗粒的现代研究较为薄弱,系统性不强,亟待采用现代评价手段"说明白讲清楚"抗病毒颗粒疗效及其起效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抗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期为抗病毒颗粒的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清瘟败毒饮颗粒结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川崎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清瘟败毒饮颗粒结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川崎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0月小儿内科收治的82例儿童川崎病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41例,西医组给予双嘧达莫治疗,中医组治疗方法同西医组,并结合清瘟败毒饮颗粒治疗,各组数据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壮热不退、肌肤斑疹、唇赤干裂、咽红目赤、关节疼痛、手足硬肿等)积分变化、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发热持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四肢肿胀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儿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补体C3(complement 3,C3)等免疫指标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医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西医组高,P<0.05;中医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四肢肿胀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西医组短,均P<0.05;治疗前各组患儿中医证候(壮热不退、肌肤斑疹、唇赤干裂、咽红目赤、关节疼痛、手足硬肿等)积分、PCT及CRP、ESR、IgG、IgM、C3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中医证候(壮热不退、肌肤斑疹、唇赤干裂、咽红目赤、关节疼痛、手足硬肿等)积分、PCT及CRP、ESR、IgG、IgM、C3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壮热不退、肌肤斑疹、唇赤干裂、咽红目赤、关节疼痛、手足硬肿等)积分、PCT及CRP、ESR、IgG、IgM、C3等指标均优于西医组,均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患儿治疗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 清瘟败毒饮颗粒结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升,冠脉损伤发生率低,恢复快,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蓝莲清瘟败毒饮方药抗艾滋病病毒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蓝莲清瘟败毒饮方药(蓝莲方药)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抗病毒活性,为抗HIV的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蓝莲方药各中药组分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进行药物动力学(ADME)筛选后将活性靶点导入Uniprot进行规范化;利用GeneCards、OMIM、TTD以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HIV相关基因;将蓝莲方药调控HIV的关键基因输入Metascape平台分析其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利用STRING平台以及Cyto-scape 3.8.0 软件构建蓝莲方药调控HIV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以及蛋白互作网络(PPI);选取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 1.2.3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实验测定蓝莲方药对TZM-bl的细胞毒性,同时检测蓝莲方药抑制HIV假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主要通路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蓝莲方药抗HIV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黄芩素等,核心靶点有AKT1、TNF和CASP3 等,关键生物学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 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得出蓝莲方药和对照组唐草片的 CC50 分别为 3.16、2.01 mg·mL-1;对HIV病毒的IC50分别为17.10 μg·mL-1,94.42 μg·mL-1;蓝莲方药与唐草片相比具有更好的抗HIV作用(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蓝莲方药能够显著提高IL-17 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蓝莲方药可抑制HIV在TZM-bl细胞内的增殖,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对IL-17 信号通路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清瘟败毒饮治疗毒瘀互结型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分析清瘟败毒饮对毒瘀互结型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毒瘀互结型脓毒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瘟败毒饮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7 d.统计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发热、舌质、心率、气促评分、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瘟败毒饮治疗毒瘀互结型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机体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病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不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推测与用药时间较短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血复生浸膏结合辨证治疗对重型再障患者外周血microRNA、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血复生浸膏结合辨证治疗重型再障(SAA)的疗效及对外周血microRNA、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再障患者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中医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中医治疗为血复生浸膏结合辨证分型随证加减,肾阴虚型患者服用血复生浸膏合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犀角地黄汤加减,肾阳虚型患者服用血复生浸膏合右归丸加减,肾阴阳两虚型患者服用血复生浸膏合左归丸、右归丸加减,热毒壅盛型患者服用血复生浸膏合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加减;基础治疗为环孢素、十一酸睾酮、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 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IFN-γIL-12p70、TNF-α、TGF-β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3.3% Vs 36.7%,P=0.039);治疗前SAA患者PBMNC miRNA-155-5 p、miRNA-1260b表达、Tc比例、血浆IFN-γ、IL-12p7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h比例、Th/Tc比值、TGF-β1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miRNA-1260b表达、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miRNA-155-5p、Tc比例、IL-12p70亦有所下降(P<0.05),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Th比例、Th/Tc比值、NK比例也有所升高(P<0.05),但上述指标尚未达到正常水平,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上调、细胞免疫功能亢进、造血调控因子紊乱在SAA免疫异常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血复生浸膏结合辨证治疗重型再障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作用机理包括下调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改善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紊乱,进而减轻异常亢进的细胞免疫,解除造血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瘟败毒饮清热泻火组干预急性肺损伤的谱效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确清热泻火组干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功效成分.方法:通过拆方配伍分析及多指标平行比较,选出清热泻火组进行功效成分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将各提取物的HPLC图谱信息与其对应的药效学数据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计算药效贡献率,筛选出贡献最大的功效成分.结果:各组提取物对ALI大鼠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以50%乙醇提取物对蛋白浓度和肺湿干比干预作用最强.谱-效分析西红花苷-1药效贡献率最大.结论:西红花苷-1可能是清瘟败毒饮干预内毒素性ALI大鼠的功效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气“火郁发之”析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对“火郁发之”在《黄帝内经》中的本义进行了探讨.火郁,与运气的火郁有关,既有火运之郁,也有火气之郁;寒水之制外,多种气化运动失常皆可造成.火郁“发之”的治法,是在自然界“火郁之发”的启示之下,对人体气机郁滞状态加以疏导,使之流畅.“发之”的用药,是“以苦发之”“辛苦发之”,且“发不远热”,以辛味药、苦温药为主.治疗火郁,需注意清热与透热并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蔡炳勤分期辨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蔡炳勤教授立足中医经典,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伤寒论》"结胸"、"腹痛"、"阳明腑实证"、"痞证"等范畴.蔡炳勤教授将现代医学的病程分期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提出此症分期分型论治的观点:急性反应期治以急下水热浊邪,阻其化浊成毒,方药常选用甘遂末、复方大承气汤等加减;全身感染期治以泄热逐水,佐以清泻三焦、清热凉血、透达膜原,方药常选用大柴胡汤、清胰汤、清瘟败毒饮、柴胡达原饮等;残余感染期治以扶正祛邪,寒热并调,方药常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其临证处方用药体现了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