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利用RNA指导核酸内切酶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靶向精准、周期短、基因敲除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多个物种的基因编辑及疾病基因治疗中。目前,采用该技术已构建了多种眼科疾病动物模型,如角膜营养不良模型( UBIAD1、 TGF- β R124C基因突变)、青光眼模型( MYOC Y435H、 OPTN E50K和 PMEL基因突变)、白内障模型( GJA8、 KPNA4、 c- Maf、 AQP5和 PIKFYVE基因突变)、Leber先天性黑矇动物模型( KCNJ13和 LCA5基因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 RB1/ RBL基因突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 HKDC1、 C8ORF37、 CERKL、 PRCD、 ASRGL1、 LRAT和 PDE6B基因突变)等。还有研究者采用该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证实了 MFRP、 CPAMD8、 Pax6和 FREM基因在动物眼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含氧化铁的防晒霜对可见光诱发的皮肤色素沉着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400 ~ 700 nm波段的可见光可导致Fitzpatrick Ⅲ~Ⅵ型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包括即时性黑化和延迟性黑化。可见光可与长波紫外线1(UVA1)协同作用,在Ⅰ~Ⅲ型皮肤中诱发红斑反应,而在Ⅳ~Ⅵ型皮肤中诱发高强度、持续性色素沉着和炎症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可见光照射皮肤后早期发生的是黑素的光氧化,后期则通过黑素细胞合成新的黑素,其主要机制被认为与激活感受器视蛋白3(opsin 3)引起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组预混人胰岛素升级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后血糖平稳达标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1例重组预混人胰岛素升级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后血糖平稳达标患者的治疗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加深对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认识及丰富临床医师对其使用经验。患者为52岁女性,因“间断口干、多尿12年,加重伴乏力2个月”就诊。2013年起自行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至今,监测血糖波动大,时有低血糖症状。近1个月自觉口干,多尿情况加重伴有周身乏力,心慌,双下肢针刺感,门诊检测随机血糖15.0 mmol/L。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2级(高危)。入院第3天开始将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8 U、晚16 U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并根据持续葡萄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第8天出院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20 U、晚16 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 mg午餐前口服。血糖控制达标,无餐前低血糖情况。3个月后患者复诊糖化血红蛋白7.0%,血糖情况控制达标。因此,预混人胰岛素升级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更易使患者空腹血糖平稳达标,空腹血糖波动较小,低血糖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眼睑反复红斑为首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泪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上睑反复红肿伴肿物生长9个月"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9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上睑颞侧肿物,呈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地中等,上睑中央皮肤反复发红、水肿、粗糙、变厚,无破溃、出血,偶伴眼干、眼涩,不伴异物感,不伴眼红、眼痛、眼涨,不伴视力下降,不伴眼前黑影飘动,不伴视物遮挡感,患者8个月前自觉肿物增大较前明显,曾于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眼泪腺炎",建议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40 mg 1次/d,1个月后减量至30 mg 1次/d,未见明显好转,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后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1.0;矫正视力:右眼1.0(-1.00 DC×105°),左眼1.0(平光)。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右眼上睑弥漫性红肿、增厚,无明显界限,无鳞屑,其下可触及肿物,质地中等,大小1.0 cm×1.5 cm,不能触及后界,无压痛,可还纳入眶,上下睑睫毛排列整齐。肝肾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102.73 U/L(35~100 U/L)、补体C1q:234.03 mg/l(159~233 mg/l)、二氧化碳(CO 2):22.30 mmol/L(23~29 mmol/L)。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4检测:抗SS-A抗体(++),其余结果均为阴性。眼部浅表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侧泪腺大小1.1 cm×0.5 cm,左侧泪腺约0.9 cm×0.5 cm,双侧泪腺回声不均,内未见明显囊实性占位,血流对比明显异常。眼眶CT显示:右侧泪腺稍饱满,右眼眼睑皮肤肿胀(见图1)。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双眼上睑皮下软组织内见斑片长T1、长T2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图信号不低。病灶边界欠清,以右侧为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图2)。胸部CT及胰腺MRI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是目前最重要的病毒工具,已在基因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具有体积小、无包膜、无致病性等特点,故而是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针对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ND4基因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以及Rab伴随蛋白-1基因治疗无脉络膜症的临床试验均发现约一半的患者视力改善。针对AAV基因治疗Leber先天性黑矇、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全色盲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而关于Stargardt病、Usher综合征、真性小眼球的AAV基因治疗尚在动物实验或理论阶段。目前AAV基因治疗主要用于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对于显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需采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技术等来干预。对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这将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共同参与和研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有大的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编码RNA在眼内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眼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功能。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ncRNAs在表观遗传、转录等层面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并且在UM和RB进程中发挥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有些ncRNAs还与肿瘤的大小、分期和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文章就ncRNAs在UM和RB的生物学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UM和RB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多数据库分析转移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脑转移的关键调控基因及其生物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挖掘,探究转移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脑转移的关键调控基因、生物学特征和通路。方法:使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转移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脑转移的样本数据集GSE8401、GSE46517和GSE12237进行差异基因筛选,设定 P<0.05及logFC>2具有统计学意义,找出差异基因(DEGs)。进一步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分析和DAVID数据库通路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制作DEGs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可视化,使用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用于筛选Cytoscape中PPI网络的显著交互模块,使用cytoHubba插件对网络进一步分析,采用六种算法来选择枢纽基因,最后使用GeneMARIA数据库构建了枢纽基因和具有共同生物学功能的基因的共表达网络。 结果:最终得到158个DEGs( P<0.05,logFC>2),其中45个基因显著下调,113个显著上调。筛选所得的DEGs主要GO富集为:(1)生物过程(BP):DEGs主要富集在RNA剪接的调控,通过剪接体调控mRNA的剪接,DNA重组的正调控,双链断裂修复的正调控。(2)细胞成分(CC):DEGs主要集中在核小体,焦点黏附,细胞-基质结合点,核染色体,原始溶酶体,嗜酸性颗粒体。(3)分子功能(MF):DEGs主要集中在DNA转录因子结合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上。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初步的DEGs的PPI网络(度截止=2,节点分数截止=0.2,k核心=2,最大深度=100),得到158个蛋白质节点和196条连线。通过Cytoscape筛选获得显著的交互模块,模块1的MCODE得分为4.8,而其seed基因为UBE2V1。筛选出核心DEGs 5个,分别为UBE2N、UBE2V2、RBX1、UBE2B和RXRA。 结论:泛素化途径和核调控的细胞死亡和代谢在转移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波紫外线1和可见光对皮肤色素沉着相对贡献的定量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340 ~ 400 nm波段的长波紫外线1(UVA1)和400 ~ 700 nm波段的可见光均能诱发皮肤色素沉着,产生即时性黑化和持续性黑化。可见光按照能量从高到低又分为蓝光(400 ~ 500 nm)、绿光(500 ~ 600 nm)和红光(600 ~ 700 nm),其中400 ~ 450 nm又称为高能可见光(HEV)。有学者发现与630 nm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相比,415 nm LED蓝光能有效诱导色素沉着,且这一效应与人黑素细胞表达的感受器视蛋白3(opsin3)有关。有色防晒霜能阻断可见光从而对其诱发的皮肤色素沉着起到防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大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72岁。因颜面部及四肢水肿5个月,双眼视物模糊3 d到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既往糖尿病史12年,胰岛素治疗,随机血糖12.8 mmol/L;糖尿病肾病半年;高血压史5年,血压控制差,波动在170~180/100~ 110 mm Hg (1 mm Hg=0.133 kPa)之间;低蛋白血症半年。肝功能检测,总蛋白38.9 mmol/L,白蛋白19.0 mmol/L。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尿糖(++)。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尿蛋白4.54 g/L,24 h尿蛋白7.72 g/24 h。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左眼视力0.1。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8.0、16.2 mm 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清,晶状体略微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晰,上方视网膜轻度隆起,下方视网膜灰白色隆起呈波浪状;黄斑颞侧可见细长弧形不规则灰白色病灶,旁边有一个边界清晰的巨大长方形灰白色病灶,二者之间为橘红色视网膜隆起病灶(图1A);左眼视盘边界清晰,血管弓上方可见两处边界清晰的视网膜橘红色圆形隆起,颞侧视网膜轻度隆起(图1B )。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右眼长方形和弧形病灶处呈全黑色弱荧光,病灶边缘可见强荧光,下方视网膜脱离区为黑色弱荧光(图2A);左眼颞侧视网膜隆起处边缘呈弱自发荧光带(图2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撕裂、缺失、卷缩,大面积Bruch膜和脉络膜裸露(图3A,3B);左眼黄斑神经上皮脱离,颞侧RPE脱离(图3C,3D)。B型超声检查,右眼视网膜脱离(图4A);左眼颞侧球壁欠光滑(图4B)。诊断:右眼巨大RPE撕裂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双眼RPE脱离、糖尿病肾病Ⅴ期并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玻璃体液中褪黑素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玻璃体液中褪黑素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7月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者84例(84只眼),其中根据疾病种类不同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43只眼)纳入DR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41例(41只眼)纳入RRD组,于术中抽取患者玻璃体液0.5~1.0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玻璃体液中褪黑素水平。收集DR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及糖尿病病程,并分析其与玻璃体液褪黑素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析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组玻璃体液褪黑素水平与睡眠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R组的玻璃体液褪黑素水平增高,其浓度为(70.60±23.56)pg/ml,高于RRD组的(42.94±21.63)pg/ml( t=5.60, P<0.001)。DR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及糖尿病病程与玻璃体液内褪黑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r=0.01、-0.07、0.06、0.04, P=0.963、0.705、0.712、0.806)。DR组33例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PSQI总分与其玻璃体液褪黑素水平呈现负相关( r=-0.62、-0.51、-0.40、-0.50; P<0.001、0.003、0.021、0.003),而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与其玻璃体液褪黑素水平无相关性(均 P>0.05)。RRD组34例的日间功能障碍与其玻璃体液褪黑素水平具有正相关( r=0.36, P=0.038),余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液中褪黑素水平升高与DR的发生或发展具有相关性,睡眠较差的DR患者玻璃体液内褪黑素水平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