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特性及不定根发生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扦插不定根起源及发育过程,揭示其扦插生根机理.[方法]以'福康源1号'当年生半木质化插穗为研究材料,利用水培扦插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插穗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在水培条件下,IBA处理扦插生根期为30~40 d,扦插过程中皮孔处在10~15 d出现不定根,插穗切口处在15~20 d出现不定根,生根速度、不定根数量及根长均优于对照,外源诱导可显著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扦插前的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原基在插后形成;不定根形成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内部分生组织生根型.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韧皮薄壁细胞或皮层;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内的薄壁细胞团特化而成;叶隙或枝隙是形成不定根原基和产生愈伤组织的主要区域.[结论]扦插生根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属于诱导生根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稳定性.优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3%、超声时间为32 min、超声温度为42℃、料液比为1:20(g/mL),在此条件下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提取量为5.61 mg/g.在50℃以下的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较好,保存率可达98%以上;氧化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有显著破坏作用;在避光的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最好;Ca2+、K+、Mg2+离子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几乎无破坏作用,但Fe2+、Cu2+离子的破坏作用较为显著;在偏酸性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繁殖培养基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黑果腺肋花楸茎尖和嫩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与用量的生长调节剂,筛选黑果腺肋花楸组织培养繁殖培养基.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5 mg/L;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不定根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 MS+IBA 0.05 mg/L;以泥炭土、松针、砂砾(2 : 1 : 1)为基质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较高(成活率9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检测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潜在的致突变性.方法:小鼠按20 g/kg灌胃给予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溶液,检测其急性经口毒性;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在给予20 g/kg的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原花青素的浓度为558 mg/kg)后,小鼠未出现中毒体征和死亡;在加与不加S9混合液的条件下,8、40、200、1000、5000μg/皿5个浓度组的4种菌株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相近,MR值均小于2;2.5、5、10 g/kg 3个浓度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有急性经口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产地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优化试验法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多酚、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对11批黑果腺肋花秋果实多酚提取物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显色,黄酮提取物采用三氯化铝法显色,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结果 本实验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多酚最优提取方法为即乙醇分数65%,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60 min;黄酮最优提取方法为乙醇分数60%,料液比1∶35 (g/mL),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55℃.11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多酚含量为(174.685±1.17)~(190.998±1.56) mg/g,黄酮含量为(0.446±0).42)~(1.363±().496)mg/g.结论 不同产地间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总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有关.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单、易操作、重现性好,适用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可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通过Nrf2机制对Aβ1-42诱导SH-SY5Y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研究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测定MTT,分别用ROS、H2O2 、SOD检测试剂盒测定活性氧(ROS),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Annexin-V-PI/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抗氧化酶相关基因核转录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 表明花色苷预处理显著抑制Aβ1-42诱导的细胞内ROS、H2O2的增加,并通过上调Nrf2、HO-1、NQO-1表达来增加SOD表达.通过下调Bax,上调Bcl-2显著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得出高纯度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可以通过Nrf2机制保护SH-SY5Y细胞免受Aβ1-42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促生小菇属菌株M23对黑果腺肋花楸光合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阴性对照(CK)、阳性对照(PCK)、大田条件下根施低剂量T1(每株50 g)、中剂量T2(每株100 g)和高剂量T3(每株200 g)3个水平的小菇属菌株M23,分析各处理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生理指标,并利用L-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特性日变化.结果 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曲线,在13:00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均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却显著升高,出现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光合"午休"现象.加菌处理可成功避免光合"午休"现象,与13:00时对照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值相比,加茵组的平均Pn、ga、Tr、水分利用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提高了113%、91%、50%、48%和117%,且日均Pn、gd、Tr和LUE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约是对照组平均值的1.5、1.9、1.4和1.5倍.在加菌处理组中,高剂量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中、低剂量,株高是中、低剂量组的1.2倍.高剂量组黑果腺肋花楸的所有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抗性指标均优于其他组.表明菌株M23可以通过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光合特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促进植株生长,且以每株200 g作用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化学特征及其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是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其果实在欧亚及北美国家食用历史悠久,并于2018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作为新食品原料.国内尚缺乏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营养及活性成分较为系统的研究,严重阻碍了其针对性质控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特色产品的开发.因此,本研究对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化学成分及相关物质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归纳、总结出该果实化学特征及其开发前景.通过综述,加深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特点的认识,建立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的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思路,充分发挥其新食品原料的优势,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相关产品的开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评价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联合聚类分析方法,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对11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HPLC指纹图谱,以绿原酸为参照峰,标定17个共有峰,11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方法学考察均在范围内,聚类分析分为两类.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方法全面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的质量,此法简单、高效、重复性高,可有效用于黑果腺肋花楸的质量评价,为黑果腺肋花楸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测多评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中三种花色苷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新食品原料黑果腺肋花楸果中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的含量.方法 以AQ-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A)-0.5%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3种花色苷类成分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在此基础上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内参,测定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含量,并与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 外标法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以外标法测定6批黑果腺肋花楸果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0.139、0.148、0.131、0.204、0.088、0.159 mg/g;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含量分别为3.899、4.184、3.698、5.855、2.334、4.537 mg/g;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含量分别为1.070、1.142、1.009、1.597、0.641、1.239 mg/g;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一致,两种方法所测6批黑果腺肋花楸果中3种花色苷含量结果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利用相对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可根据相对校正因子进行定量,实现以一种成分同时对多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