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版WHO儿童肿瘤分类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解读(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期WHO首次出版了儿童肿瘤分类,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作为其独立章节被介绍,内容涵盖儿童常见各种肿瘤易感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在各系统WHO分类的基础上,本次儿童WHO作了一些调整和更新,对重要内容进一步强调。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儿童好发的5种热点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征、横纹肌样瘤易感综合征、DICER1综合征和Rothmund-Thomson综合征)作简要介绍和解读,以期为病理和临床医师带来新的观点和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并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为患者及其家系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研究。收集12个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受检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已故患者由家属提供石蜡切片组织提取基因组DNA,抽取相关孕妇羊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 RB1基因候选变异。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相关变异的致病性,依据遗传变异分类标准指南判断并分级候选变异的致病性。依据家系先证者致病突变,相关孕妇行 RB1基因产前诊断。 结果::纳入的12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其中8个家系检测到致病基因变异,检测阳性率67%。检测到的8个不同 RB1基因突变中,6个为已报道致病性变异; RB1基因c.2404dupG(p.N803Efs*12)和c.1380_1381insCTTA(p.K462Tfs*2)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突变。变异致病性综合分析本研究检测到的8个不同 RB1基因变异均为致病性。 结论::本研究纳入的12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中有8个家系患者检测到致病突变而获得基因诊断;本研究同时发现了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突变。相关家系依据基因诊断结果进行了有效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规范化治疗,提升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已经到了挽救生命的同时挽救视力(life-saving and vision-saving care)的阶段。既要提高RB患儿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也要保留眼球,提高生活质量。诊断不及时,不恰当的治疗,都会引起RB复发、向眼外蔓延和转移,保眼率降低,生存机会减少。随着对RB治疗的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如何正确选择、评价这些治疗方式,对RB患儿采取最安全有效的规范化治疗,达到远期治愈的效果,是临床医生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内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内恶性肿瘤多发于视网膜和葡萄膜,是严重的致盲性疾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眼内恶性肿瘤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治疗等。笔者将重点关注儿童及成人患病率最高的眼内恶性肿瘤(即视网膜母细胞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对生物治疗在其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生物治疗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充分发挥影像学作用,积极推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精准诊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影像学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眼动脉化疗已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保留眼球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因此,应充分发挥影像学在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视网膜母细胞瘤个性化精准诊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SCLC经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转化为SCLC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学者提出不同假设:初始肿瘤中已含有SCLC成分、肿瘤干细胞同源学说、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缺失学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影响。现对1例EGFR无突变的NSCLC经化疗后转化为SCLC的患者进行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罗格列酮对舒尼替尼耐药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对舒尼替尼(SU)耐药肾癌(R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递增SU浓度法(1、3、5、10、15 μmol/L)培养建立耐药RCC细胞株(786-O/SR和A498/SR),转染短发夹RNA(shRNA)静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实验分为空白组(不加药物),sh(-)组(未转染shRNA)、shPPARγ组(转染shPPARγ)和shNC组(转染阴性对照),后3组给予30 μmol/L RG。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RG对耐药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RG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和6(CDK4、CDK6)、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1和27(p21、p27)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6-O/SR和A498/SR细胞sh(-)组、shPPARγ组、shNC组的EdU细胞阳性率[(23.0±2.0)%、(27.5±5.1)%;(31.0±2.2)%、(38.6±2.5)%;(22.3±3.6)%、(25.3±2.4)%比(52.0±3.6)%、(55.3±6.8)%, F=73.457、27.212, P<0.01];侵袭细胞数[(47.0±7.8)、(72.0±9.0)个;(90.6±11.2)、(104.0±9.6)个;(54.0±13.5)、(66.0±7.5)个比(129.6±11.7)、(169.6±18.1)个, F=34.236、48.367, P<0.01];细胞迁移率[(25.6±5.7)%、(25.7±2.1)%;(39.9±5.8)%、(38.6±5.4)%;(25.3±4.7)%、(28.8±3.9)%比(59.3±11.4)%、(63.5±8.7)%, F=13.557、29.859, P<0.01]均低于空白组,其中shPPARγ组均高于sh(-)组和shNC组。G 1期细胞比例sh(-)组高于空白组[(69.4±1.3)%、(73.1±2.2)%比(50.3±2.3)%、(52.0±3.6)%, F=34.815、22.033, P<0.01];S期细胞比例sh(-)组低于空白组[(16.2±1.1)%、(14.1±1.7)%比(34.4±2.1)%、(33.0±1.4)%, F=91.784、58.237, P<0.01]。sh(-)组pRb(0.17±0.2、0.14±0.09比0.37±0.02、0.32±0.02, F=71.950、83.872, P<0.01)、Cyclin D1(0.21±0.09、0.21±0.02比0.45±0.06、0.65±0.04, F=20.865、48.571, P<0.01)、CDK4(0.34±0.02、0.27±0.02比0.53±0.03、0.47±0.03, F=46.726、72.617, P<0.01)、CDK6蛋白表达量(0.38±0.01、0.25±0.08比0.59±0.02、0.44±0.03, F=40.428、55.998, P<0.01)低于空白组,而p21(0.57±0.05、0.41±0.03比0.17±0.02、0.17±0.02, F=80.713、77.589, P<0.01)、p27蛋白表达量(0.67±0.02、0.50±0.02比0.23±0.03、0.16±0.02, F=35.688、69.329, P<0.01)高于空白组。786-O/SR细胞凋亡率空白组低于sh(-)组[(10.2±1.7)%比(25.5±2.1)%, F=35.768, P<0.01],RG对A498/SR细胞凋亡无影响。 结论:RG由PPARγ依赖及非依赖途径共同参与调节抑制SU耐药R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萝卜硫素通过miR-520a-3p/EGFR信号通路诱导人肾腺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FP)对人肾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ACHN、UOK146、786-0和GRC-1)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应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520a-3p与EGFR的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相互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520a-3p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FP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CHN细胞增殖(均 P<0.05),SFP处理细胞36 h后,SFP组细胞凋亡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SFP组的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高,而Pro-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则降低( P<0.05)。20、40、80 μg/mL SFP处理ACHN细胞36 h后,miR-520a-3p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WT-EGFR质粒组中miR-520a-3p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 P<0.05),而MUT-EGFR质粒组中miR-520a-3p荧光素酶活性无变化( P>0.05)。转染miR-520a-3p mimics质粒能明显诱导miR-520a-3p基因表达( P<0.05),而抑制EGFR mRNA和蛋白表达( P<0.05)。80 μg/mL SFP处理ACHN细胞36 h后,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均 P<0.05)。与SFP组比较,SFP+miR-520a-3p inhibitor组的miR-520a-3p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而EGFR表达、细胞活力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FP通过上调miR-520a-3p水平降低EGFR表达,进而抑制肾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miR-520a-3p/EGFR信号通路可能是肾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桑叶提取物对妊娠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桑叶提取物对妊娠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32只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桑叶提取物低剂量组和桑叶提取物高剂量组,每组8只。选取8只正常孕鼠作对照,为正常组。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桑叶提取物0.5、1.5 g/kg,二甲双胍组大鼠灌胃200 mg/kg盐酸二甲双胍混悬液,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TC、TG、LDL-C、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大鼠胰岛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血清SOD、CAT、GSH-Px活性和MDA水平。采用MTT法检测胰岛β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 CDK4)、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hosphorylated retinoblastoma, pRB)、E2F1基因编码蛋白(E2F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空腹血糖、TC、TG、LDL-C水平降低( P<0.05),HDL-C水平升高( 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降低( 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P<0.05);血清SOD[(360.62±27.96)U/ml、(401.62±25.66)U/ml比(293.45±31.36)U/ml]、CAT[(10.26±2.07)U/ml、(12.26±0.96)U/ml比(8.26±2.44)U/ml]、GSH-Px[(790.23±47.87)U/ml、(880.63±40.62)U/ml比(716.62±45.62)U/ml]活性升高( P<0.05),MDA[(30.89±3.28)mmol/ml、(40.42±2.06)mmol/ml比(44.85±5.33)mmol/ml]水平降低( P<0.05);造模后48、72 h,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胰岛β细胞增殖率升高( P<0.01);桑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CDK4[(1.15±0.42)、(1.35±0.59)比(0.75±0.22)]、pRB[(1.11±0.58)、(1.54±0.64)比(0.67±0.20)]、E2F1[(1.06±0.39)、(1.27±0.18)比(0.48±0.12)]蛋白表达升高( P<0.05)。 结论:桑叶提取物可改善妊娠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通过调控CDK4-pRB-E2F1通路相关蛋白,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治要点与难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以化学药物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理念的发展及诊疗技术的提升,RB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治疗目标也逐步由挽救患儿生命向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倾斜。在我国较大的RB诊疗中心,患儿生存率基本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在部分落后地区,RB仍会对患儿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RB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诊断效率,实施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对高危人群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评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改善我国RB患儿生存率及患儿家庭生存质量的必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