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阴火理论辨治癌性发热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与肿瘤直接相关或因肿瘤治疗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从"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为癌性发热之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三脏,当以甘温益气、健脾升阳、清泻阴火为首要治则;同时应重视"土木关系",通过养血解郁、疏肝散火之法以调和肝脾;并通过滋阴清热、引火归元之法阻断阴火的传变.王晞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化裁创制补中调肝汤(药物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陈皮、蜈蚣、石见穿、八月札、炙甘草等),通过益中气、补肝血、调肝气、消癥散结,以调和人体寒热阴阳,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麦冬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及对血清SOD、GSH-Px、ROS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讨黄芪麦冬汤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活性氧类物质(ROS)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麦冬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SOD、GSH-Px、ROS、血糖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SOD、GSH-Px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ROS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血糖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黄芪麦冬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SOD、GSH-Px、ROS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雷忠义教授 2014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治疗冠心病 PCI 术后的处方用药,借助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 等软件对纳入处方用药进行频数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处方 61个,其中 36个处方涉及中成药,所纳入处方共涉及药物 148味,排名居前 10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丹参、五味子、三七、麦冬、陈皮、黄芪、瓜蒌、薤白、黄连、人参;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肝、心、脾为主;关联规则发现常用的对药为五味子-麦冬、丹参-三七,常用的角药为五味子-陈皮-麦冬、丹参-陈皮-麦冬;聚类分析得到 4 个聚类组合,复杂网络发现核心方为雷忠义自拟方养心活血汤.结论: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 PCI术后从"痰瘀"立论,注重祛邪与扶正兼顾,善用自拟方养心活血汤,动态辨证,随证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健康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数据提取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B患者病历资料.经筛选后,将处方中药录入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基于Lantern5.0软件对频率>6%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学习,得到隐变量及显变量,对模型进行诠释.利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将频率>6%的中药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点,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医药治疗CB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例3 410例,涉及中药423味,累计用药82 766次,其中频率>6%的中药109味,累计频次为69 845,频次前5位中药依次为川贝母、茯苓、白术、紫菀、陈皮,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偏温、寒、平,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归肺经、脾经、肝经、胃经.隐结构模型分析得到隐变量49个、隐类149个,结合专业知识推断得到10个综合聚类模型,21个核心方剂,如桑白皮汤、血府逐瘀汤、小青龙汤、二陈汤、沙参麦冬汤、六味地黄丸、银翘散、止嗽散、玉屏风散、血府逐瘀汤合导痰汤等,推断CB证候有痰热郁肺证、气滞血瘀证、寒饮射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肾阴虚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41条,其中二项强关联规则5条,三项强关联规则36条,置信度较高的为防风+黄芪→白术、防风+党参→白术、党参+陈皮→白术等,提升度较高的为柴胡+桑白皮→黄芩、紫苏子+射干→川贝母、苦杏仁+清半夏→陈皮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CB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且常用活血化瘀法以助化痰,并注重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等法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李氏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验案5则
编辑人员丨2024/2/3
李氏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苍术、白术、升麻、葛根、人参、麦冬、五味子、泽泻、当归、黄柏、陈皮、青皮、神曲、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利湿之功效,东垣将其用于"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之湿困脾胃、气阴两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行宽教授诊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行宽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 2019 年 1 月 1 日—2021年 12月 31日王行宽教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门诊诊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原始病案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运用软件进行方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王行宽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 345首,所用药物多为甘、苦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心、脾、肝经.高频药物主要有人参、麦冬、丹参、黄芪、甘草、五味子、柴胡等.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组合 26 个,置信度>0.95的组合有 30个,得到常见证型核心药物.药物聚类得到 3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王行宽教授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治法为益气养营、疏肝利胆、豁痰化瘀,用方以圣愈连珠汤为主,根据不同原发疾病辨病论治,不同病机随证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唐宋时期中医古籍文献对不寐中医药治疗经验的整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基于唐宋时期中医古籍文献对不寐中医药治疗经验的整理研究.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五版)收录的唐宋时期古籍为依托,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唐宋时期不寐治疗组方用药的经验.结果 治疗不寐使用最多的药物依次为人参、酸枣仁、肉桂、茯苓、麦冬、茯神、黄芪、川芎、黄芩;常用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用药性味以甘平温、苦寒为主;药物归经以入心经药最多,其次为入脾经、肺经、肝经;出现次数较多的核心药物有甘草、人参、肉桂、酸枣仁、麦冬、茯苓、茯神、黄芪 8 味;通过综合分析得到 13 个核心药对组合.结论 唐宋时期辨证治疗不寐主要以补虚、清热、安神为主;从唐宋时期用药上来看,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治不寐之本在于安神;常用药对以人参为中心,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养心汤三个著名安神方剂都包括药对中的药物,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衍寿教授治疗心衰病辨证用药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广东省名中医黄衍寿治疗心衰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黄衍寿教授门诊治疗心衰病例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衍寿教授治疗心衰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例170例,处方170首,药物共计190味.处方中高频证型为阳虚兼瘀血水停(84);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为附子(91)、五指毛桃(87)、玉米须(83);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核心组合12组,前三位的组合为"麦冬、附子、五味子""杏仁、法半夏、前胡""党参、五加皮、黄芪",挖掘了"党参、五加皮、黄芪、赤芍、白术"等新处方6首.结论 黄衍寿教授治疗心衰病多用益气、活血、利水之品,善用补中益气汤合附子理中丸为基础方加减,随症加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与滋阴敛阴之品,体现其临证治疗心衰病"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郁仁存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郁仁存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多因正气亏虚,邪毒入侵,气机不利,气血痰毒搏结而成,故临床治疗时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处方用药,并将非小细胞肺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阴虚毒热型.治以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等.②痰湿蕴肺型.常以健脾化痰,解毒清肺为法,方用二陈汤加苍术、制南星等治之.③气滞毒瘀型.常见于中晚期患者,治以理气化滞,活血解毒.常用药物:枳壳、桔梗、降香等.④肺肾两虚型.多见于晚期患者,治以温肾健脾,益气解毒.常用药物:生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病毒性心肌炎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验案1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案介绍患儿,女,6岁,2016年10月19日初诊.患儿因感冒后心悸、气短、咳嗽、自汗、活动后加重两月余就诊.时有痰多白色,手心热.纳差,便约不畅,夜尿频2或3次.北京儿童医院、安贞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多次心电图及Hoter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舌质嫩,苔白腻,脉细寸弱.辨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络阻;治以益气复脉、养阴通络、升陷祛瘀;处方以炙甘草汤合升陷祛瘀汤加减,方药组成:炙甘草15g,火麻仁10g,生地黄10g,鲜地黄10g,桂枝10g,生姜10g,大枣15g,阿胶6g,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8g,黄芪15g,柴胡8g,桔梗10g,山萸肉10g,三棱8g,莪术10g,知母10g,蒲公英15g,白术30g.14剂,加黄酒50 mL浸泡,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